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他跟随朱琏的权势更甚,却并非名义上的最高内侍,现在总算是如愿以偿了。就在昨天,他正任观察使,成为正四品武阶内侍,也是宦官中为数不多几位加使职的,可以说走着路都嘚瑟起来。

原来,自宋开国就,没少过宦官崭露头角,不少人以军功著称、秦翰、李宪、童贯等人,哪个不是战场上的名将,他们比历代名将丝毫不逊色,几乎都官至节度使,宣徽南院使,童贯还被封了郡王,连蔡京也要仰仗。

大宋行朝南迁,在王秀的主政下少用宦官,更不要说让宦官外出领兵了,想都不用去想。

那么多年也就是张去为寥寥数人,得到了团练使以上的使职,前两年张去为以节度观察留后致仕,他倒是真成了在任第一宦官,就差个名份了。

不过,他还是不敢得罪青君,甚至刻意地去讨好,急忙低声道:“这不是官家让来的。”

“我说好几天不来看娘娘,都说是条狗也要恋旧,这次来还是官家的吩咐。”青君嘴上非常刻薄,直接骂人连狗都不如。

张泉来时遇到王卿苧、友琴莫言,看王卿苧脸色不太对劲,再联想到赵柔嘉,对青君的反常有了六七分明白,并没有放在心里,笑眯眯地道:“尚宫不要玩笑,官家可是等着。”

“快说,官家有何事?”朱琏没心情玩笑,看来自家孙儿是坐不住了,这可不是好事啊!

第1469第1469章秦敏回归

“娘娘,两府上了奏章,请官家议处主主,官家请娘娘决断。”张泉小心谨慎地道。

“此事,怎能让后宫做主?”朱琏有些不悦,自从赵炅登基以来,她就逐渐淡出内朝,主动把权柄交到孙子手上,这件事早就有了框框,怎么还决断不了?让她有了些不满。

“太上给官家指挥,说主主并无过失,不应该受到牵连。”

“哦,太上也过问了?”朱琏感到事情复杂化,赵谌还是要保住赵柔嘉,是好是不假,却坏在最终结果,无法平息士民的怒火,只能火上浇油,这个节骨眼上还有想法,儿子真是太能折腾,又没有眼力头。

“奴臣觉得也有不妥。”张泉低声道,他是两头为难,作为宫中最有权势的宦官,看是风光无限,难处却只有自家知道,天子是有主张的,太皇太后也有打算,连太上也浑水摸鱼,实在让人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有何不妥?”朱琏奇怪地问道。

“凭什么别人都受到惩处,主主却不受制约,都是宫内的传言。”张泉最后临时加了句,抛清自己的关系,既然宫里身份最高的三位各有打算,他还是别参合了,得罪哪位都不妥当。

“官家的意思是让我保人?”朱琏瞬间了解孙子的心态,这可是两不讨好的事,搞不好要得罪外朝,把事情给她不失为明智,算是颇有政治手段。

只是,她心中却有几分感慨,赵炅在政治上不断地成熟,也预示着亲情逐渐的淡漠,也是没办大的事情,古今哪位功成名就的大帝,是儿女情长的样子?有,自然是有,但那都是不触犯底线。

“你回去就说,我知道了,让官家放心。”她叹了口气,算是接受了赵炅打算。

张泉去了,青君也冷静下来,看着朱琏道:“二姐,官家这是避嫌,岂不是要迁就外朝?”

“有些事情,还要指着我这张老脸,官家也没有办法。”朱琏无奈地笑了笑,又道:“青君,去我的懿旨,请两府诸位相公来玉阳宫,太上也过来。”

“娘娘,两府可不好说动。”青君担忧地道。

“不说,怎么知道?有官人态度在先,相信他们还是有顾忌的。”朱琏不能再等待,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青君轻轻颔,事情越拖月不妙,快刀斩乱麻是最佳办法。

北方,开封城内,王家别院小院池塘边,王秀身穿一袭做工考究,质地精细地蜀锦白袍,鬓用一根绣着金丝地白色丝带系住,还微微湿,显然是刚沐浴不久。

却见他神色怡然,坐在池边树下的石凳上,静静的观赏水中的几对戏水的鸳鸯,嘴角上挂着一抹淡淡地笑。

秦敏侍立在五六步处,神态尤为平静,不时地偷眼观望四周,那么多年来,他还是次来到这座别院,也是第一次面见王秀,机司大臣曝光率太低。

“知道当年我赶考,应约拜会的第一位大臣,是谁?”王秀似乎没有注意秦敏,只是在自言自语道。

“士人传闻,说是蔡公相。”秦敏谨慎地低声道,关于当年王秀入仕途,还是比较好考究的,作为如同恒星般闪耀的宰相,想低调都不行。

“都是过眼烟云啊!”王秀轻轻地叹息,人掌握可以决定几乎一切的权力太久,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反倒是会生出无限的烦闷。

想放手,不在充满危机的道路上,却无法真正做到,每一位掌握大权者,都维系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不是你想退出就退出的。此时的他总算明了,历代当权者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无奈,不甘心放弃以至于无法放弃。

