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句,好像是宽慰手下说的,张锐虽说不明白什么意思,不过看到自家大人这般有信心,也就不说,只是感到自家大人嘴边那丝若有若无的笑容越发诡异。
大战在即,双方的气氛都很坚张,陆皓山和多乐衮都在作战前准备工作,有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双方的后勤运输一下子繁忙了起来,特别是四川的,有时还点起火把连夜赶路。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八月下旬,直至清军集结完毕:多尔衮经过多方调度,在汉中一带集结了超过四十万的部队,其中有八万满清八旗的士兵,对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族来说,这已经是极限,因为老窝、京城、各重要关隘都要驻守,防止后门起火。
为了应付人手不足的局面,多尔衮大笔一挥,八旗内一些表现良好、听教听话的“阿哈”或汉八旗的士兵转为“高贵”的旗籍,为了鼓励士气,多尔衮还大肆升官封爵,从京城到的汉中路的宣旨的太监、官员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有12人封爵。
孤注一掷之下,满清贵族可以说用尽了手段。‘
八月二十八日,按老黄历来说,宜出门、婚娶、纳吉、建宅,可以说一个黄道吉日,多尔衮就选择在这一天誓师西征。
汉中城门外,刀枪林立、仪仗肃立,一列列的军队排列得整整齐齐,满清贵族可以济济一堂,如考庄皇太后、和亲王代善、摄政王多尔济、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抚顺额驸李永芳、汉镶黄旗、汉正黄旗两旗固山额真马光远等等,他们在此的目的并不是观光,而是准备与川军决一高下。
誓师大会很简单,就是分析一下形式,列出川军的罪状,许出丰厚的奖赏、激励将士奋勇向前,一众高层轮番上台发言,就是孝庄皇太后也破例上台鼓励将士为大清而奋斗,最后,多尔衮从孝庄皇太后手里接过象征权力的御赐宝剑,宣布正式讨伐四川逆贼。
战争早就推开了帷幕,而大战这才刚刚开始,多尔衮一声令下,大将正式向定军山进发。
多尔衮率部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向定军山进发,翻过高山、渡守汉水,一路顺风顺水,直至来到落崖坡,也就是唐强狙击吴三桂的那个落崖坡,遭到川军设下的第一道防线,因为来到这里时天快黑了,前锋部队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攻击,而是在离落崖坡二十里的一处平地扎营。
这一夜出乎意外的平静,川军没有出击而清军也没有偷袭,当然,两军都做好了防偷袭工作。
第二天的一早,负责防守落崖坡唐强和新加入的李定国就被叫阵声惊醒了:
“山坡上的川军听着,是男人的话就来单挑。”
“一个个都是仗着火器耀武扬威,没了火器就是饭桶一个。”
“山上的川狗听着,我家将军说了,有没有敢出来单挑的?”
“哈哈哈,四川有站着撒尿的爷们没有,来一个。”
。。。。。。。。
唐强和李定国向下一看,只见一大早清军就在山脚下的排好了阵式,一个个大声鼓躁道,有一个身穿黑色山文甲的小将骑马站在阵前,只见他身材高大、面色冷峻,双手抱在胸前,那匹黑色的骏马后插着一根长枪,一脸挑衅地看着山坡上的川军,眼中现出二分不屑。
“不是说清军士气低落,看到我们就闻之色变吗?怎么这么大胆叫阵?”唐强有些疑惑地说。
李定国冷笑道:“这就是多尔衮的狡猾之处,自我们出川以来,这几个月和清军大小交战不下百战,虽说占尽上风,可是对手多是小角色或是不是重要的人物,像多尔衮和阿济格兄弟,从来就没有出过手,这两人在清军有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一直不出手也就一直没败,其它人怎么输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名声,这一次多尔衮亲自出动,自然给那些士兵极大的激励,而低迷的士气也就一扫而空了。”
原来是这样,还真够狡猾的,难怪一直没有亲自出手,吃亏了这么多次,看到士气低落也这般镇定,还真是老谋深算,这多尔衮果然是清军的定海神针,他没在这里士气都这么高涨,要是他在这里,估诉这些人都得疯了。
李定国看着下面那个小将,大声问道:“来者何人?”
454棋逢对手
古代打仗,通常有一个斗将环节,就是打仗之前双方的将领会激战一场,看看哪个武力更高,胜利的一方士气高涨而败的一方有可能因此士气低落,一场小规模的决战有可能影响整场战斗的用负,斗将成为崇尚个人武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一个重要建成部分。
也就是因为斗将,所以留下了很多传说,像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三箭定天山等,就是在古罗马,为了防止过份内耗,打仗多是双方派出一个最英勇的战士作代表较量,赢的一方就作为胜利的一方,也就是这样,古罗马在统一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内耗,从而为书写辉煌留足了底蕴。
满清入关,以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族君临天下,靠的就是明王朝剿之不灭的匪患,也就是内耗。
将领单挑在宋朝以前相对比较多,宋朝以后相对少了,不知是不是受到元朝那种痞子战术影响还是火器的迅猛发展起作用,斗将开始少了起来,就像川军经历这么多场大战,就没有斗将的情况出场,唐强和李定国没想到,这清军先头部队竟然叫嚣起斗将来,看到那使枪的黑铠甲少年有点面生,不由好奇问道。
那黑色铠甲的少年冷冷地说:“爱新觉罗。岳乐,何人敢与我一战?”
