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又有些欢喜地说:“也不全是坏消息。刘克忠支队在白洋淀伏击了第110师团一只运输队,抢到四条木船、两艘汽艇。高士一支队和二分区北上支队成功地在大清河伏击了日军的火艇部队,并俘获两只。第27师团只是试探性地攻击了一下,待14日我军主力撤回南岸之后立即缩回了天津。”

成功伏击日军火艇部队其实不完全是高士一支队或者二分区的功劳,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在河道中做的手脚比较巧妙。放在后世,冀中的各河道基本上都变成臭水沟了,但在当年却是交通要道。日军第一次进入冀中时就是借着运河输送补给的,大一点的船只甚至能放上几辆汽车,还可以把火炮搬到船上向两岸轰击。

郑胡子主政冀中之后对此深感忧虑,于是成立了专门的河防处,隶属于参谋部。该部门为了阻止日军利用水道入侵冀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笨拙也是最难破解的就是淤塞河道。当然,这个工作是很秘密地在进行。日军火艇部队根本没有想到。结果在战斗中快艇先后搁浅,成了各部队的活靶子。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淤塞河道水位难道不会上涨?日军难道看不出来?其实河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流水层,下面是静水层。只要控制得当,就能在河道中形成暗沙,既不露出水面却能阻止船只通过。如果是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日军还可以慢慢探查河道,但在战斗时必须高速机动,以规避岸边的炮火。所以着了道也不奇怪。当然。高士一支队和二分区的部队敢于与敌激战,也是功不可没的。

得知部队又打了胜仗,并迫使第27师团回缩,郑卫国也有些高兴。满意地说:“嗯。这说明日军也快撑不住了。我看可以集结部分兵力。随时准备向大清河以北发动反击。”

“呃,总座!”周参谋长神色尴尬地说:“您对局势的判断恐怕太乐观了。这是007新发回的情报,请您过目。”

007就是冯锟。他现在的作用愈发重要,像日军这次“围剿”三分区,还有前天晚上的“渔网计划”,如果不是冯锟及时传回情报,只怕损失更大。毕竟冀中在全局上的调度和情报分析能力是远远不如日军的。正因为如此,对冯锟的保密措施也就愈发严格。不仅名字不许提,就连天津这个地点也不许说了。

郑卫国忙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第二次“进剿冀中”计划。为了一劳永逸地除掉第四十一集团军,铲平冀中根据地,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决定以第21师团、第27师团、第110师团为主力,冀中周边其余各部队为辅,向冀中潴龙河以西的区域发起攻击。

潴龙河是白洋淀最重要的水源,平汉线反击作战中冀中各部与日军大战的磁河、沙河都是它的支流,可见这条河流也很大。而潴龙河以西则包括安国、博野、蠡县,以及北面的高阳和安新,也就是说日军这一刀竟然直接砍向了冀中根据地的首府!

周参谋长又道:“总座,从三分区的战斗来看,如果敌军还是采取集团推进的方式,我们只能很难守住。”

郑卫国默默地点了点头,日军这种不死不休的打法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虽然在平汉线反击战之前他就猜到日军肯定会报复,但没想到大本营竟然舍得投入这么多部队和物资来对付冀中。而且敌军几乎不考虑伤亡,简直就是当成一次大会战来打的!

周参谋长接着讲道:“本来再丢失五座县城我们也承担得起,但是日军很可能在达成目的之后继续攻击。总座请看。”

说着他快步走到地图前,用小木棍比划着说:“到时候日军就可以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对我根据地核心区域进行挤压。新镇、任丘、文安、大城、肃宁、河间、献县均在日军的攻击范围!跟前面两次攻击一样,以我军的实力也很难击退敌军,滹沱河以北、子牙河以东的广大区域都将被日军侵占!”

郑卫国沉声道:“嗯,你分析得很对!”情况确实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如果让日军这三步棋走完,驻石家庄的第14师团再侵占藁城、晋县、束鹿(今辛集市)、无极、深泽,那接下来的情况活脱脱就是1942年5月的铁壁大合围啊!到时冀中主力将被敌人挤压在以深县为中心的狭小区域,主力部队最好的结局也是被迫突围。

郑卫国想了一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日军这种打法没有任何花哨,就是利用强大的实力死打硬拼,强行辗压。想保住根据地就只能被动应对,最后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历史上冀中是怎么撑到42年的呢?很简单,打游击,实在不行就突围到周边区域,等日军主力一走再杀回来。因为日军整体上兵力有限,野战部队不可能长期固守某地。所以当时根据地老百姓听说鬼子要来扫荡根本不害怕,甚至都习惯了。

当时还流传着一些冷笑话、黑色幽默。比如有一次日军因故推迟了“围剿计划”,村民们都急了,纷纷埋怨道:“哎呀,这小鬼子咋还不来?俺们还要春耕呢!”

