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术大喜过望,立即不顾一切动攻势,抛弃了大量汉儿军,率精锐部队冲了出去。
宋军也是疲惫不堪,实在不堪追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兀术北逃,转入剿灭汉儿军的作战。
兀术在沿途的日子也不好过,简直就是惊弓之鸟,还遭到几次强有力的袭击,几乎是丢盔卸甲。
是役,金军在徐州战死两万余人,被俘数以万计,遗弃甲仗财帛无法计算,可以说以失败告终,当年经典终于再现。
“终于结束了”
金军开始全线退入河北,王秀长长舒了口气,四个多月的苦战,大宋行朝损失是巨大的,金军同样蒙受重大损失,导致军心士气低迷。
应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付出大片地区被蹂躏,换来了女真人士气的低迷。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机场惨烈的战争打下来,对女真人意味着什么他可以从容面对女真人,不再担心灭国的危机,放手处理该处理的大事。
大宋举国上下一片欢庆,纷纷庆祝这场战争胜利,宣德门外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数百名金军将校被押送示众。。
。。。
。。。
第六七一章宗姬回归的反应
他们的命运早已被注定,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生死,昔日不可一世的将校,还不如一条狗值钱,卑贱到甚至连女真人也对他们生死漠不关心。:
在两国王公大臣的意识中,战胜者献俘是理所应当,战败者的命运,当然要由胜利者决定,献俘太庙告祭祖宗,这一点无可厚非,连敌人也无话可说。
曲端当然不甘寂寞,他在金军撤退时组织兵力,越过了大河,对河东动短促的破袭战,一举歼灭两万金军,让河东的金军为之胆寒。他行动之干脆利索,手段之犀利,堪称经典的战例,被列为兵部讲武堂战例。
不过,对于朝廷来说,陕西取得的胜利微不足道,完全不能和东线相提并论,大部分都是杂牌部队。
历时二十七天的徐州大战,简直惊天动地,差一点把兀术留下,金军主力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光女真精锐就近万人战死,几乎压过了王秀亲自创造的经典。
随着大中建炎九年过了一半,大战的兴奋还没有过,南北和谈的使团就穿梭来往,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打我一拳,我给你一拳,结果大家还是在一起玩。
没办法,邦交就是过家家,一切取决于形势展,双方都不想打都不能打了。
王伦以假礼部侍郎衔北上和谈,朝廷给他的密令就是维持现状,拒绝一切无理的要求,王秀在给他送行时,说了句让他壮胆的话:“公宽心游览燕山,海上自有大宋水军。”
虽然,侍卫水军的虎翼军遭到很大的损失,但同样给女真人造成更大损失。
耗费巨大的海船水师被全歼,刚刚建好的战船成为大宋的船只。虎翼军是撤退了不假,但生猛的战斗力让女真人惊讶,更重要的是有海船的支持,马军根本无法歼灭。人家可以在大海任何一个点登6,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也就是说,如果有后续数万大军,宋军完全可以奔袭燕山,给前方金军来个釜底抽薪。
战争的胜利,让王伦有了充足的底气,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加上他工于心计、擅长辩论,搞得女真贵酋狼狈不堪。
兀术回到河北。处分十余名金军军帅以上的将领,把河北、燕山的金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吴乞买病情日益加重,已经到了弥留阶段,合剌逐渐掌握政权,采取支持兀术,严厉打击粘罕的亲信。
终于,吴乞买走到了生命尽头,合剌继承了皇位,女真高层的久蓄待的矛盾。也演变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当然,大宋朝廷也随着压力消失,各势力的矛盾变的尖锐,大家都需要分果果,王秀自然不用说,他是稳坐钓鱼台。
李纲确定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知枢密院事地位无可动摇,何为也正式外放军州,刘光世正式任枢密院都参军,成为从二品都校。许多有功的文武大臣升官加爵,封元的功勋卓著,遥领刺史。被调回行在入都参军司任职。
张启元如常所愿,他是指挥了徐州的会战,尽管处理并不算太大,但文官阶层认为他调度有方,以大功勋得到朝廷的褒奖,回朝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总算踏出关键性的一步,也是唐格、李纲等人愿意看到的。
一位政治新星冉冉升起,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制衡王秀的存在,其中没有任何仇怨矛盾,一切都是制度使然。
