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英和孙镜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黄兴也笑了:“既然如此,张大人为什么参加同盟会,一起起事,在中部一省自治,影响要比偏南一省自治大得多。”
张春正色道:“黄先生为人,我相信。但是孙先生,我不相信。”
“这不是相信谁的问题,中国积弱积贫,都是因为大清朝廷的腐朽,中国人的愚昧。我知道张大人兴教育,开民智,但为什么总是畏手畏脚?”黄兴脸上露出愤然之色。
张春摇头:“我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如今北洋军阀势大,不管革命党起不起事,朝廷都完蛋了,前段时间总督大人就上书成立议会,要知道端大人是满人。我这里大多是学生,他们才是国家的希望。黄先生想过如果北洋系借势实现宪政和议会制,朝廷崩解,后果是什么?”
黄兴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一时愣住了。而且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军阀混战,宪政形同虚设。不知道黄先生做好了长期征战的准备了没有。”见众人都满怀疑问地看着,张春接着问:“以革命党的实力,拿下湖北有多大的把握?”
刘英皱着眉头:“如果有张老弟帮手,拿下荆襄和汉口没有问题。再多。。。。。。”
“我看还是暂时拿下,能守住多长时间?”
众人都沉默了。
张春继续说:“拿得下,守不住。不过其实不用守多久,因为其他省份会纷纷独立来呼应。要求宪政。这样革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那么请问洋务派不除,孙先生或者宋教仁先生有多少把握能够组建国会和议会?”
黄兴叹了口气:“恐怕还是洋务派官员把持国会。”
张春点头道:“就是这样,国会有多少把握能够平衡各省的诉求?恐怕到时候什么事都是议而不决,最后不得不给各省一定的自治权利,结果自然是地方势力渐大。我想孙先生,宋先生,黄先生绝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出现,终究还是要混战。”
张春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笑道:“我不反对各位起事,毕竟为国为民责无旁贷。但是我希望在事后为国家保留一点实力。而且说真的,我相信光铭兄和碧如兄,但不相信共进会。我相信宋教仁先生,相信黄先生,但是不相信同盟会。恐怕到时候他们为了整体利益,连各位都自身难保。”
黄兴和刘英都阴沉了脸。
“革命总要有人牺牲。”刘英的脸上多了悲愤之色。
张春默认了:“革命总要牺牲,但是我不能,我有一个学校,里面的人,是未来用来建设国家的,这些人比我的性命还要重要。不过我可以为大家留一条后路。”
“有什么要求,张大人可以直说,我想革命党人没有那么小气。”黄兴脸色也相当不好看。
“那好,直说。”
“好的。”黄兴看了刘英一眼,见刘英点头,就答应了。
张春看着顾明点点头。顾明拿出写好的几页纸交给黄兴。
黄兴很认真地看完,一笑。没说话交给了刘英。
刘英只看了几行,就直接折起来放进怀里了。笑着说:“果真如此,我可以拿下襄阳,挡住北来之敌。希望张大人信守承诺。”
张春点头道:“起事也没什么,只是一些注意事项。我这方没有什么问题。”
黄兴也很干脆地告辞:“张大人,本想到农学院好好看看,只是情况特殊不允许。在下告辞了。”
张春笑着站起来:“各位不如就近上新民商行的船,这下面有一个临时码头。船已经准备好了。”
众人再次愣了一下,会心一笑,就有几个学生带着他们走向运树木的临时码头去了。
看着黄兴等人离开。顾明叹了口气道:“你不怕到时候朝廷反扑,后果难测?”
张春笑道:“你怕吗?”
