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的影响,优势应该在美日韩联军手里。
当然,美日韩联军也不具备进攻能力,主要是韩军不会参与进攻行动。
只不过,这并不影响防御作战,至少韩军还没有立即撤回朝鲜半岛的意思。
如此一来,罗耀武为什么要一开始就挑明目的呢?
难道他认为,用这个办法就能迫使美军与韩军在躲一旁看热闹,获得单独歼灭日军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服部留名决定打打看。
反正他也没有想过立即发动进攻,既然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正好利用较为完备的防线消耗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如果能在防御作战中打残几支中国军队的主力集团军,接下来的进攻就好打了。
抱着这个想法,服部留名给战线上的美日韩联军下达了全线防御的命令。
虽然韩军不见得会听从他的命令,但是连续遭受两次惨败,绝大部分韩军官兵都盼着早日搭上回国的轮船,根本不会贸然进攻,只会在最后一道防线上死守。至于美军,三个师在占领庄河之后都打了不少防御战,经验肯定非常丰富。
问题是,服部留名没有想明白,罗耀武根本不会向日军妥协。
战斗打响,中国军队的进攻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
炮击从入夜后开始,一直持续到天亮之后。整整一个晚上,十五个集团军的二十个炮兵旅与军区直属的五个远程炮兵旅分秒不停的向前线投掷着炮弹、火箭弹与弹道导弹,基本上是部队攻到哪,炮火就延伸到哪。
如此猛烈的炮击,绝对是前无先例。
收到前线部队的报告,服部留名也很是纳闷,中国军队不是物资紧缺吗?
显然,服部留名搞错了这个问题。
中国军队最缺的是粮食与冬季被服,尤其是粮食问题。在拿到王虞珉提供的五万吨军粮之前,为了保证主力部队的战斗力,罗耀武不得不下令将民兵与民众的粮食配额降低二成与三成。冬季被服也很紧张,一些民兵只能在民间想办法,而最后成立的三支新编集团军至今仍然没有领到冬被。
罗耀武手里最不缺的就是弹药,特别是炮弹与火箭弹。
别忘了,东北本来就是重工业基地,是中国军火工业的摇篮,也是主要军火产区。
罗耀武接管了东北地区的防务工作之后,首先整顿的就是军火产业,从基础的矿产到军火生产、再到物资运输,整个链条都理顺了。
到二零一三年初,东北地区产出的军火不但满足了当地的需求,还外送到东南战场。
因为没有制空权,也就谈不上空中支援,仅能依靠防空部队对付敌人的轰炸机,所以罗耀武近乎疯狂的扩充了炮兵部队。
五个主力集团军各有两个独立炮兵旅,而且每个旅都是超强编制,相当于以往的两倍。
新编集团军各有一个独立炮兵旅,也是超强编制。
除此之外,罗耀武还组建了五个全部配备超远程火箭炮与战术弹道导弹的军区直属独立炮兵旅,而且也是超强编制。
二十五个独立炮兵旅,相当于和平时期的五十个炮兵旅。
要知道,台海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军队的独立炮兵旅总共还不到一百个,而且半数配备在第二炮兵部队,还有部分在陆战队,真正隶属于陆军的不到五十个,其中部署在沈阳军区的也就十来个。
被罗耀武这么一搞,相当于把沈阳军区的炮兵增强了四倍。
强大的炮兵,以及充足的弹药,成为了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强力保障。
服部留名却不明白这一点,甚至不相信中国军队还有如此强大的炮火。
结果一个晚上下来,他都在等待中国军队结束炮火打击,一直等到天亮。当中国军队的炮兵终于降低了火力打击强度的时候,进攻部队已经取得突破。
重点仍然在庄河方向上。
两个主力集团军与五个新编集团军,外加额外增强的三个独立炮兵旅,总共有十二个炮兵旅在该方向上作战,相当于参战炮兵部队的一半以上(第四十集团军没参战,所以参战的炮兵旅只有二十三个)。
高度集中使用的炮火,让美日联军驻守的外围防线显得脆弱不堪。
事实上,也正是在进攻部队取得突破,在美日联军的外围防线上打开突破口之后,罗耀武才下令降低了炮火打击密度。
不管怎么说,炮兵也需要喘口气,不可能一直打下去。
等到服部留名回过神来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打到了美日联军的内层防线上。再往后面退,就是韩军守卫的最后一道防线。
毫无疑问,服部留名不会指望早就没了斗志的韩军。
只要中国军队再次取得突破,就能轻易击溃韩军,杀进庄河。
没时间让服部留名犹豫了。
命令内层防御部队死守阵地之后,服部留名让外围防线上的部队撤了下来,在内层防线后方重新集结。
在美日联军发起反击之前,空中打击提前展开。
服部留名的打算也很简单,利用白天较为有利的条件,投入巨大的空中力量,让部队发起反击,将中国军队打回去。
因为白天对空中支援更加有利,所以服部留名相信,中国军队肯定会转攻为守。
再怎么说,也得等到天黑之后才能发起新的进攻。
关键就在这个白天,只要能够夺回外围阵地,美日联军就能守住庄河。
问题是,服部留名再次低估了罗耀武的决心。
中国部队确实转攻为守,只是转为防御的只有在夜间担任主攻的两个主力集团军,跟在后面的五个新编集团军并没进入防御状态,而是在天亮后超过主力集团军,继续冲击美日联军的内层防线。
除了两个新编集团军留下来清理外围战场上的残敌之外,三个新编集团军继续进攻。
也就是说,罗耀武在第一天就毫无保留的投入了全部进攻部队,摆出了要一口气打下庄河的架势,并不打算把战斗拖上几天。
随着美日联军开始反击,战场上的局势顿时混乱不堪。
双方的作战部队交错在一起,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线,很多时候连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飞行员都分不清敌我。
面对这种完全不要命的打法,服部留名第一次感到束手无策。
这是正规战术吗?
