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者,在上任时作出大贡献者,可传承三代,汉人自古最重视的就是传承,若能将城主之位一代一代传下去福及子孙,怕是绝大部分商人地主都会发疯的争夺建城权。
刘泰摇了摇头,看着田丰和诸多臣子,耐心的解释道:“诸公,其实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的身体,士农工商都是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士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部分,就像是一个人的头乃,负责思维和传达各种指令,如果没有了头脑,这个人离死也不远了。”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就像是人体的骨骼一般,若骨骼坏死,这个人自然也就没有希望了,想来诸公也肯定农业生存在历朝历代以来的重要性。”
“至于工业,则是强国之源,就像是人体的肌肉一样,掌握着郭嘉的力量之本,比如诸公穿的衣物,用的兵器,生活的府邸,哪样不是工人造出来的?所以工业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一样则是商,商业就像是人体内流动的显现一般,他们将鲜血从心脏处运送到身体各处,保证人的生命力,维护着人体各处的健康与活力。”
“诸公请想,若是我北疆如同历朝历代一般,抑制商业的流通,那不就是让自己的血液堵塞吗?血液堵塞了,人体就会生病,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出状况,时不时的生个小病,你们受得了吗?所以泰要的就是浑身血脉流通,将北疆化为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商人就是我们战争的推动器,有了他们,我们打下的土地,就不怕无法占领,只要我们付出一定数量的军队,保护其城市的建设与安全,我们的后方就会建立起一座一座城市,到时候就不会如同武帝时代,因匈奴远遁漠北,鞭长莫及之下,只能任其发展,若我们的后方不远处就是一座座城市,到处都是我们的补给基地,何愁草原不定,胡族不灭?”刘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也让在场的众人认识到了商业的重要性,当然,也不可能全部都能理解刘泰的意思,刘泰只希望,他们心中能留下这个念想,以后不会再无端的轻视商业,导致北疆对外征战后勤补给的不足。
“哎主公的说法,确实能令丰心服,但丰还是不希望主公给予商人过多的好处,毕竟商人多奸诈之辈,若被商人控制了城池,万一日后他们联合起来,在我军北伐时,在背后做小动作,怕是我军会损失惨重啊。”原来田丰担心的是,给了商人过多的权利,到时候会反噬刘泰。
刘泰点了点头,这一条不能不忧虑,毕竟刘泰清楚,日后英国那些君主立宪国家,可都是被商人大亨们逼迫着立宪的啊,当商人有一天掌握了全国的命脉大权后,这种事迟早有一天会发生,即使刘泰也阻止不了。
“令,从即日起,凡在二州经商的商户,不许招募私兵,护卫家丁不能过百,田地不能过倾,出资建城者,只有名誉城主位,无实际权利,继承者为官不为商,行商者不得为官,恩,最后一条暂缓执行,待天下真正太平后,再做制定!”刘泰突然想起,郭嘉此时的身份非常尴尬,九州商行的掌控者,二州最大的商人,若是入商不得为官,第一个就要先开除了郭嘉。
“好!如此一来,大大限制了商人的权利,一个名誉城主,虽然没有多大权利,但也能让那些商人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而疯狂相争,而且城主位和商主位可以使得一些大的商户,分家而立,大大削弱了其实力。”田丰满意的点了点头,若真照刘泰如此安排下去,商人即使有再多的钱财,也翻不起多大风浪,而且一个名誉城主,还可以将那些大商户拖上北疆的战车,何乐而不为?
“不知主公欲在草原之上,建多少座城市,覆盖面积又如何?”郭嘉见商人出资建城一事,已成定局,便出列一步,上前出声问道。
刘泰嘴角含笑,转身看向地图:“除盛乐和美籍二城外,泰欲在二城周边再建十座小县城,各自归属五城,将二城范围划为两郡之地,诸公请看,因河套地区物草丰美,所致南匈奴占据的草原面积并不是很广,如今南匈奴全族聚集在盛乐一带,盛乐以南大部分草原都已被我军占领,东北方向是中部鲜卑,东南方向是乌恒部族,西南方向是羌胡氏族,正北方向是西河鲜卑,盛乐的西北方向则是北匈奴。”
“盛乐正乃四战之地也,日后北疆军对外用兵,应当都是以此为据点,若在此处建上一城,不但能遏制四方草原部落的互通,而且能快速加剧中部鲜卑和西河鲜卑的关系恶化,当然在此之前,美稽此地,要先建上一城,做为攻取盛乐的桥头堡。”
说到这里,刘泰顿了一顿,美稽所在地区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平城(平城是真的,美稽是虚构的),在西汉末年,王莽处篡权时南匈奴所得,历经两百多年时间,此时才被刘泰取回。
“盛乐乃四战之地不假,但主公可想过,若在盛乐建城,很有可能受到鲜卑和北匈奴连番骚扰,毕竟北匈奴和鲜卑诸多首领不是傻子,盛乐昔日在南匈奴的治理下,他们或许还能容忍,但若被我北疆统治”田丰其意不言而喻,刘泰想打败南匈奴应该没问题,但占据这块四方部落互市的宝地,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刘泰赞同的点了点头,含笑说道:“所以泰才会先在美稽建一城,毕竟美稽北邻盛乐,南邻并州长城防线,进可攻退可守,能与盛乐形成掎角之势,至于北匈奴和鲜卑的骚扰,他们不来,泰也会让他们来,否则日后泰有何借口对此二族动手?”