顾明的嘴角就骄傲地翘了起来。
张春脸上全是自信:“你都不怕,我怕什么,按照计划准备吧。黄兴此时来,起事的时间不远了,恐怕就在这两个月。”
第五十四章研究所新址
九月,四川保路运动开始。成都总督赵尔丰大开杀戒。保路军与新军大打出手,荣县独立。
刘英动身前往汉口。黄兴却乘船去上海,因为由各个小团体凑起来的同盟会,需要在各地的协调上消耗大量的时间。
不过这也意味着起义近在咫尺。
早稻成熟,南张街因为水患,稍微有点影响,但是产量依旧不低。罗汉岭等三个位于山区的村子却是大丰收。
虽然外面粮价已经涨到了惊人的价格。但是张春命令一粒粮食也不卖,反而利用新民商行在江浙采购大米。
仙女,这是张春第一次深入山区。在他的身后,是一千多百姓,这些都是刘英从湖区转移过来的,老弱妇孺居多,年轻人也有,但是相对较少。这已经是第二批,是秘密协议的一部分。
仙女一带的山林似乎是以前经历过一场大火,一些烧毁的枯树桩时常可见。有些已经返青,有些则彻底死了。新生的次生林以落叶林为主,夹带着一些常青树种。山上藤蔓非常多,大片大片的藤萝把树木压得完全看不见。
这里的山峦土石夹杂在一起,一些断层不是次形成的,扭曲和破碎得厉害。笔直的悬崖从山林里昂首而出,有些高达百米,巍峨雄壮。
守备队正在山林里进行丛林战的演习,同时清剿残匪,收容一些在穷山僻壤之间苦苦求生的山民。
其实找到他们的家一点也不难,满是藤萝让山林长势很差,他们行走的道路,开垦的山间薄田一眼就能看见。难的是找到他们的人。这些人稍有风吹草动就躲起来了。他们用的弓箭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守备队的搜索尽管已经很小心,还是不时有人受伤。好在守备队的医疗条件不错,部队又装备了防射击的棉麻背心,才没有人死亡。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情况在好转,因为仙女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四千多人的聚居地不仅具有威慑力,还具有吸引力。山民们的警惕性和抗击的决心在迅速消失。守备队的搜索进度也快了很多。
这也是顾明放心让张春到仙女看看的原因。
鹰子崖,是罗汉岭村过来的第一个聚居地,它实际上是一个林场。这里驻守这张霖越的一个民兵排,张春就向同行的父老告辞。一路上,张春已经和这些人混熟了,开始的时候,这些父老甚至不知道这对年轻夫妇就是张春,还以为是农学院的学生。
只是云龙镇加上雁门口镇也没多大,何况张春经常在田间地头跑。所以很快就有人认出来了。不过人们也没感到两个人的特别,依旧是说说笑笑。在这些人的口中,张春知道了柳慧的消息,柳慧居然会撒网打渔了,当了好长时间的渔家女,这倒是让人大吃一惊的消息。
跟随张春前往鹰子崖的还有五六个学生和一辆拿着法国梧桐的板车。云龙镇幼儿园的花粉过敏事件,让张春意识到了外来物种或者单一物种可能带来的危害。因为物种的丰富同样重要,所以张春将这些挖出来的法国梧桐开始分散栽种。
这些年,张春引进的物种已经不下上千种,光牧草就有几十种。但是外来物种的优势很快显现的同时,也对本地物种带来了威胁。好在,这个时代的物种种类齐全,生物链还算完整,对物种侵袭的容忍度大了很多。才不至于造成危害。
鹰子崖林场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调查和限制周边藤本植物的过度生长,让下面的树苗有机会冒出头来。
但是这些藤本植物很多都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比如菟丝子、葛藤、鸡血藤等等。所以林业所很小心地控制着清理的方法和范围。
一路上,一些粗壮的树木上的一些藤条被砍断了,因为雨水丰沛,这些藤本植物还没有马上死去,不过生长已经停止了。对于菟丝子这样的寄生植物,它们的生长期不长,只能等到山林自我更新,树木生长起来后才能有效限制。
林场建立在一条山涧的旁边,有着一块不小的谷地。
一个林学院的学生正在给几个男女讲解山涧边上竹林的维护。
这片竹林比较奇特,它至少有三种竹子,对于排他性极强的竹类来说,是很难的了。
这里也和牛头山一样,并不是一直没人住,曾经有为数不少的先民在这里生活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下去的呢。看残存的遗迹看,也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一个国家的兴亡,不是没有痕迹可循的。这些遗迹就是了。
张春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这几个同学因为张春经常坐在演讲台评讲他们的论文,对张春还是有些畏惧心理。不过对前来的同学就热情多了,其中几个似乎有过争执,相互拉着去看自己发现的证据去了。
王仁彬听见了说话声,带着两个皮肤晒得黝黑的学生从场部出来迎接。
张春到这里来其实是因为王仁彬发现了一条品质不错的石英矿。刘光利对于硅钢已经提到好几次了。可是因为张春规定所有的矿产开发都需要经过张春同意才行。所以王仁彬就请张春过来看看。
办公室了,摆着王仁彬采回来的样品,是接近透明的石英矿。
“这是比较好的,其它的没这么好,矿体比较大,因为离仙女煤铁矿只有二十多里地,所以刘厂长有点着急。”
“环境所的人来看了?”
王仁彬为难地说:“因为矿体比较宽大,大部分埋在地下,上面的植被丰茂,所以环境所反对露天开采。”
“破坏的范围有多大?”
王仁彬没回答,但是看样子很显然范围不小,他不便于开口。
张春皱着眉头看着桌子上的图纸:“在湖边,这个湖叫什么湖。”
“没有名字,湖水不深,其实就是山间洼地。长满了水草。环境所认为开采会影响这里的水体,把这一大片山间湿地破坏了。这里生活着几十种水鸟。林业所也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水鸟其实也保护了这片山林。”
“储量怎么样,能估算出来吗。”
“这个很难估算,我们没有钻机,不知道深部的情况。但是从地表的情况看,虽然这里断层比较多,答案是矿带是连续的,储量不低。”
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