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生死关头让这些土匪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也许是上天有意帮助郑树林。是日晚间的夜袭,竟然让他们摸到了官军的营内时,官军才有所发觉,一方是有备而来,一方是仓促应战,其结局自然是熊耳山土匪大获全胜,自身伤亡仅50余人,而官军被杀死杀伤竟然高达500余人,一次夜袭,就解决了一半官军。

本来,按胡刚的想法是一鼓作气将另一座军营也打下来,但是郑树林及时制止了胡刚的行为。夜袭夜袭,只有出奇不意才能取胜,差不多在营地闹腾了一个时辰,再不走的话敌人的增援就可能上来了,哪里还有机会去袭敌?

事实再次证明了郑树林的英明,当他们刚刚撤离敌营,官军的增援部队就扑了上来。

经此一役,郑树林彻底奠定了他在熊耳山上的地位,胡刚碍于面子想把大当家的位置让出来,但郑树林坚决不干,最后,胡刚决定全熊耳山的人拜郑树林为军师。

军师,军之师,与部队的参谋长完全不同。参谋长只是助手和参谋的身份,而军师却拥有决定权和否决权,即便大当家也得听军师的。就像当年的诸葛孔明,刘备处处都要让其三分。

熊耳山上虽然只是盘据着一股土匪,但土匪同样有自己的眼线和情报系统,凯江县成立了一个民团,据说是朝廷下的官文,而团长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等等情报,熊耳山的人都是知道的。他们也知道,这支民团与其他民团有些不同,但再不同又怎么样,官军都羽刹而归,凯江民团更是不在话下。何况,现在的熊耳山已经是兵强马壮了,虽然只有不到500人的战斗力,可却是人手一枪,而子弹人平至少有50发,熊耳山会怕一个小小的民团吗?

虽然说熊耳山人都不把民团的战斗力看在眼里,但郑树林却不那么认为,既然凯江民团敢接招,说不定还真有点什么本事。所以,凯江民团一到熊耳山下,郑树林就开始认真地观察起来。

很快,郑树林就看出这个凯江民团比官军还不如,一座营地建得漏洞百出。郑树林相信,熊耳山凭借优良的武器和高昂的士气,只要一个冲锋就可将民团缴械。但是,郑树林依然很谨慎,并没有贸然出手。

但是,陈华却不想等。第二天吃过早饭,他开始命令民团向山上进攻,民团的士兵还是达到了人手一枪的,而且排级指挥员还配有短枪,但是陈华并没有给民团配备机枪。不配机枪的目的自然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至于配上一支长枪,则非常正常,因为陈华就可以生产步枪嘛。

凯江民团在成立时,陈华完全按照与朝廷的约定,编制定在500人以内,民团直属部队警卫排、辎重排,外加三个作战连,每个连一个直属警卫班,四个作战排共133人,全团共计470人。

第一波次进攻由一连进行,指挥员就由一连长邓虎担任。邓虎是台江县游仙村的人,也即在老马山剿匪之后加入特战队的老人。虽然邓虎在特战队中的个人技战术居于中游,但这种战斗指挥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教官,这仗咋个打啊!”特战队第一批老人,不喜欢称陈华为团长,而是喜欢称陈华为教官,以示他们这批老人与陈华的关系更加亲近。

“你们平时怎么练的,现在就怎么打。”陈华目的就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些手下,到底有多少斤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陈华有意识地想让士兵见见血。民团成立了医务部,从德国来的一名西医艾德森已经被陈华聘为了医务部部长,虽然现在医务部只有一名西医,三名中医和五名护士,但简单的战场救护却难不倒他们。

陈华深知,战场是最好的教官,只有在战场上见了血,部队才会真正成熟。在见血之前,一切都是浮云。

进攻开始了!

PS:千殇说话算数,从今天起,连续8天每天三更,这是第一更。请朋友们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千殇在此拜托各位了。本书虽然还是“专属作品”,但并不影响千殇认真写作哈……

第057章 熊耳山攻防战

邓虎一开始还有些紧张,看到士兵们胡乱地放枪,邓虎突然明白教官的意思,所以立即大吼一声,“停止放枪,全体卧倒!”

炒豆般的现场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二排、三排、四排作预备队,并作好掩护,一排以班为单位,交替掩护推进!”冷静下来的邓虎指挥起来顿时有板有眼。

