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此时不想出力也得出力啊中国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首先威胁的就是日本。
日本此时国力衰弱,自台湾和朝鲜都丢了之后,同时日本还丢了在中国的利益,以及亚洲地区的工业出口大国地位,目前全靠美国援助才撑过来。为此日本政府欠下了大笔债务,全是美国贷款给日本政府的。
美国政府很乐意贷款给日本,如果一旦把中国打败,日本肯定还是要还这笔钱的。
不能把中国打败,美国也要围堵中国,那么贷款给日本建造海军,其实目的也是一样的,当然,美国目前也正在与日本进行联合,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日本的人口。
美国与中国竞争最大的劣势就是人口上的劣势,而在生产力上,实际上中国虽然在很多方面超越美国,但超越程度不高,双方在生产力上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当然农业生产力另说。
美国将一些先进技术给了日本,同时大量进口日本的商品,以发展日本经济,让日本的国力快速恢复。
这样的政策确实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很多了。
因为美国给日本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因此让日本的工业也有所发展。
日本此时开始大力发展对外出口,而主要的出口国家也就是美国、英国等国家,主要是美国。
美国虽然买日本产品看上去是吃亏了,但美国能够通过其他手段把钱弄回去,贷款就是其中一种手段。
同时日本为了抗衡中国,已经允许美国资本进入日本大规模投资,也就是说,美国银行可以在日本大量放款,从而让日本无比繁荣,养肥了再宰。
日本人在建设上也是很疯狂的,在美国看来,这确实是一头好苦力。
英美日三国分担了军舰建造任务后,很快就将这一建造计划实施了下去。
……
1922年,除了海军上有争议外,其他的都比较祥和的模样,各国都开始潜心发展,以应对未来将要爆发的更为残酷的大战。
中华帝国在922年同样如同往年一般疯狂的建设,由于中华帝国的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显现出了成果,以及多年对技术工人的大力培养,使得中华帝国在很多领域的产能猛增。
例如炼钢方面,中华帝国于1922年的产钢量成功突破1亿吨大关,已经直接超越了美国。
然而在报告数急中,产钢量却被降到了8000万吨,等于是去年只增长了1500万吨,而美国此时的产钢量有9300万吨。
在经济发展上,中华帝国在1922年的国民总产值达到了2600亿亚元,而美国在1922年的国民总产值只有1150亿美元,中华帝国大有要把美国远远甩到屁股后面的发展趋势。
但在报告数据上,中华帝国的国民总产值被降低到了2200亿亚元,相当于1100亿美元。
1922年美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5,而中华帝国依旧按照每年30的速度向前增长。
不过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个特点,那就是在新兴领域增长速度非常快速,而中华帝国在新兴领域增长速度反而没有美国快速。
虽然中华帝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上超越了美国,大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比较普通的消费项目。
基础建设上也就是道路、电力、房地产等方面。
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此时开始刺激经济发展,所以新兴领域发展速度飞快。
例如汽车制造,美国的汽车市场却是迅速火热起来。
而中国是一个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国家,所以经济增长靠虽然也靠新兴领域,但传统领域占比很大。
如果要说具体区别在哪里,从国民上可以看出。如果美国人现在有一笔钱,可能会去买汽车。而中华帝国居民手上若是有钱,可能先选择盖个房子,买点家具什么的,等那些生活必需品都不缺了,再去买汽车。
以中国目前这样的状况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正如那个卖鞋的故事,有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去卖鞋,结果一个业务员灰溜溜的跑回去说非洲人根本不穿鞋子,那里没有市场。另外一个业务员兴奋的跑回去说,太好了,非洲人都不穿鞋子,那里有广阔的市场。
以中华帝国当前的状况,不够理想的地方确实有,但却也有好处,那就是国民会很勤奋的做事。
此时的中华帝国,只要肯辛勤工作,那么赚到钱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什么的都是很容易的,如房子和一些家具、电器之类的,都不是太贵的东西。
所以这些市场的存在,就有足够的内需的拉动相关产业,而当完成了这些生活必需品购买之后,汽车就会成为新的生活必需品。
美国的在新兴领域的增长比例虽然比中华帝国来得大,但人口毕竟有限,虽然比例比中国大,但中国的经济总增长达到30,你美国的两倍。
