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还在手忙脚乱地装填子弹,脑袋就已经被马刀砍落在地。

清军视rì军骑兵为鬼魅,甚至,清军远远望见rì军骑兵荡起的烟尘,就丢下阵地落荒而逃。

然而,在东古里,一向横冲直撞的rì军骑兵,却在一座土围子前遇到了麻烦。

刚刚在平壤战役中获得天皇勋章的骑兵中队长麻野义男,率领他的部队向土围子发起了两次进攻,竟然被清军打退了,八名骑兵和三匹战马阵亡。

让麻野义男心痛的不是那8名骑兵,而是那3匹战马。

每一匹战马都价值巨万,每一匹战马都是牧马人的血汗!

战前,rì本全国饲养了150万匹马,而能够入选rì军的,只有35000匹。其中,大部分只能作为牲口托运物资,能够成为骑兵战马的,少之又少。

人死了,可以征调补充。战马死了,却是死一匹少一匹。

更让麻野义男愤怒的是,两次冲锋失利的原因,不是因为敌人强大。

从枪声里可以判断,守在土围子里的敌军,只是一个三十多人的小分队,他们的战术并不灵活,仅仅是凭依土墙和树木,机械地防守。而他们的shè击准确xìng,比其rì军相差了一个档次。这样的清军,不应该对rì军造成威胁。

按照成欢和平壤的经验,对付这样的清军,麻野义男的骑兵部队,只需要一次冲锋,前后不到十分钟,既可结束战斗。

给麻野义男造成的麻烦的,是这个该死的鬼天气!

朦朦秋雨还在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滴似乎浸透了朝鲜的每一寸土,把朝鲜变成了一个大泥潭。

从安州出发,两天过去了,麻野义男的骑兵部队都在和烂泥搏斗。

马蹄陷入烂泥中,行军倍感艰难,而冲锋更是不可能。

向土围子发起的所谓“冲锋”,其实,不过是在烂泥中挣扎。

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一切!

那些在烂泥中深一脚浅一脚挣扎的战马,以及马背上的士兵,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麻野义男的骑兵中队是混成旅团的先遣搜索队,按理说,搜索队在遭遇敌军伏击,不应贸然发动强攻,而应就地驻守,等待后援。

从京城到平壤,骑兵中队转战千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小股敌军的抵抗,麻野义男没有理由说服自己停下脚步。

大部队还陷在骑兵中队身后数公里的烂泥里,麻野义男没有耐心等待那些狼狈不堪的步兵和炮兵。

在没有火炮支援的情况下,骑兵中队发起了三次冲锋。

又有两名骑兵中弹落马,包括冲在他前面的一个中尉小队长。

小队长重重摔在泥地里,又遥遥晃晃挣扎着站了起来。麻野义男来不及收僵,战马狠狠地撞在了小队长的身体上。小队长哼了一声,身体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在不远处的水塘里。

小队长在沉入塘底前的最后一刻,发出一声呼喊:“放弃战马!”

麻野义男充血的大脑,被这一声呼喊惊醒——陷入泥滩的骑兵不如步兵!

他迅速跃下了战马,收回战刀,拔出手枪,高喊一声:“下马!”

冲锋戛然而止,一百多骑兵几乎是同时跳下战马,收刀,举起22式村田连发骑枪,匍匐在烂泥之中。

身着蓝黑sè军服的rì军士兵,滚进泥沼之中,如同一条条变sè龙,变成了泥黄sè,与遍地的泥泞混在一起。

麻野中队的骑兵,他们的步战技能,丝毫不逊sè于步兵。

没有了战马,士兵们迅速依照步兵战术,展开散兵线,依靠泥洼水沟为掩体,交互策应,梯次前进。

rì本制22式村田式连发骑枪,口径8毫米,枪长0。96米,重3。7公斤,装弹5发,shè程2000米,其xìng能与22式连发步枪相差深远,甚至比不上18式单发步枪。

然而,在近战当中,骑枪与步枪的xìng能扯平了。

而且,村田式骑枪携带轻便,cāo作便利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土围子里响起“轰”的一声闷响,冲锋的道路上,泥浆飞溅,混在泥浆中的rì军士兵,举起骑枪,向轰鸣处shè击。

突围子里的大树上,响起两声惨叫,两个清军士兵栽下了大树。

麻野义男哑然失笑——发出轰响的,是清军的抬枪。

第157章大战前夜

抬枪是大清国唯一自行设计制造的火器,枪身身长近3米,需要两个人同时cāo作,一个人在前扛起枪管,另一个在后瞄准shè击。抬枪极为笨重,不过,火力倒也强劲,有些类似于枪榴弹。

然而,现代战争讲究的是速度和机动xìng,在很大程度上,火力要为机动xìng让步。正因为此,rì军为了确保机动xìng,舍弃了野炮改用山炮。

清军大量装备抬枪,却与这一理论思想背道而驰,为提高火力而舍弃了机动xìng。更为糟糕的是,抬枪的火力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强大,在平壤、成欢实际战斗中,其装填速度慢的缺点,却是暴露得淋漓尽致。

