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装备,试问天下谁能敌?此前,有些保路同志军或者新军过来的人,觉得大官都是原华军的人当完了,自己只能当个营长、连长,可是,当各部门把这份编制拿到手后,再也不说什么了,因为,哪怕是一个连长,其重火力也远远超过新军的一个标。因为一个普通的步兵连,就装备有60MM迫击炮3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27挺,哎,这连长当得……值了!
整编初步完成,各部队军事主官高高兴兴上升,有什么不高兴的,除了装备空前强大外,每个军官的待遇也让他们感觉到很值。
此前,华军的待遇是新兵2元,只要训练结束正式进入部队就是4元。这次,陈华借整编机会,对士兵和军官月薪进行了重新界定。
新兵提高到3元,然后是二等兵5元,一等兵6元,班长8元;副排12元,排长16元;副连24元,连长32元;副营48元,营长64元;副团96元,团长128元;副师192元,师长256元。
这个待遇,虽然与新军相比差不了多少,但是,华军还有一套津贴和奖励标准,津贴主要是指华军司令部发布“战备等级令”后,执行任务的部队均有津贴;奖励分为缴获奖励、战功奖励、其他奖励三大类。其他奖励就包括训练、内务等各方面的评比奖,其获奖面至少能达到全部部队的一半。譬如连队的内务评比,最优秀的班排有奖励,而营级评奖,最优秀的连排有奖励;以此类推,搞得好的部队,这类奖励几乎差不多等同于薪水了。至于战功奖励和缴获奖励,那更不是几十几百的问题了,一个主力团,如果完成了一次战斗任务,其奖励至少上万。
部队整编完成后,由政治部制定的相关条例也发放到了各部队排级以上单位。如果说,前面那些都是让才过来的新军军官感觉很好的话,那么,这条例一下来,就让他们感觉到苦了。“六条军规”他们早就明白了,自不用多说。新发下来的条例,规定得很细,譬如不准克扣士兵军饷,不只是规定不准,还规定了如果你不幸克扣了士兵军饷的后果。从最轻的检讨、处分,到严重的降职、开除、枪毙。
条例甚至还规定了,除了身边的警卫员外,军官在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士兵借钱,更不得接受士兵供奉、行贿,一旦发现,最轻是降职,根本就不给改正的机会。
对于军官的监督,一是上官对下级的监督,二是宪兵的监督,普通宪兵可以监督到师长以上直到华军司令。
“看来,这世界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些军官迅速认清了形势。
虽然华军严格的部队条例让其中一些人有些不爽,但要让他们离开华军,即便打死他们也不会干。是个军人都明白,华军如此势众,如此装备,在未来的华夏舞台上一定会有大发展、大战功等着!是好男儿谁又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部队整编的事,陈华只是定原则,具体如何整编全部由武刚等人在操作,从结果看,武刚等人也做得相当不错,让陈华颇为满意。
在整编中,陈华还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清军过来的军官,这些标统、管带以下的军官,毕竟是正规军事学校的毕业生,其素质都相当好。只要经历几次战火的磨砺,这些人都将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官。这个发现让陈华对自己的军官队伍充满了信心。
在前世的历史上,这些军官除少数青史留名外,大多数都毁于内斗的战火之中。现在,他们加入了华军,陈华虽然不敢保证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死于内战,但却可以保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活着,要死,也要死于为民族而战。
西元1911年10月1日,华夏民族独立军司令陈华发布驻防命令:
华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及其陆战第一师陈百胜、罗子舟部,驻防成都,警戒川西方向;
华军陆军第二师张毅、何文兵部驻防绵州、顺庆等地,警戒陕西方向;
华军陆军第三师朱山、李彬部驻防嘉州、叙府等地,警戒云、贵方向;
华军陆军第四师包惠、龙鸣剑部驻防万州、达州等地,警戒两湖方向;
华军陆军第五师蒋朝阳、周树勋部驻防重庆、江津等地,警戒贵州方向。
待各部到达驻地后,陈华关于四川整体防卫布控正式完成。
西元1911年10月10日,四川军政委员会都督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发文,对四川行政区划作出调整:
全省设2个省辖市:成都,重庆。
全省设9个行署:川北行署(驻地绵州),川东北行署(驻地顺庆),川东行署(驻地万州),川东南行署(驻地涪陵),川南行署(驻地泸州)、川西南行署(驻地嘉州)、川西行署(驻地雅安),川西北行署(驻地崇州)、川中行署(驻地内江)。
全省设4个特区:攀枝花特区,凉山特区,康巴特区,马尔康特区。
同时任命的有上述15个行政区划的行政长官,其中原凯江县知县刘原如愿以尝当上了川北行署主任。除攀枝花特区外,其他三个特区的行政长官完全是由赵尔丰推荐的当地上层人士。赵尔丰“治边”很有一套,陈华自然相信他推荐的名单。
PS:今日第一更。感谢朋友们的票票和收藏哈……
第119章 有序推进3
至于各县级行政区划,陈华在全面了解四川各地的情况之前,并不想进行调整,因为那涉及到习惯、民风、民情等,只要各县能够听从行署和都督府的政令,多几个县少几个县根本算不了什么。
