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鼎不动声色的伸出手来,和两人一一握手,深沉的说道:“欢迎你们加入鹰扬军海军!”
既然是一家人,接下来的言论就自由很多了,高剑川和柳随风两人在刘鼎面前没有什么顾忌的,什么问题,什么话题都敢说,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实在太多,要不是刘鼎来自千年之后,早就被两人问的瞠目结舌了。但是这一番问话下来,高剑川和柳随风对刘鼎彻底佩服,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鹰扬军海军干了。
其实,人类对于大海的向往,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对大海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中国人真正走出大海,还是要到唐宋以后,尤其是宋代以后,南洋地区的海上贸易,才真正算是发展起来了。到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此后就急促衰落了。唐末混战,其实不是发展海上贸易的最佳时机,但是刘鼎的到来,显然改变了这一点。
在这个年代,海上贸易最兴旺的路线,还是日本、新罗、南洋一带。海船到达最远地地方,只不过是大食,并没有人涉足非洲大陆,更别说遥远的欧洲、大洋洲、美洲大陆了。其实认真说起来,到达大食的商船并不多,主要是风险太大,周期太长。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还有前面提到的坏血病,也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但是,远航大食的利润是非常丰厚地,只要能解决坏血病的问题,远航大食的商船,必定会大大增加,利润自然也大大增加。
高剑川和柳随风对于无组织的海上贸易印象很深,直言不讳的向刘鼎提了出来。唐末大乱。有组织的海上贸易,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没有统一的安排,有时候利润得不到保证,有时候却又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货物,使得海上贸易有时候会萎缩不前。他俩建议,刘鼎应该在润州设置船舶司,统一管理海上贸易,并极力推广各种远洋航海技术。
其实,有唐一代。曾经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扬州、海州等地都先后设立船舶司,对海上贸易进行管辖,但是后来朝廷衰弱。这些船舶司落入各地节度使地手中。自然是各为其主,各自为战了。到目前为止。这些地区还没有一个落入鹰扬军的手中,鹰扬军想要对海上贸易进行有效管辖。设置船舶司是必须的。
船舶司的主要任务,乃是管理海上贸易。大力发展造船科技。
要大力发展远洋航行,涉及的技术很多,首要一个就是指南针。指南针对于航海科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茫茫的海上,依靠日月星辰来判定方位是不太可靠的,在有暴风雨的时候更是如此,只有加上指南针的使用,才能有效而准确地保证船只前进的方向,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是此时此刻,真正将指南针用在航海上地人还不多,因为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指南针本身也没有完善。
幸好,柳随风本身就有琢磨指南针地爱好,对使用指南针有相当多的心得。他能够跟随商船周游列国,靠地就是这项本事,否则早就饿死在海外了。船舶司成立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广这个技术,从而促进海上航行地高速发展。刘鼎对于古老的指南针了解得不多,于是提了些现代指南针地建议,然后交由柳随风自己找人解决。
同时,在造船的时候,也要推广密封舱等技术,以提高船只的抗风浪、抗沉没能力。密封舱的概念,其实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使用密封舱技术造船,成本要稍微高一些,有些造船厂就不太愿意。高剑川建议刘鼎通过强硬的手段,推广这项技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刘鼎自然答应了。
这些技术看起来和海军没有关系,其实都是紧密相连的,鹰扬军海军的设立,本意就是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只有海上贸易发展起来了,有大量的金钱收入,才能够让鹰扬军海军强大起来。刘鼎自己非常清楚,海军绝对是个烧钱的兵种,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他们是根本无法向海上航行半步的。现在内陆的财政显然不能满足鹰扬军海军的发展需要,只有取之于海,用之于海,才是最根本的途径。
事实上,雷洛他们刚到胡豆洲东边不到两百里的海面上训练半个月,就被折腾成了这个模样,想要真正出海,远征日本、南洋等地,不知道还要多少时间,不知道还要消耗多少金钱。雷洛他们的这五艘战舰,还没有装载武器系统,主要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武器,本来青铜炮是最恰当的,可是现在后勤部门都还没有解决炮管炸膛的问题。要是使用大型弩机和投石机,似乎又落后了一点,这个问题困扰了刘鼎很久,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天,刘鼎正在江边散步,眺望长江口,只看到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平静的江面上,显得格外的美丽。忽然看到有人指着长江口的位置,低声的惊叹起来。原来,是一队海上贸易商船缓缓的驶入长江,五艘大型商船排成一字型,背对着夕阳,缓缓驶过来,正好构织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
经过辨别,原来是从日本返回的商船。从桅杆上的旗帜来判断,商船的带头人,应该是陆琪玉。刘鼎马上命令发出信号,要求他们靠岸。带头的商船主果然是陆琪玉,他接到信号以后,疑惑的靠岸,结果发现是刘鼎,又惊又喜,急忙问好。
刘鼎开门见山的问道:“获利如何?”
