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军校学生毕业了,军校将在东北军区再设立一个分校。
张自忠刚到东北军区,马上就接到了任务。
而且还是特殊任务,军部命令他立即带领一个旅的官兵进入北京镇压抗议。
随即张自忠带着一个旅的官兵坐上火车,张自忠接到这个任务后并未感觉有多大的欣喜,反而感觉很有压力。
这次面对不是敌军,而是那些抗议群众。
虽然军部给他的命令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开火,不过他知道酿成血案并非是校长所愿意看到的,就算那些人是满遗。
三月六日下午,张自忠带领一个旅官兵到达北京城外,北洋政府提前接到消息,总理段祺瑞没有阻拦华东军开进京城。
进入京城后,张自忠随即下令疏散抗议人群,但显然没什么效果,被那些抗议的遗老遗少们甚至开始冲击军队。
张自忠见此情况,毫不犹豫的下令了逮捕命令。
截止傍晚,华东军在北京城内逮捕了近千名遗老遗少,这才把这些遗老遗少驱散,虽然华东军没有使用枪械,但肢体冲突依旧造成了数死数十伤。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张自忠被搞出了火气,带着一个旅的官兵直接炸开紫禁城城门,然后冲入紫禁城,将溥仪小皇帝及西太后逐出紫禁城。
是否驱逐溥仪是中央才有权决定的,就算是越权,也轮不到张自忠来做,因此张自忠有些担心的向军部做了汇报。
夏钧接到报告,赞许的点了点头,并下令将逮捕的遗老遗少送往法庭审判,罪名是——复辟罪。
帝制已经是行不通的了,在袁世凯帝制失败后,舆论已经彻底改变。
这些人阻拦驱逐溥仪,就是有心复辟。
第二天,溥仪强行驱逐的消息成了各报纸头版头条。
虽然是头版头条,但却没有引起什么争论,舆论普遍支持驱逐溥仪,满清已经灭亡了,溥仪住在皇宫里算什么样?
而普遍的舆论对那些被逮捕的满清遗老遗少并不报以同情,反而很多人在报纸上叫着要把这些遗老遗少全部枪毙。
这让段祺瑞不由凛然,本来预想的民愤并未出去,之前那些满清遗老遗少虽然激愤,但被镇压下去后却没谁去声援他们,确实是出乎了段祺瑞的预料。
在华东政府治理外的省份还好,但在华东政府治理下的省份,民族意识高度复苏,根本没人去同情满清的遗老遗少们。
北洋政府再次沦为的打酱油的货色,事后这才批准驱逐溥仪,取消每年向满清小皇帝的供应。
被逮捕的那些满清遗老遗少很快受到了审判,皆因犯下复辟罪被判处十到五十年不等有期徒刑。
一场风波再次尘埃落定。
这场风波也让人们看到了北洋政府实际上是软弱的,华东政府才是当前中国的主宰。
黎元洪上台后,很快便将恢复国会提上了议程,于三月七日宣布恢复国会。
参议员,每省各10名;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不纳入国会,另由中央学会选出8名;各地华侨选出10名。按法定名额,则参议员共有286人。仿照美国制度,六年一任,两年一选,以保持其新陈代谢。
众议员的名额,则依各地区人口多寡定之。每80万人口选众议员一人,然每省至少有众议员10人,人口不足800万的小省份亦照选。人口最少的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龙江,各选众议员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为一届,三年一选。选举分初选和复选,条例滋多,不俱载。按法定名额,参、众两院合计共有议员近千人。
这次国会选举,得到了华东政府的支持。
按照这个国会制度来搞,华东政府能占到的议员起码是2/3。
就众议员来说,以华东政府管辖省份下的人口,将产生375名,实际上一些省份没有那么多人,就如西域、台湾、琉球、库页三省皆无那么多人口,因此将产生386名众议员。
参议员、众议员近上千个名额,参议员年薪两千,众议员年薪一千五,此外还有一些福利待遇。
如何参选这次国会,华东政府的政策很简单,复兴党依旧不参加国会,参加国会的还是其他党派。
这也就是给其他党派一个宣泄口,让他们别整天待在华东这个地方政府,去中央待着吧那里是待遇更好,层次也高。
至于这参议员、众议员怎么选,华东政府可以配合这些党派在华东联合自治政府治理下的各省拉票,至于有几个人投票那就不知道了,反正票数最多的当选就对了。
……
国会大选在紧张筹备,之前进入华东体系中的大大小小党派都在为这场大选做准备,不过他们发现华东各地对此次大选的热情都不高。
这些党派都想,这次华东政府肯定要插上一腿,怎么华东政府连宣传都不搞一搞?