就如汽车制造业来说,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发展快,但毕竟中华帝国的发展速度更快,毕竟中华帝国主要的汽车是货车制造,而美国则是以小轿车为主。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在1922年依旧在藏拙,而一边又大力挑起海军军备竞赛,造船厂已经开始造空壳舰了。
同时中华帝国在1922年铺设了2万8千公里的铁路,比全年少了2000公里,夏钧已经开始一定程度的刹车了,没有让铁路铺设速度无限膨胀下去。
美国政府看到中华帝国192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顿时放心下来,认为总算是稳住了对中国经济的总量优势。
以美国资本家们的显意识来看,他们是自信的,因此从未怀疑中华帝国给出的经济发展数据。
显意识作为潜意识的‘监护人’,是一种理智的推理,也就某件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潜意识则是本能欲望,去施行过去的推理。
所谓相由心生,显意识是给出指令,而潜意识则是去完成指令。
如果一个人的推理是正确的,只要是有极小的可能性,那也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一个人的推理是错误的,那么只是加速灭亡而已。
所以说,盲目的自信,显意识的判断错误,会导致显意识做无用功。
美国的资本家因为自信,所以未去进行详细的调查。
如果详细的调查了中华帝国的内部建设,那么就会发现,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远不是表面数据上那么少的。
不过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到如此程度的庞大国家,要想以非官方身份去调查清楚,那将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就算是派遣再多间谍也统计不全。
要判断中华帝国的经济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得有见识毒辣之人前来考察,从而做出判断。
所以中华帝国的藏拙策略是有极大效果的,之所以藏拙,那是为了让美国掺和到海军军备竞赛之中。
如果美国发现他们的经济已经比不上中华帝国了,那么他们恐怕不会傻到再去维持着什么两倍于中国海军的原则了。
如果正的使劲造军舰,以中华帝国当前的造船业规模来说,速度上将是不会比英美慢的,而且中华帝国有那个经济能力和美国硬拼海军军备竞赛。
不过此时中华帝国并未硬拼什么海军军备竞赛,中华帝国根本没有进行战列舰方面的竞赛,造的都是一堆空壳舰。
这是谁都想不到的。
谁会想到,中华帝国会造一堆空壳舰出来?
本着国家安全角度去想,中华帝国如果正要在海军上有所建树,或者维持海洋安全的话,不可能造假货才对。
也就只有夏钧才会去造假货,因为他知道战列舰时代要过去了。
夏钧不过是忽悠英美日把钱砸进大海里而已,自己自然不会去造战列舰那玩意。
再大造空壳舰的同时,夏钧下令海军研究院,开始设计并制造新的战列舰,要求吨位更大,火力更猛,速度更快,装甲更强。
这种还未设计出来的新级别战列舰,被夏钧定名为——猛将级,第一艘定名为——戚继光号。
猛将级战列舰,大概可能只会造一艘戚继光号,或者会造两艘。之后,就是继续大造空壳舰,以诱使英美日将资源投入这一级别的战列舰制造之中。
——————
一万一千字更完
第一卷第385章:电视产业,联盟繁荣
第385章:电视产业,联盟繁荣
中华帝国对于猛将级战列舰的设计已经开始了,制造一种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火力更猛,装甲更强的战列舰属于一种全面型的提升。
要想让战列舰的性能全面提升,必须有全面的技术提升。
不过增加吨位,也是一种提升的方式,毕竟吨位大了意味着能装更多的东西。
按照计划,中华帝国在五年内将完成设计和制造。
中华帝国海军在战列舰方面已经不是很重视了,因此设计得怎么样并不是太重要,反正数据上要好看,外面看着要威武,火力打起来要猛烈,这样就可以了。
当然毕竟这是一种更强大的战列舰,中华帝国可能只会制造一艘或两艘,因此还是很用心的去设计的。
猛将级战列舰,将是见证中华帝国海军荣耀的勋章,证明中华帝国在战列舰时代,也曾站在巅峰。
此时世界上,依旧是将战列舰作为海军的主力,只有中华帝国海军已经把航母当成主力了,只是航母并未公开。
此时中华帝国已经拥有了四艘航母,两艘第一代航母,两艘第二代航母。
同时中华帝国在造的航母还有三艘,都是第二代航母,用的是那两艘第二代航母一样的名字,两艘一样的涂漆,未来可能三艘用一样的涂漆。
未来这些航母就算是开到港口去,那些间谍也不会知道中华帝国的航母数量已经增多了。
中华帝国海军可谓是虚虚实实,让海军内部很多军官都不知晓其中真正的底细。
而在英美日看来,中华帝国造这么多的战列舰,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海军方面被中华帝国击败,那么他们这个联盟基本上完蛋了。
这个联盟严重依赖于海洋,属于一个海权联盟。
而中华帝国与俄国等国的联盟,属于陆权联盟。
一旦让陆权联盟获取了制海权,那么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