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近海捕涝及海航时,麻质渔网及麻绳的腐烂问题就更加的尖锐,突出。
林缚原以为这种问题要解决,要等到尼龙生产出来。不过要等尼龙生产出来,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驴月。
铁丝绳的成本极高,无论是军用还是商用船舶,目前还只是在关键处才会采用铁丝绳。麻绳易腐烂,大不了换勤快一些,毕竟有海贸的厚利撑着,还不至于换不起。
柔佛蕉麻的发现,一下子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蕉麻产自柔佛国普遍种植的巴蕉树,当地人使用蕉麻制衣,制绳,制网,编席,也不知道有几百,几千年的历史。蕉麻制物,质轻,坚韧,特别是在海水里长久浸泡也不易腐烂,几乎是眼下能找到的,最优质的编织渔网与船用缆绳的原料。
最初南下南洋的船队,还主要是从柔佛国收购现成的渔网,麻绳;蕉麻的特性给进一步证实之后,到今年南下南洋的船队,就开始大规模从当地收购蕉麻原料,以供应江淮的制绳,制网工场使用。
由于蕉麻的优质特性,军部还将其列入严格外流的军需物资之列。
眼下淮东新产业的强劲增涨,可以说是新学奠定了基础,但诸多有着优质特性的新物种大规模使用之直接刺激作用,也日益明显。
在新学里将博物学单列,也是意在鼓励去发现,应用新物种。毕竟要等格物学发展到能大规模合成新物种的阶段,也许要上百年,几百年,而大自然本身就是蕴藏着无数的瑰宝。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为新学,新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
林缚起念在海州,江宁,崇州等地先设博物馆,除了激励博物学的发展,还是要向世人展示新学发展的成就,也是要世人走进博物馆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更直观的开眼看世界。
建设博物馆,不是简简单单的造一座建筑,还要尽可能齐全的收集物种,还要对之分门别类以及鉴别特性,也是当前博物学要做的主要事情。眼下只是先把框架立起来,物种收集及分门别类的工作还要慢慢的去做。
林梦得,刘师度午后就离开海州南返,海州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但到午后,又下起雪来,林缚无事在雪院里练了一趟刀,额头微汗,看着宋佳与捧着大肚子的刘妙贞走进来,拿白布抹刀收好,披起衣裳,走到廊下。
宋佳感慨道:“两个烦人的家伙总算是走了……”
林缚哈哈一笑,又颇为可惜的说道:“可惜刘公年岁已高啊!”
“哦!”宋佳诧异的看着林缚,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说出这种的感慨。
林缚搀着刘妙贞坐下,他则随着的坐在打有雪粒的栏杆上,也不觉凉。
他一直在考察能真正代他主持枢密院的人选,也是新帝国的相臣人选。
林续文身为林氏宗族之嫡首,不合适出相,林缚将来打算让他接替林庭立主持公府会议,而不会叫枢密院丢给他主持。
林梦得在处理实际事务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身上也是有严重缺陷的,他是将来的相臣之一,但叫他全面主持枢密院,则不合适。
作为新帝国的相臣,不仅仅要能够接受新学,新政,更要有能力主动引导新学,新政的发展。刘师度虽然显得有些保守,虽然是旧系官员脱胎而出的人物,但他长期历任海陵,淮安等地,又领过盐铁司,主持过盐铁榷税新政的实施,有着丰富的治政经验;还是就是他能从新政,新学上自发的产生新思维。
在林缚看来,刘师度身上最为难得的,是林梦得等人所不及的大局观。
在战前,整个中原地区人口大约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四千万之间,以秦岭,淮水为线,南方人口(不含两川)的人口约在七千万左右。
受战事的影响,浙西,东闽,江西东部,淮西,荆襄等地的人口减损最剧,分别人口数据分别下降两到七成不等,南方因战事减损的两千万人口,则主要集中这些地区。
不过,淮东,宁湖以及洪泽浦以南等地区,非但没有受到战事的太大影响,反而因为流民的涌入,使得人口大幅上涨,其中以崇州,海陵,平江,淮安等地最为明显。
崇州五县的丁口由战前五六十万,激增到此时的一百二十万,海陵府在除崇州县之外,丁口也从之前的一百一十万,激增到一百六十万。
过剩的人口,为崇州,海陵两地沿海荒地的开垦以及新产业,日益繁盛的海贸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刺激着新产业及海贸的强劲增涨。
不过,也已经有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在捍海堤建成之后,沿海荒地大规模的得到开发,使得近十年来崇州,海陵两府的新增粮田,多达三百万亩。但是就在这个大量荒地给新开垦出来的背景之下,崇州,海陵两府的农户人均占有耕地量十年间约计下降了有百分之八。
只是这些细节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林梦得,李书义,吴梅久等人,都没有注意到,
有越两百余年来,人口增涨约一倍,自然增涨率不足千分之二。在世人习惯多生养的传统下,如此低的自然增涨率,是靠高夭折率,疫病,饥荒以及内部血腥的大规模战争等额外因素强行压制下来的。
而林缚推行新政,就是要着手解决高夭折率,解决大规模不可控的疫病,解决饥荒及解决内部的战乱问题,要是还想放手不管,放任丁口的年自然增涨长维持在百分之三左右,将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据。
很多人都意识不到“百分之三”的自然增涨率有多恐怖,但要保持这么高的自然增涨率,以南方五千人口为基数,二十三年将增涨到一亿,四十六年将增涨到二亿;一百年之内,南方人口就将增涨到八亿,但一百年内,能叫秦岭,淮水以南的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增涨十六倍吗?
