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台海战争开战以来,密度最大的一次火力打击。

十日凌晨两点过,罗耀武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让四十一军退回平镇工业区。

不管罗耀武是否愿意承认,在这两个多小时内,美军用空中打击改变了战场局面,也改变了战斗方式。

四十一军到底有多少官兵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也许谁也说不清楚。

重要的是,四十一军的牺牲并不是毫无价值。

随着数千名官兵退回埔心牧场,分散进入防空掩体。美军指挥官不得不相信,夜晚并不是美军的天下,也就不得不调整部署,把更多的部队放到侧翼。此举表明,第一陆战师的伤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那两个陆战营恐怕也所剩无几了。

美军进行战术调整的直接结果就是将攻打平镇工业区的行动推迟了好几个小时。

当然,还有一个间接结果,即日军不得不放弃在十日天亮前发起进攻的打算,因为第十师与第十师肯定无法在天亮前打下葫芦坑。

受此影响,罗耀武也见好就收,让薛华毅把一二七团撤回龙潭乡,做为防御预备队。

重要的是,罗耀武没有打算放弃葫芦坑。

打到这个时候,别说薛华毅,就连一二八团的官兵都知道,他们必然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拖住日军第十师,让美日联军无法在北面的平原上展开,也就无法顺利打下杨梅镇。只要能够耗光美日联军的新生力量,就能迫使美日联军停止进攻,从而守住现在的防线。

这也正是罗耀武的基本想法。

想方设法的消耗美日联军的有生力量,不管怎么说,从太平洋的对岸把部队运过来肯定是件麻烦事。

再说了,只要埋葬掉的国旗数量超过美国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美国就会撤兵。

事实上,这也正是陈必时的基本战术思想,与美日联军在台岛上打一场消耗战,而且是消耗生命的战争。

显然,九连是撤不下来了。

天亮之前,叶振邦让甄志明带队把重伤员送了下去。虽然军部警卫营的通信员已经带来消息,让九连准备撤退,但是甄志明从军部回来时,不但带来了二十多名补充兵员,还带来了新的命令,继续坚守。

叶振邦并不感到意外,不管怎么说,空降兵没有退缩的传统。

卷一时势英雄第一百六十二章调整部署

第一百六十二章调整部署

九月十日清晨,正在苦苦支撑的肯定不止十五军。

如果不是服部留名亲自赶到前线。上野龙一很可能在天亮之后带着第七师的军官,效仿几十年前的先辈,向空降兵守卫的葫芦坑发起决死冲锋。

就伤亡而言,日军第七师不比四十一军好多少。

虽然在参战之前,第七师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绝对王牌,还是唯一的装甲师团,但是登台之后,第七师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失望”来形容。从台北到莺歌镇、再到复兴乡、最后到大溪镇,除了进攻基隆港的时候,因为大陆两栖部队不战而退,轻松取胜之外,就只有进军大溪镇的时候没有遇到麻烦。

在所有战斗中,第七师的表现都乏善可陈。

不是第七师没有战斗力,而是日军本身的问题,或者说是基础性的问题。

换个角度就看得出来,日军是一支更加擅长打防御战的部队,而不是一支善于进攻的部队。比如在台北市的战斗中,第七师就用两个营的兵力顶住了五十四军的进攻,协助台军稳住了战线。

可惜的是,在几乎所有战斗中,第七师都被派去进攻。

实际上。早在登台之前,服部留名就指出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调整战术,即日军上台之后,以守为主,先稳住战线,等到美军大部队上岸,再发起进攻。二是调整部署,让美军先上岸,日军后上岸,第七师以支援力量的方式投入战斗,而不是扮演进攻主力的角色。

问题是,日本只是配角,而且服部留名只是个军人。

因为日本当局太想在这场战争中有所收获,美国当局又不想过早卷入地面战争,所以服部留名提出的两点意见都没得到采纳,第七师率先登台,而且在美军到达之前,甚至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发起进攻。

可以说,如果不是帕特里奇及时调整部署,美军提前登陆,第七师的命运将更加悲惨。

服部留名并不感激帕特里奇,在他看来,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军不愿意承担战争伤亡,想让日军替他们卖命。

这一观点,对服部留名接下来的表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军大溪镇之后,服部留名的态度一下强硬了许多。不但要求帕特里奇兑现承诺,还在进攻部署上坚持己见。

这位日军将领已经认识到,如果一切都让美军做主,后果将难以设想。

不管帕特里奇怎么想,服部留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跟美军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服部留名也非常清楚,在美国人面前,只有表现强硬才能获得尊重、也才能获得好处,如果一味的退让,反而会被美国人不齿,也就别想得到好处。

正是如此,美军第三步兵师提前上台,进攻时间也延迟到了九月十日。

问题是,这一切仍然不能改变第七师的处境。

在第十师挑起大梁之前,第七师仍然得顶在前面,仍然得流血牺牲,也仍然得承受战火的摧残。

更重要的是,服部留名不能决定对手的行动。

二十军的疯狂进攻,加上十五军的积极协作,把第七师逼入绝境。虽然服部留名做出了最大努力,甚至让帕特里奇全面让步。但是战场局势迅速恶化,第七师伤亡居高不下,很快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服部留名到大溪镇视察战地情况的时候,第七师剩下的官兵不到一千人!

