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各部队的整合最多只有两天,这时间太紧张了。”郑树林看着比他小十来岁的陈华,有些担忧。
“参谋长,这正是检验我们各部主官能力的时候,所以时间紧也只能给他们两天时间。这次对付朱庆澜的6000人,我并不准备出去将三个主力营拉出去,而是准备只用猎豹特战队、炮兵营、警卫营三个直属营。”
“用1000人去对付6000人?司令,这行不?”黄海直接问道。
这次整军,郑树林介绍来的人,包括冯贵介绍来的人都得到了重用,特别是黄海,已经成了华军的第三巨头,这在过去,可是想也不敢想的。当然,黄海能坐到这个位置,只与他的能力有关,否则,郑树林为什么只能成为参谋长而不是副司令。
“呵呵,我这1000人,可是拥有75MM山炮12门,60MM迫击炮24门,轻重机枪30余挺,狙击手60名。我想,就是面对朱庆澜17镇的全部人马,我也不太担心。”陈华自信地说道。
“其实,如果司令相信我武刚,我们猎豹就可以将朱庆澜的8000人搞定。”武刚同样是信心百倍。对于那个劳什子的新军,原特战队的人根本就没看在眼里。
“可以啊,但你得保证一个人不损。”陈华将了武刚一军,特战队,每个队员都是陈华手上的宝贝。
“这……”武刚有些无语,一人不损,他还真的不敢保证。与正规军对抗,并不是去什么绵州、旌阳、雒城搞暗杀那么简单。
“我把大家留下来,是要想议一议,面对朱庆澜的6000人,我们是主动出去、先发制人好,还是坐阵凯江、等新军上门好?”陈华对此很难决策,所以交给大家议一议。至于这个大决策定下来之后的具体战术,陈华早就想好了,只等拿出来大家听一听就行了。而且,陈华相信,这个时代的军人,哪怕那些很有名的军人,都不可能拿出超过自己水平的作战计划。
趁着大家思考的份上,陈华想起了历史上四川的荣县独立和武昌起义,荣县独立是9月份好像是9月下旬,武昌起义是10月10日,这是谁都记得清楚的。陈华隐约记得,荣县独立好象清廷并未最终扑灭起义,反而是起义队伍连续攻占了井研、内江等地,还组建了政府。但荣县独立有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当时四川的保路同志军四处点火,客观上援助了荣县的那批革命党,而武昌起义,由于是新军起义,清廷前后组建调动了三个军近6万人进攻武昌、汉阳和汉口,战争一度十分残酷。如果不是各省响应纷纷起义独立,武昌起义的命运真的很难猜测。
陈华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朱庆澜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朱庆澜交手之后清廷及各界的反映,如果全国各地有如武昌起义那般纷纷响应陈华的反清行动,那陈华睡着也会笑醒,哪怕斗争很艰苦,甚至有牺牲都在所不惜,可要是革命力量反应很慢,而清廷反应快呢?问题就在这儿复杂化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陈华将会很危险,这种危险不是陈华的“华军”有危险,也不是陈华的生命有什么危险,而是陈华在凯江的基业肯定会遭到重创甚至是毁灭!
还有,陈华骨子里面不想要这个“首义”的名声,因为历史上,凡是带头造反的人,其结果都不是很好的,反而被后来者摘了桃子。因为,“首义”总是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最容易夭折。
“司令提出的是先发制人或是等朱庆澜上门,我理解的是我们先开第一枪或是由朱庆澜开第一枪,司令,不知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郑树林很快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真不愧是华军的参谋长。
PS:没有榜单,推荐票朋友还是给力的,千殇鞠躬谢了;但收藏增长放慢了,哎……
第084章 1920年代(三级)兵工厂
“参谋长说得对。这先开枪和后开枪,区别是很大的。”陈华肯定地说道。
“司令,我觉得我们应该等朱庆澜上门。”王实最先表态。在王实看来,这先开枪纯属于叛逆造反,而后开枪的话最多也就是个“官逼民反”,相对而言后者更容易获得舆论的同情。
“不行。我觉得如果等朱庆澜上门的话,华夏公司可能会遭受损失,即便不遭受损失,也会引起工人的恐慌。”辎重营营长刘南桐立即反驳道。
“呵呵,有意思,这两人严格地说是一个系统,可想法完全相反。不过,这样很好。”陈华微笑着想道。
但陈华也知道,刘南桐所担心的也正是自己担心的。
“司令,我觉得刘营长说得对,凯江的工厂,可是花了你很多心血啊,要是不小心被朱庆澜的大炮一轰,局面就可能很难收拾。”看到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政治部主任徐士元也开始表态。
“这样吧,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大家就像徐主任一样,分说一下各自反对或赞同的理由,当然,我的意见最后再说。”陈华控制着会议的节奏。
