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不禁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
李嘉诚天赋高,记性强,经过一年多刻苦努力,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答题解题。
李嘉诚辍学后,却常年不辍自学英语。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英语让李嘉诚受益匪浅。
李云经一家逃避战乱来港,既然来之,也就做好长期在香港生存的打算。他们万万没料到,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
1941年12月8日凌晨4时,日本海军航空兵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日8时30分,数十架涂有太阳旗标志的日本飞机,突然出现在九龙启德机场上空。仅5分钟,英国皇家空军的数架战机被炸成一片残骸。
继而,日本轰炸机对港九的军事设施,甚至居民区狂轰滥炸。李云经一家住在上环,附近的兵营火光冲天,炸弹的巨响震得窗户咯咯响。李家陷入惶恐之中,母亲烧香拜佛,父亲咒骂日军的暴行。
英军与日军展开了浴血战。英军准备不足,寡不敌众,12月25日圣诞节前夕,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及部分港英军政官员被日军俘虏,分别被投入东北及港岛赤柱的集中营。
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00年的英军米字旗颓然落下,太阳旗耀武扬威地高高升起,日本驻港总督府,设在汇丰银行大厦。
平心而论,英国用武力强占并割据香港之后,实行了较开明的政策。而日治时期,则是香港最黑暗的年代。
日本推行军票制,通过不等值兑换,逐步把港民手中的港币变成一把废纸。
日本把大批物资作为敌产,装船运往日本,造成香港市场物资奇缺。食米严重不足,日军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6两4钱,匮乏时只能供应3两。黑市米价飞涨,最贵时每斤卖二百多元。
燃料不足,电厂不能正常供电,停电成了家常便饭,1944年夏季,停电竟长达4个月。
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困难,现在愈加困难。幸得舅父庄静庵的资助,一家人才免于饿死。
祸不单行,父亲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
庄静庵知道这情况,“强行”送姐夫住院。李云经住入医院,仍偷偷把药钱省下来,他预感自己活不了太久,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李嘉诚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泪水潸然。
每天放学后,李嘉诚都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父亲总是流露出宽慰的微笑。
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李嘉诚对此永生不忘。
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冰炭不容。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为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这一年,李嘉诚14岁。
14岁的孩子,正是备受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时代。父亲辞世,弟妹尚幼,母亲是懦善的家庭妇女,更加上经历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李嘉诚早熟。
他明白,从今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无情。
李嘉诚给逼上独立谋生之路,由打工族而渐成为超级富豪。
从这点看,舅父的“无情”,又胜过“有情”。
第三章 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难
日治时期,百业萧条,求职谈何容易?李嘉诚求职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茶楼跑堂的工作。一天,他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可没多久,他自动辞工,进了舅父的公司,干得好好的,突然又一次跳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古代圣贤孟子的箴言,既是李嘉诚一生的写照,又是他历经艰辛不败不馁的精神支柱。李嘉诚幼时就随父诵读,熟记于心。他少年丧父,独立谋生,时时以此言鞭策自己。
“香港少寒冬,一有冷死麻雀冻死翁。”
1943年冬,正是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治时期,市景本就萧条,寒冷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落。
在这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谁也不会关注一对行街的妇人和少年——他们就是李嘉诚和母亲庄氏。母亲带嘉诚沿街挨家挨铺寻找工作,他们足足行走了一整天,从母子俩沮丧的表情,可知未能如愿。
天黑许久,路灯才亮起来。燃料短缺,日军实行灯火管制。酒楼饭铺,飘出阵阵香气,李嘉诚空乏的胃腹一阵阵痉挛,早晨喝的是菜叶煮稀粥,早就饿得肚贴背。
“阿诚,饿了吗?阿妈给你买糯米鸡。”母亲心疼地问道。她身上带了几仙零钱。
“我不饿。”李嘉诚用坚定的语气回答道。他深知现实的冷酷,不找到工作,一家人连一日两顿稀粥都喝不上。
母亲微微侧过脸,泪水扑簌簌往下淌。
母子俩步履蹒跚回到家,双脚满是血泡。李嘉诚躺在床上不愿动,母亲把在路上捡的菜叶洗净,生火煮粥。
舅父带来一小袋米,他问了问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板凳没坐热就告辞。他应该知道姐姐外甥外出找工作,就是一句不提。
翌晨,李嘉诚坚持一个人出门,他不忍母亲跟着他一拐一拐,艰难地行街。
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母亲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嘉诚的先父有交往。
李嘉诚先赶往上环的黄记杂货店,店主黄叔原先住在潮州北门,与李家租屋仅隔两条巷,他还是嘉诚伯父李云章的学生。
李嘉诚呆在街边愣怔,店铺关门,“黄记”布幌荡然无存。他透过门缝看,里面空无一物,只剩满地的垃圾。李嘉诚不知黄叔出了什么事,破产?外迁?或被日本人抓去?他曾听舅父与先父谈商界的事情:日军当道,市景肃杀,生意难续,生意人,执笠(倒闭)的多于开张的。
父亲认识的潮籍人都是小商小富,李嘉诚冒出个幼稚的想法,去银行找工作,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银行是做钱生意的,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会执笠。
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的结果一览无遗地写在他失意的脸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
“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这两天,他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双脚跑得又肿又疼,白眼冷语,深深挫伤他的自尊心。尽管如此,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
母亲给嘉诚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母亲高兴地说:“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嘉诚进他的公司。但他担心嘉诚找工作太容易,不思自强自力。故而先让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先父的遗言及行为,促使他迅速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直愣愣望着嘉诚,以为听错了。嘉诚果断地重复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一点上,太像他的父亲,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强。
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强,两天遭受的种种挫折,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找到工作!
母亲同意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
苍天不负有心人,次日正午,李嘉诚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但他却不能上班,老板要李嘉诚找一位有相当资产和信誉的人担保。
李嘉诚兴冲冲跑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事。最好的保人,就是做中南钟表公司董事长的舅父。舅父不在家,嘉诚又等不及,母亲就随嘉诚先去茶楼看看。
母亲见了老板,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老板动了恻隐之心,竟同意母亲为儿子担保。
李嘉诚进了茶楼做煲茶的堂仔。
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天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