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波会战中,美军就在城市战中吃了大亏,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在遭到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手军突然袭击之后被击溃,不得不撤下来。
伤亡不说,进攻速度还非常慢。
很明显,城市作战的关键就是占领制高点,用部署在高处的火力压制附近的敌人,让地面部队得以顺利进入城市,并且分割包围守军,再逐一歼灭。
这也是美军投入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的原因。
在此之前。因为有限的投送力量要拿去支援陆战队,而且陆战队也有低空突击部队,只是规模不是很大,所以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只能在后面看热闹。
随着北仑港与镇海港通航,物资保障问题得到解决,就能用军事投送力量支持部署在近岸岛屿上的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也就能让这支专业化的低空突击部队在城市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面对美军的新战术,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打得非常艰难。
守不住制高点,就守不住地面阵地。
战斗打响后不久,守城部队就只能转到地下,利用杭州城内四通八达的地铁以及地下管网系统,与美军游斗。
显然,这种战术也很难奏效。
与西方的大城市,特别是美国的大城市不同,中国大城市的地下管网,特别是城市排水道系统的建设非常滞后,平均设计使用寿命还不到二十年,而很多西方国家大城市的排水道系统的平均使用寿命都在一百年以上。如此一来,地下管网系统的军事用途大打折扣。就拿排水道来说,最多只能让人爬行,而部队作战不可能爬着上去吧。美国大城市的排水道就不一样了。一些特大城市的排水道主干线甚至能够行车,供部队机动隐蔽,甚至是成为地下避难所都没问题。
真正能够利用的,也就只有几条地铁。
问题是,杭州是滨海城市,又挨着钱塘江与大运河,还有个西湖,地下水系发达,很多地铁线路遭到轰炸之后,都被地下水注满,根本没有连成体系,对防御部队提供的支撑作用非常有限。
可以说,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守住杭州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炸掉所有高层建筑物,将杭州变成废墟。既然守军不能利用那些高楼大厦,也就不能让敌人利用。
当天晚上,还在外面视察部队情况的王虞珉就下达了这道命令。
用他的话来说,连一块完整的砖头都不能留给敌人,把焦土政策坚持到底。
下了这道命令后,王虞珉就开始往杭州赶。
只是美军正在全力轰炸涌入杭州的周边部队,所以王虞珉没能及时回到杭州。
对他来说,这并不是坏事。
就在这个晚上,美军游骑兵特种部队突击了位于西湖北岸,黄龙体育中心的东南前线司令部。
虽然守卫司令部的警卫部队拼死抵抗,将美军挡在了体育中心外面,但是久攻不下的美军恼羞成怒,呼叫了空中支援,最终用十多枚重磅炸弹将黄龙体育中心,以及守在这里的上千名警卫部队官兵炸上了天。
被炸死的。还有没来得及撤走的前线司令部的一百多名参谋人员。
如果王虞珉没有被堵在路上,而是及时赶了回去,他也活不了。
司令部被炸,城区内的守军顿时乱着一团。
因为当时是夜晚,轰炸产生的火球照亮了半边夜空,所以守城官兵都看到了,也知道那边正是司令部。
当时,甚至有人认为美军用了战术核武器。
这下,守军的士气迅速崩溃了。
要知道,陈必时的事一闹,前线将士的情绪本来就不稳定。虽然还没有发展到人人自危的地步,但是所有浴血奋战的将士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连陈必时这种尽忠报国的人多遭到陷害,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这场仗到底为谁而打?
流血牺牲又是为了什么?
