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赶走之后,皇位继承的矛盾再次突显出来。
原来龟山天皇虽然是由镰仓幕府支持而登上的天皇的宝座,但是由于自己在让位于自己的儿子之后才能开始执政的,而现在镰仓幕府又要自己的儿子传位于自己哥哥的儿子。反正是乱七八糟的。
后宇多天王今年才十五岁而已,马上就要立自己的堂弟为太子,你说身为上皇的龟山怎么能心里没有想法呢?而且听说幕府对龟山上皇有所不满,正在寻找机会强迫后宇多天皇让位给熙仁皇子,就是伏见天皇。
但是由于大权一直在北条家族的掌握之中,他也无可奈何,龟山上皇知道,只要有镰仓幕府的一天,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就永远是一个傀儡而已,只是北条家族用于发号施令的那支笔,什么时间想换,想用什么笔写字,全在镰仓幕府北条家族的一念之间而已。
因此,这次随大的船队入海,第一件事情,就是趁着不注意,杀了北条时宗派来保护(也就是监视)自己的北条正康等人。强烈要求文壁和王阿强等人带他去大宋避难。
当时王阿强也没有什么,只是文壁有些愕然,大宋现在自身都难保,你还要去避难是这句话是不能说出口的。看龟山上皇和后宇多天皇言辞恳切,也不好拒绝,于是就抛开原来的路线,转头往南航行。
而北条时算是逃到了虾夷,面对的也只能是一望无际的火山群。
当然敢带他们去台湾,因为龟和后宇多天皇带的追随者也有一万余人,大都是武士和家臣。任由王阿强将船队带往福州驻跸。
到了福州之后,闻听这个消息,不但是姜明,就连是满朝的文武百官也十分的震惊但是怎么安置所谓的龟山上皇和后宇多天皇成了一个问题,按照道理,你一国之君来到我这里避难,是应该给予最高的礼节,皇上要亲自出迎接见的。
可是面对天皇这个名号管是谁。也不想让皇上接见这个很是夜郎自大地家伙。居然自称为天皇、上皇。而我们大宋才是皇帝。而且皇帝还没有你们小日本地天皇岁数大。根本就不对称啊。
自然也能弱了大宋地名头。所以。在经过政事堂地商议之后。决定皇上和太后并不接受日本天皇地朝见而该有姜明和陆秀夫前来接待龟山上皇父子二人。
毕竟是在政治圈子里面打过多年滚地人了。龟山天皇那里看不出来是为什么呢?就算是在日本。那个诸侯国打出什么皇地名头来朝见他。恐怕没有走进京都就已经被自己地追随者砍成数段了。
也是大宋这样地礼仪之邦。才能这样地容忍自己以看见接待自己地是当朝地太师和丞相。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叙话之后。让随从将自己所随身携带地三件神器:八尺勾玉、神镜和草剃剑拿了出来这是历代天皇标榜正统地三件宝物。
着人递给过去。十分恭顺地说道:“这个还要请麻烦交予大宋皇帝带朕保管望有一天能够由皇上亲手还给本国!”说罢。坐起深深地鞠了一躬。继续说道:“一切都麻烦各位了!”
姜明这才有些惊讶起来。三神器。在日本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一个国主地身份。现在交出。等于说变相地向大宋臣服。是什么促使龟山上皇会这样做。姜明心里想着。却是没有表达出来。不过却是若有所思地看着龟山父子二人。却不是轻视地目光了。
龟山交出三神器,就等于在大宋交出传国玉玺一般,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臣服。但是最后说一句什么希望大宋皇帝能亲手交还,也就是接受册封的意思,但是姜明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暂时以他的经验还不足于分辨出什么,只得旁观看着陆秀夫谦让了几句,随后就双手接过,吩咐传膳,宴请日本国主。
陆秀夫人虽迂腐了一些,但是脑子变通的也是非常的快,接过三神器,就不再称其为什么天皇,直接就变成了日本国主。当然这件事情在政事堂说来,也算是大功一件啊,总算是解决了心中的一个疙瘩,不再为了身份的
心。
宴请后,就是安排日本国主的住宿问题,还没有等到陆秀夫出言相商,龟山上皇就要求自己父子二人要寻一处名刹修行,顺便瞻仰一下大宋佛容。
正中姜明和陆秀夫的下怀,马上命人准备去准备西禅寺的安全和布置事宜。当然要做到尽善尽美了。不过既然要去名刹潜修,那么就不不必多带随从和家臣,当下,龟山上皇有命自己的亲信春宫大夫西园寺实兼统来宋家臣以及追随者。然后统一归大宋节制,听候大宋丞相的指令。
姜明正好也不想管这些日本人的闲事,看见他主动找上陆秀夫,边乐得清闲。遂不再言语。任由陆秀夫安排,因为来之前政事堂已经有所决议,日本人只能再怀安一带驻扎,不能乱走,防止有意外的发生。
当下,用过午膳,就陪同龟山父子二人来到了西禅寺,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的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是唐朝时所建的古寺。
古寺距福州城约有四里路程,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景色很是不错。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陆秀等一班文人雅士都是兴致勃勃的向日本国主介绍着西禅寺的大概情况和景色,龟山天皇微笑着应对,而年纪尚小的后宇多天皇却是面似沉水,一言不发。
姜明看在里,虽然没有做声,但是却是心里暗生警惕,看来需要多找些人来注意一下这父子二人的事情了。
