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0章踏足海岛
雷晓飞把大不列颠号上的三位陈姓族长与陈军师召来后,也只对他们说了一句话。
“你们和你们的这批族人,如果认真追究起来,会受到怎样的刑罚,相信你们不会不知道吧?”雷晓飞指了指船上那些陈姓的族人,对三位族长说道:“你们的命运,我已经给你们争取了。而且,我也准备全力改善天南岛上的生活条件,保证能让你们的族人和岛上居民,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你们要想以后过得好,只有一条路走,就是让你们族人尽力配合我。沮丧,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你们和你们的族人沉沦,那后果,你们自己去想吧。”
这第一批迁移到天南岛的人,都是大陆与暹罗陈姓大族族长的本家,他们自感如果深究下来,首当其冲的会是他们,所以,他们就争着第一批迁移了。
雷晓飞的话,让他们陷入了长久沉思、反省中。
在雷晓飞的印象中,从广西北海市到海南海口市的航程不到二百海里。这段航程,就是当代已经最先进的大不列颠号,不停歇地行驶,也要走上一天一夜。所以,雷晓飞就在途中安排了一个休息的中间站,让船在夜间休息,白天再走。
如果按四天一个来回算,要一百多趟才能完成的迁移工作,那不就花上一年多的时间?雷晓飞和大不列颠号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耽误在此事上,所以,雷晓飞下面的迁移行动,就改变了方案,要水陆并行。
雷晓飞的水陆并行方案,是让七万多的陈姓族人,分批前往离天南岛最近的陆地结集,然后在那里用大不列颠号运到天南岛上。
离天南岛最近的陆地,在雷晓飞的前世叫海安镇。海安镇与天南岛相隔一个琼州海峡,几十公里的距离,大不列颠号只需四五个小时就能来回一趟,这样用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就能完成整个迁移工作。
直到出发后第二天的傍晚,大不列颠号终于到达了雷晓飞前世的海南省海口市的位置。
船到达了目的地后,雷晓飞见天色已晚,自己对岛上的情况又不了解,就没有让船上的人下船,让他们在船上休息了一晚,到第二天早上,才令全体乘客把船上的用品全部搬了下了船,让大不列颠号回航。
天南岛,也是雷晓飞前世的海南岛,是他前世的国家第二大岛。
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海岛。它原来与华夏的大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裂变,才让它与大陆分开。
自从雷晓飞生出了治理天南岛的念头之后,他每天都努力回忆前世时,海南岛在他脑海留下的点滴资讯,一一挖掘出来备用。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有“四时花开,长夏无冬”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它的地面上,除了长有大华是常见的大部分农作物外,还生长着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
在雷晓飞的印象中,海南岛是一年三熟的水稻产区,而且还是番薯、木薯、芋头等高淀粉作物的产区,所以,雷晓飞有绝对的把握把现时的天南岛,治理到让岛上的人都能吃得饱。
雷晓飞带着那迁移的一行人下了船之后,就在离码头不远处,找了个平坦的地方,第一时间组织这班人搭建宿营,先解决这一大班人的暂时住宿问题。
同时,雷晓飞还故伎重演,发散人手,在本地的陈姓族长和陈军师的带路下,把附近的村子的负责人,都召集到这里来,他准备由这个他前世的海口市开始,展开他对天南岛的变革治理计划。
当代的人之所以食不裹腹,追根究底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落后。否则,凭当时的地大人少,有足够多的田土资源,只要有能力开荒,哪还怕不够吃?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生产模式落后,人们组织生产的能力也低下,而且许多的地方,还没有受到官府的统治,没有一个行政组织来统筹、指导人们去生产,导致了下面各自为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发土地资源。
针对当代的这些弊端,雷晓飞已经从穗城的李村开始,摸索这条改革当代农业之道,经过了番山墟、巴蜀、番山墟以南地区和他前世的故乡等地的实验后,他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改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堪称当代在这方面的大师。
对于天南岛这块地方,雷晓飞凭前世的记忆,知道这里的地貌是山、平原和海兼有,所以,他给这里定下的改革方案,就取了巴蜀和他前世故乡两地改革方式的之和,来实施对天南岛这块地方的改革。
