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清楚,他本就长得粉雕玉砌,在着急的神态下,更显可爱,惹得听他说话的人总是一阵哈哈大笑,也就无心再去听他说些什么了。
此刻,敖烈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况,小刘琨指着一盆盆栽,张牙舞爪的试图想问明白,这种盆栽叫什么名字,却惹得他的三位母亲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敖烈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心满意足,能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家人在这个乱世之中过上无忧无虑,远离战争之苦的幸福生活,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敖烈相信,这也是北汉举国上下所有文武官员们的心愿,大家正是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之下,才走到了一起,为最终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奋斗着。同时,这也是北汉所有的子民,之所以会为自己是北汉的一员而骄傲的原因所在。
敖烈缓步走过去,抱起小刘琨,温和的说道:“这叫龙柏,是比较珍惜的盆栽树木中的一种,在外面是看不到的。”在小刘琨逐渐成长的同时,敖烈的年纪也在增加着,现在的敖烈,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刘虞对自己的那种极端严厉的教育手法了,因为每一个父亲,都希望能够望子成龙,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可以获得远超父辈的成就,所以刘虞才会什么事都要求敖烈做到最好。虽然敖烈不会使用向父亲那样严厉的教子之法,但这并不影响敖烈盼着小刘琨日后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比自己眼前所取得的成就,还要轰轰烈烈的一番大业。
小刘琨在敖烈的怀抱中,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又指着那盆龙柏,吱吱呀呀的说了几句什么。敖烈露出会心的微笑,耐心的解答着儿子的疑问:“因为,这种盆栽比较珍贵,寻常人家是买不起的,而且龙柏成长极为不易,若不是你霜儿姑姑悉心照料,它也不会长这么大。”
敖烈的话,引起了蔡琰等三女的注意,最沉不住气的孙尚香开口问道:“你能听懂小琨儿在说什么?”
敖烈转头看向孙尚香,含笑点头道:“或许这就是父子连心吧,某能感受到他心里的想法。”小刘琨也转头看了孙尚香一眼,然后坏笑着,示威一样的贴在了敖烈的心窝,似乎是用行动在告诉着自己的三位娘亲:我就是和爹爹亲!
小刘琨的举动,又是惹得三女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甄宓一边笑一边说道:“你们看这小东西,这也太没良心了,咱们姐妹三个每天都陪伴在他身边,反倒比不上半年也见不到一次的他爹爹亲热呢。”
在三女的笑声中,小刘琨抬起头来,小脸上明显的带着一种费解的神色,继续用含糊不清的声调,向敖烈询问着什么。蔡琰好奇的问道:“夫君,小琨儿又在问些什么?”
敖烈脸上的微笑逐渐消失了,低声叹了一口气,对蔡妍三女说道:“他是在问,为什么外面的人家养不起这种龙柏,你们说,某该怎么回答他?”随着敖烈的话,三女也沉默了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刘琨的问话了。这个世界,是有阶级存在的,有些人出生就在高贵的家庭,而有些人却生在贫穷之家,即便是努力一辈子,恐怕也比不上那些富贵人家刚出生的孩子金贵,这一点,是社会性质造成的,不是敖烈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沉默了一会儿,敖烈缓缓开口说道:“儿子,你还小,很多事你都还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幸运,出生在显贵的家庭中,外面很多人都在为每日的饭食发愁,他们终日奔波忙碌,也只是为了能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而已,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来种植龙柏这种珍贵的盆栽呢?所以,我们有能力的人,就要为外面的人多做一些事情,争取让他们也能早日有能力,种上龙柏,你说对不对?”
听着敖烈的淳淳教导,小刘琨似懂非懂的瞪大了眼睛,这个问题对还不满两岁的小刘琨来说,确实是难以理解了一些,不过小刘琨依然还是用小手拍在了胸膛之上,大声对敖烈说了几句只有敖烈一个人能听懂的话。
敖烈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对三位妻子说道:“小琨儿说,他长大后要帮助所有的人都能种上龙柏,吾儿有这般雄心壮志,足以让人欣慰了。”孙尚香接口说道:“那是,龙生龙,凤生凤,你摄政王的孩子,还能差的了么?关键是,小琨儿有三位天底下最好的娘亲,我们一定会教导他长大成人的,将来一定比你还要厉害,成为大大大英雄!超过你两个,不,三个等阶!”
