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令停止炮击时,中子山上的清军火炮阵地已经一片狼藉,不仅人员伤亡惨重,那八门大将军炮也炸得东倒西歪,变成一堆废铁,一些伤兵不停在地上挣扎,那悲惨的情境有如修罗地狱。
“笃”一骑快马从远处飞奔而来,就在陆皓山前面约二丈的地方就停了下来,是李定国,只见他快步走到陆皓山面前禀报道:“大人,定军山那队骑兵被我们击溃,残兵已经退回定军山。”
433围点打援
果然只是试探,一触即退,火炮阵地被炸平了也没有反应,属于试探式进攻。
陆皓山没有下令进攻报复,而洪承畴也没有再度试探,这次冲突就像走一个过场,当然,这次冲突以川军完胜作结束,火炮阵地伤亡一时难统计,而吴家湾一战,在多布和李定国的狂冲猛击下,清军留下二百多具尸体还有六十多俘虏就狼狈而逃。
和张锐一战后,知道川军的可怕,洪承畴并没有派遣他的精锐出动,而是出动一些普通的骑兵,多布和李定国麾下的都是精兵,一个个立功心切,自然不会手下留情,看到敌人就像狼看到羊一样冲上去,只是一个冲锋就击溃清军,战斗力极为可观。
“大人,我们现在干什么?”李定国有些期待地问道。
陆皓山放下手里的千里目,一脸从容地说:“回帅营,现在点已经围了,动静也出来了,多尔衮多半坐不住,是时候布置一下,好好打他的援军了。”
此言一出,一众等待机会出手、却苦于没有机会的将领双眼放光地跟随陆皓山的脚步回帅营,等候陆皓山给他们分配打援的任务,对他们来说,等这一天等好久了,本以为一出川就要面临苦战,没想到多尔衮一直按兵不动,就是陆皓山等人去宁羌州拜祭他也不闻不问,一副等你前来揍的样子,川军又是以李定国、张锐为代表的少壮派当道,一个个立功心切啊。
两军对垒,牵一发动全身,陆皓山突然调转马头兵围定军山,多尔衮马上就得知这个消息,可是精明的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一是定军山易守难攻,洪承畴也经营多时。不容易攻陷;二是守定军山的就是陕西发迹的洪承畴,以他的治军能力还有对地形的熟悉,川军也不易攻破,最好是等到二军绞着的时候自己再及时杀出,这样就能以最小的代表获取最大的利益。
满清入关时就是这样,放由吴三桂的兵力被李自成宰杀,直到吴三桂实在抗不住才突然出击,不仅一举击败李自成的军队,还大大削弱吴三桂的实力,也就是这样。做来还准备和满清划江而治的吴三桂最后不得不屈服在大清铁蹄底下。
可是变故让多尔衮始料不及的时,川军围而不攻,好像要把洪承畴一行困死一般,这让多尔衮有些进退不得,还在犹豫,没想到定军山那边传来炮轰声,这时所有将士都坐不住了,纷纷上前请战,多尔衮也坐不住了。就在府衙的大堂里召集一众高级将军商量。
军情突变,多尔衮、阿济格、达海、阿巴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高级将领济济一堂,开始商讨最新的进民展。
多尔衮是一个实干的人,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看到人数齐了就径直开口道:“诸位,想必你们也知道最近川军的动态,本以为他来进攻我汉中城,没想到他虚枪一晃。把定军山给围了,平西将军想突围,可是被他打了回去。火炮阵地在对轰之下也惨遭失败,你们说说,现在就在怎么办?”
吴三桂一脸正色地说:“中原有一句古话叫得定军山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天下,定军山位于大巴山脉,是陕西的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当年诸葛亮巧夺定军山,这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川军先夺四川也在情理之中。”
“没错”范文程也开口说道:“川军的正规军不过十万人,这次倾巢而出,自然要一步一个脚印,更因为内部空虚,所以他们不敢走得太远,免得有人趁虚而入,这也可以解释他们弃汉中而取定军山的目的,此外,我们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四川的一应补给全靠从远路运输,从战略方面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稳妥的据点,而定军山的位置无疑是最佳的。”
阿济格有些疑惑地说:“那为何姓陆的围而不攻呢?”
