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长远考虑,如果罗耀武打算打一场首都保卫战的话,就得想法保住第十五集团军,并且将这支部队撤下来。
说得直接一点,罗耀武不可能让第十五集团军、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死守山海关。只要其他四个主力集团军恢复元气,这三个集团军就得边打边撤。
这也正是罗耀武的作战部署。
毫无疑问,在得到了大批主战装备之后,罗耀武绝不会甘心于稳住战线。
可以说,罗耀武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要想在一次交战中挫败美日联军几乎不可能。如此一来,只能把寄希望于后面的战斗。比如在放弃山海关防线,退守秦皇岛与唐山的时候,在美日联军完成兵力集结之前,在更适合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场上,与敌人打一场大规模会战。
果真如此的话,守在前面的三个集团军就得坚持一个月以上。
从部署上看,罗耀武肯定有这个打算,不然不会把手里最适合打防御战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全部摆在山海关方向上。
要知道,如果让第二十六集团军替换第二十七集团军,说不定能在承德多坚持几天。
当然,在总体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就算坚持得再久,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三个主力集团军与协同作战的新编集团军抱成一团,并且能够在山海关北面坚持久一点,确保从唐山到秦皇岛,再到山海关的补给线不被切断,第十五集团军在正面防线上坚持一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对这一情况,帕特里奇也是心知肚明。
虽然在四月份的时候,帕特里奇并不知道罗耀武的东北军能够迅速获得补充,几个主力集团军能快速恢复战斗力,但是在山海关方向上的战斗持续得越久,美日联军攻占北京的希望就越渺茫。
到了四月下旬,这一迹象变得更加明显了。
要知道,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都是北方的雨季,随着降雨到来,道路将变得更加泥泞,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必然遇到更大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退役,帕特里奇也发现,东北军的战斗力正在加强。
到了五月初,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证明,大批主战装备正在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加入到东北军的战斗序列。
再拖下去,美日联军别说打下北京,能不能挨着北京都是个问题。
受此影响,在五月初,也就是赤山会战打响一个月之后,帕特里奇率先让盘踞在承德的美军展开行动。
既然拖不起,那就不拖了!
卷一时势英雄第一百七十四章迂回包抄
第一百七十四章迂回包抄
占领承德,并不等于能够进军北京。
在作战策划阶段,帕特里奇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承德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有京承高速与京通铁路,还有一零一国道,但是承德是一座山城,位于滦河中游,与外界的交通并不便利,特别是通往赤峰方向,只有几条省道与一条单线铁路。要走国道的话,还得绕道辽宁。
相对而言,承德这边的交通情况并不理想。
虽然美日联军的工程能力非常强大,在进驻东北的一百多万军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工程部队、或者是具有一定工程能力的作战部队。在此之前的大半年里,美日联军不但修复了东北地区遭到战争破坏的大部分道路与铁路,还修复了被游击队破坏的道路,为作战行动提供了巨大帮助。但是在战场前沿地区,工程部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糟糕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对工程物资的运送工作产生了影响。更何况,中国军队与游击队肯定会集中力量袭击美日联军的后方设施,重点打击工程部队。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并不想打到北京就把路修到北京。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最终放弃了由承德进军北京的想法。不管怎么说,在部队与物资都上不去,也无法支持大兵团作战的情况下,承德只能是攻打北京的辅助方向,而不是主要进攻方向。
与之相比,经山海关、秦皇岛与唐山,再从天津进军北京的路线就要理想得多。
主要就是,在这条进攻路线上,不但有京沈高速、京津唐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还有二零五国道、一零二国道与多条省道,以及三条运输能力非常大的复线铁路。事实上,秦皇岛本来就是出关的交通枢纽中心,全国各地通往东北的主要道路与铁路,百分之八十以上得从这里经过。
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其成为美日联军攻打北京的必经之地。
当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帕特里奇,还有罗耀武,所以部署防御的时候,罗耀武将最信得过,也是防御作战能力最强的第十五集团军放在了秦皇岛,并且从其他主力部队抽调主战装备,增强了第十五集团军的战斗力。
