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渝笑了笑,对袁世凯讲解起了所谓mínzhǔ共和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mínzhǔ,就是狼对羊说,你们要zìyóu,于是羊不再团结了,都到处乱跑去吃诱人的青草,最后羊被狼逐一的吃掉了。”
“那狼又是如何确保自己在搞mínzhǔ的同时不是羊?”袁世凯不解的问。
“那是因为狼没有真心搞mínzhǔ,但却通过控制舆论,让治下的人民感觉自己好似真的mínzhǔ了。”江渝没有讲得太明白,总不能告诉袁世凯,这个狼就是财团吧!江渝的财团目前控制了此时中国大部分工业,商业上也急剧扩张,旗下有华东集团、西北集团,还有各个不为人知的控股公司。
袁世凯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不过他现在明白了,这个所谓mínzhǔ就是忽悠人的。
对于一个财团来说,控制一个王国远要比控制一个mínzhǔ国家来说要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无法彻底控制美国的原因。
因此江渝并不在意袁世凯是否走向dúcái,而dúcái确实比mínzhǔ更有效率,江渝只要确保手上有足够兵权,能够对dúcái的袁世凯进行一定的制衡就可以了。
所以江渝对袁世凯是否走向君主立宪并不敏感,在君主立宪制度下,皇帝并不是表面上那么风光的。
风光的背后,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多少权力。
经过商议,江渝和袁世凯形成了控制舆论zìyóu的共识,所谓物极必反,北洋时期尽管是中国历史上最zìyóu的时期,但却也因为zìyóu过度,导致了很多混乱局面。
“虽然控制舆论极有必要,但对于媒体监督军纪、贪腐却是要一律放行,新闻审核制度只是为了禁止rì本、俄国在境内煽动革命、内乱。只要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国家自然强盛。因此我们还要成立一个军事法庭,用来惩戒那些贪生怕死、军纪败坏的军人。而且还要成立监察院用来查处贪腐官员。”江渝接着对袁世凯说道,“在监察院方面,不如我与大总统各成立一个,采取双重监督,再加上舆论监督,同时发动学生、士绅反腐反贪,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杜绝贪腐问题,只要官员不贪,能一心为公,民心自然安定,且税收不会被官员吞吃,国家财政才能盘活。”
袁世凯听了江渝的想法,不由点了点头,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袁世凯深知官场内的问题。
北洋时期官员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zhōngyāng和舆论发达地区官员在舆论监督下比较廉洁,另一方面,在落后的省份因为没有舆论监督,官员却极为贪婪。
而北洋时期,军阀大肆敛财的问题非常严重,五六千万元家业的军阀大有人在。
什么倪嗣冲、冯国璋,身家都有五六千万元,东北军阀甚至有上亿元的。
北洋时期只有吴佩孚那样的道德楷模才不敛财、不纳妾、不积田产,但那样的道德楷模又有几个呢?
除了那些大军阀,小军阀遍地都是。
这些军阀大肆敛财,有的用于个人享受,有的用于发动内战,基本上很少把钱用在建设上。
这也是北洋时期,中国工业没怎么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再次验证了,天下归一的必要xìng,天下若不归于一,必然天下大乱。而以中国传统思维,都是要出现一位真命天子来扫平乱世,才能出现真正的稳定,而这种思维未必就是错误的。
对于穿越者来说,见过历史的乱象,根本就不相信神马狗屁mínzhǔzìyóu。
成立军事法庭的目的在于,杜绝军人敛财,同时对所有军人进行威慑。
军事法庭肯定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江渝在与袁世凯很快把具体章程交给手下去商谈。
华东派系随即提出,军事法庭的成立,必须由一位在军中有足够威慑力,并且有足够的道德素养的将领担任。
言下之意很明显,只有江渝符合这个要求。
对此袁世凯没有给出具体答复,只是说再等等看。
袁世凯显然是在等会cāo结果,国防军与北洋军在河北的会cāo当中,国防军占据了绝对优势。
首先国防军的装备jīng良,北洋军虽然三十万大军,但真正装备了先进装备的也只就十几万兵力。
其他的部队用的还是比较落后的装备。
就算是那些装备了先进装备的北洋军,大部分也只是枪械等轻武器与国防军相同,在重型装备上比较缺乏。
而国防军已有九百余门重炮,并且兵工厂在获得德国技术后,还在不断生产155mm口径榴弹炮。
这些重炮目前连给国防军换装都不够,怎么可能卖给北洋军。
同时国防军有许多飞机和战车,而北洋军飞机是有的,不过只有一百多架,在国防军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首先在装备上北洋军就比不上国防军,再则北洋军也有很多是新成立的部队,其兵员素质远不如国防军。
