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震和王道夫所率领的军队在那里作梗。
郭敬财还说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消息,就是有关钓鱼城的情况,原来钓鱼城只是坚守不出,就这几个月以来。由于元军又调走一部分兵马北上平乱,再说钓鱼城占地面积本来就不小,又兼水陆通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元军的包围没有那么严密了,趁着这个机会,张钰组织了不少小股的精兵,名曰“除奸队”每每天黑出发,天明而回。愣是将钓鱼城方圆百里之内骚扰的岌岌可危。甚至就连重庆府内的元朝官员,都接二连三的受到刺杀。还发出告示,凡宋人在元朝官府做事的,限期一个月内离开,否则视为汉奸处理。皆在清除之列,视其官职大小,分别会被处决。罪大恶极者。将灭其族,以正视听。
一时间,重庆府周边各地人人自危。胆小的汉人官员,纷纷弃官出逃,或者称病不出。胆大点的,也是出门则是前呼后拥,上书至成都寻求援助。
可能是元朝人手不足地缘故。也可能是对于忽必烈调走兵马北上而不满。川西成都地安西王却是迟迟没有做出响应。以至于现在钓鱼城形式一片大好。不但白天城门大开允许人来人往。而且甚至公开招募一些商人工匠前去。以修补城墙和补充城内物质。
当郭敬财讲到这里。整个大厅里面地气氛明显地有些轻松。大宋地日子不好过。而那元朝地日子也不好过。要是各地再多出几个像钓鱼城一样地地方。估计仗也不用打了。光拖也可以把元朝拖垮。
让郭敬财和赵若梓先下去休息。并承诺会尽快地让他们去做自己地事情。赵若梓倒是无所谓。他出来地目地无非是为了找一个安身之所。到日本也是逼不得已。能不去当然是好地。而郭敬财却是有些着急。他毕竟是生意人。明面上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地着急是谁都能看出来地。
等他们二人和闲杂人等都下去后。姜明简单地把自己和张钰原来商量地对敌之策说了一下。几个人做出了估计。认为除了行朝那边文天祥和张世杰分开之后地事情比较不妙之外。其他地形式还算是不错。而郭敬财这次提供地情况如果属实地话。那么对于这支已经从元朝视野里面消失地队伍。是很好地机会。元军地粮食来源过于依赖北方。对于姜明他们是一个很好地机会。如果善于利用地话。不说长江以南地元军。至少在广州和福建地元军将会不攻自破。
就其粮道。可以想办法大大地做一些文章。因为凌震和王道夫仅仅在清远县和佛冈那样就可以给李恒地粮草供给做出很大地压力。如果再加大对其海上运输线地骚扰地话。也算是致命地。不管怎么样。还有一个蒲氏家族作为内应。做起来事情应该容易地多。
说起来蒲寿庚。就要提提前几天发过来地密报。为了联络方便。蒲寿晟走地时间姜明特地让他带走了一部分地信鸽。谁知道没有几天就发过来消息。说是十月之前他们所监造地战船就要被送往丽江浦。要是动手地话。就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因为现在地丽江浦地防卫可是不和以前一样了。刘深因为失职被斩之后。丽江浦地水军又哈喇歹这个蒙古人主持。接受刘深地教训。将丽江浦入海口处布置了数十家“回回炮”。日夜有人巡逻。一有动静就会封闭入海口。那回回炮射出地石弹将会铺天盖地地砸下。端地不好对付。
那么就要在十月战船移交之前将其抢到手,但是现在侯强和陈龙分成两路在台湾巡视后护送文壁去日本,然后在琉球还要用上一段的时间收集硫磺和硝石,这前后至少要一个月的功夫,时间上是来的及,但是出不了一点意外,错过了这个强大自己的机会之后,以后就不好找了,六百艘战船,要是让台湾自己建造,别说是人员不够用,就算是够用,恐怕也要几个月的时间吧,这一块肥肉怎么也不能让他溜走。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苦思了半天,大家仍然是没有什么结果,最后还是鸿儿提及了柳七伤和王阿强,让姜明才想去来还有一个陈吊眼的存在,这个人上次在广州之战的时候牵制塔出的大军算是帮了一个大忙,而后面有为自己偷袭丽江浦元水军牵制张弘范的兵马。论到对于大宋的忠心,那是不用质疑的,但是两次偏偏都是用文天祥的名誉,现在上哪里去找文天祥的帮助呢?
不过听说王阿强和陈吊眼本人很是对脾气,看来自己是去一趟漳州的时候了,姜明这样想着,也很无奈,总不能还是让鸿儿这丫头跑一趟吧。偏偏自己这边是无人可用,陈宜中老迈,而且大宋台湾府政院也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理。吕师夔怎么说呢?在形式没有大好之前,姜明觉得自己始终不敢放心的用他,毕竟他的妻儿老小都在元大都,做人谁没有私心呢?
