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烽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祖和太宗皇帝已来都是用这个方法的!”

顺治是在听着,他没有出声,他看着索尼,索尼先前已得到了范文程的拜托,他也认为范文程所说的在理,为了克服朝中满臣的阻力,范文程就不得不搬出索尼等人才行。

索尼、遏必隆等都是站了出来,以表示支持范文程,有了他们的支持,范文程的意见终于是可以采纳了。

顺治看着范文程,他是加以信任的,并且在等待着消息的传来,是不是如范文程所说的那样。

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在向顺治进言,请求顺治下旨给洪承畴,让洪承畴快点出兵以尽快地剿灭张必武。

此话一出,很多人都是持赞成的意见,他们纷纷在请求着顺治早些下旨。

顺治倒不昏庸,他环顾了诸大臣,便说:“不知各位还是否记得松锦大战吗?那时崇祯就是在不断地下旨以催洪承畴尽快出战,洪承畴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是孤注一掷,最终的下场是兵败被擒!要是当初崇祯让洪承畴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而决定战略,而用兵,或许松锦大战,又会是另一个结局了!难道你们还想要朕像明朝一样,像无能的崇祯一样吗?”

顺治出声质问了,满族的大臣们你看着我,看着你,谁也不敢出声。其实在满臣中,他们都对顺治是有怨言的,认为顺治是舍本末,重视汉臣,却轻了他们的满臣。

这些大臣曾经还不断地去向圣母皇太后提议呢!只是大玉儿也管不了,怎么说,儿子已大,还亲政了,她不能管。再加上因为多尔衮的事,她与顺治的关系是亮了红灯,要是再来多事,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更糟糕。

其实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大玉儿认为天下未定,满臣中只会打仗,智谋等都严重不足,还需要一些汉大臣来出谋划策。稳定**,自然也是需要汉人了。所以大玉儿对于顺治的重用汉臣也不怎么过问了。

似此,谁也管不了顺治,你们一个两个还怎么出声?他们也只好不再说话了。

顺治也不傻,他也得安抚一下他的满臣们:“硕塞等在南方不是也没有能消灭南方的残贼吗?战事还在辛苦地作战着,由此可知,要灭贼,不能急于一时,只能是缓图后计!”

满臣们虽然是在嘴里不断地说谨听皇上的,可是他们的心里却是不服气的。

顺治也看清了,他叹气了,在退朝后。顺治对着范文程说:“范先生啊,你都看到了吧?满汉隔阂真的是很严重啊!要是没有这么严重的话就好了!朕每次一想到这时,都像是有一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上啊!要是能让汉人都服从于我大清的统治,那就不用怕张必武再猖狂了!可惜,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就看不懂朕的**远瞩!”

范文程便说:“皇上,还是得慢慢来啊!急不了!”顺治再看了一眼范文程,最后是苦笑一声,便是点了头。

范文程见到了满臣不友善的目光,就知道要是自己的建议不能奏效的话,他的人头也会跟着落下的,哪怕顺治再怎么地想保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范文程的这一计策是会成功的,张必武在关注着满清朝廷的一举一动呢。

张必武听闻了范文程献计,要举兵以攻蒙古,用恩威并重的方法来迫使蒙古不背叛,而不是一味地施恩。

张必武是点头称是的,他也认为范文程的方法确实能用,当满清用这种方法后,张必武能拉拢到的蒙古各部就会少之又少了。

不管怎么说,满清对蒙古各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满清的恩威并施情况下,主要的保守派还是会倾向于满清,他们更认为张必武虽然是强大,而且难缠,可是想要灭亡满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加上张必武的骑兵不强,在茫茫草原之上,你的火器等是比不上机动力极强的骑兵,似此,张必武对蒙古的威胁就是少之又少的,蒙古又怎么会不倾向于支持满清呢?

蒙古诸部还是要支持满清,这才是最稳当的一件事。

张必武知道既然不能让蒙古各部背叛满清来投奔自己,他就不会在这方面多做打算,想多也没用,只会想坏脑。

张必武自有主意,从塞外出兵,这是能办得到的,蒙古各部与张必武的关系不像以前了,最起码他们会借道的,这一借道就能让张必武的骑兵直达畿辅以北的地方,忽然间出现,会让满清大为惊诧的。

张必武把他的骑兵给召集过来了,这些骑兵有一万人,一万人除了有些是原来的明军士卒,或者是义军,或者是其它的势力的骑兵,来投张必武后,被张必武发掘,并且再把他们给训练转型成骑兵的。

原来其中有些人都是提升为将领的,让他们去训练新兵,新招来的三万人加紧训练,以成一支新的骑兵。

拥有四万铁骑将一改张必武军队骑兵少,只能是一味依靠火器的局面。现在第一批就是训练三万,以后会训练出更多的骑兵,组建一支更强大的铁骑。

只是新经训练的三万骑兵还没有能派上用场,训练时间尚短,故只能是派遣原有的一万骑兵充当借道而行的。

一万骑兵是张必武的命根子啊!毕竟这一万人是经过千战万战中存活下来的,是精锐啊!要是这一万人真被消灭了,对于张必武的打击是很大的,虽说张必武的人马已蹿至二十万之众了,还不算其他的预备兵。

