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留下掩护,章字营就交给你了。你给老子把这支队伍带好。”周宪章说道。

周宪章的眼前没有战场,只有一颗菩提树,树下,坐在美丽的金姝,在向他招手。

“放屁!”罗鸣芳怒道:“你他妈的是团长,团长掩护副团长,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秋天的月光如水银一般洒在山坡上,rì军展开密集的队形,向鹞子丘挤压过来,枪林弹雨之间,不时有人中枪,发出阵阵哀嚎。

“我命令你撤退!”周宪章喝道。

“放屁,你这是乱命!”罗鸣芳喝道:“你给老子滚!老子掩护!”

周宪章拔除手枪,顶在罗鸣芳的脑门上:“听着,老子是团长!”

赵小满带着几个士兵来到周宪章的身后,周宪章喝道:“赵小满,下了副团长的枪,把他绑起来带走!”

“是!”赵小满答应一声,一招手,几个士兵一拥而上,把周宪章按在地上。

周宪章没提防赵小满竟然捆绑了他,而不是罗鸣芳,气得大叫:“赵小满,你他妈的要造反!”

赵小满没理周宪章,招呼士兵们把周宪章捆成个粽子,然后,向罗鸣芳敬礼:“副团长,团长就交给你了!”

罗鸣芳点点头:“完成阻击任务后,赶紧撤!”

“副团长放心吧。”赵小满说着,冲向前沿阵地。

前沿上,枪声响成一片,rì军嚎叫着冲上了鹞子丘,明晃晃的刺刀,在月光发出一道道寒光。

罗鸣芳一招手,士兵们抬起周宪章就跑。

周宪章狂呼:“罗鸣芳,你个王八蛋,赵小满才十五岁!他才十五岁……罗鸣芳,放开我……”

罗鸣芳咬牙说道:“打仗就要死人!”

“王八蛋!赵小满不能死!”周宪章大叫。

罗鸣芳再不吭声,招呼士兵们狂奔而去。

身后,如cháo的枪声越来越远,渐渐地平息了下去,不时还有零星枪声,打破秋夜的宁静。

周宪章再也喊不出来了,他的嗓子哑了。

菩提树离他越来越远,树下的姝儿,变成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

“姝儿!”周宪章的胸口一阵剧痛,眼前一片黑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rì暖玉生烟……

……

西历1894年9月24rì,养心殿。

爱新觉罗栽湉端坐龙椅之上,眯缝着眼睛。

正对龙椅的大殿正门口,秋rì的阳光斜shè进来,有些刺眼。

栽湉的眼睛半睁半合,不仅仅是因为阳光刺眼,更为直接的原因是,他不愿意看见大殿里的群臣。更并不愿意看见,坐在他侧下首的恭亲王。

今年刚满二十三岁的栽湉已经当了十九的皇帝,然而,被百姓尊称为光绪帝的他,却丝毫感觉不到万乘之尊的荣耀与权威。

他的脚底下站满了毕恭毕敬的大臣,这些大臣们的恭敬,很是做作,就连紫禁城里的太监也看得出来,大臣们是在用所谓的“恭敬”,掩饰他们对皇帝的藐视。

大清国真正的主宰者从来不上朝,那个人住在紫禁城外的园子里,那座园子有一条人工河与紫禁城相连。

在光绪眼里,那条人工河,是一条拴在风筝上的线,他是风筝,那个人住在园子里,牢牢地牵着那条线。

作为君主,他必须行得正坐得端,而作为一个风筝,他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飘摇。

这是一次御前会议,然而,主持会议的人不在大殿里,而在园子里!

大殿里的群臣鸦雀无声,恭亲王奕訢靠在座椅上望着头顶上养心殿的大梁,像是在欣赏那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他是光绪帝的伯父,有资格落座。

他们在看笑话!

光绪帝是主战派,太后是主和派。

主战派的领袖是户部尚书翁同龢,他的背后是一群没有实权的台谏清流。

主和派的领袖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他的背后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们,以及地方洋务大臣。

光绪帝主战,不仅仅因为有他的师傅做后盾,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他要和那个园子里的人斗上一斗!

那个人是他名义上的母后,在这个以孝道治天下的国度里,母后拥有先天的强势地位,更何况,大清国的律法为这位母后铺平了干政的道路——垂帘听政!

光绪已经二十三岁,按照祖制,从十八岁起,他就应该亲政。

然而,在这个把祖制奉为法典的国度里,这个把因循守旧视为美德的朝廷上,在垂帘听政这个问题上,竟然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垂帘听政变成了垂帘训政!

从听政到训政,那个名义上的母后,依旧牢牢地握着风筝线。

这场战争给了光绪帝摆脱风筝线的的机会!

光绪帝要赌上一把!

太后主和,皇帝主战!

这是一场非赌不可的赌局,战争的输赢,将决定政权的归属!

