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延丕显从怀中取出赵德昭的亲笔诏书,递给了谢慕华。

谢慕华展开一看,却是赵德昭命呼延丕显带领剩余的一万援军,连同杨延昭一起北上,监军一职交付给李继隆,而主帅一职却转交给都钤辖刘廷翰。同时命谢慕华领河东路监军,入河东路,会同潘美,击退耶律善补和刘继轩所部。

谢慕华收好诏书,拉着呼延丕显笑道:如此倒要拜托呼延将军了!

呼延丕显急忙拱手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那是理所应当的!

谢慕华也不说破,赵德昭的用意明显,杨家的两个女儿还在东京,要是杨家有什么异动,那必定是斩无赦。杨延昭是杨家最出名的儿子,绝对不让他回了河东路,让呼延丕显领着这一路军带着杨延昭一起北上,到了前线,名将如云,料想杨延昭也闹不出什么乱子。至于谢慕华,要带着石守信等人一起入晋,汇合潘美之后,一方面要弹压河东路,不能让刘继轩蛊惑人心的计谋得逞,另一方面也要镇住杨继业,叫他不敢造反!

为什么一作了皇帝就很难在相信别人呢?难道真的是高处不胜寒?谢慕华想起在幽州,杨家兄弟舍生忘死护着赵德昭的情景,不由得摇头苦笑。说到底,谢慕华和杨家的关系也极为亲密,过些日子就是杨家的女婿了。赵德昭现在对谢慕华是不是多了分防范,谁也不敢说!

我即刻修书两封,呼延将军,一封请你即刻命人送回东京,转呈皇上。另一封,你要到镇州交付给李继隆节度使!

谢慕华收起纷乱的思绪,沉声说道。

第九章再入河东路



政治上允许犯错误,但是政治立场上绝对不能站错了队伍!

这句话,谢慕华忘记是从哪看来的了,一直记得清清楚楚。如今的谢慕华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与他交情深厚的杨家有可能会造反,哪怕这可能性只是万分之一,在帝王的眼里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谢慕华小心翼翼的措着词,好在这几个月来苦练毛笔字,书法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相比那些写了一辈子毛笔字的自然还有差距,不过若是放在后世,就算没有工作,过年的时候也能去大街上卖对联了。

好容易把给赵德昭的亲笔信写完,谢慕华的额头上在这深秋的夜里居然渗出了汗水。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这些话,从小看电视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谢慕华这封信说到底全部内容就是两句话,一,表忠心;二,拐着弯劝赵德昭不要亲自干涉镇州战役,只要放开手脚让李继隆打,就算不胜,也绝不会败!

谢慕华匆匆把给李继隆的信也写完,烧了火漆,长出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些年轻将领,他就一股脑的全给带到河东路去好了,至少那儿压力相对较小,有精锐军队在边境,还有潘美和杨继业这样的大将坐镇,就算这些毛头小伙子出了乱子,也比面对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两位绝代名将出乱子好!

这一夜,谢慕华等人都是无眠,许多将士还在呼呼大睡,却不知道这一夜之内,他们的人生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一大清早,石保庆就点将出发。经过昨天晚上谢慕华那一番做作,这些骄兵悍将老实了不少,一个个令行禁止,虽说突然要他们去河东路,有点匆忙。可是万余将士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整顿好队伍,脱离了大军,调头朝河东路行进。

潘惟吉心里却是暗暗得意,他爹潘美如今镇守河东路,到了那里他就是地头蛇,有潘美在身后撑腰,谅他谢慕华也不敢怎样,这一路暂且忍着一口鸟气,到了河东路之后再要谢慕华的好看。

五郎和七郎随着谢慕华一路进发,这兄弟两人,一个只知道练武,是个天生的武术家。另一个对战争有极高的天赋,可弟兄俩对政治都是一窍不通,竟然想不到河东路发生的这些事情和他们杨家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路行来,谢慕华心事重重,他始终觉得刘继轩在雁门关出现,并且与辽国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一起对雁门关施压,这件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要说起来,辽国人兵分两路一路从幽州南下,一路牵制雁门,这个战略是对的那问题到底在哪呢?

直到谢慕华一直想到太原,这个问题也没能解答出来。

太原是天下霸府,潘美就亲自坐镇在此,而杨继业却领五千兵马驻守在雁门关,潘美的手下有三万大军,这些也是大宋的精锐部队,若是死守太原城,就算是给耶律善补十万大军,想要攻破太原也绝非易事。谢慕华穿越以来第二次踏入河东路,看着太原城巍峨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上次来到河东路,他还只不过是个穿越后的落魄小废柴,这一次再来河东路已经是二品大员,而且身为监军,总督河东路战事了。

潘美早已出城等候谢慕华的到来,远远的一小队兵马就奔着谢慕华的前军迎了过来。谢慕华急忙翻身下马,和石保庆等人一道走到前边。

谢大人,久违了!潘美没有穿戎装,只穿了一身公服,那张清瘦的脸上略显疲惫,想来这些日子河东路的军务很是让他操劳。

谢慕华急忙还礼道:潘太师,谢慕华有礼了!