爱新觉罗。岳乐?李定国一听那名字,马上就有印象了,此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贝勒阿巴泰第四子,此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是满清年轻一代中翘楚人物,被誉为成为大将军的小将,据情报所知,入关后此人作为宗室将领,留守北京。没想到现在出现在陕西,这样看来,满清为了定军山一战,可以说倾尽所有。
这次先锋部队没有再派炮灰,而是则满清的皇族宗室亲自领军,看得出,满清不再是试探,而是动真格。
此时山坡下又是一阵鼓躁,那些清兵冷嘲热讽,全是嘲笑川军无能的。李定国练的恰好就是枪术,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见猎心喜,闻言把长枪握紧,一脸自信地说:“唐叔,你在后面压阵,我去会会他。”
“你有把握?”唐强有些担心地说:“要不,我去打击一下他的锐气。
“有,杀鸡焉用牛刀。小侄去就行。”李定国说罢,一下子跃上自己白马,单手一提,骑马一溜烟中跑下山去。一直冲至岳乐八丈多远的地方这才停下。
岳乐看到李定国冲下来,他看过李定国的画像,大声问道:“智虎李定国?”
“不错,在下正是的李定国。至于什么虎就免了。”李定国冷冷地说。
“好,本将手下不斩无名小卒,你是蜀中三虎之一。也勉强够资格做我的对手。”岳乐鼻孔朝天地说。
李定国哈哈一笑,盯着岳乐说:“听说你的首级值一万两银子,老子最近正好手头有点紧,就从你身上拿吧。”
“有本事尽管拿去,就怕你没这个本事,看枪。”岳乐并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说完把枪一挺,用力一夹马腹,胯下那匹黑色骏马感受到主人的战意,长嘶一声,飞了似的冲过来。
满清铁骑纵横天下,可以说无往而不利,战绩不仅让满清八旗越发壮大,满清八旗的自信和骄傲也随即水涨船高,几万军队就敢攻到大明的京城、几千人就敢越过边关掠夺财货和人口,五千人就敢去征服朝鲜,可以说视中原为自家后院,可是没想到却在四川手下连连吃亏,甚至一谈起川军就闻之色变,这个骄傲的岳乐很不爽,于是有了阵前单挑的举动。
看到来应战的人是蜀中三虎中的李定国,而他使的同样是长枪,见猎心喜,只要把李定国的人头当场砍下,肯定可能让手下士气大振,一改颓势,在岳乐眼里那李定国已是一具尸体,对于死人,实在没必要浪费口舌。
能动手就不吵吵,这是爱新觉罗。岳乐的座右铭。
人骄马骏,爱新觉罗。岳乐身穿黑色山文甲、胯下是黑色的骏马,一动起来就像一股黑色的旋风,那根长枪在他手上就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真是人如龙、马如风,人马还未至,一股肃杀之气就迎面扑来。
这个爱新觉罗。岳乐最先叫阵,还真是几分真本事。
来得好,李定国不惊反喜,用力一夹,毫不畏色就迎了上去,两人相隔不过几丈距离,以马的神骏转眼即至,两根长枪分别指向对方,就在两军将士担心之际,两匹侧身错开,众人吃惊地看到,李定国一个马背的铁板桥避开岳乐的长枪,而岳乐也侧身闪开李定国刺向心窝的一枪。
双方都刺了一个空。
“砰”的声巨响,就在两马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两人都返身同用一式回马枪,两枪在空中相撞发出巨响,岳乐脸上有一丝惊讶,而李定国的脸上则是有一丝凝重,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岳乐天生神力,本以为一枪可以震飞李定国手里的长枪,可是对方却是纹丝不动,不由暗暗吃惊李定国的实力,李定国在一碰之下,虎口隐隐有些痛。
李定国脸色开始凝重起来:论起力量,这个岳乐比自己略胜一筹。
本以为自己已是年轻一代中佼佼者,比武在同龄中从没落过下风,就是唐强也说过,若是三百招之内不能打败李定国,那么输的就是自己,因为年轻人身体好、恢复快,耐力绵长,问题是唐强对自己在三百招之内击败李定国的机率在五五之数,现在看到有一个有可能比自己更强的对手,李定国这才收起刚才的轻视之心。
自家大人说得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自己强的人多了去。
看到对手这么强,李定国没有感到挫败,反而兴奋起来,或许这就是遇强则强的名将气质,李定国大叫了一声“好”,马上调转马头再战。
两人年龄差不多,又同样是使用长枪,李定国脑子快、身体灵活,而岳乐枪术娴熟、健壮有力,二者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