而且,光绪帝的赢面极大。

一切迹象表明,大清国将赢得这场战争。在国力、军力、民力上,大清国占有压倒xìng的优势。

追溯前朝,泱泱zhōngyāng帝国从来就没有败给rì本人的记录。

rì本这个蕞尔小国胆敢与大清国叫板,那不过是鸡蛋碰石头。

光绪帝实在搞不明白,那些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为什么要主和?

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是太后的人!

是太后在园子里拨弄那根风筝线,目的只有一个,阻挠他乾坤独断!

这个判断,让光绪帝怒不可遏。怒火使得他更加偏执,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主战派一边。

在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中,决定战与和的关键因素,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权利的角逐!

十九年唯唯诺诺光绪帝,突然迸发出不顾一切的固执和坚持,对rì开战!否则,这个皇帝就不当了!

以退位相威胁,光绪要和太后摊牌了!

太后终于退却了,默认了他的主张。8月1rì,光绪帝下诏,对rì宣战。

当他的诏书昭告天下的时候,光绪帝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那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布的诏书!

对rì宣战诏书,是光绪帝亲政的宣言!或者,是一把割断风筝线的利刃!

他清楚地记得,当他在太和殿宣读宣战诏书的时候,师傅翁同龢花白的胡须上,满是激动的泪水!

这位在忠心耿耿的老臣,终于盼来了光绪皇帝乾坤独断!

然而,开战一个多月了,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丰岛败北、京城败北、成欢败北……

紧接着是平壤失守!

丰岛、京城、成欢的战败,可以归因于敌强我弱,尚可容忍。

然而,平壤之战,清军占据绝对优势,最终,却是败得最为彻底的一战。

一万五千装备jīng良的清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充足的粮草,以逸待劳,竟然没有挡住一万三千rì军的劳师远征。

而且,战后统计,作为守城一方的清军,奉军统领左宝贵以下两千多人战死,四千多人受伤,而进攻方rì军,仅仅战死一百八十人!战伤比超过了十比一!

这到底是谁在攻谁在守?

更为丢脸的是,平壤统帅叶志超,竟然打出了白旗,向rì本人乞降!

平壤战败,拉开了清军大溃逃的序幕,从9月15rì始,从平壤到义州沿途,充斥着仓皇逃命的大清国的残兵败将,叶志超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逃过了鸭绿江,自此,在鸭绿江南岸的朝鲜土地上,再也没有了清军有建制的部队。有的只是被遗弃的伤兵和换上朝鲜百姓衣服开小差的逃兵。

换言之,大清国彻底失去了朝鲜!

第117章底牌

平壤失守两天后,9月17rì,在大东沟海域,北洋水师与rì本联合舰队爆发了亚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

这场海战,也是世界海军进入铁甲巡洋舰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双方动用的战舰,不论是吨位、数量、火力、xìng能都达到当时世界的顶峰!

研究世界军事史的人不得不承认,在十九世纪末,开启世界海战新纪元的,不是西方航海军事强国,而是两个刚刚走出中世纪的亚洲国家。

大东沟海战,或者,黄海海战,一举奠定了巡洋舰雄霸天下的地位,在此后的近五十年间,世界海军史就是巡洋舰的历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巡洋舰的霸主地位,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

9月17rì的战况是令人欣慰的,据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报告,北洋水师击沉rì舰吉野号、赤城,重创rì军旗舰松岛号、比睿、西京丸号。北洋水师致致远舰、经远被rì舰击沉,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战死。

致远和经远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被rì军击沉,损失巨大。但是,rì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火力最强的铁甲巡洋舰,是联合舰队的绝对主力,赤诚也是rì军的著名大吨位巡洋舰。而旗舰松岛号、比睿、西京丸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总体看来,北洋水师还是取得了黄海海战的胜利。

丁汝昌的报告让光绪帝一扫连rì来的yīn霾,就连一向对战争持悲观态度的李鸿章,也是jīng神大振,对丁汝昌大加赞许。

朝廷上下,一片“吾皇万岁”的山呼声。那个时候,满朝文武似乎都不得不承认,光绪帝力排众议毅然向rì本宣战的举动,有着与康熙爷圣心独断剪除三藩一样的雄才大略。

然而,就在昨天,英国远东舰队司令的一纸电文,彻底摧毁朝廷里的欢腾。

英国人告诉李鸿章,rì本联合舰队没有一艘军舰被击沉!

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完败!

这个消息,把光绪帝逼到了悬崖边上。

这就是说,自从光绪帝发布宣召宣战诏书以来,清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

从朝鲜到黄海,从陆战到海战,清军损兵折将,一泻千里,阵亡三品以上的高级将领就有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三人!盛军统领、二品总兵卫汝贵下落不明,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而rì军却是步步紧逼,在北线,rì军已经逼近鸭绿江,兵锋直指大清国的龙兴之地奉天;在南线,rì军联合舰队完全占据了制海权,他们的部队,随时可以在山东半岛登陆!

战火眼看就要烧到大清国的土地上!

以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鸦雀无声,他们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