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刈糯罅核蚨ァ:橇偈北淮蛹依锔豆吹摹凑谙迤轿舨痪茫裁簧肚拙臁⒍骺纱豢蓟挂晕锟嫡偎幔桃槭爻侵吣兀幌氲街苯颖话丛诼肀成希糯蠖泳统隽顺橇恕
左右瞧瞧,这队伍里不全是当兵的,倒有四成都是士人和仆役。韩耀当即就明白了——这不是要去偷袭幽州军,或者援救公孙模啊,这是要跑啊!赶紧打马追上阳仪,低声问他:“公子携我等将何往耶?”
阳仪轻轻瞪了韩耀一眼:“先主既殁,丧事已发,则宗赐公子即吾主也,勿再以‘公子’二字名之。吾等今将南下乐浪,以投柳子刚。”
韩耀闻言大惊,急忙劝告阳仪:“不可!辽东被兵,而柳毅按兵不动。必有异心也。况彼与阳公素来不睦,若往相投。阳公其危矣!”
阳仪心说柳毅不来救援襄平,倒真不是他的责任,是我一直压着不让他来,如今想起来,真是懊悔莫及啊。不过韩耀说得对,我跟那家伙素有矛盾,尤其经过放他外郡和阻其北援等事,他肯定更是恨我入骨啊。如今他在乐浪,根基已固,我就算有公子……主公罩着,真能跟他再斗得起来吗?说不定直接脑袋就搬家啦!
嗯,倘若异地而处,我必要以不能护守襄平之罪,将对方一刀两段,而主公为了摆脱丢弃先主基业的恶名,也肯定要推个替罪羊出去,正好一拍即合!不成,这太危险了,我得赶紧想辙!
可是这位阳公量庙堂筹算,尚可称职,临机应变,却非所长,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韩耀趁机煽动:“吾本布衣,受阳公简拔,乃得为辽东之吏,阳公之难,即耀之耻也。今有上中下三策,阳公可愿听耀否?”
阳仪诚心相问,韩耀便即缓缓说道:“下策,即劝说主公,言柳毅不可信也,乐浪不可往,可转投高句丽去,虽可保阳公不为宵小所害,然道阻且长,高句丽王之心不可测,亦甚险也;中策,请主公暂驻番汗,不入乐浪,而召柳毅前来救护,阳公乃可设谋先取柳毅性命,再拥主公入郡……”
说完下中两策,韩耀突然闭口不言。阳仪就奇怪啊,反复询问,韩耀假作踌躇:“此计虽安,却有违忠诚之义,阳公不罪,耀乃敢言。”阳仪已经猜到了几分,但还是说,我不责怪你,你赶紧讲吧。
韩耀一咬牙关:“于阳公恩厚者,先主也,非时主也,何不即缚公孙康以降是使君,或不失封侯之赏!”咱们干脆反了吧!
阳仪听着这话,先是双眉一挑,似要发作,但最后还是长叹了一声:“之昱既知先主于某恩厚,仪又何忍背其骨肉,绝其宗嗣?吾固知之昱爱我也,然此言休再提起,仪宁死而不为此不义之事!”说着话垂首想了半天:“下策悬危,吾取中策。”
在一般的历史记载中,只要这所谓“上中下三策”提出来,雄才肯定会取上策,弱智会取下策,庸才则取中策——因为中策最四平八稳,瞧着收益虽然不大,但风险也比较小。那么雄才会不会取错策略呢?就理论上而言,那也是免不了的,于是史书就会把三策重新调整顺序,以证明凡成功者必取上策也。
阳仪要取中策,韩耀这个后悔啊,心说早知道我就光说两策给你了。他当然希望在自己的煽动下,阳仪当场背反公孙康,发动政变,然后我们哥儿俩绑着公孙兄弟去投是使君,则自身的功劳必不算小。不过他也很清楚,阳仪采取此策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最好你换一条道路,北投高句丽去——这几年辽东方面跟高句丽作战是屡屡获胜,所以在韩耀看起来,高句丽算个屁呀,公孙兄弟投入那蛮荒之地,不过苟延残喘而已,必不为祸。而且说不定,高句丽王就跟当日公孙度斩杀二袁那般,会宰了公孙兄弟,把首级献给是使君呢,则辽东就此顺利平定。
至于南下投奔柳毅,那就不同了,柳毅为公孙故吏,他可能架空公孙康,但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害死公孙兄弟,倘若派兵堵住浿水,幽州方面若想深入进攻,难度颇大。
所以阳仪要么就此背反公孙氏,要么怂恿公孙康改投高句丽,都正中韩耀的下怀。谁想到阳仪偏偏取了中策,要去番汗赚柳毅来就死——韩耀心说柳毅就那么好糊弄?你那么容易弄得死他?你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打算把繁难之事拋到日后再去考虑而已吧?
