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一出,美国财阀大鳄们纷纷表示,这么好的地盘不能给了黑鬼,又蠢又懒的黑鬼们拿到这样的好地方也没用啊,他们根本不会开发,完全是浪费,还是合众国自己开发最好。现在国内那些家伙不是吵着继续实行宅地法吗?得,就让这些家伙去非洲打拼吧。
至于黑鬼们嘛,把喀麦隆、多哥兰、圣多美和木尼河地区(赤道几内亚)给他们就够了,别忘了那些武器和物资都是合众国提供的,就连送他们去非洲的船只也是合众国,哪怕按照股份分成,也得分一大半出来。对了,如果他们还不满意,就可以鼓励他们去英法殖民地抢地盘闹独立嘛。
美国人越想越觉得好有道理,也就这么干了。于是美国黑蜀黍们就被他们的政府给涮了一把,原本内定的五个黑人独立国家,缩水成了两个。不过因为前面美国人说得含糊其辞,也没把话说死,所以黑蜀黍们就算有些不满,也还能够忍受,再怎么说也有两个独立国家了嘛。
移居到多哥兰的美国黑人组建了多哥共和国,这个多哥可比原时空的大一倍,是整个多哥兰地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而不是原时空那个只有一半多哥兰地区的多哥。多哥虽然面积不算大,但二德子经营得法,他们透过本身较为先进的科学化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的可可、咖啡豆及棉花的产量,作出口之用。
当时多哥兰的基建及生产水平在一战前的非洲来说,算是数一数二的。当时的多哥兰除了向德国出口农产品以外,其经济尚能自给自足,成为了非洲殖民地的榜样。与之相反的是,英国管治的南苏丹、比利时管治的刚果、葡萄牙管治的安哥拉等殖民地,却要继续靠向巴西、古巴、南非等国出口奴隶维生。
由于多哥兰的富庶,在一战后期它成为了协约国的优先入侵对象。当时多哥兰处于英国殖民地黄金海岸及法国殖民地上沃尔特和达荷美之间,三面受敌,一周不到就被推倒了。但英法在本位面也没拿到这块好地,没多久整个非洲的黑蜀黍在德国人和一些国际人道组织(如霸天虎国际、吉恩联合、诺瓦兄弟会、汞合金等等)的支持下,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大起义。
自顾不暇,无力镇压的英法只好请美国和日本出兵镇压,多哥兰也被当做筹码让给美国人。后来美国黑蜀黍在这里大杀特杀,把当地土著黑人清洗的差不多了。因为这块儿土地很肥,美国人还是犹豫了好久,才给了本国黑人,为这事,他们还狠狠表扬了自己一番。
另一个国家就是喀麦隆共和国,是由喀麦隆、圣多美和木尼河地区(赤道几内亚)合并而成,也比原时空的喀麦隆大些,面积大约是50。5万平方公里。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喀麦隆,还是多哥兰,虽然名义上是主权国家,但实际上都是美国的卫星国,其政府和军队都是接受美国指导,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不过对于黑蜀黍们来说,能够取得这个待遇,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比属刚果、安哥拉(葡属西非)和纳米比亚(德属西南非),就被美国人自己笑纳了。当时美国的黑人部队为了少些人和自己分地,他们对当地土著的清洗非常的彻底,再加上后来的西班牙大流感,现在这三个地方就没几个土著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美国人把这里分成了三个海外州,刚果州、安哥拉州和纳米比亚州,由联邦政府直辖。他们之所以改弦更张,可能也有模仿中日两国的原因,中日都是把非洲的地盘当本土经营的。日本现在也是彻底控制了葡属东非(莫桑比克),还把这里改名为“摩杉”。
顺便说一句,纳米比亚州除了德属西南非之外,还包括鲸湾港(英属沃尔维斯港),这块地盘美国佬也是在平乱过程中占了的,顺便向英国提出了转让要求,英国人当时为了让美国人多出力,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除了在非洲捞到的好处,美国还得到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屿,英法的东太平洋岛屿,和全部圭亚那(包括英属、法属、荷属三块)。可以是赚饱了,和原时空半点儿地盘没捞到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连美国人都在非洲放了两颗卫星,作为大力支持非洲人民独立的德国自然也不能打自己的脸。他们在战后也放了一个大卫星——东非共和国,这个东非共和国包括了原时空的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全境,以及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南部,以及赞比亚的东北部,总数111万平方公里。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这个劳什子非共和国,也不过就是二德子的傀儡而已。
因为本位面的西线烈度更高,二德子也更加生猛,英法根本顾不了非洲。所以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法这次却没在非洲占到多少便宜,英法平分了属于意大利的利比亚,英国还拿到了厄立特里亚和整个索马里兰地区。当然比起意大利他们已经很不错了,人家意呆利已经把非洲殖民地丢光了。
就在各大列强签好合约,互相给对方的领土和势力范围背书之后,奥匈帝国却出乱子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闹着分家了。
好吧,奥匈帝国出这个乱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欧洲历史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奥匈帝国这个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完全是靠“下半身堡”家族勉强合到一起的。没错,我说的“下半身堡”,就是哈布斯堡家族,这是丫们的外号。