石保庆等人一一见过潘美之后,那潘美居然看也不看站在亲卫队中的潘惟吉,却挽了谢慕华的手,两人并肩朝太原城内走去。

谢大人,这些日子来,太原城可不太平啊!潘美长长的叹了口气,一股难掩的疲倦之意。

谢慕华正要多了解些河东路军务,当即说道:潘太师,有话不妨直说!

潘美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这太原归于大宋版图不过半年时间,原来汉贼不少残兵败将躲入山林,或落草为寇,或隐姓埋名。本来老夫坐镇太原,就要一个个将他们铲除,可是老夫随先帝北伐之后,回到太原不足两月,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着手去办。如今刘继轩在外招募旧部,许多余孽死灰复燃,在各地劫掠官府,蛊惑人心要是再不及时弹压,只怕就要乱了!

谢慕华听潘美这么一说,河东路的形势的确已经混乱不堪。原本河东路历经战火,人口锐减,土地倒是很多,理应获得一个复苏的机会。可是战火连连,北伐刚过,雁门关战事又起,河东路百姓苦不堪言,既然对如今的朝廷不满,不免想起以前北汉的好处来。何况刘继轩素有贤名,虽说算不上是一呼百应,可也蛊惑了不少人心,许多过不下去日子的老百姓索性拿起锄头棍棒跟着北汉的残兵败将落草为寇,自封官职,隐隐与雁门关外的刘继轩遥相呼应。

潘美见谢慕华低头不语,只道他也难以决断,又叹了口气:杨继业已经接连派人送信,说耶律善补和刘继轩屯兵雁门关外,兵势浩大,只恐他手下的五千兵马难以抵挡,要我加派援军,可是

潘美摇了摇头:河东路处处纷乱,哪怕只是三五十盗匪出没,也要过百官军前去围剿,如此一来,老夫也是处处掣肘。想要分兵支援也是有心无力啊!

谢慕华暗赞一声,这潘美果然是做了一辈子官的人,明明三万雄兵握在手中,却一句处处掣肘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潘美现在位居太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难怪宁可躲在固若金汤的太原城里,也不愿分兵去雁门关。

谢慕华低声说道:太师,我此行前来,身边有一万军马,虽然我有监军之责,可是潘太师才是主将。这万余军马想来多少可解得河东路困境,不如令石保庆领本部五千兵马先去雁门关,以壮声势,太师看如此可好?

潘美不愿分兵,还存了个万一的念头,要是一旦杨继业禁不住刘继轩招降,私通辽军献了雁门关的话,他的三万大军还能守住太原,若是分兵之后,兵力单薄,只怕不过谢慕华是奉了皇命的监军,他既然开了口说要支援,却也不能置若罔闻。

潘美点了点头:既然谢大人觉得如此甚好,那便这么办吧!

谢慕华知道这老成精的潘美绝不会承担责任,不过大敌当前,不敢扛下责任的人,将来又如何能成大事?况且谢慕华对杨家充满信心,要知道千年以来杨家将都是忠心耿耿,赤心为国的代名词,要是杨继业叛变了,那才是怪事呢!



守在太原南门的士卒见谢慕华和潘美并肩走了过来,急忙竖起武器。

老夫在太原城内为谢大人备了宅院,已经命人收拾干净了!潘美遥指城北,笑呵呵的朝谢慕华说道。

多谢太师!谢慕华微微一笑。这厢潘美急忙命人引谢慕华等人前去休息,再整顿军马,吩咐石保庆率军前去支援

潘美忙碌了一个早上,阴沉着脸快步走进书房,潘惟吉默不作声,低着脑袋跟在潘美的身后,远远的看到潘惟清,潘惟吉急忙使了个眼色,却见潘惟清吐了吐舌头,快步闪开。潘惟吉心中大骇,知道大事不妙,只怕潘美要责罚与他。

正思索间,两人一前一后已经走进了书房。

逆子!潘美忽然转过身来,扯下腰间的佩剑,连着剑鞘一起打在潘惟吉的身上。

潘惟吉不敢躲闪,硬生生的挨了几下,跪倒在地,叫道:爹爹莫要生气,孩儿知错了!

知错?潘美冷笑道:你也知错?那好,你倒给我说说,你错在哪里?

潘惟吉一时语塞,他压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那句知错只是脱口而出,根本没有经过大脑,潘美这么一问,倒叫他答不上来。

潘美愤愤的把佩剑扔在地上:大宋今时不同往日了。你几位兄长都是凭借功劳谋得一官半职,可是现在四海平定,除了辽国这个大敌,再无战事。这次朝廷选拔后起之秀,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只要好好表现,为父和其他叔父再为你美言几句,他日飞黄腾达不在话下可是,你这个畜生,只顾意气用事,现在不但没机会博得功劳,还有把柄落在谢慕华的手里

潘惟吉只听得一身冷汗,知道父亲一心都是为自己着想,心中又是感动,连连磕头:孩儿真的知错了!

潘美叹了口气:那谢慕华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城府颇深。为父也不知道他留你在身边到底用意为何?你要小心从事,切莫得罪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