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小雨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薛郎真是会说笑呢。”

薛崇训面无表情,对张说道:“张相公请。”然后向蒙小雨抱拳告辞而出。

杜姐儿亲自送到大门口,目送他们远去才返身回来,回来上了楼阁,见蒙小雨的房间上还挂着牌子,便随手把木牌取了下来。听得里面叽哩咕噜还有隔壁芸娘的声音,杜姐儿便喊道:“大白天顾着嚼舌头根子,你们都喝西北风去!”

芸娘的声音道:“才这么会儿,马上就过去。”

等杜姐儿离开忙别的事了,里面的芸娘又兴奋地和蒙小雨说开了:“真羡慕姐姐呢,攀上高枝了。”

蒙小雨叹声道:“攀什么高枝,哪里还不是一样,他要买我过去也就是为了教习他们府上的歌姬而已,还不是唱唱跳跳如此这般,不过咱们也只能做这个不是。”

“那人对人如何啊,咱们是姐妹才好心提醒你,别嫌不中听……万一过两年他们家又把你卖出来,姐姐可就不能有现在的身价了。如果是那样,还不如留在水云间,蒙姐姐挺受欢迎的,趁着年轻肯定能存些钱财置办产业,以后也有个衣食法子。”

蒙小雨想起起先他们在这屋子里说国家大事,张丞相一副担忧的样子也被她看在眼里,想来是比较重要的事儿。这时蒙小雨脸上微红,便低声道:“对人还行吧。”

芸娘笑道:“那妹妹要恭喜你呢,其实也算好事,虽然照样是奴籍,可有个稳定的依靠不是?你没瞧北街那边的豪奴狗仗人势,多威风。以后蒙姐姐要是出息了,可别忘了咱们这些姐妹,哼,叫别人不敢欺负咱们!”

这小娘子话很多,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接着又道,“姐姐也得多个心思,别又像上回一样被人骗了,男的没几个好东西……哟,对不住,我不该提那事的,你没生气吧?”

蒙小雨摇摇头黯然道:“都过去那么久的事了,生什么气?不过也怪不得别人,只怪以前我不太懂事,在这烟花之地,咱们又是风尘女子,逢场作戏而已还说其他有什么意思?”

“哎呀,姐姐也别太轻贱自己了,没听那些男人说水云间的小娘比家里的夫人善解风情么?”

蒙小雨笑了一下,不置可否。这时芸娘道:“我得过去了,得空了咱们再拉话。”

……

薛崇训回府后,召见了王昌龄和宇文孝到内宅议事。二人都在王府西边的亲王国上值,去内府也不太远,薛崇训就在内府“听雨湖”湖畔的草堂里喝茶等他们。

他们算是薛崇训最心腹的一批部下,不然也没机会到内宅里来,王昌龄还和薛崇训的内眷坐一桌吃过饭,都是很熟很可靠的人了。待二人来了草堂,薛崇训便把上午和张说的谈话内容对二人说了,好让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朝里的动向。

四五十岁的宇文孝满脸皱纹沟壑,皮肤又黑又糙,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他那样子应该是多年奔波所致,生个女儿皮肤却是极好。宇文孝皱眉道:“薛郎在那种地方提谈此事太过随意,不知张说能不能明白过来。”

王昌龄接过话道:“张相公可不傻,薛郎不是提及了欲调神策军入京驻防么,他肯定马上就懂了。”

王昌龄坐在宇文孝旁边,他还没到二十岁,被宇文孝那张老脸一对比,立刻显得细皮嫩肉。

薛崇训点点头:“张说肯定能明白的,这倒不必担心,我提拔他起来,在专相位置该做什么他应该心里有数了。现在我在思量的事儿是张说愿不愿意做?”

王昌龄低头沉吟道:“张相公为相多年,声望根基都已不低,这样的人比较在意名声,是否甘心被士族指责,也未可知晓。”

“这也正是我不能完全断定的事,所以以前我曾经想过扶植刘安上位,但是刘安的资历实在不够,忽然被推到专相的位置上一来无法服众,二来痕迹比较明显。思量一番后,还是觉得张说是最适合的人选。”薛崇训道。

就在这时,宇文孝忽然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敢断定张说肯定愿意干这个宰相。”

王昌龄和薛崇训不约而同地问道:“为何?”

宇文孝笑道:“少伯饱读经书,谋略上老夫比不上,但是看人还是比较准的。张说此人未和我有深交,不过我在京兆府任职时与他有过来往,此人自视甚高。一个自认治国之道兵家之法无一不通的人,不想有一番作为肯定是不甘心的,现在有机会一己主持大局,他定然不会轻易放过!”

王昌龄一边听一边点头“有几分道理”,薛崇训也点头道:“宇文公这么一说,似乎是那么一回事。数年前张说看到府兵制的日益败坏,一心提出官健法,现在回头验证,他这个主张对他的私利和仕途都没太大的帮助,无非就是想干大事而已。”

宇文孝又道:“高太后在宫里头,那边只有薛郎亲自去拉拢了,过得一些日子便能看到朝里的动作。只要这事儿办成,在长安乃至全天下,大势已成也。”

这时王昌龄忽然沉声道:“有一席话我不知当说不当说。”

薛崇训道:“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当说的?”

