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何人?”社都冲着少年大声喝问道。
“抚远侯来兴儿。蕃将,到了此时,你还不乖乖地下马受死吗?”少年冷笑着反问道。
“啊!”社都惊得勒马连连倒退,“你,你就是来兴儿?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来兴儿并不搭言,揉身向前,挥剑便刺。
“来人哪,给我把来兴儿拿下。”
社都接连叫了几声,却不见身后有军士上来相助自己,回头一看,只见跟随他的那三四千名军士已尽皆赶赴阴间报到了。而此时身后站着的却是几千名百姓装束,手持刀剑的汉人。
“你的死期到了。”
来兴儿陡然发出一声大喝,飞身高高地跃起,挺剑直刺社都的前心。
社都绝望之下,忙挥槊来挡,岂料来兴儿凌空变换身形,手中剑回撤,足尖在马头上轻轻一点,越过社都掌中长槊,伸手一把揪住了社都,用力往马下一掼,愣是把个身形魁梧的社都从马背上扔到了地上。早有军士一拥而上,将社都摁翻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
“来兴儿,你甭得意,待我尖咀崖三万大军一到,你们这些只会偷鸡摸狗,暗算人的汉人统统都得去死。”
社都虽被来兴儿生擒活捉,仍不服气,恶狠狠地冲来兴儿叫嚷着。
“兵者,诡道也。”来兴儿走至社都身前,平静地说道,“你不识用兵之道,纵使再给你十万兵马,又奈我何?你且转过身瞧瞧,那是谁?”
社都目光犹疑不定地顺着来兴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自已麾下的两员猛将沙其格和哈那与自己一样,被人五花大绑着押了过来。
沙其格被捉,尚在社都意料之中,而哈那却是在尖咀崖负责清山护路的三万人马的主将,他竟然也做了俘虏?社都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哈那,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事到如今,你能让我死个明白吗?”
社都向来兴儿发出了最后,也是唯一的请求。
“好吧。”来兴儿爽快地答应了,他遥望着远处,江中石和钱大顺正率领着军士在灵台镇中清理战场,肃清残敌,仍用异常平静的声调说道,“什字塬南面的沟谷,你派来的斥候眼神儿不太好,并且有些懒,不肯往沟谷深处再探查几里路,以至于我一万多兵马藏身于此,他竟然没有发现,这便是你此次失败的开始了。一万人马倘只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永远只是一万人马,可要是来回穿插着动起来,它便能变为两万,三万,甚至更多。从什字塬到红松林,再到红石堡,灵台镇、尖咀崖,你的十万人马在逐渐减少,而我的一万军士却在不停地穿插行进,这就是此番致胜的诀窍所在。”
“可我还是不明白,你是什么时候潜入灵台镇的?”社都听得似懂非懂,不甘心地又向来兴儿问道。
“就在你率军倾巢而出,赶赴赤松林救援沙其格的那段时间,两个时辰,已足以在镇中埋伏下六千生力军啦。”
来兴儿见社都仍不甚明白,又冷冷地补充了一句:“你别忘了,此刻你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属于我们汉人的。”
社都看着身前身后百姓装束的神鹤军将士,终于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第二百九十七章 汾宁告急
来兴儿率领不足一万五千名神鹤将士,临机应变,灵活运用了空城计,疑兵计,激将计,在灵台周边方圆不足百里的地界儿内给社都、贡嘎摆下了一座迷魂阵,来回穿插游击,集中已方优势兵力攻其一点,搞得社都晕头转向,疲于奔命,从而取得了灵台大战的完胜。
经此一役,共歼敌四万余人,连同之前步让手中折损的一万多人,在灵台,吐蕃西路军十万人马就死伤了多半。贡嘎上师在吐蕃军士拚死护持下,侥幸逃脱,带领着四万多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一路撤回了吐谷浑境内,再不敢踏入西疆半步。
由于灵台大战的几次战役分散在赤松林、红石堡、尖咀崖以及灵台镇等各处,单单清理战场,肃清零星残敌,就足足费了十多天的功夫。
待到一切清理完毕,有派去汾宁向景云丛报捷的斥候回报:吐蕃大将军纳悉摩调集吐谷浑五万兵马,连同泾州驻扎的三万天蝎军共计八万之众,猛攻汾宁城。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汾宁城先后三度被吐蕃、吐谷浑联军攻破,景云丛率军奋战,又三次将攻入城中的敌人赶了出来,眼下,汾宁已危在旦夕。
“项知非麾下的数万兵马不已调回长安了吗,难道朝廷就没给景元帅派来一兵一卒的援军?”
