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宵节后,朝令一出,他狼狈的逃出快活的日子。

大将军府与兵部共同行文,命许义阳在湖广募兵,优先引入府兵,凑足一万正兵。府兵经过一定的训练,本义是正兵的预备,但不是府兵都愿意转为正兵,各总兵有时候也不希望军中都来自府兵。

许义阳军中已有一千多士卒,还要补齐八千多人的空缺。兵部从今年淮扬战场的府兵中抽调了三千人改为正兵,命他在湖广筹足剩下五千人。

原驻守长沙的总兵张守禄被调至徽州府,长沙只有府兵守备。许义阳先找湖广巡抚张煌言,再找长沙守备协商,要从地方抽调府兵。

好在张煌言与他是浙东同乡,在长沙、岳州、荆州等地给他挑选了三千府兵,又协助他在湖南苗蛮交界地募集淳朴的土人两千。

兵部效率很快,从湖广和淮扬的各支正兵中抽调的武官纷纷赶赴长沙,在南京码头装满武器盔甲的货船在水师的护送下分拨驶往湖广。

一支有三成老兵作为骨架的兵马,不需要多久,就可以拥有相当可观的战斗力。

许义阳忙碌且兴奋,他是大明最年轻的总兵,大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兵。连傻子也能看出来,摄政王对他刻意栽培。

湘水之侧,他仰天长啸,慨然发誓:“彼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待之。”

大明从未停止过加强军备,忠贞营中二十五岁以下会骑马的士卒几乎全被抽调走,萧之言和车风的骑兵初显雏形朝廷多次清理各地隐匿占地,以及没收投靠清虏乡绅的土地,大明朝廷有能力撑起三十万至四十万正兵。

从南京码头出发的水师战船不仅驶向湖广,更庞大的船队由户部官员押运通往四川。

张焕与水师同行,他在春节前返回南京向摄政王陈述政务,春节后带着四川巡抚的光环返回成都。

一个商贾模样的中年男人陪在他左右,两人一路相谈甚欢。

张焕这个四川巡抚来的太容易。郑芝龙臣服后,朝廷会在闽粤象征性的委派官吏,身为镇西王的吴三桂见此情形,同样也请朝廷委派四川巡抚。

张焕本是朝廷常驻成都的使者,与吴三桂相处融洽,翟哲出于笼络吴三桂的考虑,把张焕这个使者改为巡抚,当然仍是个无权无兵的巡抚,只是为了蒙骗天下人。

那中年男人挺着圆圆的肚子,眼睛迷成一条缝,脸上从不脱了笑容,一路奉承。

张焕却不敢轻视他,这个人是柳全的亲信,日升昌号有名的掌柜之一柳虞谦,也是南京有名的财神爷。

此次随张焕入川的商人比官员多,官员比兵士多。为了不引起吴三桂猜忌,翟哲行事十分谨慎。

水师战船在江洲靠岸,吴三荣领着一帮兵士在岸边等候。

柳虞谦抓紧最后的机会道:“小人到了成都,户部安排的事情都要倚仗大人。”

张焕和颜悦色答复:“镇西王看上去严厉,但为人很和善,你此行是为了陕西,也是解四川之困,他一定会行以方便。你我都是为摄政王办事,到了四川不分你我,只是有句话我必须要先说出来,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可找我,我再找镇西王,切不可擅自做些不该做的事情。”

柳虞谦笑道:“小人知道什么紧要,我要是没把这件事做好,只怕连南京也回不去了。”他说的随意,其中蕴含着一股森然之意。张焕在南京逗留了一个月,对新上任的几位朝官稍有了解,这一定是户部尚书宗茂的手段。

客船靠岸,随行的兵丁和伙计先上岸找苦力前来搬运货物。

张焕下船时侧首偷看,船舱中装满了整齐的箱子,封口处粘贴了封条,他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

吴三荣先迎上来,老远便笑容慢慢,深深作揖,道:“恭喜张大人,张大人代表朝廷入蜀,是蜀地百姓之福气,也是镇西王之福。”

张焕连忙还礼道:“哪里,都是摄政王信任,镇西王抬爱,在下自知将入川当巡抚后,一直惶恐不安,生怕不能顺应蜀地民心。”

“王爷在成都等候,特命我来江洲迎接。”

两人正在寒暄时,与张焕不是一条船的户部郎中李宝来也下船凑过来。他还没开口,张焕先回头指着他给吴三荣介绍道:“这是户部郎中李宝来,此次入川主要是督促往陕西运送补给,这些船里的货物都是要送到陕西的,还请吴将军在王爷面前美言几句,行以方便。”

吴三荣忙与李宝来见礼,只是他对李宝来却没有对张焕热情。

李宝来上前抱拳,道:“吴将军”

吴三荣打了个哈哈,道:“左将军千里奔袭,功勋盖世,若不是左将军收复西安,我们也无法收复汉中。此事就交给我了”