国防军是由大量农村士兵组成,并且配备由德**官、知识分子组成的可靠军官组成的。
农村士兵淳朴,战斗意志顽强、灵活。
军官是由知识分子组成,有文化,在军校经过学习之后,能够正确指挥士兵作战。
同时那些农村出身的士兵也在军中接受文化教育,退伍前是合格的士兵,退伍后将是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可以从事技术工种,或是自主经营一些商业活动。同时退伍后也能监督地方,可谓一举多得。
相比之下,北洋军就不是这样了,在募兵的时候并没有像国防军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兵员素质良莠不齐。
同时在军心上也没有国防军那么统一,国防军的军人家属都有工作分配,军人的家庭处于稳定状态,加上完善的抚恤制度,打起仗来没有后顾之忧。
再则军官选拔也不严格,北洋军内部还保留着许多官僚风气,裙带关系很是普遍。军官在战场上很容易昏招迭出。
不过总体来说,北洋军的兵员素质还是过得去的。
江渝的想法是把国防军的制度普及到北洋军,尽可能的提高北洋军的战斗力。但前提是不给北洋军装备重型火力,只给北洋军装备和国防军一样的轻型装备。
未来的对外战争中,可以让国防军冲在前面,北洋军作为二线部队,跟在后面打歼灭战就可以了。
打歼灭战确实不需要什么重火力。
装备了大量重型火力的国防军则是对外战争中的主力,同时也确保能在国内震慑北洋集团。
显然这次中原大会cāo,让袁世凯比较失望。
同时也看到了北洋军和国防军的真正差距,彻底破灭了袁世凯与江渝一争高下的念头。
————
振作,振作!落雨正在努力调整!希望各位同学对落雨保持信心!
第七十二章:收个二房?
中原大会cāo在河南进行了大半个月,整个北洋军上下都认识到了他们和国防军的差距,‘zhōngyāng军’的优越感也被无情的击碎。
很不客气的说,只要此时江渝愿意,就能够武力一统中国。
虽然袁世凯创造的北洋时代是统治者最不zìyóu,人民最为zìyóu的时期,但统治者的本质依旧存在。
在统治者无法战胜对手的时候,都会让出一部分利益,以图和平共处。
虽然北洋派系历史上都具备民族节气,不愿意向rì本妥协,但江渝却是不同,因为江渝也是中国人。
如果他们向rì本妥协,那么他们就是卖国贼。
但他们向江渝妥协,却不叫卖国。
如果他们不妥协,那么只能被江渝无情消灭,如果他们妥协了,说不定rì后还能搏个好名声,同时也能确保北洋集团的利益。
在这些因素的主导下,中原大会cāo结束后,两大集团的高层在全面商议各种问题的时候,华东派系占据了主导。
江渝在两大军事集团在全面商谈的时候,却跑去视察棉花产地了,边上还有个美女陪伴,十九岁的伊维峻。
只见棉田中的棉花苗已经破土而出,这个当前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地几乎到处都种上了棉花。
伊锐志这时候从一边的车队跑了过来,对江渝说道:“袁世凯已同意成立中国最高军事法庭,由大帅您出任**官,可以审判中国所有军人。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商谈地方税收的问题了,蒋方震向您请示具体底线。”
“回电给蒋方震,地方税收可以上缴40%给zhōngyāng,另外还要留下30%作为国防军军事支出,30%作为地方建设支出。”江渝想也没想,直接就说道。
“百分之四十?那袁世凯岂不是要翻天了?”跟在江渝身边的伊维峻惊呼道。
“翻不了天,zhōngyāng财政怎么样,不是他袁世凯能一手遮天的。到时候国防军与北洋军的军事支出必须等同,而我们的地盘规模已超出北洋zhèngfǔ,截留30%的税收作为军费,足够我们养很多兵马了。而且北洋军的军火还得从我们这里买,袁世凯拼财力是拼不过我们的。”江渝笃定的说道。
他也是时候把手伸到zhōngyāng去了。
两姐妹无语的看着江渝,她们很难理解江渝的做法。
明明有超强的武力,为什么不直接干掉袁世凯,要把事情搞得这么麻烦。
显然她们不明白江渝对于逐渐吞并北洋的信心。
此时江渝的rì子过得十分舒坦,两姐妹一个是他的贴身秘书,一个是他的生活助理,两个养眼的美女陪着,那rì子叫一个快活。
……
癸丑年上旬动乱结束后,全国的老百姓都希望国家能够安定下来,当然那很多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都还喊着mínzhǔ共和的口号。
知识分子首先是被西方人洗脑了,资产阶级希望mínzhǔ共和则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份地位。
普通老百姓不清楚什么是mínzhǔ共和,当在他们的忽悠下,还是很希翼那些知识分子描绘出的美好蓝图。
在这样的局势下,江渝和袁世凯的联合,无疑为中国走向全面安定奠定了基础。
中原大会cāo结束后,两个大集团很快就签订了十数条秘密协议,5月初江渝从河南返回淮安,袁世凯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