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虽然老暮了,身体状况差不多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但脑袋还不是很糊涂的,很多时候都保持非常清醒的状态。他清楚在要不要改立太子的问题上,杨晞在今天之前不可能没有考虑过。他可以从杨晞说话时候的神态中判断出来这个大唐朝堂上最年轻的高官真实的想法。

杨晞说话时候神态所表示的意思让李隆基坐实了此前的猜测,杨晞是一力支持李玢,反对改立李璘为太子的。李隆基此前的判断也是这样,当初是杨国忠等人支持立李玢为太子的,杨晞与李玢在平叛战事中合作了好多时候,两人不可能没有交情产生的。

不过李隆基虽然这样想,但他还是疑惑自那次弹劾事件后,李玢会不会与杨晞起很大的矛盾,让杨晞对李玢失去信心,改而支持李璘。现在看来,一切都没变,杨晞依然是支持李玢当太子的。

杨晞这样的表示,李隆基也没再在这件事上问询,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知道了,就不说了。

“四郎,你觉得如今朝堂上哪些人,更可堪重用?”李隆基改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这同样出乎杨晞的意外,让他心里更紧张。他实在想不明白,今日李隆基召他进来为何要问询他这么重大的问题,差点额头冒汗了。

“陛下,这三年,臣一直在守孝中,朝堂上的变化臣真的不是很知情,朝中那些同僚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了,陛下让我现在说这事,臣真的说不出来!”杨晞只能打太极了!

“无妨,你只要说说你觉得朝中那些大臣有教学、有能力就行了,无论怎么说,朕都不会怪你的!”李隆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摆摆手示意杨晞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李隆基这副态度,那杨晞也豁出去了,“陛下,臣觉得朝中大臣中,左相郭相公、文部颜尚书、武部高侍郎、中书侍郎李泌,此皆臣认为的良臣!庞忠、李光弼、王思礼、仆固怀恩、浑释之、浑缄、来瑱、李抱贞,这些都是良将,其他的也有很多有才能者,只不过臣与他们交集不多,无法评判!”

杨晞说的这些人物李隆基并没什么意外,因为这些人当中大部与杨晞关系不错的,有不少还是得杨晞举荐而任更高官职的,要是杨晞觉得他们能力不怎么样,那实在说不过去。但杨晞没将韦见素、房琯、李白、杜甫、岑参及他自己的三个哥哥杨暄、杨昢、杨晓说进去,还是挺让李隆基意外的。

李隆基原本以为,杨晞肯定会将与杨国忠关系非常不错的韦见素列入有才人之列,但听杨晞这样说,知道杨晞对韦见素没太多好感,不然今天不会不提这位当朝宰相,并对其表示敬佩之意的。

心里虽然惊愕,但李隆基脸色依然平静,也没再在这个问题多问杨晞,又把话题叉过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内,李隆基问询了杨晞不少关于军制改革方面的,再又说起了周边那些部落和小国,问询杨晞要怎么处理吐蕃、突厥、契丹等势力,杨晞一一讲了自己的意见。

最终李隆基感觉到乏了,让杨晞出宫自去。

杨晞出了宫后,并未马上回府,而是马上去找了郭子仪。

郭子仪刚巧在府上。到了书房,屏退下人后,杨晞也马上将今天李隆基和他所说的话大部都讲给了郭子仪听,直听的郭子仪也惊愕不已。

“子亮,陛下竟然和你说这些事!”这段时间郭子仪虽然经常进宫看望李隆基,并与李隆基讨论过很多次朝事,但一次也没和他说过这事,这让他有点不是滋味的同时,也隐隐察觉出什么来。

但他琢磨不出究竟来。

“岳父大人,你说陛下为何要问询我这些事?”杨晞心里依然充满了疑惑。

“陛下应该是将你列为他可以托付大事的大臣,不然不会和你说这事的,要是陛下决定将皇位传给谁了,一定会让你进政事堂,参知政事的!”郭子仪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看着杨晞,“子亮,陛下待你这般信任,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外,也出乎老夫的意外。不过这是好事,无论让何人继位,你都是顾命大臣之一!”

杨晞虽然也有点猜到了这样,但却不敢确定,听郭子仪讲出来,终于有点相信了。

不过他心里又有点惴惴,清楚如何李隆基真的是这个意思,那大唐的天肯定马上就要变了。李隆基驾崩后,新皇即位,那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一直觉得,他要取得皇位,最好的机会就是新皇即位之前,那时候时局肯定有点动荡,无论谁即位位置都是不稳的,这是他下手的机会。

要是新皇即位时间长了,局势稳定下来,官员的撤换也多起来,朝中大臣大部听命于新皇,那要折腾起来就累了!

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没有清闲日子过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章李隆基驾崩

(感谢zhaoliuhe书友的月票!)