历史,是后人根据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工而成的,所谓的历史学家,他们根本不可能接触,被盖棺定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敢去堂而皇之的去分析,只能根据当权者的需要,去书写让后世知道的一切。

或许,还有不甘心者,以春秋笔法留下线索,让后人自己去探索真相。

江宁的那场谋乱,不知后世会怎样评价,他不想毁灭任何不利的证据,只想把真情原原本本留下,让后人去评说。

他并不十分在意正反角色,民族需要英雄,也需要反面人物,没有阴哪有阳?至于他是正是反,就让别人去议论算了,武后还有无字碑任人说。

“难道,这些人不明白,非得要计价到骨头里。”王秀很不满,脸色尽是讥讽。

秦敏不时地偷看王秀,他很少见先生情绪激动,不有暗自有所思,江宁的事他已经听说了。

“慎之,清瘦了许多。”王秀似乎回过神来,脸上挂着温和地笑,转身看了眼秦敏,目光也是柔和的。

秦敏进来没有通报,见王秀在池边静思,没有敢打扰,静静地站在身后,闻言立即行弟子礼,道:“见过先生。”

“要保重身子才行,你们太苦了!”王秀眼中尽是嘉许色彩,语气也尤为温和。

秦敏眼眶一酸,泪水差点就流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处身四面危机地方,有多少同袍尽殉国,忠魂永留他乡,自己又多少次,几乎是九死一生,也未曾让他掉过一滴眼泪。

曾几何时,他自负地认为自己,是在血与阴谋的考验中,从容趟过来的男人,比战场上拼杀要凶险万分,感情早就麻木了,已经不知泪为何物?就这句平淡的关心话,让他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忍不住就要哭了出来。

“为国尽忠是本份,却要说先生才是高士。”他声音哽咽地道。

“好了,感慨而已,看来你是有惊无险了。”王秀摇了摇头,把话题给转了过来。

秦敏的转变也很快,立即稳住心神,沉声道:“只是些许小麻烦,高五叔让我代他向先生问候,大好人头等先生去取,还请先生试试他的利剑。”

王秀默默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笑容却几分安慰和更多的凄凉。

第1470章策动内乱

秦敏心下感叹,要是没有商水的失陷,恐怕很有可能争取高升,这场战争真会充满了变数,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高丽那边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王秀淡淡地问了一句,这是他相当关心的事情,或可说能够对战争产生影响。

秦敏稳了稳情绪,朗声道:“虏人郎主疯癫日甚,除兀术之外无可可止,现在会宁贵酋无不自危,女真最后的主力征讨高丽,他显然准备动手了。”

王秀满意地点了点头,有几分兴奋地道:“这件事你做的非常好,只要上京一乱,挞懒率军西进,兀术在燕山也呆不下去了,哎呀,你又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业。”

“全是先生料事如神,不然,我也不能成功联络虏人叛逆。”秦敏说的倒是实情,很多年前他奉命秘密回到行在,王秀就开始要他暗中和迪古乃搭上线,不断地刺激这些人的野心,让他的私欲越强烈,一步步地搅动女真贵酋内部变乱,现在正逐渐走向现实。

他有感于王秀断人之先,竟然把迪古乃研究的非常透彻,以至于他没有费太大力气,就把事情办的很好,就是在感情上看不起迪古乃人品,认为这些贵酋应当忠于家国,尤其是家国危难之际,更应该一致对外,而不是谋朝篡位。

“来,坐下说话。”王秀指了指一旁的青石,依旧是和颜悦色。

“谢先生。”秦敏知道王秀的脾气,让你坐下那就得坐下,何况他深受其影响,很是厌恶繁琐的礼仪,平时不得已而为之,选择机使臣这充满危险的职业,也免得与那些腐儒们共事,闻言欣然坐在青石上。

“这么多年了,你们都在外面建功立业,看着你们一个个成长起来,很是欣慰啊!”

王秀柔和地望着秦敏,当年他很支持他们的选择,如果他们不约而同选择馆阁的话,那才是他真正的悲哀。

正因为像李长昇、封元、秦敏这样人,对那些儒生们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不屑一顾,他的理想才会有了希望,这种希望又促使他不断向前。

想起那些被称为狂生学院派人物,那些不屑为官的学生,他感到自己一番心血没有白费,这才是他要看到的真正人才,自己的理想才有可以信赖的继承人。

“你多年都在北方奔走,给我说说各地民情。”他对官塘上的那套,并不十分感兴趣,秦敏的感受反而是最重要的,那可是行走江湖的使臣,第一手的真实感受,从价值上绝对是无价。

“父老对朝廷北上无不欣喜,各地自组织义军格杀虏人守臣,人数已达百万之众。只是,其心虽嘉,战力太弱,毫无组织,乌合之众,十万人竟不敌虏人五千,攻不下一个县城,不过徒增杀戮而已。”秦敏是实话实说,并没有粉饰。

“还有,很多十五六的青壮,对朝廷认同很低,他们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