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姜明的船队在祥兴元年七月十八离开红海湾,看见后面没有追来的元军。飘零海上之后,起先仍然怕被元军水军斥候盯上,首先往西南方向航行,做出一幅要去安南的架势。一天后直转向东而去,直奔台湾。

计带领大小船只六百四十一艘,三万五千余人,在炎炎盛夏,没有遇见什么大风浪,也算是一件幸事。七月二十八未时,刚刚用完午膳。就遥遥的看见了陆地。原来已经到达了西港(高雄市)。

这个在姜明后世中人口达到一百五十二万的台湾第二大城市,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港而已,刚刚近岸,就听见岸边传来一阵的鼓声。仔细一看竟是大宋官军的旗号和服饰,姜明心里不由的一喜,看来文壁在此已经算是站住脚了。

大小船只陆续的靠岸,虽然不过是六百多艘船只,但是已经不是现在的一个小小渔港所能承受的,看见岸上有大宋的官兵,姜明传令不要约束众人靠岸,所以大小船只密密麻麻连绵了数里之长。让疍民和水军先靠岸,姜明和陈宜中、侯强、吕师夔等人在船上极目向远方看着,视线被郁郁葱葱、高高耸立的竹林所阻挡。竟然不能远望。

仔细想了一会,姜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于台湾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点,虽然知道现在身处高雄一带,但是对于高雄的历史却是了解的不多。只能一会上岸后问一下文壁了。

等了好大一会。才有机会择了一个地方,姜明的钦差座船靠岸。文壁早就得到消息。前来迎接了。上岸后,随即将姜明一行引至据岸边不远的竹林后面。不远处是一片房屋。

这里没有马匹,虽然不快,但是也没有用多久就到了,居然是重重叠叠用竹子搭成的居住地。进了一间大的厅堂,上面居然被文壁写着“大宋琉球衙门”几个大字,姜明看了心中暗笑不已。

进的所谓的衙门里面,才相互寒暄一番。除了文壁看见陈宜中和吕师夔有些诧异外,但是也没有问原因,只是例行的拱手问好,对于几个短装打扮的诸如侯强、陈龙等人,却是没有在意,侯强当被介绍为广州知府时,文壁还是行了一个礼。但是听到陈龙等人是疍民时,脸上不由自主的就露除了鄙视失色,言行见也无礼了很多。姜明看在眼里,心里一紧。暗道:“这些士大夫的门阀观念还是很严重的。”

但是初来咋到,也不好说什么,本着求教的意思,垂询一下文壁这里的实际情况,怎么才来不到二个月,就显得那么的井井有条的。中间不免又恭维了几句。

提及过来后地情况。果然文壁暂时忘记了疍民地事情。眉飞色舞地说起现在琉球本地地情况。

说道这个地发。来地时间真地还真地是麻烦。一望无际地平原。却是没有农田。这里地人一般是以狩猎、捕鱼、种植果树为主要营生。和大理那边基本相同。都是分成各个部落。最有趣地事情。就是通常农事、捕鱼、酿酒皆由女人担任。部落里面是女人当家。部落也没有酋长。部落族中有什么事情都是在议事中心解决。相信灵魂不灭。拜祖灵。竟然有拜陶壶地风俗。除了这一些之外。这里部落地百姓都比较朴实敦厚。

咋来初到时。正巧遇见海盗袭扰部落渔民。文壁虽然只带了二千人。但是附近哪里有上千地海盗团体。遇见了后还不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地容易。一时间大宋官兵算是成了附近部落地保护神。只在盈月地功夫。方圆百里之内地部落纷纷前来拜见。要求归顺大宋管理。而这个所谓地“大宋琉球衙门”和附近地民居。都是在部落帮助下。几日就建成了。

看着文壁一副意气风发地样子。姜明暂且不想询问太多。为了保险起见。最后确定一下这个地方地名字。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做“打狗”。不由地一阵愕然。忙问是什么缘故。文壁笑着说道:“开始语言问题。我所带之军中有渔民出身者。曾和他们打过交道。此地为“打狗”其实是他们族内语言地谐音。意思就是竹林地意思。不过不论竹林还是打狗。都是粗陋至极。还请国师赐下名字。”

原来高雄在古时候叫做打狗。姜明笑了一下。道:“既然岸上有竹。面临大海。我看不如叫做竹海吧。”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在广东不是还有个珠海吗?不过竟然没有听见异议。才想去。在宋朝。还没有珠海这个地方。甚至珠江现在还只是叫粤江。心里才安定下来。

从此。高雄就不存在了。只有竹海这个称呼。姜明地心里也不由得意了许多。心想。既然是盗版了。还不如盗一个干净。于是又说道:“竹同珠。我们干脆以后叫这个地方珠海吧。但愿这个地方能成为我大宋海域上地一颗明珠。”

众皆言好。连陈宜中和文壁这两个文人也是连连颔首,交口称赞。珠海这个名字就定了下来。姜明得意半天,不由的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恢复琉球为台湾,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念头只是一过,随即就先放下了。

大家说了一会话,随即邀请道:“国师,诸位大人,文某有一个建议,望天今夜定是晴空万里,此地又是酷热,不若今日我做东,咱们就在半屏山西南侧的莲池潭畔。来个把酒对月如何?”

