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末,明军在开入越南的军队已在十三个师之众,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明越联军开始发动反攻。
驻扎在顺化前线的明军六个步兵师和三个越南师,对法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而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则在南海舰队的掩护下,在岘山港口登陆,歼灭了两千守军,而南海舰队同时也摧毁了在此协助陆军守备港口的法国远东舰队余部,俘获舰船五艘。
岘山的失陷,使得顺化前线的五万法军被切断了后路,经过十天的抵抗之后,法军弹尽粮绝,只好向明军投降。法军在越南的陆军主力就此被消灭。
在此之后,明越联军的进攻便是势如破竹,在海军的掩护下,一路南下所向披靡,连三岐、广义、绥和等重镇。于次年2月初,将战线推进至湄公河沿岸。
与此同时,法国人控制的柬埔寨也掀起了一轮反抗法国殖民的武装运动,并在大明的暗示下,柬国王迅速与明德两国签署了援助协议。
3月中旬,等待了多时的德国远征军抵达柬埔寨,以帮助柬埔寨镇压叛乱为名,对柬境内的法军发起进攻。法军在柬埔寨驻军迅速溃败,两万多法国不得不撤回了越南。于是法军在远东仅剩的五万多法军,被围在了湄公河以南半岛一带,形势岌岌可危。
远东的大溃败使法国本土一片哗然,本届政府在民众的讨伐声中倒台,新上任的法国总理费德南面对着德国方面的外交压力,被迫决定放弃增援远东的计划,无奈的选择与大明谈判。
曾纪泽则一面表示欢迎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国纠纷,一面令前线明军继续对法军施压,大明海军封锁了越南南部各港,法国守军只能依靠从英美走私商人那里高价买来的军需品艰难度日。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方面只好做出巨大让步,于是双方在1873年4月,于南京签订了《明德南京友好条约》。
条约中规定:两国废除之前所签订任何条约,法国归还所有租界、放弃领事裁判权、关税制定权等所有不对等条款。法国撤出越南、柬埔寨,放弃与两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并承认大明是两国的宗主国。法国还要赔偿明军战争损失费三百万白银,以作为大明解除封锁,允许法国从海上撤离五万法军的交换条件。
此外,法国还要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撤出在台一切军事相关人员及设施,停止对台湾出售武器,并宣布永远不会干涉中国内政。
第二百九十九章统一问题
第二百九十九章统一问题
对法战争的胜利,使得大明从中获得了空前的利益,而同样作为战争胜利者一方的越南,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战争结束后不久,大明即逼迫越南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明继承了法国人在越南的一切特权,还变本加厉的拥有了外交审核权、关税制定权等更多的特权,并将这种特权扩展到全越,越南彻底的沦为了大明的殖民地。
之后不久,大明又与德国瓜分柬埔寨,将北柬埔寨王国变成自己的附属国。
同年十一月,大明借口老挝藏匿大明逃犯,出兵五万,一个月之内既攻占老挝全境,逼迫老挝国王签订殖民条约,将老挝变为大明附属国。
在对法战争胜利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大明迅速的对外扩张,经过一年多的对外战争,基本确立了在中南半岛的殖民优势。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胜利,使。得大明从中获得的利益愈加的丰厚,高层的官员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到这个时候,连李鸿章等原先的温和派高官,也开始向激进派转变。74年初,李鸿章上了一道奏议,建议朝廷向台湾用兵,以解决中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完成国家之一统。
“台湾乃我中华不可分割之领土,。自左氏割据海外,至今已近十年,而今我大明威凌四海,自当大举王师,消灭台湾割据之贼,救台湾数十万百姓于水火之中。所以臣等请皇上下旨发兵,解放台湾。”
这就是李鸿章的开战之词,曾。纪泽不知他是怎么灵机一动,用了“解放”二字,意识是够超前的,不过听起来却让曾纪泽感到搞笑。
台湾问题,自然是要解决的,不过曾纪泽却有自己。的想法。
“李爱卿之词朕基本同意,不过,却也有不实之处,不。知道李爱卿有没有认真的了解过台湾的现状,那里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吗?”
