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固的防御阵地,日军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支援。

从一开始,战斗就打得异常惨烈。

到十七日天亮,一三零团的伤亡率超过七成,而且阵亡人数是伤员的三倍。

与一三零团一样,守在头份镇的一三四团的伤亡也非常惨重,甚至还要巨大一些。

攻打头份镇的美军没有像日军那样猛攻,而是充分利用了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因为在此之前,一三四团的目的地是浊水溪北岸的防御阵地,所以在到达头份镇的时候,与一三零团一样,根本没有时间构筑起足够牢固的防御阵地。面对美军几近疯狂的轰炸与炮击。一三四团的损失自然非常巨大。

两个空降团不惜代价的顽强阻击,为更多的官兵争取到了生还与再战的机会。

到十七日天亮,五十四军除了两千多名重伤员之外,全部退到头份镇以南,并且按照计划赶往最近的港口,搭乘渡轮返回大陆。最终,超过五千名的五十四军官兵回到大陆,他们成为了重建五十四军的骨干力量。

撤回去的,远不止五十四军的五千多官兵。

被击溃的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中,大约有八千名官兵成功回到浊水溪北岸,并且搭乘渡轮返回大陆。后来,在这八千名官兵的基础上重建的两个集团军成为中国军队在本土东南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二十军的情况要糟糕一些,只有不到三千人撤回大陆。可贵的是,这三千名官兵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战员,而且大多成为重建二十军的骨干力量,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此之前,还有四千多名四十一军的官兵撤了回去。

单纯从伤亡来看,最惨的还是十五军。虽然按照罗耀武的安排,十五军应该在五十四军之前撤退,但是五十四军提前溃散,十五军不得不北上堵漏,结果成为最后撤退的部队,也成为在台海战争中伤亡最大的部队。

撤回大陆的时候,十五军仅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名还能继续作战的官兵,而且这包括了像叶振邦这样的,在战略撤退阶段到来之前就已经撤回去的官兵。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台海战争期间。十五军伤亡官兵数量超过了五十四军与四十一军的总和,仅在战争期间补充给十五军的兵员就超过一万八千人。

用十五军老兵的话来说,能活着从台岛回来,不但要有能力,还得有运气!

当然,十七日的时候,战略撤退工作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十五军八个团的上万名官兵仍然在前线奋战,只有身负重伤,失去作战能力的官兵才有资格领到船票,跟随伤员返回大陆。

可以说,这也是最幸运的地方。

在回到大陆的一万七千多名伤员中,除了五千多人因为肢体残缺无法服役之外,其余一万一千多名伤员都在半年之内陆续康复。这些官兵中,超过六成回到重建的十五军,成为绝对主力,其他四成在新编部队服役,而且绝大部分都成为战地军官。

“空降兵派系”由此诞生。

对于叶振邦来说,能在十七日到达沈阳,见到黎卫东,也算得上是人生道路上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点。

这一天。高层正式批准了由总参谋部提交,实际由陈必时起草的改编方案。十五军仍然留在空军编制之中,只不过由空降十五军改变为第十五集团军,成为空军的第一个陆战集团军。

这个名称上的变化,对编制的影响并不大,主要影响到了十五军的官兵。

在此之前,像三十八军、五十四军、三十九军、二十七军、四十一军这样的陆军王牌部队早就进行了类似的改变,由“军”升级为“集团军”,在编制上也做了调整,部分师级部队改变为旅级部队,以提高部队的作战效率。

因为十五军是空军编制下的空降兵,所以没有进行类似的改变。

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十五军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少将军长,其他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则可以是中将司令。虽然在很多时候,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是少将军长,比如五十四军的方博辉就是少将,但是只要混得了几年,得到提拔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年,陈必时在晋升速度上输给了方士谦,就因为他是少将军长,而方士谦在离开五十四军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将集团军司令了。

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罗耀武。

可以说,陈必时争取到这次改编就是为了罗耀武,让他最得意的手下能在离开十五军的时候成为空军中将。

在军队里,少将与中将的差距不是一级,而是三极!