前面被吴三桂抢了风头,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尚可喜连忙抢着说:“定军山易守难攻,不轻易得手,再说洪将军经营多时,又做了很多设置,可以坚固异常,贸然强攻,肯定伤亡惨重,现在围起,一边施加压力一边利诱,这一点不可不防。”
“四川只有区区十万人,劳师远征,补给吃力,趁他立足未定,正是痛打的时机,请摄政王三思。”尚可喜也不甘人后,连忙在一旁劝说道。
达海、李永芳、马光远等人也纷纷表达出击的重要性。
为了防御四川,满清不仅停下征讨的脚步,还把精锐抽了大半前来准备与四川决一死战,这一点得到所有满族人的认同,原因很简单,一个杀清令让满族人顾此失彼、夜不能寐,而死于杀清令的族人一直在增加,所有人都狠不得把四川踏平、踩扁,不夸张地说,在对四川用兵的这个决策上,满清那是前所未有的一致。
“诸位将军言之有理,现在川军仗着火器犀利,把我满清视作无物,简直就是狂妄,现在兵围定军山,正好给我们一个内应外合的机会,川军包围定军山,我们可以反过来包围他们,把他们一举歼灭。”说毕,多尔衮有些郁闷地说:“可惜我大清的勇士一定分散在各地,一时还没有集结完毕,这么好的机会真是可惜了。”
范文程闻言,一脸正色地说:“王爷请放心,大清铁骠虽然还没有集结完毕,在场这么多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将军,也不会袖手旁观念,对吧?”
表面没有点明,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和多尔衮在一唱一和,分明是推在场的人去打先锋,到时满清军队再在后面捡便宜,这已经成了惯例,众人倒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其实这些早就意想到,明知是做炮灰,可是在场那些投靠满清的将领也没人反对这个意见。
吴三桂为表忠心,第一个请缨道:“王爷,末将原率本部精兵强将,把犯境的川兵杀个片甲不留。”
“末将原为大清赴汤蹈火。”
“王爷,选我,我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末将原作先锋,请王爷成全。”
吴三桂一开口,在场的人也不敢怠慢,主动请战,期待在主子面前多表现,细想起来,多尔衮统兵有方,不仅目光远大、擅看人的心理,在军中还赏罚分明,所以在军中的信誉还是很不错,要是有前明的官员在这里看到这环境,说不定当场得发飚,因为这里集结了很多汉八旗的官员,不夸张地说,快成jian集中营了。
434故人相见
满清旗人战斗力强悍,可惜人数还是太少,入关前,真正的旗人还不足百万之数,以至征兵时那是十三以上七十以下的男丁都被抽调,从这里看得出满清兵力的不足,也幸亏皇太极创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让满清的军力得到飞跃般的提升,若不然,满清现在还是一支抢了就跑的“强盗”,哪里能入主中原?
对多尔衮这种满清族的将领来说,在战场上除了取胜,怎么最大程度保护满清八旗也在他的考虑之内,范文程深知主子的意思,很是识趣地把其它投降汉军将领给卖了。
就地位而言,在满清军队中,满清八旗的军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汉八旗的地位最低,这种做炮灰的事,自然是汉八旗的人冲在最前面。
目的达到,多尔衮没有客气,径直开口道:“好了,兵贵神速,平西将军在定军山处境不佳,我们现在马上商议,该怎么样出击。”
说毕,多尔衮心里暗暗说道:清清和四川的命运,就看定军山这一役。
四川可以说倾巢而出,现在兵力全集中在定军山,而满清为了和四川一较高下,早早把精兵强将调到汉中附近,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超过三十五万军队,其中有五万是满清八旗的主力,这一仗,谁也输不起,哪个输了,很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正正应了那句话:得定军山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天下。
事关重大,多尔衮不仅亲自制定进攻路线,还对出战的将领封功许愿,激励他们前进,在出发前亲承:得四川总督脑袋者赐封蜀王,而其它封赏也非常丰厚,把一众降将的干劲都鼓得足足的。
清军一动。有关清军的情报就像雪片一样飞报到陆皓山手中:
吴三桂率骑兵四千、步兵一万一由青石关出发,向定军山方向进军;
尚可喜、耿精忠率二万大军由虎头关向定军山方向进犯;
李永芳率八千汉镶黄旗兵由沔县出发;
石廷柱、马光远率镶红旗、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五万人由鸡头关出战,目标直奔定军山;
阿济格率正白旗一万二千人,囤于汉水;
蒙古镶黄旗,来自土默特族的斤多尔,率二万蒙古八旗兵由阳平关直扑定军山;
。。。。。。
盛宴终于开始,清军一动,陆皓山马上又动了起来,一边坚决地把试图突围的洪承畴部清军坚决打回去,一边不断总结各路传回来的情报。研究对策,随时准备调度支援等,一时间在定军山上的清军看到川军用于传递情报的信鸽此飞彼落,显得非常壮观,羡慕之余又感到有些心悸:四川方面的准备实在太充足了。
光是情报的传送的速度就是满清望尘莫及,而四川的情报,全部采用密码编写,只有四川的情报人员才能翻译得出来,还定期更换。用飞鸽传送又快又稳,不得不说,就情报方面的发展,四川把满清甩了九条街那么远。
四川的细作也非常出色。经过特别训练的他们就是川军的眼睛,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准确的情报送回来,像各路清军人数、兵种、武器、粮草的数目、行军速度等事无巨细地发回给陆皓山,由陆皓山决断。作为后备应急部队的李定国,负责协作处理情报。
李定国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