张必武还是把这一支骑兵给派了出去,让他们从草原穿梭而行,绕到河北绕过长城,现在的长城已没有了烽烟,没有了堠卒,因为满清知道蒙古已不是他们所担忧的祸害,真正的祸害是张必武,故不防塞外,只防长城内。

张必武的骑兵忽然出袭,就能让满清全部都乱完,就有利于满清的军队调动以保护燕京。同时也让满清怀疑蒙古的忠心,就算是彼此之间表面上再也没有什么,可是内心里,大家都是各自不平的,都有仇恨在里面了。

破掉满蒙联盟是击败满清的一条妙计,所以这一万人是必须派出去的,就算险再大也得冒。

张必武决定了,他不仅仅是要破坏满蒙联盟呢,他还想到的是获得好处,比如说收复失去的领土,要让南方的清军主力大量地北上,那么他就想着如何攻占南方。用兵南方,这是必然的。

计策在实行中了,张必武把黄起给叫来了,与黄起一同去的还有周遇吉,周遇吉是宁武总兵多时,他对那里的地势非常熟悉,让他们去,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呢!唐通也一并给召唤来了,让唐通也加入了骑兵军中。

第九十一章蒙古包里畅饮

张必武还为此对唐通给予了很多的奖赏,他一再地表示,他是相信唐通的,希望唐通一改汉歼之名,能获得胜利,完成任务。

蔺养成、黄起和周遇吉看着唐通,他们是不相信唐通能办到的,他们不再出声了,便是把手一挥,就率领着一万骑兵出发了。

张必武便让鄂尔多斯部的伊勒德和阿古拉二人帮助,他想要去见喀尔喀蒙古的一些大汗,与他们相谈。

同时,张必武与扎萨克图汗素班、车臣汗硕垒、土谢图汗兖布都取得了联系。他们在皇太极时就与满清是时有摩擦的,当初就大打出手,皇太极还曾出兵以讨伐呢!

要不是慑于满清之势,他们还不知做出多大的举动来呢!可以说,这三个汗是蒙古各部中与满清不友好的一部。

有此三人,再加鄂尔多斯部,那样就好成行了。只要到刚刚归顺了顺治被封为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的'***'诺颜长子本塔尔那里,让满清看看,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并没有忠于满清,现在可以做一笔交易了。

当然还有林丹汗的儿子阿布奈,在林丹汗与皇太极争天下之时,都结下了很大的怨仇。

阿布奈可不会忠于满清的,他一心想要恢复其父林丹汗的事业,更耻辱于他的庶母全被满清达官贵人给纳为妻妾,这更让他气愤无比。

而阿布奈还有一个英雄的儿子布尔尼,其年龄虽少,可是也露出了才能来。

张必武正准备的时候,他也联结蒙古各部的时候,没有想到布尔尼亲自来了,还劝说张必武要离间最近满清的科尔沁等部,那就是在聚会的时候,把人给骗来。

张必武认为这难,布尔尼说自己会尽力帮他完成这一件事。张必武自然是欣喜的,他能办到最好,办不到的话,对张必武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更令张必武没有想到的是布尔尼居然说他们父子会引本族军兵来充当张必武的护卫,只愿意张必武务必完成蒙古之行。

张必武但是前往了蒙古,就在喀尔喀蒙古处,他以前来过,现在可谓是故地重游了。

当诸将都听闻了张必武要前去蒙古的时候,他们都是担忧了,蒙古诸部大多是亲满清的,现在却让张必武到蒙古去,万一是蒙古人擒拿张必武送给满清,那可如何是好啊?他们都不同意。

张必武只是笑笑,不管怎么样,他都得去。

张必武还把顾炎武给叫来了,让顾炎武准备本方的旗帜和军装,装在车上,随着张必武一起到蒙古去。

顾炎武便奇怪了,不知道张必武为什么会要军装和旗帜呢?不过既然是主公吩咐的,那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照办就好了。

于是张必武只带了曹变蛟一员武官在身边,他带的大多是文官,一同前往喀尔喀蒙古。

宴席开始了。扎鲁特部的尚嘉布和桑噶尔都来了,因为尚嘉布之父内齐与桑噶尔之父色本,他们在皇太极时就积极地跟随皇太极南征北讨,不管是攻喀尔喀蒙古,还是入侵明境,乃至最后的随多尔衮入关,内齐与色本都是出力颇大的。

且扎鲁特部靠近科尔沁部,科尔沁部与满清的关系最为密切,出了很多个皇后,像大玉儿就是科尔沁部的。两部相连,自然都是深受影响的。

后来在顺治五年,内齐与色本都去世了,内齐之子尚嘉布和色本之子桑噶尔都因为父亲的功劳,且又对满清的忠心,尚嘉布被任命为掌喀尔喀蒙古左翼,桑噶尔掌右翼。

各部对此并不是很心服,只是迫于满清的yin威,不得不服从罢了。

布尔尼认为喀尔喀蒙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