不成,韩耀心说我可不能跟你们去番汗,那样既难完成是使君交付的使命,还很可能因为党同阳仪而为柳毅所害——老子还是赶紧闪人算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尽屠公孙
一行人夤夜离开襄平,出城不远,阳仪便匆匆来见公孙康,说万一是勋看穿了咱们的打算,预先遣军埋伏在南下大道之上,则吾等危矣——必须先遣人到前面去探探路啊。
公孙康说公量所言有理,那么你看派谁前往才好呢?阳仪一拱手:“韩之昱智谋多端,为人警醒,乃可先发。”
公孙康沉吟少顷,点一点:“如此,吾遣十骑随之昱往探可也。”
其实阳仪这主意就是韩耀提出来的,其目的不言而喻,为了抽空跑路——若能及时投入是勋军中,通报公孙康南逃的消息,必为大功一件也。于是时候不大,韩耀便在十名公孙氏心腹骑兵的护卫下,脱离大队,快马奔向东方,先去探查前途道路是否通畅。
按照韩耀的想法,咱们一路跑到天亮,必然要找个地方歇一歇马力,然后我把骑兵全都撒开去四处侦察,自己便可趁机遁走。可是他没有想到,天色将明未明之时,十一骑还在疾奔,眼瞧着接近了南通番汗的大路,突然前方马蹄声响,密林中瞬间冲出数十骑来,毡帽皮裘,全都是乌丸兵。
这不用问啊,定然是勋已经料到了公孙康将会南下,故此遣乌丸先断其路。韩耀见状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既然是使君已有预案,那自己的功劳难免大打折扣;喜的是就此终于可以得脱樊笼,归入正途啦。
部下询问该怎么办,咱们人少,对方人多。倘若对战是凶多吉少啊。韩耀说还怎么办。汝等赶紧打马返回。警告主公,乐浪不可去也,我在此间阻住这些乌丸!说着话抽出腰间玉具剑来,一副拼死护主、与敌协亡的耿耿忠臣嘴脸。
有几名骑兵还要留下来帮助韩耀阻敌,却被韩耀斥喝道:“汝等皆百战之士,必要还护主公,若吾则死不足惜。吾料左近尚有幽州兵马,汝等可分道而退。但有一人得以返回警示主公,则吾死而无恨矣!”说着话,双腿一磕马腹,便直朝对面直冲过去。
眼瞧着逐渐奔近,对面乌丸兵已经拉开了弓箭指着他,大声喝问身份——其中多为胡音,但还夹杂着几句生涩的汉话,这使韩耀大为放心——而身后的那些辽东骑兵也皆拨马而去,于是韩之昱高举双手,大叫道:“吾非辽东之臣。乃是使君所遣之间也,可引吾去见是使君。有重要军情相报!”
话音才落,便听得脑后松弦声响,随即劲风袭来,一支利箭正从他后颈穿入,直透喉结。韩之昱连叫都叫不出声来,便大睁着双眼,颓然从马背上跌落在地,扑腾了几下,很快断了气。他口眼尚自不闭,真是死不瞑目。
射杀韩耀的,乃是跟随他前来的一名公孙部曲。当日公孙度曾说韩耀是奸细,虽然公孙康并未深信,却也多少留了个心眼,此番探查前路,便即秘密嘱托几名心腹,说倘若韩参军有不轨之举动,汝等杀之可也,勿再留为我家之祸。所以韩耀一介文士,挺着柄装饰性的长剑,前言不搭后语地说要去阻挡追兵,那几名部曲本能地就起了疑心,于是留下一人,隐藏在灌木丛后面,暗窥动静。等韩耀喊出那不打自招的话来,那人便毫不留情,瞄准了一箭毙命。
乌丸兵也不管韩耀的尸体,自去搜杀公孙部曲,但就中仍有两人得以逃脱,不顾马力疲惫,匆匆赶回来禀报公孙康——不过他们都不是射杀韩耀之人,故而光说前路受阻,有乌丸兵遮道,韩参军遣吾等速归相报。
公孙康闻言又惊又恐,这时候也顾不是询问韩耀的死活了,急召阳仪前来商议。阳仪想起韩耀提过的三策,忙道:“既然南路不通,只得转而向北,乐浪难去,唯投高句丽而已。”谁想公孙康一摆手:“高句丽不可往也!”
公孙度临终前要儿子放弃襄平,暂退以避是勋的锋芒,寻机再举,首先提出的便是南投乐浪。然而公孙度也说了,倘若此事为是勋预先料到或临时侦知,恐怕你走不通,那没办法,只好走第二条道路。当时公孙康也问:“莫非往投高句丽乎?”公孙度朝他一瞪眼:“岂不念昔日袁氏兄弟耶?!”
如今公孙兄弟落到昔日袁氏兄弟一般的败逃下场,倒真可谓天道轮回,丝毫不爽,而两者逃出根据地,往投别家的情势也是相近的。今天的高句丽,就好比是昔日的辽东公孙氏,一方面足以割据自雄,另方面却都畏惧中央政权的全力进攻——就这方面考虑,高句丽还比不上公孙氏,别说中央政权了,就连与公孙家连年相攻,高句丽都是败多胜少,唯一的长处,就是距离足够遥远,朝廷或许无意前往征讨。
所以高句丽王肯定想啊,我天高皇帝远,朝廷未必会来打我,但要是我收留了公孙父子,那就难说啦。既然如此,何不斩二公孙以献朝廷?乃可保我藩国得安也。而且就如同当日公孙度忌惮二袁一般,高句丽王也肯定忌惮公孙兄弟,随便放你们入国?谁知道你们会不会妄图鸠占鹊巢啊!
当日公孙,对袁家没有阴影,而如今的高句丽,才被辽东击败不久,表面上虽然平等和睦,其实每受公孙氏的驱策,心里不但有阴影,还有仇恨呢。寄望于他们收留你,保护你,那不是很渺茫的事情吗?
故此公孙度安排儿子,说万一南路不通,你就只有北投鲜卑一条道路可走。
这一方面,鲜卑族不算大汉朝的正式臣僚,自从檀石槐组建了东部鲜卑大联盟以后,各部时降时叛,汉朝也只有羁縻而已,根本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