西元1911年10月20日,四川都督府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发文,从即日起组建四川公路局,并同时公布了全省公路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11-1912年度:建设完成成渝公路、成绵公路、成乐公路、成雅公路等4条干线公路;
1912-1913年度:建设完成渝万公路、内宜公路、渝泸宜公路、成顺达公路等4条干线公路;
1912-1915年度:完成成都直达4个特区的直通公路,各相邻行署公路以及主要县域之间的通路建设。
陈华要求:到19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要达到5000公里以上,其干线公路建设标准不得低于三级公路标准,其中成渝公路、成乐公路、成绵公路不得低于二级公路标准。
西元1911年10月30日,四川都督府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发文,公布《四川省1911-1915年建设纲要》。
这个《纲要》,其实就是四川1911-1915年间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全方位领域的“五年计划”,其要点有:
铁路建设:争取在1915年8月底建设完成成渝铁路、渝汉铁路(四川段)的建设施工任务,力争在1915年底实现通车,原川汉铁路公司股本自动进入上述两条铁路的建设与营运;成攀铁路完成前期勘探设计任务。
重工业建设:开工建设上坝、重庆、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泸州、自贡、顺庆、旌阳化学工业基地;开工建设重庆、旌阳、成都汽车及机械工业基地;开工建设川南煤炭工业基地……
轻工业建设:开工建设成都食品、仪器等轻工业基地;各行署、各县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报请省政府批准,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营等形式分别建立纺织、采矿、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基地……
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兴修水利,5年内新增水田灌溉面积500万亩;省政府及各行署,要依托当地大江大河,至少修建15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能源开发计划:5年内全省新增水电机组40万千瓦,新增火力发电机组60万千瓦,新建年产500万吨以上煤矿10座,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
科学教育发展规划:至1915年,全省新建和扩建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重庆大学、成都大学、重庆工学院等5所全日制大学;新建四川科学院、四川工程研究院等2所科学研究院;各行署至少兴办1所专科学校,各行署所在地至少兴办2所高级中学;人口在30万以上的县至少兴建1所完全中学;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至少兴办1所初级中学……
每隔10天,连续三个规划,不仅让四川的4000万民众津津乐道,也引起了华夏全国的注目。
第一个政府令,也许是权力再分配,人们反响不大,甚至有媒体唱反调,说这是陈华在加强对四川的控制;但四川公路局的成立和四川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公布,一下子就堵住了悠悠之口,媒体开始转变风向,纷纷赞扬陈华,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好事。
当第三个也即全方位的《纲要》出台之后,媒体再次开始了热议,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媒体上,每天几乎至少有一个版面在刊登四川的消息。
一些平时喜欢看报的市民或青年学子,看到有四川的消息就欣喜不已,好像那是他的家乡的消息似的,即便一些不爱看报纸的市民和学子,也知道了远在西南的四川,知道了四川有一个都督叫陈华,最近老是在报纸上出风头。
对于四川提出的各项计划,一些学子很有点跃跃欲试的样子,因为四川在公布上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也向全国和海外的学子们发出了邀请,欢迎他们参加四川的实业建设。在这个时代,“实业救国”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潮之一,被很多青年学子奉为圭臬,所以陈华有意思地借用了“实业建设”四个字。
但是,陈华的规划在一些政客甚至包括一些政治家那里,却遭到了冷遇甚至是嗤之以鼻。
作为北方“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就对陈华的作为很不感冒,想来你陈华一个小小的军阀,自己搞点实业,赚点钱,养几万军队就行了,那公路、钱路是那么好建的,铁路也不说了,铁路建好后可以营运赚钱,但公路呢,好像外国的公路没有收钱的吧?这纯粹是哗众取宠之举!
在广州的另一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陈华的作为也不太感冒,他对黄说,“说起来,我也是一个爱说大话的人,可这陈华年纪轻轻怎么这么爱夸些海口呢,不知他想过没有,这些计划要是完不成,他如何向四川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