陆琪玉欣然说道:“大人来看!”
他带着刘鼎上来自己的旗舰,来到指挥室旁边的船舱,打开沉甸甸的铜锁,又拉开外面厚厚的木板,里面是一个个秘密的舱格。只看到这些舱格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银锭。舱格里的光线有点阴暗,这些银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刘鼎拿起一个银锭看了看,发现纯度还是蛮高的,似乎比内地的银锭都要洁白一些。
陆琪玉欣然说道:“报告大人,这是四千四百锭银子,每锭约重三两,总共是一万三千二百两银子。”
刘鼎眉开眼笑的说道:“不错啊!”
陆琪玉几个月前满载武器装备,前往日本,当时他就拍胸口保证,一定会满载而归,果然,他成功的淘回了第一桶金,这一万三千二百两的银子,足够他继续开工造多艘海船了,随着船只的越来越多,他能够获得的利润肯定会越来越大,当然,刘鼎等人分到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大,鹰扬军海军可以拥有的经费也会越来越多。
刘鼎当即和雷洛等人告别,登上战舰,随同陆琪玉的商船一起回到润州,他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海上贸易。都说乱世不适宜发展海上贸易,他偏不信这个邪。什么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只要有能耐,天底下没有干不来的事情!
正文第390章海上贸易(3)
刘鼎等人回到润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裴雨晴和沈若依正在忙碌着,却不是忙碌本职工作,而是有关印刷经文的事情。
原来,她们正在监督工匠在木板上刻字,以印刷成书。木板上面刻印的都是经文,还有佛像的图案。镇海地区每年都要往日本、新罗等地销售大量的佛教经文,这已经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内容。经文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货船上可以装载很多。其时佛教正在日本达到全盛状态,日本各地的和尚很有钱,中原运输过去的经文,在当地非常畅销。
另外,由于中原战乱,大城市受到严重破坏,相当数量的书籍都毁于战火,很多有价值的书籍,只有日本才有保存。当时的日本遣唐使,每次回国的时候,都要带回大量的书籍,无意中保留了部分珍贵的孤本。中原地区商人如果发现有日本存在的孤本,她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借”回来,然后重新印刷成书,以留后世。
这年代的印书技术,还局限在雕版印刷,就是将一个个的字都在木板上刻印出来,然后印刷成书。印刷工场里面堆放着大量刚刚雕好地模板。而那些雕错的模板。更改后没有用的模板,都零散的丢弃在角落里面,它们的命运,要么是被当做垃圾扔掉,要么就是被当做柴火烧掉,总之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由于雕版刻印速度很慢,因此每一本书都需要大量的工匠通力协作。好像《金刚经》这类地经书,至少需要上百个工匠,花费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将全部的雕版刻印完成。由于费用高,一般的经史子集是不会轻易开版的,刻印的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经文。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不少的书籍根本无法印刷,因此对于书籍地推广。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刘鼎忽然想起,曾经有个活字印刷,应该还没有推广开来。当初刘鼎听顺治小和尚提到赵匡胤这个名字,觉得很熟悉,只是当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后来蓦然想起,老天,这不是大宋国的开国皇帝吗?于是,有关宋朝的记忆,也就渐渐的浮出了水面。其中就包括这个活字印刷。
当然,有关活字印刷的具体技术,他是不知道的。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他提出这个建议。明确表示这样东西的确是存在的,然后再用重金赏赐。一定会有人将其发明出来并完善起来的。水泥就是最好地例子,原本觉得不太可能出现的东西。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在还不是已经鼓捣出来初步地样品了吗?这个活字印刷想必不会比水泥地技术含量更高吧?
打定主意。刘鼎就走到工匠们的中间,启发性地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将一个个字做成活的呢?“
沈若依诧异地说道:“什么活的?”
刘鼎慢慢地解释:“就是每个字都是可以装上去。又可以取下来地。这样所有地雕版都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字还可以重复利用。不需要重新刻印。如果发现错误。也不需要整个雕版重新刻印。只需要更换其中错误部分地字体即可。”
沈若依和裴雨晴都显得很疑惑。却又隐约意识到了什么。那些正在埋头工作地工匠。也好奇地放下手上地刻刀。仔细地听刘鼎地讲述。有些脑子转地比较快地工匠。已经在猜测刘鼎到底试图描述什么。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