事情走到这个地步,一点也不能错了,那么剩下的只有鸿儿和自己,反正自己去,鸿儿肯定要跟着,台湾要发展,而自己不擅长的就这民政。在硫磺和硝石没有运回来,基隆的兵工厂没有建好之前,暂时自己还没有很多事情,谁知道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就马上遭到了陈宜中等人的反对,就连鸿儿情愿自己去,也不愿意姜明去冒这个险。
陈宜中说的更是直白,姜明无论如何也是最高的官员,那里能轻易涉险呢?遂请缨自己去,并推荐吕师夔来主持台湾府政院,而姜明还是在这里主掌大局为重,因为此去漳州后,还可以顺便去招揽一些原来的门生子弟,做起来事情方便的多,而姜明现在哪里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没有什么根基。
姜明犹豫再三,也说不出来自己再去的原因,而心里也是不情愿陈宜中去。因为陈宜中毕竟曾经是朝廷的丞相,要是让元军发现的话,就追捕力度来说,也会大的多。
最后商量了一天,最后才决定由陈宜中找赵若梓谈谈,试探一下他的态度,毕竟是皇室子弟,如果能够出面,对于陈吊眼那样出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对于郭敬财倒是大家一致认定,怎么也不能现在放他出去,商人言利,何况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元朝对于商人的待遇不错,在没有对福建元军做出大的打击之前,无论是姜明还是陈宜中等,都不想暴露台湾这个据点。只能算是委屈他一下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十七章泉州
泉州是一座在盛唐开元年间就开始建设的古城,因是天然良港,外国的贸易船只,都在这里停舶,使它成了世界著名的通商港口,还是主要的侨乡。城内名胜颇多,涂门街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开元寺东西塔,都是游览胜景。
九月十一,午时。在泉州港口外惠安县的洛阳桥附近。一行商船打着郭家商队的旗号停泊了下来,奇怪的是并没有从船上卸载什么货物,而是停了一会后,从船上下来一行十数人,直往泉州城而去。
两个时辰后,一行人到了泉州涂门街东鲁巷蒲家门口,凭借一晃而没的令牌,没有经过通报,就直接进入了院子内的偏厅做了下来,过了一会,蒲寿晟和蒲寿庚两兄弟一起从后堂走了出来。见面不由的一愣。
连忙拱手行礼道:“国师怎么亲自过来了?”来人正是姜明和鸿儿带着装扮成家丁的十几名亲兵,日前,在台湾商议到底该怎么顺利劫持押送到丽江浦的六百艘战船。考虑了一天,姜明还是觉得由自己出马比较好点,一来可以表示对蒲氏家族的重视,还有就是当时盛传蒲寿庚尽屠泉州大宋宗室,要是赵若梓来了不知道会眼红成什么样子呢?二来要是和陈吊眼这样的江湖人物打交道,自己全真教的身份也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而无论是陈宜中或者是赵若梓的眼里,不可避免的是一伙啸聚山林的乌合之众。这个姜明从和他们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从内心中的轻视。不得不让姜明心生警惕,何况陈吊眼协同许夫人接二连三的帮助朝廷牵制元朝大军,也算是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行朝的注意,连一个正式的册封也没有,怎么能不让这些江湖的汉子寒心呢?
在这种情况下,义军的心里就算是忠心为国,难免也会有些不平衡,要是让陈宜中或者是赵若梓过来,在言语举止中露出一丝的不屑,那么就可能引起抗元队伍中的不和,姜明对于以后的抗元大业不允许有一点疏忽。
于是把建设台湾府政院的担子交付于陈宜中和吕师夔进行,反正那里现在除了发展农桑,就是建设家园后方,他基本上都插不上手,而赤红军在据飞鸽传书回来说,已经开始在琉球装运硫磺和硝石,不日即将启程赶会。工兵营被补充了约两千名吕宋俘虏后,在基隆建设的有神有色,就等待着原料的运回,火药就可以稍具规模的生产。
放下诸多事务之后,姜明和鸿儿就直接乘船到澎湖,在那里巡视一下侯,连夜出发,本来澎湖距泉州只有不到三百里海路,第二日随即到达。然后直接来到蒲府。
姜明此次来的身份是郭家商队的少东家,协同夫人鸿儿出来历练,以便接手家族生意,至于郭敬财。经过了考虑,还是留在了台湾。不过姜明许诺他会做出补偿。
双方见面,蒲寿庚兄弟二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虽然蒲寿庚被忽必烈封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但是由于忽必烈看中的是他的海上经商经验和阅历,所以并没有去福州赴任,仍然在泉州兼着市舶司的差事。
不过见到姜明亲自前来,当下也不敢怠慢,忙吩咐家将去告诉一直在蒲府的柳七伤,然后再派人周围戒备,上方寒暄过后,蒲寿庚请姜明上首坐下,而鸿儿依旧没有坐,而是站在了姜明的身后。
蒲寿庚虽是弟弟。不过在家中却是主事之人。寿晟虽是兄长。然毕竟是梅州辞任之后来依附弟弟。所以一切都是有蒲寿庚开口。由于是生意人出身。虽然在大宋和现在地元朝都做过不晓得官职。但是总是脱不了那种生意人地习气。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国师为何亲自前来。有什么事情需要下官办理。让手下来说一声就行了。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