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的事情。
按照自己的看法,原来还是真的不愿意面对这个固执的老头,但是久上次崖山的表现,让姜明不由的对其有些好感了。所以这次,自己无论如何,也会有所行动。
但是有点姜明还是有些放心,就是张世杰就算是抵挡不住,还是能逃出来的,在自己所处历史中就能逃出来,何况现在行朝和皇室都很安全,他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的投海而亡了。
努力的抛开崖山的影子,姜明将心思又回到了这次的安排之上。这次他们商量好了,并分成三路,一路攻打兴化军,据蒲寿庚的回报,说是在兴化九仙山上,陈文龙的族人又号召了数千的民众,攻打兴化城不果之后,退到九仙山,依仗山势险峻,在哪里抗击元军,也正是他们的起义,成功的牵制了兴化元军,使其不敢驰援泉州,才导致了董文炳无功西去。
其实不用说其他的,就看在是陈文龙族人的份上,所有人都不会坐视不管,任其被元军剿灭的,如果这次能顺利使他们脱困,相信在九泉之下的陈文龙和陈瓒也会欣慰的。
一路大军攻击福清,这一路大军完全就是为了牵制在福清的驻军,不让其援助两侧的兴化和福州。不过要是有机会的话。
能将福清攻击下来,姜明和侯强还是不介意的。
最后一路大军,攻击福州,这只力量是主要的攻击力量,由于福州地处内海,所以,十二艘配备飞雷炮的坐船,八艘都往这个方向,其余两个攻击目标只有各两艘而已。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水军登陆之后,要是不顺利下过药撤回时,负责掩护自己军队的撤回,另外就是远距离工具这两个地方那有限的水上力量。
至于兵力的配备就是,往福州是二万人,二百艘战船,其余福清和兴化,不过是分别八千人和六十艘战船而已。
当然,去福州的那只船队是由侯强亲自带领,福清是由何林带领,而兴化是由姜明亲自前去,主要是兴化离的最近,而且,要招揽九仙山上的陈文龙的族人,有这个国师出马比较好一些。
最主要的,是侯强不想姜明那么辛苦,毕竟他不是主帅,但是却是赤红军的精神领袖人物,是万万不可出半点差池的。
除了这几个方向的行动之外,在泉州和漳州,已经告知蒲寿庚和陈吊眼。届时会一起行动,同时想内陆进行渗透式的进攻,以元军占领的城镇为主。以消灭原始的元军力量为主,沿途宣传姜明在广州制定的政策。
就是只杀首恶和蒙古人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而随长官而投降元军的士卒如是有诚意的话,可自行起义,拿着首恶的首级前来,赤红军既往不咎,视其所立功劳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待遇。
这样的话,这次行动,就会有五路人马同时行动,主要的攻击目标是福州,那才是元军所必救的地点。
但是轮到威胁,却是陈吊眼在漳州、蒲寿庚在泉州更有威胁力,因为这两个地方又大量的步兵,对于周遭的地形又是极为熟悉,特别是陈吊眼所主要攻击的漳浦、梅州和龙岩等地,早就有大量的民众对元朝极为不满,在暗地里作出各种动作,与陈吊眼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别人不知道的。
还有蒲寿庚所攻击的方向,比如说是惠安、德化等地,本来在以前就在其的控制之下,其中在诸地产业中隐藏的力量,也是不可小看的。
但是无论是那个方向,只有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将声势能造多大就造多大,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对于已经投降元军的地主豪绅进行无情的清洗,首恶要杀,但是其家人精壮者要尽量擒拿,送往澎湖,届时有船只统一发往鸡笼山有张鹤进行发落,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当然,这个词,是姜明带过来的。
调配完毕之后,约定于正月十七兵发往各地开始行动,此时,崖山海战,已经开始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五十七章崖山海战(一)
正月十五那天开始发动攻击,现在已经七天了,借着玄月,张弘范在西熊洲新设的大帅营帐前看着那一团黑影,心里却是感慨不已。
眺望着宋军水军大寨阵营。这里由于身处热带所以四季如春,但是到了冬季最冷的时候,经常都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海雾之中,不知不觉众人的脸颊就被打湿了。强风吹散雾气之后,就看得到如同漆黑的城墙般耸立在海上的浩大船队。无数的红旗迎风飘扬,其威严之阵容就宛如浮现在水面上的海底龙宫一样。
连绵方圆数里的水上营寨,恐怕最少也要上千艘战船吧,自己刚刚到的时候,也是被吓了一跳,本来听斥候回报,已经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亲眼见到的时候,却为张世杰发出阵阵的叹息来。
在正月十四,皇上传来圣旨,首先,批准了张弘范让范文虎继任水军主帅的请求,但是对于张弘范的行动迟缓却做出了斥责。
说一句实话,忽必烈对于塞外几个子侄的想法很是了解,海都、昔里吉等人的蠢蠢欲动无一不让他警惕万分,之所以想快些平定崖山宋朝余孽,想法就是利用江南所谓的鱼米之乡的优势,来支撑他对付这几股素来不服他的叛军。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不但江南这个鱼米之乡没有恢复生产,反而要靠北方来南运粮食来供养平叛和戍守大军,怎么能不让这个雄才大略的蒙古人恼火呢?
