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处的地形平坦辽阔,极其适合驰骋冲杀,张钰部留下的骑军尸首,大概在一千余具,而韩世忠等人营团加起来也就二千余的骑军。
也就是说,张钰部下的骑军绝对不会超过三千之数,因为天时地理双方都持平的状况下,即便韩世忠等营团的战力占优,以少胜多也不会太多,张钰的骑军超过三千的话,双方碰撞碾压,韩世忠等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胜算。
三千骑军或许很多,但面对白挺兵这样的重骑兵,这三千骑军还有些不够看,正好能够给白挺兵开开杀戒,对于许久未能表现实力的白挺兵而言,这绝对是个最好的战场。
可老种相公却派他杨可世四处掩杀逃敌,这就足以说明,老相公事先并不知道张钰骑军的存在!
念及此处,杨可世心里头剩下的那点优越感,也就消失无踪了。
岳飞韩世忠等人虽然一飞冲天,快速崛起,先是用打草谷的练兵之法,将骑兵营的雏形给打造了出来,而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莫州雄州。
但在杨可世的心里,岳飞等人终究是小打小闹,直到拿下涿州,获得了足够的战马之后,杨可世才感受到了这批后起之秀的威胁。
然而他的白挺兵乃是老西军里最精锐,也是大焱唯一的一支重骑兵,地位很难被撼动,他也就一直没有将岳飞等人的骑兵团放在眼里。
直到如今看到这惨不忍睹的战场,看到张钰的骑军尸横遍野,而韩世忠等人竟然将对方的骑甲战马等军资都收缴起来,继续往虎头谷进发,他才开始心生敬意!
若没有苏牧私自带领着韩世忠等人离开幽州,堵截张钰的骑军,对于幽州城内的北伐大军而言,这无疑就是一场灾难!
在北伐军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张钰的部队堵在城中,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幽州由原来的内忧外患,变成关门打狗,北伐军的死伤可就无法估量了!
杨可世也没有让麾下士卒打扫战场,打起了精神来,加速前进,当他们来到虎头谷外头的平原之时,又是一阵震撼惊骇!
但见得这次开阔的草甸之上,遍布着张钰部的步卒尸体,斥候团粗略估算了一番,竟然又是一千多条尸首!
而到了虎头谷的峡谷之中,他们才发现,张钰部的步卒,竟然又有一千多被围杀在了峡谷之中!
这条峡谷并不算太长,毕竟只是一处隘口,也不是很宽,一千多的尸体堆积在里头,差点就将整条峡谷给填了!
白挺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何曾见过如此让人头皮发麻的场景,虽然他们在战场上也发现了一些大焱骑兵的尸体,但相对于敌人的死伤而言,大焱这边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韩世忠等人的部队显然没有止步的意思,因为战场上还有许多敌人的伤兵,他们竟然没有进行补刀!
在接连大破对方的骑兵和步兵之后,他们竟然,竟然还要前进!
杨可世并不需要太过多想,也能够很清楚地看出韩世忠等人的意图,他们是要攻打平州了!
早在战前,萧干离开幽州之时,北伐军这边就已经通过岳飞等人的斥候团,收集到了幽州平州等周边地域的详细情报,所以韩世忠等人对平州的守军实力,应该是有足够的了解的。
他们既然选择继续前进,攻打平州,那么只能说明,他们都拿下平州,是有着绝对的自信的!
望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杨可世握着马缰的手都开始颤抖起来,他终于承认,自己确实小看了这些年轻人。
在所有人都往幽州城内挤,想着多砍人头,多抢东西的时候,这群年轻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幽州城更北的地方!
这才是老种经略想要的将领和军队啊!
与之相比,他杨可世自诩老西军第一猛将,可在大局的眼光和格局审视之上,就相形见拙太多太多了!
杨可世面色阴沉,朝麾下的骑兵们下令道:“极速行军,前往平州!”
“诺!”
麾下弟兄们可都是北伐军中最精锐的士兵,接二连三被韩世忠等人的轻骑打击,可谓知耻而后勇,收到命令之后,火速赶往平州方向去了。
而此时苏牧等人已经来到了平州城外。
想起不久前虎头谷一战,诸军将士们仍旧无法平复心中的激动,岳飞等人更是畅快至极。
他们非但击败了张钰的步卒,救回了教习团的那七八十名马穆鲁克士兵,更俘获了一千余的平州士兵,甚至还生擒了他们的主将张钰!
这也多亏了杨再兴,若没有杨再兴,他们根本就抓不住张钰。
当杨挺拿下杨再兴之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杨再兴真心归降,甚至很多人都表示要将他斩首示众。
因为杨再兴太过勇猛,在张钰率部退出战场,逃离之后,他仍旧单枪匹马,给骑兵团的弟兄们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他们并不知道杨再兴之时想要向岳飞和张宪等人挑战,在他们的眼里,杨再兴如此奋勇的壮举,自然而然被看成了对辽人的死忠。
在主将逃离之后,仍旧留下来誓死血战之人,又怎么可能诚心归降?