“这个嘛……”李鸿章一起语塞。
曾纪泽也不待他找借口,目光转向了容闳:“容爱。卿,你对世界各地之形势都了如指掌,台湾的近况如何,你可与众爱卿说一说。”
“台湾自左氏割。据之时,便仿美国之制,但当时只是在经济、文化、教育上学习美国,其间因法国人的介入,又添入了不少法国因素。这期间,一方面是法人援助,另一方面是左氏确实治理有方,故台湾的经济发展甚快,到得左氏死之时,台湾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已超过咱们大陆的平均水平。”
“后来根据左氏临终遗言,台湾在政治上也全盘模仿美国,大总统由民选而出,议会开始获得实权,行政、司法、立法三权逐步分立。起初因变革之因,岛内不太稳定,但当时我大明正与俄人作战,无暇南顾,使得台湾获得了政治过渡的充足时间。而此后的几年间,台湾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法律逐步完善,这些都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后盾,截止到今年之时,台湾百姓的平均收入已高收我们大陆两到三倍,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听罢容闳之言,众人皆是唏嘘不已,似是难以相信,仅凭台湾那弹丸之地,发展的却是如此之快。看来这帮子大臣们,平素里对大陆以外的形势变化还是了解的太少。
“李爱卿,容爱卿的话你也听到了,不知你还有何看法。”曾纪泽笑而问道。
李鸿章怔了一怔,道:“这个,想当初左氏逃离大陆之时,几乎将浙江福建一带的金银搜刮一空,台湾能这么快富起来,与这是分不开的。而且,台湾诺大一个地方,不过区区几十万人而已,就这么点人口,平摊下来每个人也富了,更别说有法国人的援助,所以说台湾之富,只是一个特例而已。”
接着,他又道:“再则,台湾富裕不富裕,与大明收不收复它并无直接关系,自古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就好比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这儿子离经叛道,要背叛家庭,做母亲的焉能容忍。”
“母亲与儿子,哼,朕觉得李爱卿这个比喻有欠妥当。”曾纪泽道,“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同属中国,便如外蒙、西藏、新疆与中原一样,都属于中国,谈不上谁是谁的亲妈,最多是兄弟之间发生了争执。”
李鸿章忙道:“皇上说得是,不过就算是兄弟之间,也要有个长幼之分,大陆自然为长,所谓长兄为父,做父亲的要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儿子,那也是情理之中。”
李鸿章反应机敏,口齿上十分的伶俐,但心里面却愈加的糊涂。他原以为皇上在多次战争胜利的鼓舞之下,会毫不犹豫的再启战端,而依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想要攻下一个失去了列强支持的台湾小岛,根本不在话下。
却不知为何,皇上的对于武力收复台湾并不是十分的热衷,想反还有点反对的意思,李鸿章就想不通,为皇上到底是什么个心思,难不成不想要台湾了?
曾纪泽忽然提高了音调,道:“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内战还打得少么,因之而死去的同胞还少么。既然只是兄弟之间的争执,非得拼个你死我活才能解决吗?朕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李鸿章眉头微皱,也不再拐弯,却道:“但自古以来,中国之强盛王朝,无不是国家一统,无论台湾是兄弟也好,儿子也罢,都必须置于中国统治之下,臣请皇上三思。”
“中国统一的大略,朕从来就没有含糊过。”曾纪泽慷慨说道,话锋一转,温和道:“但朕却在想,既然台湾与大陆情同手兄,若以武力解决统一问题,死的还不都是中国人,如此,则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那么,咱们何不转变一下思维,以和平手段来统一台湾呢。”
和平手段!
众臣无不为皇帝这个新的动议而吃惊,在他们的映像当中,以秦以来,每一个王朝的统一,无不伴随着血腥的杀戮,鲜有割据者愿意放弃野心,屈从于强者。所谓的和平统一的例子,实在是屈指可数。
“皇上以仁泽四海,不愿看到台同胞流血牺牲,这个心愿当然是好的,但台湾虽小,如刘松之辈在那里享受的也是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若让他们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归于朝廷,只怕他们万万不肯的。”这个时候,就连外交总长容闳也站在了李鸿章这一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和平解决并不意味着放弃武力,朕正是要以强大的武力威胁为和平统一保驾护航。摆在台湾割据者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通过谈判,和平回归中国,要么朕之大军踏平台湾,他们沦为俘虏。朕相信台湾那些割据者都不是傻子,他们应该分得清该选哪一条路。”
曾纪泽既下定决心,在不放弃武力的前提前,与台湾展开谈判,以期和平统一中国。
1874年1月1日,大陆方面正式宣布停止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几天之后,在纪念同济医科大学建校十周年的校庆上,曾纪泽发表了一封《告台湾同胞书》。
在该书中,曾纪泽指出,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之领土,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血浓于水,两岸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无论如何,两岸的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无论是谁,都不应该做中国历史的罪人。
大明中央政府已下令福建等沿海明军停止对台湾的武力打击,解除台湾海峡的封锁,同时呼吁台湾当局也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之间可以通过谈判,恢复贸易、通航、通邮等民间往来,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文化交流。
两岸应当通过交流,坦诚相待,消除前嫌,建立起良好的互相关系,在时机成熟之时,就如何和平统一进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