来兴儿于中军大帐内听罢斥候的禀报,紧皱双眉,脱口问道。
“回禀副元帅,小的离开汾宁时尚未听到朝廷向汾宁增派援军的消息。倒是朔方节度使吕怀光派来了五千人马,协助景大帅守城。临走时,景大帅还特意交待小的回来转告副元帅,切不可因汾宁告急,而发兵去救,只须把守好灵台要冲即可。”
“你们几位对此事怎么看?咱们要不要派兵增援汾宁?”来兴儿的目光逐一从帐内坐着的骆三儿、钱大顺、江中石等人脸上扫过。
“景元帅有难,不救怎么成?大哥,不用你亲自出马,交给我三千骑军,待我去取了纳悉摩那厮的项上人头回来请功。”江中石想都没想,腾地站起身向来兴儿请令道。
骆三儿和钱大顺两人也随声附和道:“目下吐蕃西路十万大军被咱们打得落荒而逃,三五个月内灵台可保无虞,汾宁如陷落,则长安危矣。副元帅,我等皆愿率军前往增援汾宁。”
“敌军有八万之众,兼之纳悉摩智勇双全,而汾宁城中只有不到四万守军,纵使咱们全军增援汾宁,兵力仍然相差悬殊,要想守住汾宁,只怕也难啊。”来兴儿面色凝重、若有所思地说道。
“怕他个鸟!咱们一万对十万,尚且杀得蕃寇大败而逃,何况汾宁是四万对八万,而且还有景大帅和大哥两位当世军神坐镇指挥,此战必胜无疑。大哥,你就下令吧。”江中石揎臂嚷道。
“休得胡说!”来兴儿严厉地喝止住江中石,接着说道,“汾宁与灵台不同,灵台之险,险在东南二十里处的尖咀崖,因此咱们才能设下空城计诱引吐蕃人上当,而汾宁城一旦失守,西疆通往长安的道路即可贯通,长安已无险可守。汾宁之战,实为城池攻守之战,没有足够回旋的余地,也决不容有半点儿闪失。以景元帅之能,尚且在半个月内接连被吐蕃军三次攻入城内,可想而知战况之惨烈。咱们如不能想出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助解汾宁之围,仅仅一味地发兵去救,只怕是无济于事。”
帐内诸人听了来兴儿这番话,俱都默然点头,陷入了沉思。
足足过了将近一个时辰,来兴儿“啪”地一拍几案,挺身站起,用斩钉截铁地口气下达了命令:“钱大顺,命你带领一万步军据守灵台,随时关注吐蕃西路军的动向,不得有误。”
钱大顺虽有些失望,仍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双手抱拳,朗声应道:“得令。”
“骆元奇听令。”来兴儿转向骆三儿。
骆三儿精神一振,以为来兴儿要派他率军增援汾宁,一跃而起,目光炯炯地望着来兴儿,异常响亮地答声“在”。
“我这里写下一封奏章,命你带领十名身手敏捷之军士,立即出发向北,取道回鹘境内,绕道回长安向朝廷搬请援军,不得有失。”
“啊?”骆三儿的脸色由晴转阴,登时沉了下来,“可是我……”他的本意是想说,我原是清宁宫张皇后跟儿前的人,不合适回京城公开露面,可话到嘴边,又生生地给咽了回去,只呆站在原地,犹豫着不肯接令。
“一年前,大哥你向朝廷发回的那份军报,皇上至今还记忆犹新,曾多次向我提及,欲见你一面。尔今汾宁告急,我虽已想出了一条退敌之策,却不能确保一定成功,思来想去,唯有派人回长安求援这个办法最为稳妥。你此番回朝,既可了了皇上的心愿,又可请求皇上发兵解汾宁之围,岂不是一举两全的事吗?大哥,莫要再心存犹豫,速速接令出发吧。”
其实来兴儿这番话里还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却无法向骆三儿说明,那就是提醒骆三儿趁此机会,彻底摆脱与张氏一门的干系,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骆三儿似乎是明白了几分来兴儿这番话另含的深意,没再做过多的争辩,接过令牌,转身走了。
“江中石,你率三千骑兵,随我立即赶赴汾宁援助景大帅。”来兴儿眼望着骆三儿离去的背影,果断地下达了最后一道将令。
两天后的午后时分,在汾宁城西吐蕃军营约二十里开外的一道山梁背后,来兴儿和江中石带领着三千神鹤骑兵安下了临时营寨。
来兴儿传命众军士就地下马,在山梁后搭建起上百顶帐蓬,抓紧时间进帐蓬里休息,随即叫过两名会吐蕃话的斥候附在两人耳边悄悄叮嘱了一番,二人得令,立马换上吐蕃军士的衣衫,一溜烟地跑了。
江中石在旁瞅着,觉得纳闷儿,跟着来兴儿进了临时的中军帐,迷惑不解地问道:“大哥,咱们不是来救援汾宁城的吗?你为何命令军士们在这儿扎下营寨?再说,这里距吐蕃大军的营寨只有二十里的路程,我担心到不了明天,吐蕃人就会发现咱们的形踪。”
来兴儿命帐内侍立的亲兵打开一幅汾宁周边的舆图,俯下身仔细观看,头也不抬地答道:“我还怕他们发现不了呢。”
第二百九十八章 勇闯敌营
江中石眼珠一转,缠着来兴儿猜道:“莫非大哥又要使计来赚纳悉摩?”
来兴儿抬起头,盯了江中石一眼,不置可否地答道:“你呀,先别多问,赶紧地,去睡上一个好觉,今儿晚上有你的事做。”
江中石还要再问,见来兴儿把脸撂了下来,吓得一吐舌头,转身回自己的帐蓬里睡觉去了。
这一睡睡得个昏天暗地,在梦中,江中石正在与一只独角犀牛战至正酣,就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呼唤道:“将军,醒醒,副元帅叫你去中军帐议事。”
江中石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见叫醒自己的是一名亲兵,没好气地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