不过郑卫国却不想这么做,他手上好歹也有十万正规军。大炮数百门,战车几十辆。要是混得跟土八路一样,是不是也太无能了?就算面子上过得去,以东北军为主体的正规军也未必干得了游击队的活。而且那十万大军怎么养活的,不就是靠冀中这块宝地吗?要是采用游击战术,那等于是敌我双方共同据有此地了。老百姓受苦不说,物资至少也得损失一半,工商业也休想得到发展。

“参谋长,依你看我们该如何破解日军的战术?”郑卫国心想他既然看了问题,必然有了应对的思路。

孰料周参谋长却苦笑着摇了摇说:“总座。日本人这是阳谋。我们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实力不如人啊!”

郑卫国又点点头,沉声道:“嗯,不错!看来我们的战略得变一变,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周参谋长疑惑道:“那您的意思是?”

郑卫国解释说:“单从冀中的形势来看。我们确实是毫无胜算的。但这不仅仅是我们冀中跟日军的战斗。而是整个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决战。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冀中这个圈子。至少利用整个华北来跟敌人周旋!”

周参谋长有些明白了,试探道:“您的意思是让部队机动到外线作战?”

郑卫国摆手说:“外线作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让整体华北的抗日武装协同我军作战。绥远、山西、河南、山西,还有我们河北,各处的武装力量都要相互呼应。日军主力在东,我们就在西面进攻,日军在北,我们就攻其南面,四面的武装就像踢皮球一样,我踢、你踢、他踢,四面八方都向它踢,让敌人疲于奔命,肥得拖瘦,瘦得拖垮,待敌我力量发生逆转之后再一举歼灭!”

这个“踢球战术”最早是粤军参谋长王俊在广州战役中提出来的,称之为《球形战术》,可惜最终未能实现。倒是后来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成功地运用了出来。当时东北野战军被**分割为北满和南满两块根据地,处于不利地位。却巧妙地利用“南打北调”和“东拉西扯”,迫使**主力在南北满来回调动,最终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一系列战斗中元气大伤,从而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

对此郑胡子也早有想法,只是在华北实施的难度较大,所以一直搁置。但现在看来必须得这么做,否则强大的历史惯性又会将一切推回老路。

周参谋长一愣,说:“这个计划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好的,但在实际作战中别的部队未必肯为我们做出牺牲!就算与我部关系最为密切的八路军只怕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

郑卫国回答说:“嗯,如果部队越打越少,实力愈来愈弱,那肯定没有多少人愿意跟咱们干!可反过来,如果各部队越战越强,我想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部队参与进来!”

周参谋长四下打量一番,悄声道:“物资分配权!”

郑卫国点头说:“不错,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在绥远。为了保护物资运输通道,我们必须再调几支部队前去。”

周参谋长眉头微皱,为难地说:“可是咱们现有兵力尚不够用,怎么可能再向绥远增兵!”

郑卫国说:“嗯,这确实是难题。”想了一下也没有办法解决,不禁有些烦闷,为什么抗战就这么难呢!

周参谋长安慰道:“总座,一时想不出来也不要紧,晚上再让大家在一起议一议吧,总能想出办法的。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再扩招一些部队。”

郑卫国点头说:“嗯,也好!”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哎,今天怎么没看见老程和李副参谋长?跑哪儿去了?”

周参谋长解释说:“程副司令听说53军将士们情绪上有些波动,一大早就和李副参谋长赶去安抚了。”

郑卫国双眉一挑,说:“哦,是去了任丘?”

周参谋长点头说:“是啊!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第53军并没有撤到蠡县,因为日军还陈兵大清河北岸,南岸必须要有部队防守。再加上部队伤员很多,撤得太远也不利于及时抢救。

郑卫国突然有些愧疚地说:“唉,第53军损失这么大我也是有责任的。”周参谋长正待劝解,郑卫国又摆手道:“算了,先不说这个。问问战士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有的话尽管提出来!士兵作战不利要受军法,我们也该为自己的指挥失误负责。”

当天晚上,程政委和李副参谋长都连夜赶了回来,第53军军长周福成也赶来向郑卫国汇报前段时间的作战情况。事实上,总体来看第53军在三分区的作战还是成功的,不仅歼灭了日军第63联队,还缴获了8门重炮和12辆战车。

之后虽然丢了几座县城,但增援部队击溃了以第10联队为核心的大量日军,从消灭有生力量的角度来看冀中并没有吃亏。

但周军长却固执地认为三分区丢了,这就是一场虎头蛇尾的败仗,非要向郑卫国请罪不可。此后多年周军长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所以从不承认什么胜芳大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