“叭——”冲在最前面的一排一班一个士兵,刚刚冒出一个头来,就被山上的一枪打飞了帽子。

“哎呀,我的妈呀,吓死我了!”那士兵一阵后怕地说道。

陈华在在望远镜中看到,那是一道高坎,有半人高,只有冲上那道高坎并前行十米左右,有一块巨石正好可以挡住从山上射来的子弹。

“准备,再冲!”邓虎也发现那道高坎了,但是,不冲上去自己的部队只得被阻在那道坎下,不说取得胜利,就是一个排的人想展开都异常困难。

一个士兵聪明地将手中帽子取下入坎上一扬,“叭——”山上的枪及时地响起,帽子被打了一个洞。

“大概有二百米,而且对方有神枪手。”邓虎判断着形势。

“连长,我们不如这样……”一排长周明明说道。

“嗯,有道理,就这样吧,小心。”邓虎本想说由他先上,但周明明坚决不干。

大概沉默了三十秒钟,一个战士再次举起了帽子,“叭!”山上传来很果敢的一枪,但就在枪响之时,早就准备好了的战士们,将其中两个身手好枪法也好的战友向上一推,两人顺势向巨石边滚去。

“叭,叭,叭……”山上传来一阵枪声,但给邓虎的感觉是很不整齐。

“哎哟……”冲上去的一个战士传来痛苦的哼声。

“祖继和,报告情况。我是周明明。”一排长周明明在坎下大声叫道。

“报告排长,郭亮小腿中了一枪,我正在为他包扎。”祖继和回道。

“包扎好后,注意观察敌情,随时报告。”周明明放下了心,小腿受伤,暂时还要不了命的。

此后,无论战士怎么抛帽子,山上的土匪就是稳起不开枪,而坎下的人却再也不敢玩抛人的游戏。大家知道,刚才抛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出奇不意;如果再来一盘,谁也不敢保证是什么结果。

这到不是士兵或指挥官怕死,而是死得值不值的问题。

双方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小时,竟然都没有进展,冲上坎的两人,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陈华没有耐心看下去了,心里想到,部队日常管理与作战指挥毕竟有所不同。此时,邓虎手上的士兵不但装备有长枪,还装备有手榴弹,甚至每个排还有四枚特种烟雾弹,甩一枚烟雾弹上去,至少保证十秒钟内敌人只能盲目乱射。另外,除了那道坎之外,其他地方只要想办法人也是可以上得去的,即便不能上去,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总是可以的嘛。

但就在这时,邓虎终于像脑壳开窍了一样,只见身边两名战士用力向上甩出两枚特种烟雾弹,其他士兵,像上了发条一样,瞬间就爬了上去,虽然土匪的枪声“叭叭”不断,但还是有十多个人冲到了巨石之下。

有了这十多个人的掩护,敌人的神枪手的作用顿时就打了折扣,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邓虎付出牺牲两人,负伤十余人的代价,将一排全部运动上去了。而二排也运动到了那道坎之下。至于山上的土匪,也被邓虎的一连击毙了数人。

接下来,邓虎再发神威,将二排运动到高坎之上后,向山上的土匪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再次付出十余人的伤亡后,终于攻占了土匪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小时后,将邓虎换下来,由张程的二连上!”陈华见锻炼的效果也达到了,决定将一连撤下来。一连攻防战与土匪互有伤亡,而一连攻占了第一道防线,算是惨胜,可以得六十分。

张程与武刚等人一样,也是最先加入陈华阵营的那一批人。张程由于身体先天条件的限制,在特战方面的建树有限,所以当陈华找他谈话时,他二话不说就同意加入民团,反正都是陈华的部队,在哪儿呆着都一样。

对于邓虎能当一连长而他屈居二连连长,张程内里里还是不服气的。因此,这次剿匪张程可以说准备得最为充分。看到邓虎指挥着一连进攻,张程就反复思考着,如果是自己指挥又该怎么样怎么样。最后,竟然还真让张程长到了敌人的弱点。

这熊耳山,山势险峻,很难攀爬,由下往上攻,敌人居高临下,貌似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只要进攻得法,也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很好的战果。居于下方的人,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这山上到处都是乱石巨石,小股部队随便埋伏在哪块岩石下,都可以构筑一个反击阵地。这样,交叉掩护进攻,完全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伤亡。

当张程接到进攻命令后,张程迅速将四个排长找到一起,开始面授机宜。

张程首先安排一些人,去砍伐一些小树来,小树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有一根扁担粗细就刚好合适;然后,又派一个排带着全连的被盖卷,去一个小溪旁将棉絮全部用水浸透。

“张程这家伙,会打仗!”陈华在望远镜中看到张程的动作,就知道他要干嘛。说穿了也是不值几个钱,张程是要用湿被盖做成土坦克,几床被叠在一起,又是被水浸透了的,虽然不足于全部抵挡步枪子弹的穿透力,但绝对可以抵挡大部分力道,即便打在身上,也最多是冒点血,掉成皮,其伤害绝对不足以致命。

张程接下来的动作果如陈华所料。他将六床被盖合在一起,用两根木头挑起,其中两人负责支撑土坦克,枪法好的人负责警戒,而臂力大的人随时准备向敌人投置手榴弹。

其实,张程这个战术在前世是很普遍的,但这个战术要成功,必须要保证敌人一没机枪没炮还得没手榴弹。如果这三样武器里只要敌人有了其中一样,这土坦克的效果就要打折扣。

“给武刚发信号,叫他半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