抬枪没有阻挡住rì军的冲锋,跳下战马的rì军士兵,立即与泥浆混为一体,马背上的尴尬狼狈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机动的单兵跃进。

不到十分钟,rì军就推进了两百米,土围子上,守军的面容历历在目。

这两百米的推进,竟然没有发生一起伤亡,清军面对快速移动目标,shè击准确xìng大为降低。而守在土围子里的清军,却不断有人中枪。

rì军单兵作战的优势发挥出来了。

清军的抵抗越来越弱。

还有五十米,麻野义男拔出了战刀,发出了冲锋的号令。

五分钟后,麻野义男就站在了土墙上。

但是,他没有看见一个清兵!

这支设伏的清兵已经抢先一步撤出了土围子,令麻野义男吃惊的是,他们撤得干净利落,竟然没有扔下阵亡者的尸体!

这与以前他心目中的清兵截然不同。在汉城、成欢、平壤,清军一旦作战失利,立即就会演变成一场溃败,官兵们争相逃命,没有人去理会阵亡的同伴。

然而,今天这支敌军,竟然带着同伴的尸体退出了战场!

这表明,这是一支据有强大凝聚力的军队。

一支据有凝聚力的军队是可怕的!

然而,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麻野义男难以想像,清军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实质xìng的变化。

唯一的解释是,那不是清军!

但是,麻野义男明明看见,守军的后脑勺上拖着辫子。

……

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抵抗逐渐增强,守军凭依逐渐升高的地形和道路上泥泞,与rì军展开周旋。但是,与以往清军不同的是,他们的战术非常灵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阻击,更像是延宕战术。

这与清军以往的表现大相径庭。以往,清军总是集重兵为一点,与rì军展开阵地战,一旦被突破一点,整个战线立即全线崩溃。

然而,这一次,清军的阻击和撤退,更像是一种预谋,阻击并不坚决,撤退也不慌乱,层层阻截,步步为营。

在清军的层层阻截下,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短短五公里的路程,混成旅团用了半天的时间。

青木源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胎里峰下,兵分两路。

混成旅团下辖两个联队,一个联队就地展开进攻队形,完成对胎里峰的包围,另一个联队则集结于胎里峰以南,准备向桥川江进发。

旅团长青木源决心拔掉这颗孤悬于桥川江南岸的钉子。

情报显示,驻守胎里峰的,是清军的一个团,团这个编制,是清军的首创,据说,周宪章被朝廷任命为义州总兵后,舍弃了清军传统编制,采取了德**队的编制。

对于这样的改革,青木源表示有保留的赞许。

在大清国铁板一块的军事体系中,出现了这么一朵奇葩,周宪章算是有作为。对此,青木源表示赞许。

不过,编制只是一种形式,形式下所蕴藏的内涵,才是真正的jīng华。一支军队的形式改革与内涵改革,往往是两码事。rì本军队的改革,从形式到内涵,经历了将近五十年,周宪章要想一蹴而就,难度极大。所以,青木源的赞许,带有保留。

青木源对于胎里峰上的守军,总体上是蔑视的。

事实上,青木源早就对章军的部署了解得一清二楚。章军人数虽多,但实力不足,这支部队三分之二的人还在使用冷兵器。

然而,周宪章竟然把还要分兵防守,桥川里两个团,胎里峰一个团,两支部队相距十公里,隔着一条大江,如此分兵防守,令人匪夷所思。

那个在虎飞岭叱诧风云的周宪章,竟然会使出这样的昏招来!

青木源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义州之外无险可守,章军唯一能够凭依,只有一条江和一座山。周宪章别无选择。

而且,情报显示,周宪章的老婆死了,这让他魂不守舍,做出错误选择,也是在所难免。

既然敌军可以分兵据守,混成旅团也可以分兵突击!

rì军从以往战斗中得出经验,rì军的一个中队一百多人的战斗力,与清军一个五百人营的战斗力想当。这得益于rì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上的优势。

现在,混成旅团的两个联队分兵作战,每个联队两千人左右,分别足以与五千清军相抗衡,而胎里峰守军只有两千多人,桥川江守军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四千人,rì军在两个方向都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对胎里峰的包围进展顺利,负责攻山的第二联队迅速扫清了敌军布设在山脚下的jǐng戒哨位,把胎里峰围得如铁桶一般。

负责渡江的第一联队整装待发。

天sè已近黄昏,胎里峰下,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随着天sè越来越暗,枪声渐渐平息。

秋雨中的胎里峰,成了一个巨大的黑影。

青木源下令部队原地休整,天亮后再开始行动。

淅沥沥的细雨下了整整一个晚上,两支军队剑拔弩张!

然而,山上山下却是悄无人声,暗夜中,只有沙沙的雨声,响遍山川峡谷。

青木源知道,那是大战前的寂静。

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