显然不是。
既然不是正规战术,就不可能用正常方法化解!
卷一时势英雄第一百零一章擒贼擒王
第一百零一章擒贼擒王
二月二十五日夜间。服部留名从丹东飞回庄河。
因为美日联军的前线司令部设在庄河,日军的前线司令部也在庄河,所以战斗打响时正在丹东视察防御部署工作的服部留名在这个时候返回庄河,不算奔赴前线。只是从他返回庄河的目的来看,与奔赴前线没有多少差别。
此时,第十五集团军已经攻到东港郊外。
虽然在日军第二师与美军第七步兵师一部的完全阻击下,第十五集团军没有能够杀入东港市区,但是靠前部署的远程炮兵已经能够轰击东港,对港口内的船只构成威胁,更能用炮火封锁从丹东到东港的地面交通。
中央穿插行动,基本上完成。
随着第十五集团军由攻转守,在美日联军构筑的外围阵地上站稳脚跟,要想把这支部队赶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以说,此时的战局对美日联军非常不利。
虽然庄河方向上的混战还没结束,在白天进攻的三个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远不如两个主力集团军,而两个主力集团军在头天晚上打得太猛,没能在天黑后立即发动进攻,但是混乱的局势让服部留名如坐针毡,根本不得安生。
很明显,就算中国军队在二十五日夜间的进攻不会像二十四日夜间那样。但是中国军队肯定在调整部署。
只要进攻部队缓过气来,庄河就危险了。
回到庄河,服部留名就开始调整部署。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策划组织多场小规模战术反击,将突入到美日联军第二道防线里的中国军队赶出去,拉平整条防线,让美日联军强大的空中支援有用武之地。
必须承认,服部留名的战术思路很清晰。
交错的战线,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敌我双方,让美日联军的空中打击大打折扣,而这也正好是中国军队最大的短板。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美日联军将在下一个夜晚被击溃。
说不定还等不到下一个夜晚。只要罗耀武能在二十六日白天投入足够多的预备队,哪怕是民兵纵队,都能撕开美日联军的第二道防线。
因为要发起多次战术反击,所以服部留名不得不动用预备队。
此时,战场上的情况更加混乱。
战斗在好几个地方同时打响,受夜色影响,战斗很快就发展成了混战。服部留名只能让预备队上去堵住缺口,而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只能用来阻击增援的中国军队,在战场支援上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这个时候,罗耀武却在忙着做另外一件事。
“消息已经得到确认,美日联军的前线指挥官就是日本陆军上将服部留名。”
“那个指挥日军入侵台湾的将军?”
叶振邦点了点头,把军事情报局发来的传真资料交给了罗耀武。“就是他。现在只能肯定他已经离开了丹东,至于去没去庄河,却不大清楚。”
“不去庄河,他还有什么地方可去?”
“东港。”
罗耀武摸了摸下巴,说道:“给詹伯雄与石磊磊发消息。让他们按兵不动,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们确定了服部留名的行踪,再开始行动。”
叶振邦没多罗嗦,他也不赞成这个时候出手。
“电子战部队那边有消息了吗?”
“庄河无线电活动频繁,与前线战况吻合,美日联军正在发起小规模战术反击,大概想在夜间拉平战线。”
“能不能找到主要发射源?”
“没办法。”叶振邦苦笑了一下,说道,“主要是前线作战部队在使用无线电设备,命令应该是通过有线电话,或者是无人机中转的,没法找到主要的地面发射源。”
“也就是说,我们的进攻力度还不够,没有把服部留名这只老狐狸逼出来。”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联系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