很快他们得知,华东政府这次依旧不参加第二届国会,名额将又其他党派中选出,这可把那些大小党派上上下下都乐翻了,憋足了劲在华东各省拉票。
不过拉票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社会运转,如果妨碍到了社会运转,那么将被请进警察局里喝茶。
国会大选,夏钧总不可能让整个华东各省人民都放下手上的活去搞大选吧这得损失多少GDP啊得少创造多少财富啊为了搞一个国会值得吗?
所以华东治下各省民众对此次国会大选都是比较冷淡的,但顺手投几票也是没问题的,你说投给谁?
各地华东政府行政人员在与百姓沟通中有诸多说法:看谁顺眼投给谁看谁会说话投给谁爱投给谁就投给谁随便投给谁谁都不投也无妨
见政府这么不重视这次投票,百姓也没什么积极性,还是埋头赚钱吧
这次投票只在城市中进行,农村都不进行。而且投票前也没什么通知,就一个箱子摆在那里,然后一些拉票的在野党人员。
见华东自治政府各省对这次大选如此不积极,一些党派为了获得席位大耍手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拉票,结果被华东政府逮捕了主要人员进行责问。
华东政府只允许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有限的手段去拉票,任何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惩戒。
第二届国会选举是宏大的,因为这次在诸多城市都铺开了,但这次选举也是冰冷的,华东政府治理下的省份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去投票。
但投票还是有结果的,至少让这些名额确定下来是没问题的。
华东政府虽然大叫支持,但实际上的不上心让一些人指责是不负责人的行为,不过华东政府对此质疑未做出任何说法。
恢复国会,让那些党派跑回北京,这可以让华东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安静的发展了。
在国会大选进行之时,英法两国迅速调整了殖民地、自治领的各种政策。
这些政策调整之后,华东集团迅速出击,因为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华东集团在英法殖民地、自治领的圈地行动非常轻松,采矿什么的证件也很容易办下来,出口上的关税更是低得惊人。
在此基础上,英法两国还在出售海外资产,华东集团碰上合适的也会买下。
在移民方面,在澳大利亚,大量的华人加入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国籍,打入了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内部。
日本之前也在大量向海外移民,因为日本国内很多人没有生计。
此时中国战胜日本,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加之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获得了主动权,因此华侨的日子顿时好过很多。
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敢随便欺负华侨了,华侨走出去比日本人还有地位,虽然日本人之前的地位也不高,但起码也不敢有哪个国家敢欺负。
在华东政府的组织下,各地华侨也开始组成社团,开始统一行动步伐。
大量华人涌入澳大利亚与加拿大,而且还取得澳大利亚、加拿大公民身份,对这两个英国自治领来说是感觉忧心忡忡的。
澳大利亚一贯施行白澳大利亚政策,意图让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要人种,但现在英国强制性让他们调整政策接受这些华人加入,自燃是忧心忡忡。
如果华人多到一定程度,大选时华人将逐渐掌控政权。
就拿澳大利亚来说,这几年下来,华东政府一共向澳大利亚移民了近二十万人,而此时政策放宽,那些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职工也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在澳大利亚有公民身份的华人已经达到了三十万。
已经达到了澳大利亚人口的九分之一。
加拿大地区还好一些,华人此时只有八万多人,但加拿大的人口本身也少。
但此时事关战争的胜败,英国无力考虑自治领的政策,牺牲自治领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话,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华东政府所暴露出的野心也是让英国所顾虑的,但这是他们战后考虑的问题。
由于关税的调整,中国的商品在亚洲、澳洲、中东、非洲都是大杀四方的,在南美洲则是与美国商品呈激烈竞争状态。
总体来说,还是中国商品占优势,因为美国在海外市场上,很多行业只剩下南美洲的市场。
但美国的优势也是很大的,那就是一些商品是中国无法出口的,就如钢铁,此时中国内部对钢铁的需求无比旺盛,哪里会有多少钢铁用于出口。
最大的市场还是在欧洲,欧洲打成一片了,国民生产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加上欧洲是当前世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
在军火之外,中美两国在欧洲民用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以粮食、罐头、药品最受欧洲人欢迎,英国主妇每天都在打听什么时候有中国商船到达英国,因为那样就有粮食、罐头、水果在市面上销售,一旦听到风声,这些英国主妇便会成群结队的涌向市场、商店,不出几个小时就会被抢购一空。
美国人则基本上不做粮食、罐头的生意,因为他们竞争不过中国,运力是宝贵的,运这些利润不太高的东西实在是不划算。
然而对中国来说,粮食、肉类、水果的生意却是有巨大利润的,谁都要吃不是,加上中国的粮食生产成本本身就低,所以利润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