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输电系统等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此外,还修通了近一百五十万公里的公路,以及上百座大型水利工程。

当时,中国军队甚至在美国修建了一万多座医院与近万座学校。

在进行基础设施重建的时候,美国的国家经济重建工作也开始了。首先获得重建的就是与民生有关的经济产业,比如农业生产工厂、食品加工厂、轻工业、制药工业、日用化工工业、以及物流业。

当时,为了帮助美国恢复物流业,中国向美国提供了非常无私的援助。

比如,中国军队的很多过剩物资就无偿、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企业,以及那些在美国开办了分公司的中国企业。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在战后十年之内,销售到美国的运输机就多达十万架,其中有近两万架是大型电动运输机,另外的则是使用更加灵活的电动战术运输机。

这些过剩军事物资,成为了美国进行战后重建的主要工程设备。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援助,为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也是第二大发达国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内,实现了航空化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中国在二零六零年左右,基本上实现了航空化,即航空运输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远程运输手段,并且逐步取代了铁路与水运,最终成为唯一的远程运输手段。即便在短途运输上,航空也占有最重要的席位。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已经全面实现航空化,连居民出行用的代步工具都是飞行汽车。

紧接着中国实现航空化的就是美国。

到二零六七年,也就是战后重建工作基本上完成的时候,航空运输在美国的远程运输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而铁路与水运降到了百分之三十以内,最终在二零七二年完全被航空运输取代。到二十一世纪末,美国基本上同时与中国实现全面航空化,即飞行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出要代步工具。

航空化,是新时代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

要知道,在当时最重要的几个发达国家中,除了中国与美国,像欧洲联邦、俄罗斯与澳大利亚,要到二十二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航空化,而欧洲联邦到二十二世纪末,仍然没有完全实现航空化。

如果以航空化为标准,那么欧洲联邦在二十二世纪初就不是发达国家了。

那么,航空化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说得简单一些,航空化的直接作用是提高了物流效率,而在物质富裕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二十一世纪后半叶,物流效率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传统的物流手段显然无法适应全新的生产模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航空运输全面普及之后,跨太平洋的大宗商品运输由二十一世纪处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了半天,即上午在美国出产的产品在傍晚就能到达中国,并且在当天晚上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上。这样一来,中国与美国就拥有了全面联合的基础,两个国家联合发展不再受距离限制。

当然,航空化不仅仅指的是货物运输,也包括人员交流。

到二十一世纪末,跨洋载客飞行器全面进入了轨道时代,从上海到纽约,全程飞行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左右。

这种交往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当然,生产力提高的本质,还是对能源利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到二十一世纪八零年代,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第二代聚变核电站,美国则在二十年后达到了同样的程度。

可以说,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代聚变核技术,才是真正的可控聚变核技术,因为第二代聚变核技术才基本上使电力变成了无限制供应的社会公共资源,而且其成本,也才真正的降到了接近于零的程度。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就算免费为居民供电,也是限制性的,即每个居民都有额定的供电配额,超过部分仍然得购买,而且是花高价购买。至于工业用电,中国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免费供应。

在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全面普及之后,中国才真正开始无限制免费供电。

当然,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因为中国政fu依然得使用税收来生产、以及为发电站供应发电原料。

严格说来,要到第三代可控聚变核电站问世,也就是直接以氢为燃料的核电站问世,才能实现全面无限制免费供电,政fu所要做的就只是建造核电站与维护核电站,原料能由发电站自行提取。

毫无疑问,电力开始无限制供应,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彻底的。

别忘了,在现代社会中,最不可缺的资源就是电能。

没有电能,人类社会几乎寸步难行,而有了电能,就几乎能够生产出所有物资,从粮食到衣物、从食品到药物、从飞行汽车到大型飞机、从家用电器到电子设备,甚至包括人类居住的空间,几乎都可以通过电能获得。

这一变化,在美国最为突出。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美国也普及了聚变核能,但是美国的技术不太成熟,即便使用的是重氢与超重氢为发电原料,但是电站建造成本高昂、维护费用更加高昂、发电效率也比不上中国的第一代可控聚变核技术。结果就是,美国在战前并没有实现电力免费供应,生活用电的价格不算太低。

大战结束后,中国基本上同时在美国推广第二代聚变核电站。

只是,当时中国存在大量的战争剩余物资,包括数千套小型聚变供电系统,另外本国处理掉的第一代聚变核电站也非常多,所以在大战后的二十年内,美国主要的电力供应仍然来自第一代聚变核电站。

只是,对美国人来说,这绝对比战前好多了。

要知道,从二零六五年开始,美国也推广了免费供电制度,政fu将无偿为居民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电力,只有在超过了平均消耗水平之后,居民才需要自己掏钱购买电能,而工业用电的价格也大幅度降低。

可以说,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促成中美共同化的基础。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的战后政策,即通过经济上的扶持、贸易上的交往、再加上全面的文化入侵,中国与美国最终将组建一个二极同心世界,共同构筑以太平洋为核心的文明体系。

当然,这些巨大的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改变也极为显著,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中国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只是,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与美国人,而是所有人,包括曾经被中国当成头号大敌的欧洲人。

*

正文第二百九十章人口大爆发

第二百九十章人口大爆发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十三世纪初的一百五十年,绝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百五十年。对于有幸在这个时代出生、并且在这个时代走完生命全程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堂般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生活成为了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中,唯一不需要为生活发愁的时代。要知道,不管是在此之前、还是在此之后,普通人最需要担心的不是世界毁灭、也不是战争降临,而是如何让日子过下去。

这个时代的基础,就是高度发达的科技。

在电能实现无限制免费供应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在二十一世纪八零年代,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达到了一个极为惊人的地步,一个人所产生的价值,比三十年前,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提高了一万倍以上,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更是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时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技术产业都实现了无人制造,即所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工作,都是由机器人、或者是自动流水生产线完成的,甚至连维护工作也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的,“工人”几乎成了一个历史性名词。当时,中国人最主要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完成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设计,二是为其他人服务。

如此发达的生产力,使中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可以说,当时中国几乎霸占了全球高端商品市场,即便美国也有很大的份额,但是美国产品依然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准确的说,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分公司生产的,然后再以美国商品的名义销售到世界各地。

有趣的是,中国企业去美国开工厂,主要就是美国的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

要知道,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高得让很多企业无法承担了,也就纷纷把工厂转移到了海外,特别是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与美国实现共同化的基础条件之一。

当然,由生产力大爆发引发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劳动力的价格问题。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千多倍,而且扣除了物价因素与通货膨胀。在同一时期,中国周边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大约五百倍,美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三百倍,欧洲联邦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两百倍,就算是较为落后的俄罗斯的劳动力价格也上涨了一百倍。要知道,在任何一个时间段相当的历史时期,都没有如此大的涨幅。

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比如生产效率提高,使得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产值大幅度提高。又比如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劳动力的总体劳动时间减少,从而变相导致了总体劳动力减少。还有,社会福利提高,也是劳动力上涨的因素之一。只是,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因素。这就是,宇宙大开发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而这种全面开发在最初五十年里几乎是纯投入,产出非常少,所以作为主导国,中国通过政fu调控等手段,把宇宙开发的劳动力成本转嫁到了其他产业上,从而导致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也由此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