依靠在数个月内构筑的防御阵地,第十五集团军在面对美军第一装甲师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下来,而且把整条防线守得滴水不漏,让这支被帕特里奇寄予厚望的王牌部队在关外徘徊了好几天。
可以说,如果美日联军没能在承德方向上取得突破,第一装甲师根本不可能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
从理论上讲,只要帕特里奇舍得投入兵力,比如让第三机步师与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配合第一装甲师,肯定能在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问题是,如果美日联军将主力全部集中在山海关,罗耀武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该方向上部署更多的防御部队,扩大防区纵深。
在此情况下,就算美日联军能够取得突破,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别忘了,打主力的是美军,在攻坚战中冲锋陷阵的也是美军。也就是说,在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之前,消耗的都是美军的有生力量。
如果在到达北京之前损失太大,就算到了北京城外,美日联军也打不进去。
再说了,美军的兵力本来就严重不足。
帕特里奇想方设法的在战术部署上做文章,就是为了降低部队的作战伤亡,避免与中国军队打消耗战。
问题是,这并没改变战场的基本态势,即山海关才是美日联军的主攻方向。
明白这个道理的,还有罗耀武。
正是如此,罗耀武才会在部署防御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南面。
随着美日联军在承德站稳脚跟,战场中心南移。不管帕特里奇是否愿意接受,在向北京进军之前,美日联军都得打下秦皇岛与唐山。
与第一轮会战相比,这次双方更没转圜余地。
五月初,美日联军率先在承德方向展开行动。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从后方抽调上来的第四步兵师率先沿着一一二国道南下,攻打由第十六集团军守卫的兴隆县。
可惜的是,现在的第十六集团军,已经不是之前那支作战能力匮乏的部队了。
因为美日联军的威胁近在咫尺,所以罗耀武首先就得考虑北京的防御部署。得到补充之后,罗耀武优先为第十六集团军配备了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并且为每个师级单位增强了一个坦克营。
得益于此,第十六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更重要的是,兴隆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丢掉兴隆,等于丢掉了北京东面的防御屏障。虽然集结在承德方向上的美日联军难以攻占北京,但是向北京穿插的敌军,必然会迫使罗耀武进一步收缩防线,从而导致秦皇岛与唐山方向上的防御松动。
更重要的是,美日联军在打下兴隆后,可以向东攻打遵化,再南下进军唐山。
如此一来,集中部署在秦皇岛一线的作战部队将没有足够的时间撤回唐山。只要唐山落入美日联军手中,兵力高达数十万的主力作战部队将插翅难飞。
受此影响,罗耀武给第十六集团军下达了死命令,即不惜代价的守住兴隆。
事实上,帕特里奇也没有对攻占兴隆抱太大希望。
在第四步兵师南下之前,帕特里奇就知道,不管罗耀武用什么办法,都会在兴隆部署重兵。随着兴隆方向上的战斗打响,帕特里奇立即得知,守在兴隆的正是与第十五集团军齐名的第十六集团军。
这下,他更加对这一路进攻行动不抱希望了。
当然,第四步兵师的战斗力本来就不是最强的,之前又在守卫后勤保障线的战斗中消耗了不少力量,部队的状态并不理想,不然也不会被派去打佯攻。
帕特里奇的第二步,就是让第二机步师围攻宽城。
这里正是第二十六集团军的驻地。
为了配合第二机步师,帕特里奇除了让第七步兵师在北面扫荡那些盘踞在山区里的游击队与民兵之外,还出动了承德方向上的第十山地师,并且从充当预备队的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抽调了一个旅的兵力,在宽城西面活动,控制了几条主要省道。
这样一来,美日联军在第二轮战役初期,主要还是并分三路,从北往南平行推进。
当然,美日联军的进攻也有主次之分。
虽然从兵力部署上来看,宽城是美日联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但是从战术影响来看,美日联军把希望寄托在了第十山地师身上。要知道,第十山地师是从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防御结合部切入。该地区的防御相对薄弱,基本上没有主力部队,加上第十山地师非常擅长在山区内作战,所以美军在该方向上的突击行动将决定宽城方向上的战斗。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第十山地师取得重大突破,第二十六集团军将不得不再次向南收缩防线,最终退到青龙县与第四十集团军会师。到了这一步,就算罗耀武在遵化部署重兵,也无法阻止美日联军完成战役包抄。
结果显而易见,只要罗耀武还打算在秦皇岛与唐山与美日联军决战,就得在中路上想办法挡住第十山地师。
这个办法,就是在迁西县三五五省道与二五五省道交汇处的中店子死守。
万幸的是,罗耀武早就料到帕特里奇会让第十山地师南下。因此在四月底,也就是美日联军占领承德之后,罗耀武就对防御部署做出调整,从第四十集团军抽调了一支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