“这”在场众人皆是无语,原来早就把北匈奴和鲜卑当做了盘中餐,若二族大规模来攻盛乐,盛乐建城还有点难办,但若是小部分骚扰,根本是刘泰求之不及的。第一百一十二章调动青林军(第三更)
听了刘泰的话语,场中的戏志才站起身来说道:“鲜卑内部局势不稳,对盛乐和美稽的新城建立,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骚扰,而北匈奴却不可不虑了,毕竟北匈奴除了与河西鲜卑对峙外,其他并无敌手,而西域这些年来也在北匈奴的控制下,致使北匈奴实力越加壮大,其族内兵马不下四十万众。”
说到这里,戏志才顿了一顿,环视了一眼众人,见在场众人皆是被北匈奴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震动,微微点了点继续说道:“当然,北匈奴的四十万大军,不可能调动全部,除了驻守西域的十五万兵马和王庭的五万兵马不能调动外,能与我军对阵的不下于二十万,而这二十万大军可不是南匈奴的杂牌军能相比,我军只有十万铁骑,虽然忠相信不会败于北匈奴,但即使胜,也是惨胜啊!”
“恩。”刘泰点了点头,若要与北匈奴对峙在盛乐战场,起码北疆要有十五万铁骑方能保证盛乐建城的安全,而且这十五万铁骑要常年驻扎在盛乐,直至自己兵出北匈奴为止,不过如今的北疆满打满算只有十万铁骑,如何能足够?
“主公可想过调动预备役?”仅次于高顺,二州原来的兵部尚书黄忠上前一步,对着刘泰躬身说道。
在场众人听得黄忠一语,顿时个个眼神大亮,一直以来众人都选择性忽视北疆还有预备役的情况,毕竟预备役的部队不是正规军,只是正规军的后备部队,负责输入新鲜血液进入正规军,而预备役的训练强度也与正规军相差甚大,有一半时间是在为北疆官府所属的田地屯田,当然屯田所得来的粮食,兵士可得三成作为粮饷。
这两年以来,两州人口大规模上涨,而预备役也从原来的不到十万,扩充到如今的七十万数,其内都是十八岁到二十三岁的青年,原本刘泰规定的法定兵役年龄是十八岁,但后来因为情况的改变,增加到二十三岁以下,十八岁以上都要参加兵役,所以才会有这么多预备役兵马。
七十万预备役中,有三十五万步兵,三十万骑兵,五万水军,水军数量最少,因为刘泰治下,还未研究出能在内海中安全行驶的船只,所以还未大规模扩充,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统帅人才。
加上北疆府五十八万正规军,刘泰名义上的兵马已有一百二十八万之多,不过刘泰对外宣布的一只是五十八万,所有大部分人并不知刘泰还有七十万预备役兵马,其实这七十万预备役兵马除了少数刚入伍外,大部分的战力都非常不错,比之日后那些诸侯临时召集的兵马强上不知多少,但与北疆正规军的却还是有差距的。
“不妥,日后盛乐毕竟是前线主战场,让预备役的那些娃娃上战场,泰心中难安。”刘泰不赞同的摇头拒绝道,问题是刘泰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也还是个娃娃,当然,刘泰的心理年纪已有三十多岁了。
“主公多虑了,这两年来,预备役军中的将士战力,忠可保证,即使与正规军有点差距,也绝对比昔日的北疆边军强上许多,主公治下的兵马,不论正规军还是预备役,伙食都比昔日的军粮强上无数倍,如今二州将士一个个身彪体壮、孔武有力,盼战之情甚重,而且这批预备役部队,并不是真要与胡族对战,只不过防备外族有可能的骚扰性战斗罢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如此一来还可为主公练兵,毕竟再多训练,也练不出真正的沙场百战之兵,望主公明鉴。”黄忠对着刘泰拱手,神色郑重而肃穆的说道。
“恩”刘泰点了点头,听了黄忠这番话,确实感觉到自己对待预备役兵马,有点欠缺考虑了,在刘泰看来,士卒们只要不断的加强训练,就能练出一支强兵,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强兵,从未上过战场,在真正的老兵眼里,永远都是新兵蛋子。
“好吧,那就依汉升的想法,击败南匈奴后,调遣预备役二十万步军,十五万骑兵驻扎盛乐、美稽一带,恩,顺便也将预备役中的特种精英部队全部调入正规军,归入第一军,由泰直接指挥。”刘泰沉思一番,微微颔首,随后出声说道。
特种精英部队简称为特种队,乃是因为刘泰突发奇想而建,这支部队中多是一些年轻有志的江湖游侠组建,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