然而苏牧却留下了他,而也正是得益于杨再兴对平州步阵的了解,由他领着张宪韩世忠等人突破了张钰的步阵,才轻而易举获得了大捷。
眼看着袍泽们对他的猜疑缓解一些之时,杨再兴又再一次做出了让人意外的举动。
作为一名降将,他竟然为张钰求情!
在大家决定杀了张钰之时,他竟然站出来替张钰求情!
若放在市井传说之中,这等举动可谓知恩图报,可敬他是一条好汉子,可在军中看来,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生活永远不是演义和小说,眼看着别人对你的猜忌才刚刚缓和一些,你又做出这等让人不信任的举动来,让人如何能够安心?
然而苏牧再一次答应了杨再兴!
在诸军将士的心目之中,苏牧俨然已经上升到了绝世大谋士的高度,若没有苏牧,不可能有他们这支骑军,更不可能有接二连三的大捷大胜。
可在杨再兴这件事情上,苏牧每次都近乎武断一般,不容其他人半分质疑!
而在这些人当中,张宪虽然也敬佩杨再兴的勇武,但主张弃用杨再兴的人当中,正是他的反应最为激烈!
杨挺本想替杨再兴出面,解释说杨再兴乃是他的宗亲,同样是杨家后人,但杨再兴却不同意。
因为在他看来,说出实情,只能让他在大家面前更加抬不起头来,他是杨家后人,然而却投靠辽人,这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他渴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这些人的猜疑,他渴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己并没有辜负杨家的名声!
第五百零八章 北上和南下
很多人都说耶律大石变了,变得懦弱,再没有以前的豪壮和胆色了。
自打被斩断双掌之后,耶律大石仿佛就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提起对南朝的征伐,反而将重心放在了讨好老皇帝上面。
为了讨好老皇帝,他让人带兵往西去搜寻耶律淳和萧德妃,老皇帝更是对西夏下了最后的通牒,让他们交出耶律淳和萧德妃,否则就兵戎相见!
要知道为了应对南朝的北伐,担心西夏和女真会趁火打劫,辽国将一个女儿下嫁到了西夏,并册封了西夏国主,用政治联姻来保持西北方的稳定。
这也是无能的耶律淳上台之后,做过唯一一件值得称道的有脑子的事情。
可老皇帝为了追索耶律淳,竟然要打破这种联盟,眼看着南朝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幽州,听说女真与高丽之间也即将停战,即将要南下动粗,在这种节骨眼上,竟然要跟西夏翻脸,这是老皇帝昏庸,还是耶律大石无能?
女真部本来只是个小部族,虽然是辽国的附属,但辽人根本就看不上这么个小部落。
可短短几年间,他们就已经统一了诸多部族,占据了辽国东北大部的版图区域,更是大逆不道地建立了大金国,甚至传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来。
辽东大地的边民最是彪悍,可在女真骑兵的铁蹄之下,这些辽东百姓竟然还是被征服了,可见女真人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实力。
而抛开了高丽的麻烦之后,女真人就能够腾出手来,参与到辽国与大焱的战争之中。
大焱一改往年的颓势,发展出了自己的骑军,一路往北,势如破竹,接连荡平莫州、雄州、涿州和易州,如今连幽州都要拿下,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大石都被俘获过去。
反观辽国,耶律淳篡权夺位,萧德妃扰乱朝政,褚子周等佞臣当道,国内形势纷乱如麻,文武百官各怀鬼胎,辽国濒临分崩离析,如今耶律大石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疑让垂垂迟暮的辽国雪上加霜。
如此一对比,关于对辽国趁火打劫,还是与势头正劲的大焱作对,作为建立大金国的一代雄主,完颜阿骨打相信早有了自己的决定。
而只要辽人的脑子没坏掉,都不会看不出完颜阿骨打的决策,无论如何,眼下攻打辽国,比攻打大焱,要好上太多太多,完颜阿骨打不可能放弃辽国而去与大焱硬碰硬。
萧干自然也能够看到这一点,甚至于他曾经站在大焱和金国的角度和立场上,来看待这场战争,如果他萧干是金国的国主,眼下最好的策略就是与大焱结盟,攻打辽国,平分北方大地!
他已经是六军大王,因为有着勤王之功,老皇帝已经给了他极大的权柄,对他发展私军的事情也是睁眼闭眼,所以这是他萧干争霸天下的最好时机,所谓时势造英雄,说的可不就是他萧干这种人么。
当然了,以前还有耶律大石,与他并为一时瑜亮,可惜耶律大石看起来似乎真的消沉了许多。
萧干不是庸人,自然不会像其他人那般,以为耶律大石真的堕落到了挟持老皇帝,坐享天下富贵的地步。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耶律大石,特别是将耶律大石救回来之后,特别是耶律大石一回到辽国就力挽狂澜,将国内的纷乱一举平定之后,特别是耶律大石对他仍旧警惕,仍旧防备着。
耶律大石并没有丧失心中的雄心壮志,这一点萧干比所有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