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呢,我们非常欢迎所有的客户采购我们的商品,我没有意见。”吕梁终于露出笑脸,对威廉说道。

威廉还是那副冰山模样,对于吕梁的看法他早有准备,这个世界正是争夺市场的世界,要不是距离太远和时间紧迫,英国企业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大单子!便宜你了!

“总理阁下,本人建议第一批货物在6月底前完成,并汇集到上海港装船,英国洋行负责运输。第二批和第三批也要抓紧时间。”详细的采购细节有专人负责,吕梁也巴不得这个西方人赶紧滚蛋。威廉离开后吕梁乐得合不拢嘴,日本人的采购清单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南方工业来说相当于一顿大餐,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大。没想到日俄战争也会有这里的好处,等到振****参战,不知道日本人会有什么想法?

日俄战争如火如荼,从前线反馈的情况看,日本陆军从振国军身上吃了亏后立即进行了模仿,军队中机枪的数量明显增加,迫击炮也出现在日军装备清单中,不过,其战术并没有多少改变,人海还是最受日军军官欢迎的战术,另外,由于大多时候是进攻作战,防守利器铁丝网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与日军相比,俄军装备还要更先进一些,机枪的数量也不少,而且是防御作战,在旅顺地区经营多年,要塞初成。当年李鸿章也在此大兴工事,旅顺作为军事重地,对于进攻一方来说非常不利。要不是俄军的腐败无能,也不会让日军轻易推进到辽阳、旅顺一线。

战争还引发了大规模的难民潮,在中国的国土上居住着的国民无端遭受着战争的威胁,两国士兵都视平民为补给品,征发劳力、劫掠财物、杀戮妇孺,朝廷将辽东地区划为交战区,竟然不得平民逃往内地!

暂时将高高悬起的心放下,有一件事是吕梁早已决定好的,在1904年必须完成,这就是建国!

将革命政府上升为国家政权,对于地方管理建设、对外交往都有重大的作用,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对日本宣战,最好是以国家的名义。而且建立国家对于凝聚人心、团结国民也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建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之前有此时建国和统一全国后建国两种争论,考虑到现实情况,吕梁认为此时建国更加有利,蔡元培、章台炎等人也非常同意吕梁的看法,国家蒸蒸日上,国力逐渐增强,建国势在必然。

建国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决定国家的体制,之前革命政府一直都由振国党把持,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振国党内部决定,权利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吕梁手中,这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国家需要一个强力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任何的内耗都会消耗国家的潜力、拖延崛起的时间。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样的情况都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但从长远来说,这样的体制并不适合和平时期国家的发展,战争时期掩盖的矛盾总有爆发的一天,共和制,才是最佳的选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恐慌与阴谋

三年的时间,使得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发展最早的广东地区,受教育程度最高,民族资本实力较强,对于参政的意愿很强。而加入到振国党的所有先进阶层都倾向于共和,这也是吕梁作出决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比振国党的影响更大、更深入人心,吕梁并不担心自己的权利会受到制约,并不是吕梁贪恋权利,而是自己的使命要求自己使权利集中。

1904年6月1日,宪法制定委员会将宪法草稿交给吕梁审阅,由十名基因人学者和五名普通人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制定的宪法草案,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吕梁的意志,很快就得到通过。另外,刑法、民法等法律也很快出台,建国前的筹备进入最后阶段。

新中国被命名为华夏共和国,简称华国,这是为了让人们不再以为自己的国家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国旗为两把刺刀交叉、之上是一个华字,底色为血红色。国歌为振国军进行曲。

华国定都武汉,按照计划将在1904年7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吕梁力排众议,不举行广场庆祝、检阅军队,在吕梁的脑海里,阅兵没有任何意义,国力的展示最需要的就是战争,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阅兵。

“这样一来,开国大典是不是显得太简单了?”这是蔡元培等人提出的异议,查漏补缺是吕梁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吕梁多次对他们强调的事情,这些普通人组成的高层也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建议。

“呵呵,说是开国大典,咱们这个国家。从历史以来就非常重视这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且有数不清的礼仪、仪式,没有意义嘛!大国意识靠的是一次次的战争、大国地位也是靠战争,咱们不是战争狂人,但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些展示,就像是给虚弱的身体披上华丽的外衣。除了给自己壮胆,没有任何作用。壮胆,只有内在虚弱的人才需要,我,振国党,所做的一切正是改变这种虚弱的内在,你们说,那些仪式又有什么作用?”