……………………………………………

李隆基病重不能处理朝事后,委李玢以监国务。

因为形势微妙,再次被委监国事务的李玢,不敢如上次一样当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自己拿主意,而让政事堂诸宰相有了定论后,再附和自己的意见。这次他表现的很主动,所有朝事只要他经手,他都会先给个主意,再问询政事堂诸宰相的意见,或者拿到朝堂上来讨论。

李玢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许多人惊在心里,甚至一些大臣对其刮目相看起来。

李玢任太子也有不少年头了,因其太子的身份,在朝中自然有一定影响力,因为皇帝李隆基病重,很可能要驾崩了,一些大臣很自然地把李玢当作未来的皇帝看待。

君主时代,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无论哪个人当皇帝,即使他才能再平庸,惹的朝中大臣看不起,但这样大多的大臣依然将其看作皇帝,极尽恭敬,不敢拂皇帝的意。这些人称不上是皇帝的亲信,甚至关系可能很疏远,但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让他们依然甘愿任皇帝驱驰。

看情况马上就可以接任帝位的李玢,也比前段时间更得大臣们的尊敬了,特别是这几天李玢表现的勤于政事,许多大臣因此改变了对其的态度。

李玢还表现的极其孝顺,每天处理完政事后,都到李隆基身边去陪伴、服侍,替李隆基擦洗身体什么的他都亲自做。这些事传到外面,又得许多大臣的称赞。

面对李玢这些举动,李璘没多少应对的办法。毕竟他只是亲王,没资格代皇帝处理朝事,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轻易进宫朝见。一时间,两兄弟之间争斗的高低非常明显起来。

不过李隆基并不是非常喜欢李玢在他身边陪伴服侍。他重病期间。大部时间都是由杨玉环服侍的,包括李玢在内的皇子并不太常召见,包括身为太子的李玢。

不过作为太子的李玢,有足够的理由进宫探望病榻上的李隆基,并长时间陪侍。

李隆基的具体病情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有入宫探望李隆基的,只有少数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些大臣包括郭子仪、韦见素、房琯、颜真卿、高适、杨晞、李泌等。

看到李隆基样子的诸臣都是心情沉重,他们知道李隆基的时日无多了。

李隆基驾崩后,天下会怎么样,谁也没办法预料。因为李玢与李璘的争斗。让诸臣多了些担心。生怕李隆基驾崩后。朝中起非常大的争斗起来。

幸好在天气彻底转暖后,李隆基的身体好了一点,气色看不去也好了一些,让诸臣稍稍放了心。

但完全知道李隆基身体情况的杨晞。却知道这个已经老暮的皇帝肯定是挺不过即将到来的盛夏的。

身体稍稍恢复了一点的李隆基,再度考虑起皇储的问题来,不过他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激情,不想再折腾什么了。某一日,李隆基临时召见了李璘,与李璘密谈了一番后,李璘满脸沮丧地离去。

“达夫兄,陛下应该绝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在接到宫内眼线的报告时,杨晞正与高适在密议什么事。听到密报后,也马上和高适说了,“相信再过一些日子太子可以顺利即位了!”

这段时间,杨晞已经将他与李玢的关系及李玢答应他的事都告诉了高适。高适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大概估摸到了什么。所以听杨晞如此说后,并没感觉太多惊异。只不过他不知道杨晞接下来要怎么做,只能含糊地问询:“子亮,太子即位后,我们又要如何安排呢?”

“待过些日子,我再与你细说!”杨晞并未马上告诉高适他的决定,含含糊糊地说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达夫兄,你深得我信任,你也非常有才能,相信以后你肯定会位列政事堂的。我希望你能一直兢兢业业做事,不要让我失望!”

“请子亮放心,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高适马上表态了。不过他也知道,与杨晞这样随意相处,不拘礼节的日子不多了。要是杨晞真如他自己所打算那样,从李玢手中接掌大唐的江山,那以后他与杨晞就是臣与君的关系,再也不能这么随意说话、相处了。

不过高适也是知道,他现在与杨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他只能跟着杨晞走下去,不然他无论怎么做,下场都不会好的。他也相信杨晞的能力,以后的大唐江山肯定是杨晞的。

杨晞也和颜真卿说了这事,说了这事后把颜真卿吓坏了。这位老学究怎么都想不到,杨晞的身世竟然会是这样,并且与李玢有如此让人不敢相信的密议。他没有当场表态一定会支持杨晞的,这种事已经有点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他需要时间好好考虑一下。

杨晞已经大概摸到了颜真卿的脾性,也没太在意,他认为关键时候颜真卿不反对他就达到目的了。

颜真卿这样刚烈之人不反对他做什么,就是表示对他行为的默许和支持了,这就够了。

杨晞随时关注李隆基的病情变化,并在暗暗做着自己的布置。

除继续想办法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人,将一些明显忠于李璘或者李玢的人调离。他还以武部尚书的身份,令特别行动队的所有分队都到长安集结待命。

不过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