视察之后,服部留名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第七师撤下去。算上在后方休养的伤员,第七师还有大约四千名官兵。这是重建一个师团的最低人数了,再拼下去,第七师就将名存实亡,日军将永远失去这支精锐部队。

算上第十师在攻打葫芦坑的战斗中伤亡的官兵,日军差不多拼光一个师团了。

虽然服部留名嘴上不会承认,但是他非常清楚,照这个速度拼下去,月底之前,日本内阁就得决定要不要派遣第三个师团。

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派遣第三个师团肯定会对本土防御构成威胁。不管怎么说,日本不是美国,与中国大陆就隔着只有几百公里宽的黄海,很容易遭到攻击。

更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国防权,所以日本当局不能进行战争动员。

这些都在警告服部留名,必须合理、谨慎、小心的使用手里的兵力,不能再跟大陆军队拼消耗了。

返回宜兰的路上,服部留名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日军已经流了不少鲜血,该让美军多出点力起了。虽然帕特里奇是联军总司令,但是在北方地面战场上,服部留名多少有点发言权。

正是如此,美军第三步兵师正要再次攻打平镇工业区的时候,服部留名下达了一条新的战斗命令。让滞留在中坜市的第2步兵旅向西机动,占领位于社子溪北岸的新屋乡之后,继续向西推进,攻占永安渔港之后渡过社子溪,沿十五号公路南下。

也就是说,美军第三步兵师第2步兵旅将绕过十五军的防线,直奔新竹市。

这个圈子绕得很大,肯定需要战术支撑,不然第2步兵旅将孤军深入,遭到十五军、四十一军与五十四军围剿,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服部留名也做了部署。

战术很简单,让第3步兵旅主动攻击盘踞在杨梅镇的四十一军,迫使十五军向该方向增派部队,或者收缩防线。正在平镇工业区北面的第1步兵旅继续进攻,吸引十五军注意,掩护第3步兵旅。

显然,服部留名把重担都丢给了美军。

问题是,这么安排的话,美军指挥官肯定有怨言,甚至会抗命。

真闹到那个份上,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出发美军的前线指挥官,美国当局也不会拿自己的军人开刀。而会向日本当局施加压力。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服部留名主动让步,就是日本当局临阵换帅。

为此,服部留名也有所安排。

让第七师撤下来之后,他没有让第十师继续攻打葫芦坑,而是让协助作战的台军包围葫芦坑,第十师的主力部队则向龙潭乡南面的深窝子进发。

用服部留名的话来说,只要美军能在北面缠住十五军、四十一军与五十四军,日军就能绕过龙潭乡,攻入新竹县,从东面向新竹市进军。实现左翼大迂回,将正面抵抗的几个军全都包围起来。

成功的话,这确实是一招狠棋。

十五军、四十一军、五十四军,以及滞留在龙潭乡的二十军都在包围圈内,而且都被美日联军缠住脱不了身。当正面防御作战变成突围作战的时候,美日联军就能充分发挥制空权的好处,用大规模轰炸击溃这几支部队。

问题是,日军第十师有能力打到新竹市吗?

别说美军指挥官不相信,连第十师的师长渡边康弘都不相信。原因很简单,只要葫芦坑的空降兵还在战斗,日军就无法把物资送上前线。虽然依靠空运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部分作战物资,但是受基础设施限制,美日联军能够提供的战术空运力量非常有限,最多支持一个旅级部队的进攻行动。显然,一个旅的兵力就算能够突破大陆军队的防线,也无法在到达新竹市之后击溃五十四军。

说得简单一点,这套战术真能奏效,日军也不会拼了命的围攻葫芦坑。

一个连自己人都说服不了的战术计划,自然说服不了几十年来都高高在上的美军将领。

服部留名下达新的命令后,美军将领立即认识到,“鬼子”(Japs)把他们顶到前面,是要让美国大兵做垫脚石。

事情很快就闹到了联合司令部,帕特里奇不得不亲自出面。

帕特里奇也不是傻蛋,非常清楚服部留名的意图。问题是,打了这么久,日军已经不再是那支可以由美军随意摆布的军队了。

服部留名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