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三儿立马意识到,来兴儿这是在宛转地提示自己向他报告所部在凉州的详细情况,到了此时他不能再没有一点表示了。于是,骆三儿招手示意两名军士将自己从沙地上搀起,毕恭毕敬地答道:“回指挥使大人的话,末将所统领之神鹤军左军,原有将士五千人,三个月前,奉监军使于承恩大人和指挥使项知非大人之命,移驻鄯州,两个多月前,吐蕃出动最精锐的天蝎军重装骑兵,一举突破星宿川隘口,直逼摧沙堡,末将亲率三千兵马出堡迎战,在连挫敌军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此后,留在鄯州城内守城的二千军士也在吐蕃人的猛攻下尽数为国捐躯,鄯州沦陷于吐蕃之手。末将收拢残部,当时堪堪只聚集了不到二百人,以如此兵力,要想从吐蕃人手中夺回鄯州,只怕比登天还难。无奈之下,末将只好率领这一百多名军士,辗转取道凉州,准备返回泾州向于、项两位大人当面请罪。
哪曾想到,待我等刚逃出鄯州,来到凉州地界儿,便传来了泾州已失陷的消息。眼看着退路被切断,末将只得下令麾下一干兄弟分散暂且藏匿至凉州境内广袤的草原中,伺机与其它各部官军取得联络。然而,接着又传来了长安陷落的噩耗,令我等顿时乱了阵脚,加之此时纳扎那小贼又调来了凉州,对陇右监各分司治下的牧人严加盘查,使我等再难以在草原藏身。所幸,在此之前,有几位兄弟藏身在天梯山附近,结识了天梯山上广慧寺中的一班义僧,才使我等得以及时迁来天梯山附近,没有被纳扎查到。
大人所说那份发回长安的军报,还是我等刚到凉州之时,末将亲笔写下,交给一位可靠的兄弟带回长安的,却不知为何在途中耽搁这许多时日,直至长安光复,陛下回銮后才传回长安?”
来兴儿念及骆三儿曾是芙蓉贴身的护卫,对他的话尚不敢全信,却一时之间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来,又不便于当着众军士的面儿向他探问他与芙蓉之间那些事儿,遂点头称是道:“听大哥如此一说,兄弟们这回可算是九死一生,能在吐蕃人眼皮底下活到今天,实属不易啊。今日虽没能为在鄯州殉国的兄弟们报仇,杀了纳扎那小儿,却叫我在天梯山下找到了大哥和诸位兄弟,也算得是一桩幸事。从今以后,咱们齐心协力,兵合一处,定要取下纳扎小儿的项上人头,来祭奠兄弟们的亡灵。”
骆三儿听来兴儿话中果然透出从自己手中接掌兵权的意思,虽不十分情愿,还是开口为众军士引见道:“这位,是奉皇上诏旨前来凉州接应咱们的钦差大臣,钦命神鹤军兵马指挥使,来兴儿来大人,自今日起,连同我在内,所有人必须服从来大人的将令,如有违令者,一律按军法从严惩处。都听见了没?”
众军士见皇帝派来接应他们的钦差大臣竟是位比起纳扎来似乎年纪还要小上一两岁的半大娃娃,心头不约而同地掠过一丝失望,碍于骆三儿的面子,参差不齐地应声是,却依旧眼望向骆三儿,期待着他说出下一步行动的指令。
第二百三十六章 既往不咎
来兴儿起初被派往傅奕军中统领跳荡队时,就亲身尝到过军士不服将军的滋味,甚至为此还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对眼前这支神鹤军残部军士的反应并不觉得十分意外。
对他而言,眼下最为至关重要的就是须尽快摸清自己这位结义大哥骆三儿的底细,只有在确信骆三儿不会因受到朝廷通信辑拿而心怀异心,才能放心地把他麾下这些军士们收归在自己统领之下,将他们看做自己今后在凉州,甚至整个西疆展开行动的核心力量。
“大哥,咱们在这河边儿说了这么久,可否带我到兄弟们现在落脚的地方去看看哪?”来兴儿想借到这支神鹤军残部藏身之所的机会,单独与骆三儿作一番交心长谈,以摸清他与芙蓉之间是否还有联系,以及是否真心地尽弃前嫌,为朝廷效力。
既然钦差大人当面开了口,骆三儿也不好回绝,便命军士们解开缆绳,和来兴儿上了同一条船,吩咐一声开船回营,有军士划动船桨,小船顺流而下,在湍急的河水当中飞快向着河下游的方向驶了过去。
船行出十多里路,河的北岸山壁上十几孔整齐的窑洞便出现在了来兴儿眼前。骆三儿指着那十几孔窑洞对来兴儿说道:“大人,这就是我和兄弟们现在落脚的营地了。”
所有船只靠岸停下,来兴儿和骆三儿下了船,走上岸,来兴儿观察营地四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若不是从水路经过,寻常人断难发觉这里还驻扎着一小股部队,遂笑着对骆三儿说道:“大哥数月不见,真是令兄弟刮目相看哪。此处确是个隐身落脚的绝佳所在。”
骆三儿摆了摆手,向来兴儿解释道:“这哪里是我有眼光,分明是得广慧寺众僧之惠,才使兄弟们在此有了个较为安全隐蔽的宿处。大人,请到窑洞中叙话。”
来兴儿随着骆三儿来到他住的那孔窑洞中坐下,眼看着有军士为二人端上两碗热茶,不待骆三儿开口,就向那军士吩咐道:“我和骆将军有话要说,你到窑洞门外守着,任何人不准靠近。”
骆三儿明知来兴儿将军士打发走,想同自己说的什么,却并率先开口,只手端茶碗,小口小口地喝着茶,静候来兴儿向他发问。