因为有大批人迁移上岛这个特殊的因素,雷晓飞对天南岛的改革分就两方面同时进行。他一边组织迁移的人新建家园和开荒,一边建立当地的行政机制。
雷晓飞也跟在自己前世家乡时的行事一样,白天组织劳动和参观、学习,晚上召集开会研究组建行政机制。
雷晓飞在白天亲自动手,带着岛上的亲移民,新建家园和开荒,而让那些从附近村子来的负责人在旁参观、学习,先把自己发明的“无土建筑”和“牛耕技术”推广出去,让这些村子的负责人见识并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回村后再传授下去。
每天傍晚收工后,雷晓飞就组织附近村子来的负责人,先给他们讲授成立行政机制的必要性,再给他们灌输“合作互助”的生产模式,然后给他们描绘未来的蓝图。
已经穷怕了的人,谁不思变?有这样脱贫的机会,摆在众人的面前时,哪个不想去尝试?这个代表朝廷到来这里的年轻官员,已经让他们见识了那快速建房和快速开荒的本事,所以,这些附近村子来的负责人,相信这位年轻官员能给他们改善贫困的生活,纷纷主动请求雷晓飞带领他们脱贫。
于是,一场生产模式的改革大战,就在天南岛的北部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改革的村子越来越多,雷晓飞他们就越忙。他把随自己到来的那班人,除了张真人和洪七公外,都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雷晓飞让文武、洪彪和石头,带特务连的人,负责领着从大陆迁移过来的陈姓大族,从事新建家园和开荒。
雷晓飞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到附近各地去传授技术和成立行政机构。
却说从大陆迁移过来的两大陈姓家族,自从在来天南岛的船上,被雷晓飞当头棒喝之后,就醒悟了过来,在没有回头路的情形之下,只好听雷晓飞的安排,拼命为了自己未来的日子去拼搏。
这两大陈姓家族的第一批迁移的人上岛后,雷晓飞就带他们的族长到他前世的海口市附近,选择家族定居地。
雷晓飞之所以让两大家族在这个地方选址定居,主要是看上了这里的地形。
天南岛,也是雷晓飞前世的海南岛,岛上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前世海口市的位置是在海南岛的北面。也就是说,雷晓飞让两大家族选择的定居处,在天南岛北面的低处。
因为天南岛的南面接驳着浩瀚的大海,一般来说,台风都会从大海的深处形成,由南向此移动。这样的话,天南岛北面的低处,受台风的侵害就最小。
而且,这个地方离大陆近,便于以后与大陆开通商贸。所以,在雷晓飞表明厉害之后,两大陈姓家族就在此附近选址定居。
第711章检修洋船
忙的日子总是觉得过得很快,就在雷晓飞感觉好像才眨眼间,迁移的工作已经接受了尾声。大不列颠号帮了雷晓飞这个大忙之后,就要回国去,向他们的国王禀报这次航行的收获和与大华建交的事宜。
大不列颠号要回国,雷晓飞当然就要履行先前答应过查理船长与威廉大副,那对船进行保养和检修的事。他让周学士组织前来参观、学习的“文华阁”那批能工巧匠,早在几天之前,已经陆续集中到了番山墟。
随着迁移这个突发情况的出现,雷晓飞决定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把大不列颠号的检修地点,由原定的番山墟,改在大华内陆的最南端,也是雷晓飞前世的海安镇。
决定改变检修地点后,雷晓飞马上通知“文华阁”的那班能工巧匠,让他们顺带把他让林先生替他筹备好的、准备送给大不列颠国和查理船长他们的礼物,连人带货马上送到这边来。
在筹备检修工作的同时,雷晓飞还在每天的晚上,都抽出时间来辅导周才女机械制图的知识。他准备在给大不列颠号检修的期间,尽可能地把一些关键的部件画下来,以备留用。
迁移工作完成的第二天,大不列颠号的全面检修、保养工作,就在雷晓飞前世的海安镇的码头上展开。这次检修,雷晓飞只带了周才女从天南岛上赶过来,而其他跟随雷晓飞到天南岛上的人,还是留在岛上继续雷晓飞布置的改革工作。
雷晓飞那个“文华阁”的编外监事,上任已经二年有多了,他却没有见过几个“文华阁”的人,更就连“文华阁”的办公之处也一无所知?他这个编外监事,可也就是名符其实的编外了。
不过,虽然雷晓飞不认识“文华阁”的办公之处和“文华阁”的人,但他的名声却在“文华阁”的任何人之上,只因他发明的那几项技术太厉害了,轰动在华,所以,他早已名动朝野。
这次到这里来的“文华阁”那班能工巧匠,他们之中虽然也是大多数的人,没有见过这位大名鼎鼎的编外监事,但却对他那如雷贯耳的名声非常仰慕,所以,这班人一见到了雷晓飞,就恭敬地行上下级之礼。
雷晓飞客气过后,就带着周才女与那班能工巧匠上船,第一时间开始对船上所有的机械零件,逐一进行了保养和维护。
这次检修的工作,当然就由雷晓飞亲自动手了。
无可否认,大华的制造业,最少在制船方面,与大不列颠国起码差不止一个层次,在当今的大华,见过这么大的铁船的人都寥寥无几,哪能找出一个能做这份技术活的人?所以,雷晓飞只能“廖化当先锋”啦。
每拆下一个零件,雷晓飞就边指点周才女测量、画图,边向那班“文华阁”的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