第401章奥匈帝国解体
共和2761年(西元1920年)7月15日,维也纳。
在国会大楼门前的广场上,伴随这奥匈国歌《天佑皇帝》的音乐声,“双皇冠旗”缓缓落下。这面国旗被取下之后,被交到斐迪南五世手里。
在场的人都注意到,今天斐迪南五世的表情相当麻木。随后,一面新的代表奥地利帝国的“红白红”国旗冉冉升起。
是的,奥匈帝国没有了,在今天正式解体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斐迪南五世竭尽全力也无法挽回局面,经过一个多月的扯皮,奥匈帝国轰然倒塌。
在奥匈帝国的基础上,出现了三个新的国家。
其一是匈牙利共和国,匈牙利人如愿以偿的取得了独立,当年要不是维也纳当局的妥协,他们在普奥战争后就独立了。本位面没有特里亚农条约,所以这个匈牙利比原时空的大多了,是包括了特兰西瓦尼亚、半个塞尔维亚和部分克罗地亚在内的“大匈牙利”,面积有35万平方公里,还有一部分出海口。匈牙利原本是想玩君主制,但搞笑的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可以服众的国王,再加上社会矛盾激化,权贵们为了减少不满,就改为共和制了。首届总统是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
其二是摩拉维亚共和国,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这对好基友也是早就想和奥匈分家,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国家虽然还不到13万平方公里,但捷克的工业产量就占了帝国工业总产量的80%。
其三就是“奥地利帝国”了,斐迪南五世的政治手腕总算还可以,在没了匈牙利人和捷克人捣乱之后,其他地方的闹腾他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在进行了一番妥协让步之后,斯洛文尼亚和部分克罗地亚以及波黑都留了下来。但是新的“奥地利帝国”也变成了一个联邦制君主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都有很高的自治权。
这么一折腾下来,原本算得上二等列强的奥匈帝国,也就成了三个互不统属的三流国家。而奥地利也彻底成为德国的小弟,再也没有以前的平等地位了。
但奥匈的分裂丝毫不让人意外,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的分裂无非是个时间问题。能在大战之后才分家,这已经是斐迪南手腕给力了。
这个分裂的祸端是老早就埋下的,准确的说,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统一过。
奥匈帝国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国家也是相当的奇葩,伏尔泰曾经吐糟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因为它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它的统一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它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统治严重分裂,国力很差,实际上不能称作帝国。
13世纪开始,帝国皇位长期被奥地利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但是这个家族却并不是靠实力取得的这个地位,而是完全靠连续n代的联姻来实现,所以江湖人称“下半身堡”,可谓名至实归。按照中国的说法,这种完全靠小丁丁和小oo建立的国家,就是典型的“得国不正”,没人服气。欧洲人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相同的想法,老伏的吐糟就很明白了。
1806年,奥地利被拿破仑车飞了,哈布斯堡家族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这样,“下半身堡”的底裤就被拿破仑扯掉了,再加上20世纪民族主义兴起,于是帝国内的那些地盘都开始不稳了。而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德意志人在整个帝国人口中,只占了23%,不到四分之一,无论文化还是实力都不占优,自然镇不住场子。
即使后来改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然而并没有卵用。因为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不占统治地位:在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占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
奥地利部分的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都试图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同时在匈牙利部分,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统治挑战。
虽然在本位面,奥匈跟着德国一起放了卫星,把乌克兰、波兰部分给放了,使得国内不稳的局势得到了一定好转。但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是平时,可能还有办法慢慢整合。但奥匈却没这个机会,因为连续几年的欧战和瘟疫,奥匈帝国的社会矛盾和********也激化到极限。
德意志人就算了,但其他民族可并不怎么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