“那好,我便斗胆挑明此中关节,问问薛郎。”王昌龄坐正了身体,慎重其事的样子让其他二人都是神色一正。

他一边琢磨一边缓缓地说道:“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争权,照这样下去,就会达到专政的局面。王某斗胆问一句,薛郎意欲何为?该是制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了,否则大家束手束脚弄不清可为可不为之事。请恕王某直言。”

薛崇训听罢沉默不语,宇文孝则是满眼充满了期待地看着他,仿佛在期待薛崇训说:老子想改朝换代,自己上去做做皇帝。

若非王昌龄问起,薛崇训自己也在回避这个问题,做事总是有个目标,他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谋位称帝么?

其实在薛崇训看来,就算在这个帝制被普遍认同的时代,若非以太子名正言顺继位,要爬上那个位置绝对是很困难的事。从个人得失上看,官僚权贵谋朝篡位根本就是一种赔本生意:风险大于收益。

有这种打算的人多半都是野心家,不仅想自己登上最高位,还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想着受万代香火。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野心长生不死,秦始皇的野心就膨胀到了那个地步。

可是薛崇训自问真没那么大的野心,他就是想安全地生活得好,在他看来,活着的时候活得好比死后的名声更加重要。如果要牺牲生活的一切,去追逐一个风险极大的野心,他实在没准备好……这也是他常常自认不够资格成为帝王人物的缘故,除了权力,他在意的东西太多了。

而且真有那样的野心,也不应该在幕僚面前直说说来,这种事儿不能说,只能让别人猜。于是薛崇训便毫不犹豫地故作轻松道:“少伯不必想得太多,眼下我等手握国柄,最重要的是维持天下安宁避免战乱,让人们免受动乱之苦。然后大伙在一起谋事,也图身边的家人能有好日子不是?”

王昌龄抱拳行了一礼,也不多言。宇文孝看向薛崇训,只见他正抬头观望偏西的太阳,目光似乎很远……

第十七章书册

送走王昌龄等人,薛崇训便待内宅里闲逛。这段日子他并非无所事事,不过此时的生活节奏本就比较慢,他更不必事必躬亲劳累自家,平日只见重要的那些人,也就并不见忙碌。其他人想见他一面却是不容易。每天都有求官的托关系的人找上门,全被薛六筛选之后找借口推辞了,只有一些薛六认为有正经事的人才会报到薛崇训面前,让他决定见或是不见。

正当他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欲无病呻吟一番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姚宛,今日白天正当她当值。她低着头轻轻一屈膝盖道:“管家叫人递名帖进来了,问郎君见不见。”

薛崇训接过名帖一看,上面写着:夏社(空格)李毖。他沉吟了片刻,心下正琢磨这人是谁,因为薛六能叫人递帖子进来的,都是可能有见面价值的人。

就在这时姚宛说道:“管家说郎君以前见过这人,还资助过一笔钱财筹办书社。”

“哦……”薛崇训一下子想起来了,这厮在程千里家的烧尾宴上露过面,在最近几年士族开始清议的“华夷之辩”问题上言辞激烈,颇有后世民族主义的影子,遂引起了薛崇训的注意;后来李毖又来王府筹钱建书社著书立说,欲与论点反对者角逐,薛崇训当时认为投资此事有潜在的政治价值,所以弄了一笔钱过去。但是一两年都没听到有成果,他早就把那事儿给忘了。不想今日李毖又找上门来,也不知是想继续募款还是交成果来的。

“好像他是李鬼手的本家?”薛崇训随口问了一句,随即意识到身边的只是个近侍并非幕僚,便住了口。

不料姚宛竟答了上来:“他称隐士李玄衣为叔父,不过其父并非李隐士亲兄弟,同宗而已。”

薛崇训不觉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她忙道:“李毖在关东有些微名,又因和李玄衣同宗,故以前我家中客人偶尔会说起,我也是耳闻得知。”

只见姚宛虽然穿着浅布衣,早已不是世家千金的打扮,可是言行举止之间仿佛也能看出一丝墨香气质,又加上高挑的身材,总之和裴娘董氏她们有些不同,毕竟出身不同啊。她见薛崇训在看自己,脸蛋微微一红头更低了。

薛崇训便把目光转向湖面站了一会。姚宛又问:“郎君现在见他,还是定个日子,我好去回复管家。”

听她的语气忽然变冷仿佛衙门里的官僚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薛崇训也无从猜测她刚才在想什么,只说道:“把李毖带到倒罩房客厅等我,我这就过去。”

见到李毖之前,薛崇训已经记不住这人的长相年龄了,待见到人之后才隐隐觉得有些面熟。是个年轻人,比薛崇训估计还小几岁,身上穿着一件旧的布袍,头上用布巾扎的发髻,蜡黄的窄脸,身材倒是比王昌龄要高大结实一些。

见礼之后李毖便掏出一本书和一本册子来,放到薛崇训旁边的几案上道:“承蒙王爷资助,这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