更重要的是,只有成为中将,罗耀武才能名正言顺在某个战略方向上当家做主,而不是临时性的代理指挥官。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果说罗耀武得道了的话,那么十五军的全体官兵都沾了光。

比如说,叶振邦就不再是“战地军官”,而是正式任命的一三三团少校参谋长。

虽然按照新订的规矩,像叶振邦这种从士兵与士官提拔上来、再转正的军官都要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基础知识培训,比如去国防大学、或者其他军事院校学习半年到一年,修满足够的学分,拿到文凭之后才能享受军官的全部待遇,而在此之前,只能享受战时待遇。但是在最重要的指挥权上,“准军官”的待遇已经完全与军官看齐了,不但具有战地指挥权,也具有其他一切权利。

更重要的是,十五军扩充为集团军,自然需要更多的军官。

虽然对甘应明等几个跟着叶振邦混的空降兵来说,是否扩编的影响都不大,反正罗耀武早就做出了承诺,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跟着叶振邦前往沈阳,又有足够能力的空降兵,比如丁浩洋、卜小勇、池锐刚、任侠歌等人来说,这就等于为他们打开了成为军官的大门,让他们有机会当上连排长。

到了沈阳。叶振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罗耀武的命令,把几个手下的人事安排发了回去,请求军长批示。

此时,罗耀武仍然是十五军军长。

拿到批文后,叶振邦就以一三三团代理参谋长的身份,开始安排临时职务。因为黎卫东组建的只是相当于新兵训练营的临时部队,所以叶振邦安排新兵营的各级军官,与一三三团原有的编制并不矛盾。

事实上,当时叶振邦所在的部队并不是一三三团,只是后来重建一三三团的前身。

叶振邦也不需要为人事冲突担心,如果一三三团的连长有幸活着回到大陆。而且还能上战场,肯定会得到提拔,至少也能成为营长,说不定还有机会进师部与军部,肯定不会与临时安排的连排长发生冲突。

第二天,第一批十五军的伤员就来到沈阳。

都是已经康复、或者即将康复的伤员。按照安排,他们都将编入基层部队,成为各个连排的骨干力量。

这其中就有大腿上有个枪眼的池锐刚。

虽然叶振邦希望他能留在团部,但是池锐刚与其他几个空降兵一样,要求去连队。这么做,除了不想让叶振邦尴尬之外,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叶振邦身边也要不了那么多老兵。

随同池锐刚过来的还有任侠歌、郭暧红等人。

让叶振邦有点意外的是,在这批伤员中,竟然还有一个不属于十五军的军官。

当然,大家都认识他,即二十四军预备坦克排长,在二零九高地保卫战中干掉了三辆日军的90式坦克、被叶振邦与诸葛宏彦从即将爆炸的坦克中救出来、在大陆的医院里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的易小春同志。

按他的话来说,在接到罗耀武的召唤时,他就是十五军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新成立的第十五集团军肯定有装甲部队,因此需要他这种上过战场、有着丰富战斗经验、还有丰硕战果的坦克军官。

确实如此,按照新的编制体系,一三三团就有一个加强坦克连。

所谓人多好办事,随着一批批优秀官兵前来报道,一三三团的重建工作步入快车道,叶振邦的组织与领导能力第一次在战场之外的地方得到展现。

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在没有文职军人帮助的情况下,玩转有一千多号官兵的部队!

让叶振邦更加不敢相信的是,黎卫东给了他绝对的自主权,除了一些叶振邦不能解决的麻烦事,这位刚刚获得晋升的少将很少来找他,甚至很少给他电话。

只有一点没有改变,随着战场局势继续恶化,十五军的重建工作显得愈发紧迫!

卷一时势英雄第一百九十六章全面开花

第一百九十六章全面开花

九月十八日夜间,美日联军终于攻占了苗栗县北部的头份镇与三湾乡。

虽然一三零团与一三四团只阻击了美日联军两天,而不是最初希望的四天,但是空降兵的顽强阻击给美日联军造成了重大伤亡,迫使美日联军在进入苗栗县之后,不得不暂时停下前进步伐,对涣散的部队进行就地整顿。

这一调整,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天内,美日联军很难对苗栗县城构成威胁。

打到这个时候,别说服部留名,连帕特里奇都不得不承认,五十四军与十五军的顽强抵抗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在十九日天亮的时候,留在苗栗县城的只有不到两千名作战人员,但是美日联军能够动用的进攻部队加起来都不到一个营。

结果是,美日联军只能看着大陆军队扬长而去。

南方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情况并没好到哪里去。

因为伤亡过于巨大,很多新编部队并不具备攻坚能力,十五军沿浊水溪部署的防御阵地又非常牢固,所以在十八日下午,童少卿就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让台军南方集团军留在了浊水溪南岸。

童少卿对战局的判断有点理想化,认为美日联军能在苗栗县北部取得突破,然后迅速南下,迫使十五军向北运动,从而导致浊水溪北岸防线兵力匮乏,台军南方集团军就能趁此机会渡过浊水溪。

美日联军没有连夜南下,台军南方集团军也就没能渡过浊水溪。

在童少卿看来,他被服部留名摆了一道。

美日联军没有立即南下,而是在苗栗县北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