再则,塔出和董文炳地死,让忽必烈觉得是损兵折将,泉州、漳州的丢失,又让他有了白辛苦一场的心情,从开始灭宋到临安陷落这么久的时间,也没有感到如此的让人痛心,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着宋朝的那个小皇帝跑着跑着反而形势会好了一些。
这一会弄的自己倒是手忙脚乱的,不断的从北方又是调兵又是遣将,还要搭配上数量惊人的钱粮。
所以,忽必烈地心情十分不好,当然,在心情不好地情况下,也不会有什么好话了,除了骂了一通,责令其一个月之内战事必须有所分晓之外,对于其上书《拟建立大元火器监》的奏折,置之不理,只是批复了四个大字“多管闲事”。
张弘范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的苦笑不已,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和恨乌及屋的道理吧,以忽必烈地远见,未必看不出来火器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战事地不利而将其束之高阁,就有些意气的成分了。
当下也不敢多说。只是努力筹谋着怎么进攻崖山地细节。在第一天。他就派自己地弟弟张弘正亲自率领着三百余艘战船前去邀战。只是在外围转了一圈。就被弓箭射回。宋军地火器看来没有自己想象中威力那么大。范文虎这个~包看来是夸大了事实。张弘范鄙视地想到。
但是虽然没有范文虎所说地那种厉害火器。但是那宛如浮现在水面上地海底龙宫一样地战船堡垒。也是不容易轻视地。
而且冬末并不是海战地最佳季节。季节交错之时。海面上风向变化也趋于剧烈。舵手很难找准上风口。好不容易摆正位置。但是眼看着一百五十艘军船向前突进。宋军水上营寨却完全没有动静。仿佛是在嘲笑着元军地轻率举动一样。
宋军地置之不理彻底地激怒了一些蒙古将领地怒气。用弯刀强逼着水手往前迫近。但是在大约一百步左右地时候。就遭到张世杰远程火器和弩箭地攻击。好不容易。在折损近二十余艘船地情况下。才临近水寨。但是宛若城墙地宋军堡垒上。有突然伸出了无数根又长又粗地棍棒抵住来船。然后在远处很是悠闲地用弓箭射杀在甲板上地元军。元军只能拿弓箭给予还击。但是大部分人只能拿着武器在那里干吼。也没有办法。
待到刚要退地时候。宋军却是突然闪出一道道缝隙。然后几百艘小船鱼贯而出。在那里游弋着射箭追击。待到元军想回头。但是瞬间又钻进了营寨中。不见影踪。
周而复始。连续几次。第一次地攻击在无奈中狼狈逃了回来。张弘正地肩膀还被射了一箭。幸亏只是擦破了一层油皮。并不碍事。
第二天,张弘范就改变了做法,命令范文虎将战舰绕行至另一面的出海口,摆成燕尾阵,在崖山外面泊定了,又向各军中皆暗暗传了号令。等到夜间三更时分潮水初兴的时候,听号角发起进攻。
天还是一片漆黑,随着观察水势的人过来禀报,张弘范在主舰上一声令下,两行战舰乘着潮势,如鱼贯一
海口来。
那里面守海口的战舰正是安南陈平仲带领的船队,见元军来势凶猛,便一拥齐上,舍命来接战。但是此时元军是顺着潮势,陈平仲的船队是逆潮而战,本已吃亏;本来范文虎将船队摆成燕尾阵,一进口来,又不肯直接厮杀,却将船只分作两旁,向左右冲去。那战舰进得口来,却变成人字阵,把宋军那守海口的战舰一齐包进来,裹在重围中血战了半夜。
陈平仲所带的战船本来数目就少,没有多大一会就支持不住,但是范文虎收到张弘范的命令,偏偏是围而不杀,只是等待着张世杰救援。
张世杰看到这种情况,竟然不为所动,只是发出信号,命令陈平仲大军且战且往水寨撤退,一直纠缠了半夜的光景,东方的太阳慢慢的升起的时候,陈平仲所带的安南船队在损失逾六成的情况之下,才勉强逃到大寨附近,张世杰这才下令用远程火箭或者是床弩替陈平仲等人拦截追军,慢慢的引他们进入大寨。
原来此时张世杰因为大军结得十分坚固,不便出来救应,又见元军已经冲破了入海口,战舰一齐涌了进来,便也只得随他去了,却令军士严守,不可少动。
次日黎明,范文虎想着仗着船多,趁势冲杀一番。张世杰的大军船阵营寨果然十分坚固,范文虎一连攻了一昼夜,自己倒丧了数千兵马,竟不能动得他分毫。无论船的多寡,张世杰以不变而应万变,还是采取同样的做法,让元军有了一种狗咬刺猬的感觉。
但是前两天的攻击让张弘范终于找到了轨迹,就是这种船阵虽然坚固,却是丧失了机动性和灵活性,随着自己大军的日益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