同时,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免除战争地区两年赋税,并褒奖皇宋银行和两浙路对战争的巨大贡献,沈默、范宗尹和钟离睿等人,先后获得了加官进爵。
最令人惊讶的是,新安郡主,哦,应该说是新安帝姬回到了朝廷,还是被枢密院机司使臣救下的。
当然,这事仅限于两府关键人物知道,市井中只知道郡主意外回归,继赵多福逃出来,皇家又算多了位逃脱苦的宗室,似乎引起了一阵风潮,让人们看到迎回二帝的希望。
经过老宫人的辨认,确定是宗姬无疑,朱琏很平静也很高兴,正式册封为新安大长郡主。宣旨为在秦淮河畔,为新安郡主修建一座华丽的府邸。
可惜,新安郡主身子娇弱,连日劳顿,不堪路上艰辛,以至于积劳成疾,刚上岸就病倒了,只能留在京东修养。
但是,市井间逐渐传开,当年赵佶把茂德帝姬许配给蔡家,还要把年仅十四的新安帝姬许给王秀。
不知为何王秀取了民女友琴莫言,最后传言越激烈,甚至展到人身攻击。
“难道这是真的,王相公年轻孟浪,不满宗姬想要茂德帝姬才频频去樊楼,最后不得不纳了文娘子。”
“还能有假,当年王相公流连樊楼,那是人皆共知啊太上本想许配茂德帝姬,却怕王相公是风流种子,才改了新安宗姬,最后王相公一怒之下,回乡娶了民女。”
“听说,当年新安宗姬很受太上宠爱,是宗室中非常受宠的宗姬。”
“那是了,连几位帝姬也比不得新安宗姬,要不然王相公也不会失宠,被配到利国六年,最后才回到朝廷。”
“原来还有这点曲折啊不过,利国人杰地灵,财富甲天下,哪能算是贬斥。”
“不懂了吧当年的利国是盗匪横行,铜铁萧条,谁愿意去哪破地方。”
“这倒怪了,为何从未有听说过。”
“这种破事,王相公能说嘛好像有传言,朝廷重臣请迎回二帝,王相公却一直拖延,或许里面另有隐情。”
“你是在说王相公报复太上”
“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我可没说过,将心比心想想就是。”
“那新安帝姬回来,不知王相公如何对待说不定是王相公趁虏人败退,营救出来的。”
“这就不清楚了,反正都过去的事了,关键是王相公为何阻挠朝廷迎两位太上。”
“这里倒有个事了,当年王相公有重兵十万,只要问虏人索要茂德帝姬和新安宗姬,虏人又岂能不给面子”
“小心祸从口出,就算有这档子事,那也是私下的,岂容你我小民知道。”
“难不成王相公真干了”。
。。。
。。。
第六七二章新政非坦途
七月天,江南气候不比江北,行在早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外加热火朝天啊
随着南下的豪门富户纷纷北归,夜幕下的玄武湖又恢复了往昔的繁华,酒楼茶肆、车行买卖,到处是忙碌的营生,来来回回的红男绿女,一片歌舞升平。
丰乐楼的别院酒居,王秀和沈默对坐吃酒,没有外人侍候。嗯,不是没有,是被暂时屏退。
“识之兄,还要恭喜你迁朝奉郎,正任户部侍郎,”王秀面带笑容地望着沈默。
沈默眉头一挑,神色间颇为喜悦,他是红尘名利中人,能够进入尚书六部侍郎,而且还是户部,怎能不大喜过望。
自从三司被裁撤以来,户部的权力是很大的,户部尚书班位尽在礼部之下。他先前是权礼部侍郎,是比不上正任,但那也是正四品的实权人物,去掉权也就是时间问题。
果然在短短时间,达成了心愿,他忍着心中激动,正色道:“总算朝廷加恩,还是比文实差了许多。”
王秀撇撇嘴,很不在意地笑了,他倒是想把户部全给沈默,这个侍郎还是他暗中操作,就是要全面培养沈默,权侍郎是必经的过程。
沈默没有他的经历,无论是功绩还是名望,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不要说户部尚书,就是正任户部侍郎,也会引起朝野的轩然大波。
“这场战争暴露出很多问题,却也看出很好的一面,银行绝对是成功的,以你之力承担战争费用的四成,成功让士民购买信用债券,支付前方庞大的费用,都开启了士民认识的先潮,足以标榜史册。”
沈默摆了摆手,很有自知之明地道:“那都是你的学问,要不是大姐大量竞购。恐怕我也一筹莫展,你就不要在抬举我了,有几斤几两,我自个心里明白。”
战争期间,为了筹集军费,银行度大量行皇宋信用债券,一共行了三百六十万贯。
开始当然没人去买。这玩意谁敢说保险,连最富有冒险精神的海商。也犹豫不决,杭州王家看在王秀面子上,购买了万贯,杯水车薪啊
仅靠朝廷供应大军军费,肯定会竭泽而渔,盘剥到生民身上,造成整个社会的危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财政的崩溃。朝代的衰落和战争息息相关。
王卿苧是二话不说,立即以京东铜铁商行为本钱,直接质押六十六万贯,输送大批的军粮器械,让残败的京东兵马得到一定的恢复,导致商人们的震动。
不能不说,王卿苧拿出老本购买。是存有背水一战的投机心理,又有着极端的代表性,她是王秀的亲姐。
但是,作为精明的商人,他们不认为王卿苧为了支持王秀,冒那么大的风险。因为赵宋天下不是王家的,王卿苧已经拥有的财富,足以让她不再依附朝廷。
答案只有一个,王卿苧定然近水楼台,得到了最内幕的消息,朝廷行战争债券,肯定有丰厚的回报。
商人逐利的天性。让他们认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