说到打心理战,美军绝对是高手,至少美军非常重视心理战。
当天晚上,美军没有在地面继续推进。
第二天一早,美军就出动数十架运输机,在杭州上空投下了由台湾当局印制的数百万份传单。
这些传单的内容可想而知,无非就是让守军投降,为民国政府效劳。
危墙欲倒,谁也扶不住。
在参谋的坚持要求下,王虞珉没有返回杭州,而是改道去了南京。绍兴战役后。前线司令部也转移到了南京,只是在美台联军攻入杭州的时候,转移工作还没全部完成,仍然有部分参谋留在杭州。
王虞珉在这个时候去南京,也是名正言顺。
当然,他也非常清楚,在部队没有战心的情况下,就算去了杭州,也发挥不了作用。
不管怎么说,王虞珉不是陈必时,就算名声不亚于陈必时。他也不可能代替陈必时,鼓舞起前线将士的斗志。
二月十日下午,美台联军继续进攻。
虽然投降的部队并不多,至少没有营以上战斗单位集体投降,但是守城部队的抵抗行动明显减弱许多,很多部队都在向北撤退。
当天傍晚,美台联军就渡过了钱塘江,攻入杭州市主城区。
王虞珉在当天晚上回到南京,此时美台联军已经在钱塘江北岸展开,并没有因为夜幕降临而停止进攻。
掌握了前线的交战情况之后,王虞珉非常不情愿的下达了撤退命令。
不撤,杭州也得完蛋,还会有数十万军队陪葬。
如果能够赶在美台联军合上包围圈之前把部队撤下来,至少还能保住一部分军队,为接下来守卫上海打下基础。
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上海。
如果战线因此崩溃,别说上海,恐怕连南京,以及整个长江南岸都守不住。
王虞珉不是不想打,而是部队确实不能打了。
显然,他过来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只不过,这个烂摊子原本不应该存在,而是被某些人蓄意搞出来的。如果没有陈必时的事情,美台联军不但无法轻易打下杭州,连渡过钱塘江都很困难。
不管怎么说,王虞珉必须把这个烂摊子守下去。
二月十一日一大早,王虞珉离开南京,赶赴湖州长兴。
如果美台联军打算直接进军南京,而不是首下攻打上海,就得从这里经过,因此要逼着美台联军攻打上海,就得守住湖州,在太湖南岸部署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这也是陈必时战略部署的一部分,而王虞珉只是将其完成而已。
只不过,对王虞珉来说,时间太紧迫了。
二月十三日,美台联军就控制了整个杭州。
四天。仅仅四天而已,原本固若金汤的杭州就被攻陷了。
此时,王虞珉还在湖州组织防御部署。
眼看着美台联军很有可能趁胜北上,而湖州防线连个雏形都没形成,王虞珉也不敢有丝毫耽搁,赶紧调集附近的两个集团军,向杭州发起反击。
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绝对不能让美台联军继续北上。
反击的目的不是打回杭州,两个集团军也办不到。王虞珉必须为组织湖州防线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也就只能主动反击,用将士的性命换取时间。
当然,王虞珉并没想到,帕特里奇根本没想过要趁胜追击。
在四天内打下杭州,也让这个美军将领万分惊讶,因为他原本计划用四十天,甚至做好了打一个半月的准备。
谁能想到,仅仅只用了四天!
当然,杭州战役迅速结束,也对另外一个战场上的交战双方造成了不少的影响,至少让某些人产生了错觉,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打了。
卷一时势英雄第九十九章只要三天
第九十九章只要三天
美台联军在四天内以极为微弱的代价打下杭州。着实让帕特里奇涨了一回脸。
可是这下一来,刚刚走马上任的服部留名坐不住了。
虽然美台联军迅速占领杭州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又以陈必时被解职软禁为主,但是服部留名由此断定,陈必时倒台对中国军队的士气产生了很大影响。毕竟从台海到这时,陈必时在中国军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
由此,服部留名联想到了东北战场,以及罗耀武的反常举动。
罗耀武是陈必时一手带出来的,而且在东北战场上打主力的第十五集团军,还用从其他几个军区调来的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都与陈必时有密切关系,陈必时的事情必然会对罗耀武与这些军团产生影响。
再说了,陈必时落难后,罗耀武就去了前线,没有留在沈阳。
显然,罗耀武也受到了威胁。
虽然服部留名不大相信罗耀武会步陈必时的后尘,但是他肯定有理由相信,如果能够好好打一场,挫败罗耀武的威风,就有可能让罗耀武成为第二个陈必时。
罗耀武一倒,东北战场的情况绝对不会比东南战场好多少。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说陈必时在军队里的威信是靠几十年的努力积累起来的。那么罗耀武在东北战场上的地位就是打出来的。
在战争时期,这种打出来的名堂,绝对要比和平时期积累起来的更有影响。
也就是说,对东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来说,罗耀武的影响力更大。只要罗耀武落难,东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不乱套才是怪事。
看到这一点的,肯定不止服部留名一个人。
当然,玩阴招不是军人的事情,至少在战场之外,像服部留名这样的日军宿将是不削于用阴险手段去对付敌人的。
作为职业军人,服部留名只想在战场上击败罗耀武。
至于其他人会做些什么,服部留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不过,既然有人做了,他也不会介意。
不管怎么说,打击敌人就应该不择手段。
事实上,罗耀武的处境确实不妙。
那些对他不利的传言暂且不说,罗耀武行得端坐得正,不怕闲言闲语。问题是,杭州迅速沦陷,让上面对他不得不有所提防。
二月十三日,杭州刚刚沦陷,罗耀武接到姚万平从杭州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回去。
显然,罗耀武肯定不会回去,而是以前线部署未果为由,留在了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
当天晚上。姚万平又打来几个电话,让他马上回沈阳,并且在电话中暗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