却不知道,其实龟山上皇和后宇天皇也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做的,原来日本自从后深草天皇即位。这个时代属于幕府掌权,日本天皇其实就是个摆设。
是摆设也摆设了,但是后深草天皇的身体很弱,看来属于不长命的那种,只好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称龟山天皇。
这俩兄弟之间于和平交接,当时也算兄友弟恭。问题是后深草身边的臣僚可不如是想。他们和这位龟山天皇素来不大和睦,于是坚持拥立后深草天皇,宫廷的分裂就此形成。
但是文:十一年(德佑元年)的正月,龟山天皇让位于子世仁亲王(也就是随其而来的后宇多天皇)开始执掌院政,其兄后深草上皇十分失望,辞去太上天皇的尊号并落饰,将情况告诉镰仓幕府。
当时的关东申次西园寺实兼,开始让妹嬉子进入龟山天皇的中宫,采取接近大觉寺统的立场,在与大觉寺统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后接近后深草上皇,对幕府进行游说其中的利害关系。
幕府原先极力采取不介入皇统问题的方针,也不得不出面进行调停,结果决定采取立后深草上皇的皇子熙仁亲王为东宫,将来此皇子即位后实现后深草上皇的院政的方案。
自此,日本宫廷里面就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后深草家的,称持明院统,另一派是龟山家的,称大觉寺统。两派轮流当天皇,
幕府的方案得到两统的承认,翌年十一月实现熙仁亲王的立太子。后深草上皇考虑出家、蒙古袭来的对外危机等因素。使得两个皇统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表面上变得融洽。
但是龟山上皇心里知道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镰仓幕府先是摄政政治,接着又迎来院政时代。在摄政政治时代,天皇是权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执政者是摄政或关白。
这说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说是上代天皇不亲政传统的复活。摄政或关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亲或祖父从天皇那儿取得政权的形势是院政。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
龟山上皇想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后宇多天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但是心里更加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北条时宗对付外敌,幕府混乱,御家人武士不满情绪日增。而且遭逢此次惨败,镰仓幕府的所在地也不复存在。
北条时宗的威信正降至最低点。龟山上皇认为幕府权威和实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时机。
不过这一切都要有强大的后盾来支持他来完成,他看中了大宋的潜力,所以,才交出三神器表示诚意,想利用大宋为他找回天皇早已经失去的权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一百一十七章阿合马之死
龟山父子二人送到西禅寺,由陆秀夫留下来暂时陪道。姜明就暂且告辞回到了太师府中,回来的途中琢磨着怎么安置这一万余的日本人。
要是用好了,那倒是手里的一把利刃,但是用不好,也可以伤到自己的身体,对于日本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他经过的后世,都没有太多的希望,无论是文壁等人怎么把日本人的彬彬有礼说的天花乱坠。他始终都对其产生不了好感。
面对方才面色阴沉的后宇多天皇,也幸亏他只有十五岁,做不到像龟山上皇那样胸有丘壑,不露声色,才让姜明看出一点点不对。
但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为了什么,在他的印象中,日本所谓的天皇无一不是高傲自大而又狂妄的人。怎么会这么的委曲求全呢?
有些后悔在后世因为愤恨日本人的残暴、没有人性。所以对于日本的什么都不加以注意,以至于现在无从依据,但是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到了太师府中,一定要让鸿儿找些全真子弟严密监测其的动向,好防患于未然。
以道家监测佛,呵呵,姜明想想都有些好笑,那全真弟子还能不拼命的去找对方的漏洞啊。那也没有办法,谁让历代日本天皇都信佛呢?
想通了这件事情,姜明索就将其抛在一边了。现在整个南方的局势都很微妙,在忽必烈将人分四等之后,所有在江南之人,除却那些叛徒之外,都是最低等的那类人群,包括汉奸在内。你要是不改名换姓的话,你还是四等人,不能执掌兵权和重要的职位。
忽必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