吕梁的决定得到了贯彻,开国大典分为制定宪法、组建议会、组建******和对外讲话。需要高层抛头露面的只有对外讲话一个环节。政府不组织集会,民间的集会庆祝活动将不受限制。而对外公告和讲话也会通过报纸、电台、张贴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展开,没有领导人站在高高的地方接受民众瞻仰这一环节,吕梁不高高在上,也不需要民众瞻仰!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降低对个人崇拜的热度,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军队,不论是刚刚懂事的少年还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对于吕梁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必须警惕的高度。尽管官方没有通过任何手段推动这一进程,反而还不断的采取措施。但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成效。

高度集权带来个人崇拜,个人崇拜促进统治者权利的稳固,目前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个缺乏理智的社会是危险的,吕梁不是基因人。无法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甚至可以说他经常意气用事。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他不是神,不是伟大的人,甚至不是一个聪明人。只是站在了钢铁基地这个高大坚实的肩膀之上而已。

但是,正如进行社会改革时面临困难一样,吕梁也无法控制一个人的情绪、想法,当建国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离预定的建国时间还有二十多天,南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行、集会、庆祝活动已经全方位铺开,在城市,在工厂,在学校,在乡镇,每一个人都会站在公告前面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然后和身边激动的同伴紧紧相拥。各大城市上万人的集会每天都有,这让维持治安的治安团和警察们劳累不堪——建国带来的喜悦不久便被劳累取代。

在农村,年轻人跑到乡镇里参加游行集会,年长者在自家最显眼处供奉吕梁的长生牌位,并将丰收的粮食、肉食摆在前面,祝愿大总理长命百岁。

制作烟花爆竹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加班加点,产品不断脱销,尤其是那些赚了钱的工厂主、资本家,在这时出手阔绰,纷纷比拼财力,燃放的烟花彻夜不停。而且他们也是大多数游行集会的组织者和财政支持者,这客观上扩大了集会的规模。

外部的震动同样不小,列强甚至将关注日俄战争的目光分给了这边一点,各国报纸纷纷报道华国即将成立的消息,连带着介绍了这个新兴国家崛起的过程,历数华国经历的几次战争,重点报道了华国崛起使列强失去了在远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利益——尽管这个新兴国家承诺与各国展开平等的贸易和交往,但平等对于列强们来说就是最不能承受的,他们一向的风格就是掠夺。

除了利益攸关的人,西方民间对于这个新兴国家不感兴趣,但长江以北不同。华国的成立似乎预示着满清朝廷的覆灭,从北方各省日益活跃,甚至有些明目张胆的革命活动就可以看出,满清气数已尽,对于革命党在北方的活动地方上并不敢强力压制,生怕遭受秋后算账。而且朝廷对南方的封锁命令形同虚设,每天都有无数的民众从渡口乘坐小火轮、小帆船前往南方,大部分是移民,小部分是贩卖南方商品的生意人。从上海一直到湖北,长江上到处都是这种船只,自从振国军长江分舰队成立之后,朝廷干脆解除了对沿江地区的封锁。

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利益集团被朝廷养肥,来自西方银行团以国家利益为抵押的贷款大部分用在了新军的组建,到1904年6月,除了新军第一镇外,其余五镇都被袁世凯的亲信控制,从1903年7月开始组建的第十镇和第十一镇也接近尾声,北洋集团此时拥有超过10万人的新军,虽然面对振****还是不够看,但起码拥有了与振国军对抗的实力。

朝廷上层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这个老不死的甚至召见袁世凯时直言不讳:只要能够维持满族在朝廷上的统治,甚至是名义上的就可以。因此,袁世凯得到了满清内阁的大部分权利,从政权到军权,袁世凯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权利,成了北方事实上的统治者。

袁世凯很清楚自己与吕梁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发生战争北洋军必败,所以,他并没有对边界地区实施封锁,军队也没有离边界太近,尽可能的不要与振****产生摩擦。他的希望放在了洋人身上,在他看来,洋人不会允许一个如此强力的国家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列强在此地的利益太大,怎么能甘愿失去?所以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游说列强、特别是英国人身上。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将来带给吕梁的麻烦更大,尽管现在看来没有危害,但吕梁不会放低对他的警惕。但他没想到,一个围绕着他和振国党高层的阴谋逐渐形成,而主使人恰恰不是袁世凯。

1903年底,同盟会孙革等人商讨对吕梁的刺杀行动,但每次都无法准确掌握吕梁的行踪,后来行政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