最后,赞同先发制人的有5人,主张后发制人的有8人。赞成先发制人的主要理由有:凯江的企业可以免受损失;先发制人可以利用成都到凯江沿途的地形出奇不意地率先攻击敌人;先发制人还表示我们华军决不能任人欺负……而主张后发制人即坐等朱庆澜上门的理由也相当充分:先动手可能遭到清军的围攻,而我们目前的兵力并不算多;先动手会让司令背上“逆贼”的恶名,而此前朝廷对司令也应该不薄;后动手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化解”这一场危机,而先动手看似掌握着先机却只能与朝廷硬碰硬了……
难,真难!非常难以选择!陈华在听了两方面的意见后,心里非常感叹。作为一个理智的人,陈华很愿意赞同后发制人的观点,因为这次事件本就在陈华的意料之外,陈华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但是,同样理智的思考,发现先发制人也有其优势,那就是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凯江的产业得以保全,而民众也不会受到损伤,至少是这次不会遭到战火的荼毒。
“司令,我估计是总督府得到过什么消息,赵尔丰才会派人来的。因此,我建议写一封信给朱庆澜,表示总督府可能对凯江有误会,希望他们回转成都,信件的态度可以不卑不亢。如果朱庆澜接受我们的劝告,也可以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黄海是主张后发制人的,看到陈华坐在那儿一付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便又进上一言。
“嗯,参谋长,你看呢。”陈华其实觉得这个建议还真不错,因为这样叫做“先礼而后兵”,道义上自己又高了那么一点儿。
“司令,我看可行。”郑树林说道。但内心里却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
自从上次卢家富刺杀事件后,凯江民团的总部已经搬进了凯江城,而陈华也将自己的家当和人员全部搬进了民团总部,至于南薰巷的那套“陈府”,陈华已经将其交给冯仁的猫头鹰了,成了猫头鹰成员返回凯江时的临时落脚点。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众人离开之后,陈华看着空荡荡的会议室,内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就这样开始造反了?一个王朝竟然会开始毁灭在自己手上?这是不是太喜剧了呢?或者,在自己刚刚动手时就遭到清廷毁灭性的打击?
陈华开始清理起自己的底牌:重武器足够,弹药足够;银钱也足够,至少坚持半年没问题,到5月底时陈华已经积累了大约600万元的现金;手下的人比较齐心,至少是还遭到重大挫折前比较齐心。但是,与清廷的二十余万新军和上百万绿营比起来,陈华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
“咦,卧槽!劳资还有一张底牌嘛!”陈华已经差不多半年没有与阿嘎邛联系了。陈华还记得上次联系是因为购买CHJ-Z1型(仿马克沁)重机枪,那时,二号训练基地要投入使用,轻重机枪和75MM山炮都需要从次元兵工厂“具现”出来。
“阿嘎邛,近来兵工厂有什么变化?”陈华用意念问道。
“司令,没有什么变化。”阿嘎邛的声音有些嗡声嗡气。
“咦,怎么叫我司令了?”陈华觉得有些奇怪。
“因为你本来就是司令了嘛。”如果陈华能够看见,这阿嘎邛绝对是一幅“你好白痴”的样子。
“阿嘎邛,我想将兵工厂升级到1920年代(三级)水平,可以吗?”
“可以。只要司令再兑换409挺CHJ-Z1型重机枪,立即就可升级。”此前,陈华已经买了91挺重机枪了。
“没其他条件?”陈华问这句话,心头其实在滴血。这狗日的游戏规则,总共500挺重机枪啊,那绝对是可以武装一个集团军的重机枪,自己买来干啥?在陈华的计划里,以后当然也可以装备这种机枪,但是现在却真的是不需要。系统为什么不要求我具现500件军衣就可以升级了呢!
“没有。”阿嘎邛永远是一付公事公办的语气。
“好。劳资拼了!”陈华知道,自己与一个智能程序或NPC实在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陈华现在建有三个秘密仓库,一个在东郊一处庄园,一个在磨盘岭基地,第三个则在民团总部的地下室里。这三个仓库,都分别设有一个禁区,只有陈华可以进出的禁区。
每个仓库,目前都派有一个排(36人)的部队守护,其中12人钟平的内卫部队及警卫营的兵守着,其轻重武器的配置十分豪华,陈华相信,在这个时代,即便一个连的部队也不可能攻入这三个秘密仓库。敌人来一个营怎么办?这个问题很脑残,凯江的地面上,有那么大股的部队吗?即便有,陈华的部队不可以增援吗!
而内卫部队这些守仓库的兵,则是刘玄德的直接手下。
这三个秘密仓库,就是陈华堆放军火特别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军火的仓库,至于那个禁区,则是陈华“具现”次元兵工厂军火时的场所,这种很玄幻很不可思议的东西,陈华自然不愿意让普通人看见。
PS:今日第二更,祝朋友们阅读愉快!有票的朋友请推荐支持。
第085章 新功能(求推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