“咱们这一跑,纳扎会不会把气撒在广慧寺的僧人头上啊?”来兴儿并没有直接向他询问骆三儿何以会变成了骆元奇,而是面带忧虑地问起了广慧寺一班汉僧的安危。
“大人放心,据我所知,吐蕃人一向礼敬出家僧众,且如今他们正欲借活佛布道传法令凉州百姓臣服,应该不会对广慧寺的僧人下手的。这也是我选择在天梯山落脚的主要原因。”骆三儿抱定了来兴儿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不问则不主动提起的态度,微笑着答道。
“原来如此,大哥这么一说我也就放心了。我与大哥自长安独柳巷中一别,屈指一算,至今已有数月之久,没想到大哥竟从一名监门军校尉变做了统领一军的神鹤军郎将,其间定是经过了一番周折吧?不知大哥愿不愿向小弟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来兴儿心中还牵挂着江中石、钱大顺一行能否顺利地将吐蕃活佛劫回苍原营寨,也不再和骆三儿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道。
骆三儿坐在船上时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听来兴儿果然问及此事,将手中的茶碗往几案上一放,抱拳冲来兴儿说道:“说来惭愧,这其中还有许多不便对外人提及的情由,末将在大人面前不敢有所隐瞒。但也盼大人多多包涵才是。
数月前,在大明宫一场血腥的靖宫清洗之后,原先效忠皇后娘娘,哦,请大人见谅,末将一时还改不过口来。原先效忠张氏一门的几十号兄弟姐妹大多惨死在了李进忠、禄光庭手下,芙蓉司正面对这一惨状,也不免心灰意冷,生出了归隐山林的心思……”
来兴儿想起在王屋山天台上与芙蓉邂逅时的情形,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对骆三儿的话有了几分信任感。
“我当时也表示愿随芙蓉司正一同出家为道,从此再不掺合尘世间的恩恩怨怨。可芙蓉司正却对我说,如今正是朝廷危难之际,张氏一门世代忠烈,凡是张氏门下人等,皆不应因一门之私怨而置天下危难于不顾。她一介女流之辈,手无缚鸡之力,原先所仰仗者一是皇后娘娘的信赖,二是胸中那点子智计,现在这种形势下,她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及早退出这场内争,以使朝廷能腾出手来,全力对外。而我却不同,好男儿自当报效沙场,成就一番功业。
我当时听了她这番话,也禁不住热血沸腾,但一想到自己和她一样,现如今都是朝廷辑拿的张氏残党要犯,便忍不住向她报怨说,即使现在我有上战场为国建功的心思,可也是报国无门哪。于是芙蓉司正便给了我这块腰牌,说是前些年皇后娘娘令她暗查军中吃空晌之事,她在于承恩军中得到的这块腰牌。
原来,于承恩创建神鹤军之初,为保证神鹤军的战力强于其它各军,竟不惜冒吃了数千人的空晌,来为神鹤军争取更多的粮晌、兵器补给。那时,神鹤军左军上自统军郎将骆元奇,下至数千名军士,全是于承恩一手炮制出的虚假名单,实则并无其人。
后来,正因为芙蓉查到了于承恩的这个秘密,以此为要挟,才使得于承恩一度成为了皇后娘娘在官军当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将领。而这块神鹤军左军郎将骆元奇的腰牌,芙蓉却始终留在身边,没有交还给于承恩。”
“所以,芙蓉便把腰牌交给了你,嘱咐你到泾州找到于承恩,逼迫他应允你在他麾下实充左军郎将,是吗?”来兴儿听骆三儿滔滔不绝地说到此处,禁不住冷冷一笑,替他补充道。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口是心非
看着骆三儿点头称是,来兴儿毫不客气地又说道:“大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芙蓉命你假冒骆元奇的名义潜伏于神鹤军中,多半是交待下了紧要使命给你,要你掌握一支队伍,将来好配合身在逻些的张谅反攻倒算吧?”
“你怎么知道?”骆三儿心中着实吃了一惊,“不瞒大人说,当时芙蓉确有此意。不过,她还嘱咐我,一旦发现张大将军真心投靠吐蕃,为吐蕃人做事,带兵入侵西疆,就毫不犹豫地与他一刀两断。前些日子在鄯州时我就听说吐蕃此番兵分两路入侵西疆,其中北路军的主将就是张大将军,因有芙蓉司正事先的叮嘱,我才没率军投奔于他,而是情愿冒着全军被歼,杀身成仁的风险与纳扎率领的天蝎军重装骑兵交上了手,虽然落败,可也教吐蕃人尝到了些苦头啊。并且,鄯州失守后,我率神鹤军残部辗转来到凉州,随即就给朝廷发去了军报,禀明了一切,大人,骆三儿是忠是奸,尽由大人明断吧。即使大人立时命人将骆三儿推出窑洞斩首,骆三儿也决不喊冤。因为,骆三儿当初虽是随大人你和景元帅一同入的京,然而自打到清宁宫当差以后,皇后娘娘和芙蓉司正对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