姜明一听此话,心里马上就有些反感起来,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这些士大夫还要饮酒吟诗。在这样一个未开化的地方,还要风花雪月。想到这里,不由得眉头一皱,看向陈宜中。谁知对方也在斜着眼睛关注他的神情。两道目光相遇。陈宜中马上就知道姜明想些什么,微微的摇摇头。

看见陈宜中既然摇头,老先生的面子是一定要给的,正要开口答应,谁知道文壁又道:“那半屏山西南侧的莲池潭水,清冽宜人,用于镇酒,下咽如冰川入喉。甚是清爽,然则,我稍后再命人去部族召几个部落中的少女。虽然长相稍显黑瘦,但是山歌唱的还是撩人。”

说着,自命风流的笑了几声。然后话音一转,有些不屑的说道:“这些部落的男子是不能见的,个个粗俗无礼,衣不蔽体。有的甚至以赤身相见。羞煞旁人也,下官一般除劳役外。不准他们进入我大宋衙门十里之内。”

陈宜中眼见着姜明越听越是面色不善,忙挡住道:“文大人,你可先去安排。老夫下船不久,身子还觉得仍然在海上漂流。所以想先歇息一会,我想国师大人也是如此吧。”

姜明阴沉着脸点点头,也不说话。看见他如此模样,文壁还道真的是身体不适,随即拱手告退。前去安排不提。

待到文壁走远,陈宜中将吕师夔、侯强等人也都请了出去,只剩下他和姜明两个人,道:“老夫看公子心中很是不喜,不知道对否?”

“先生,你说说,他和文天祥大人本是一母所生,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一见面先说趣闻,然后是风花雪月。正经的事情一点也没有说,他不知道现在的事态是多么的紧急吗?”

“呵呵。”陈宜中干笑着拍拍姜明的肩膀。还没有说话。姜明继续道:“咱们来这个地方,甚至不问咱们大军是为何而来,路上情况怎么样,这么多的疍民为什么过来,他哥哥现在怎么样。有这么多的问题。他确实一个什么好玩,一个什么好听。什么饮酒等等的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听了我就火大……。”

陈宜中索性不说了,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姜明把牢骚发完。在一旁喘着粗气,才慢慢的说道:“凡事应该慢慢的来,你现在既然出得朝廷,就要独掌一方了。”

“那么老夫就给你讲讲怎么独掌一方,先唐太宗皇帝说过首先在于知人;用其长;避其短。意思就是要会观察人,知道这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就要会安排人。把你的观察结合实际的职位,安排给恰当的人,这个呢?就叫做知人善用。”

“第二,你要学会应酬,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做一些你不情愿做的事情。其实我初见你,那时候的你老夫就觉得十分淡定从容。为什么我去占城一次会有那么大的变化,这个老夫不知。但是老夫先说一句,越是心急越是做不成事情。”

“最后嘛,那就是决断,其实在船上老夫就想给你说了,男子汉做事情要当机立断,就是血流成河也要做到面不改色。这一点,不说老夫了。你连信国公都差的很远。就连侯强也是你远远不足的。”

姜明特别听到最后,说道侯强,仔细的想了一下,不由的狐疑道:“侯大人怎么了,我看他做事一向很中规中矩啊?”

陈宜中道:“听闻侯强在广州还驳过你的面子是吗?”

姜明点点头道:“是,不过我想此人是就事言事之人。一时耿直口快罢了。”陈宜中摇摇头道:“你说的也许对,但是到了东莞。就当机立断的投靠于你。这个倒是也好说,咱们就说他父亲死去,难道他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吗?”

“身为人子,孝为先也。不愿意承认父亲的死去,也是人之常情。”姜明道,

“但是侯天赐之死是故意的,我说这个你赞同吗?还有,就是侯天赐没有死,你也见不到他了,这句话你相信吗?”陈宜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继续说道。然后摆摆手阻止了满脸惊讶的姜明说话。继续说道:“侯强投靠你,是为了疍民,他的疍民身份一旦曝露。如不进行补救的话,他的官场生涯就此要结束。还要承受严重后果,他是怎么当上副统领而又领广州知府的。他的身份是谁伪造的?这些追查下来都不是小事情了。”

“所以,侯天赐以死堵住你的嘴,保住了儿子的前程。儿子有了前程,就等于疍民有了依靠。长久下来,疍民就有可能脱去贱民之籍的可能。这样就是一个做大事不拘小节。据我推断,侯天赐之死各个寨主也都会之情,他等于以死买了一个儿子领导疍民的权力。所以说。侯强这个人,不能小看啊!”

姜明听候一阵默然。他当然相信陈宜中用在官场混迹了半辈子的经验所分析出的事情,但是他想不通的事情是,有那么复杂吗?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章赤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