听到孙尚香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蔡琰忍不住用衣袖掩住了嘴角,轻声笑了起来;而甄宓则是立刻跳开一段距离,脸上带着我不认识她的表情。孙尚香回过头左右看了看,女霸王的神态展露无余:“嘿!我说你们是什么表情啊,难道本小姐说的不对吗?”尽管孙尚香已经嫁为人妇,但却一直习惯以本小姐自称。
看着三位娇妻亲密无间的开着玩笑,敖烈的脸上由衷的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此后整整三日,敖烈始终呆在后院中,和父母双亲、大哥刘和、三位妻子以及小刘琨共享这难得的合家之欢。敖老丈和王敖老祖以及童渊这三位老人,也经常过来凑凑热闹,对这三位老人来说,四世同堂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为数不多的时日中,更多的享受到这种乐趣,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了无遗憾……
三天之后,一个不速之客的出现,打断了敖烈这难得的宁静,这个人,敖烈却又不得不见,因为敖烈知道他在管理经济方面,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才华,如果有了这个人的帮助,敖烈就能让整个北汉的经济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让家家户户都能种的起龙柏的梦想,变的不再是梦想,让敖烈对刘协文景之治再现的承诺,更进一步……
第三百九十二章不世奇才
燕王府的大殿中,敖烈端坐在王位上,看着眼前貌不惊人的中年文士,眼神中满是欣喜之意。
这个人,就是让敖烈苦苦寻找了近两年,却一直没能找到音讯的刘巴。在历史上,刘巴的名字并不是特别的出众,只有一些资深的三国迷才会知道刘巴的真正价值。刘巴其人,不会武功,自然也就不能带兵打仗;不擅治政,也就谈不上是内政高手了;而且他性格极其孤傲,眼高于顶,寻常人根本就不会被他看在眼中,甚至是汉中王刘备,刘巴都不会稍假颜色。甚至还有过三避刘备的传说流传于后世,相传,刘巴相当看不起刘备,认为刘备难脱小市民的本质,不是一个成就大业的明主,因此分别在零陵、襄阳和交趾三个地方,逃离刘备的麾下,对刘备的应征充耳不闻,视若无睹,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命运弄人,刘巴最终没能逃脱刘备的魔爪,在刘备的麾下出仕,当起了主管经济的大官。
这样得一个人,敖烈为何还要苦苦寻找他的下落呢?因为敖烈知道,刘巴其他各方面虽然都不出众,但是有一点,他却具有这个世界无人能够比拟的才华,那就是治理经济。史书记载,在刘备进攻成都之前,曾和麾下的将士们约定,只要攻下成都,府库中的钱财,任凭将士们拿取。这本来只是刘备激励士气的一种手段,可没想到当成都真的被攻克之后,将士们都纷纷丢下武器。跑到府库去随意拿取钱财,直接导致了刘备的军用不足。这让刘备非常的担心,这个时候,刘巴向刘备献上了他的计策,他建议刘备铸造面值百钱的铜板,作为通行的货币,并统一货价,实行公卖制度,刘备在采纳了刘巴的这个建议之后。短短数月,就让府库重新充实了起来,再也不用为军备的问题担忧了,由此可见,刘巴对经济领域的间接和管理,实在是不世出的奇才。
现在刘巴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迫不得已投效刘备。而是在刘备夺下成都的第一时间,就逃离了成都,辗转来到了燕京,并且到燕王府中和敖烈见面,这就说明,刘巴有心在北汉出仕。这怎么能不让敖烈欣喜若狂呢?
“子初先生,今日得见先生,当真是欢喜得很,可惜,某不日就要带兵出征。恐不能和先生长久相聚了,不过。若是先生肯留下来,咱们日后相见的时候还有很多。”敖烈试探性的对刘巴说道,他想看看刘巴到底是不是来投效自己的。
刘巴笑了一下,开口说道:“摄政王既然已经知道巴的来意,又何必再出言相试?巴只想知道,摄政王准备授予巴何职?”
果然是傲气十足,开口便询问敖烈要封他什么官!如果是其他人,说不定敖烈直接就让血杀军精锐拖出去了,但是现在开口要官的人是刘巴,那就另当别论了。
敖烈想了一下,斟字酌句的回答着刘巴:“现有的官职都已饱和,暂时不缺人手,而且旧有的官职,也不能发挥出子初先生的特长。所以,某打算新设一府,名为法商府,主管全国经济走向,并规整国内大小商行、商户,引导他们在法商府的宏观调控之下,进行正规的、合法的经商。至于法商府的首席长官,就称作法商府丞,暂列二品官职,某有意想请子初先生担任此职,未知子初先生可还满意否?”
随着敖烈话中意思的明朗化,刘巴的双眼中逐渐放出了两道精光,目不转睛的看着敖烈。能在刚见面的时候,就封出去个二品大员,并且还是主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员,这样的君主不是昏庸至极,就是英明卓绝,显然,敖烈属于后者,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大汉残破的基础上,一手建立起北汉这个强大的政权。
同时,敖烈的知人之明和随和的秉性,深深地触动了刘巴的内心,相比生性多疑的曹操和咸鱼翻身的刘备,敖烈无疑要更加出色得多,这样的一位君主,让刘巴大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收起脸上的傲气,刘巴心服口服的对敖烈拜道:“刘巴参见大王,愿为大王一统天下,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距离出征益州不到十五天的时候,随着刘巴的到来,敖烈把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筹建法商府的工作中去,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