李宝来去年也曾来过四川,但他没有与吴三桂的亲信打过交道。

三人一路上岸,岸边排列整齐的兵丁随之退走。柳虞谦没有离开客船,他一直看着伙计们雇来劳力卸下货物。

当官与商贾身份差别巨大,他在南京是财神爷,在四川无人问津。

吴三荣果然说话算数。半个时辰后,一队两百人的兵丁来到码头,找到柳虞谦前来帮忙。

柳虞谦一直盯着木箱被搬上马车,再跟随马车一路往北行走。

货物在成都府入库,商号在找经常往返西部山路的马帮帮忙,把这些东西经过陇西运往陕西。

吴三荣全程派人监视,但对柳虞谦等人的行径不管不问,也不好奇这些箱子里放了什么东西。只要朝廷不派兵马入川,吴三桂可给朝廷尽行方便。

开春以后,陇西荒凉的土地上经常能见到巡逻的骑兵,冒险经过的马帮在近处才看清楚那些骑兵是蒙古人。

阿济格麾下有蒙古骑兵,但这些蒙古人是大明的朋友,而且他们有个汉人的领兵官。

商队通畅后,陇西的道路再难走,也阻止不了物资流向陕西。这里不会比走西口的道路更难。

李宝来则在成都负责物资调配。那些商队把粮食、火药等物运送到陕西,再从陕西提督左若那里拿一份盖上印鉴的回函,便可以在他这里领钱,当然也可以回南京领钱。日升昌号钱庄在成都和江洲都有分号,户部需要银子只需找柳虞谦张口。

从江南运送货物道四川路途遥远,运费甚至能顶上货物的价值。如粮食、火药等物,户部则直接委托商号在蜀地购买,再找马帮运送。

但此次柳虞谦带来的这些木箱子确实让吴三桂充满了好奇。他一度想强行拆开一个看看,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

箱子很沉,运经过陇西时,李虎盯着马车车辙在坚硬的土地上留下的痕迹,便猜到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只能是铁器,不是戚刀,就是铁甲。

木箱被搬到西安城时,箱子口的封条写的清清楚楚,那还是两个月前在南京贴上去的。

左若命士卒把这些箱子搬运道府衙里面,他脸色阴沉,抽出腰间的短刀击碎一个箱口上的铁锁。

“吧嗒”一声,铁锁断成两半。

左若伸手掀开箱子盖,里面整整齐齐摆放了长约三尺的戚刀。他依次打开第一批运到的箱子,除了戚刀还有链子甲。

江南三家武器工坊制造兵器的工艺原来越精湛,陕西和四川都打造不出如此精良的武器。

但左若看上去并不兴奋。他麾下有七八万义军,许多人都只有简陋的兵器,更不用说盔甲了。

他不甘心的低吼道:“果然是好东西,可为什么要先帮助蒙古人”

这是摄政王的命令,江南的物资会源源不断的运入陕西,但头几批武器是运给蒙古人。因为额哲有确切的消息,漠东蒙古联军已经出发,可能在四五月份到达归化。

第650章战略包围

隆武六年,大明的南京朝廷迎来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解除郑芝龙的后患后,大明完成了对满清的战略包围。多尔衮执掌的满清朝廷如陷入蛛网徒劳挣扎的飞虫,正在做垂死挣扎。

于此同时,朝廷各项制度的细则也在不断完善。

如兵部从武器工坊中购置燧发枪、开花弹等火器。今年年初兵部根据摄政王要求制定的细则,如购置的兵甲和火器若出现质量问题,会立刻削减订单,并进行惩戒性罚银。

现在三家武器工坊各拥有工匠超过万人,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降低。工匠们多劳多得,手艺娴熟的工匠每年能挣到五六十两银子,在粮价保持平稳的世道下,比种田强上太多。想起当初为官府强行招为劳役,如今日子过的辛苦,总算已经有个盼头。

军中常用的戚刀、盔甲、箭头等物成本都很透明,三家武器工坊为了能从兵部拿到更多的订单,几乎在绞尽脑汁提升武器质量。

听说郑芝龙在广东也有组建武器工坊,武器已经成为大明仅次于与生丝、棉纺和瓷器的生意。

朝廷上下几乎都知道摄政王好像很喜欢各式奇巧淫技。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已经增刊了三次,一问世便被一抢而空。

西番人来到大明后,除了当传教士和海盗,现在又多了许多挣钱的方式。

这两年,浙江往东洋和厦门的海贸呈现出爆发势发展,江南的造船业也初见雏形。远洋船队不仅要船体坚固,船主往往还会因对抗海盗的需要,在防备火器上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

朝廷不插手控制,金钱的力量让手工行业如荒原中疯长的野草,让沿海的官绅感觉如同坐在待爆发的火山口上。

武器工坊和海上的势力的蓬勃发展,让他们似曾相识。嘉靖海难之前,浙海便是如此。那个时候乡绅们尚能利用自己在官府中话语权,强行从海贸中夺取一份利,但现在,原来他们的地位被摄政王占据了。

二月河边柳发芽,翟天健已去讲武堂报到。

礼部和南京提督府之正在全力筹备一个月将要举行的会试。士子们正陆陆续续赶来南京,不仅是来自南京朝廷管理的地方士子,闽粤和四川也有士子到来。

前日,一队四十多人的兵士来到南京城,手持大将军府的公文住进驿馆。

驿馆中多文官,这些粗鲁的兵士住进去,很是惹人注目。这些人说话大声,行事嚣张,偏偏驿馆的监事还给他安置了最好的房间,过往文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