新帝国即将揭开序幕,冶国当虑百年事,立国策当以一百年为远景进行考量,而不能只看到五年,十年。
林缚希望人口能出现大的增涨,但这个是有度的,而不应不受限制。
林缚估计收复北方之后,将两辽,西北,西南等地都纳入中枢治下,全国人口约计有九千万左右。
一百年内人口增涨四倍,包括海外移民在内,人口增涨到三亿到四亿之间,是可以忍受的,也可能是有利的。
一百年之后,新政思维,新产业以及新学新技术的发展,都将彻底扎下来根,民众的生活水准有大幅的提高,多生养的习惯也就能克服,到那时候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还要鼓励生养。
但是,在一百年之内,总人口增涨十六倍,那就绝不能算什么好事了。
林缚没有明确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但已经埋下“余丁税”的引子;在新兵役制里,余丁也是要先于独丁征入营伍;在新政里,林缚也有意维护长子继承宅田的传统,有意消弱余丁的经济,家庭及社会地位,说到底都是提前埋下的引子。
林缚对后世在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后的人口,暴炸式增涨,有着深刻的印象。
林缚就是想通过这些手段,在宏观层面上控制丁口,爆炸式的,不受控制的增涨,但短时间里也不希望着将丁口的高增涨率立即打下去。
在制定国策时,以百年为时间单位进行大局权衡,是相臣级人物所必须要具备的素养。目前,林缚还只在刘师度身上看到点影子,也算是他此行海州最大的惊喜。
但是很可惜,刘师度已经年过花甲,也是今年刚刚出任江淮宣抚使司;要等两三年将他调到中枢,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等到确定能用他出相的时候,刘师度怕是都快有七十岁了。
林缚实在没有兴趣任用七十岁的老头担任新帝国的首相;故而年纪已经有六十三的宋浮,也根本不在林缚相臣人选之列。
想到这个问题,林缚就头痛得很,没有合适的相臣人选,在战事结束之后,想偷懒都不成。
卷十二(终卷)定鼎第四十六章国相
相比较以往频繁不休的战事,永兴六年就显得平静许多。
便在高丽牙山战场,也由于海东行营军及时从侧翼的牙山半岛登陆,迫使高丽王军退却,解青阳之围,使牙山会战终究没能打起来;而在其他战线上,战事规模更加有限,诸方都在休生养息,想要从这些年来不曾停息的战事里缓一口气来。
浙西大旱,也因年节之前的一场持续两天的大雪,得到缓解。
林缚年节之前离开海州,返回江宁,但回江宁之后也未得稍停。使浙西旱情得到缓解的大雪,在宣州形成严重的雪灾。
林缚前脚刚回江宁,后脚又要赶在年节前带着君薰及长女林政君,在周普,周瞎子,林景中,李书堂等人的陪同下,赶往宣州视察灾情。
宣州离江宁城不过两百五六十里,马车走清过雪的驰道,昼夜便至。
宣州雪灾压塌数千间屋舍,造成近三千平民死伤。
由于处置及时,在雪灾发生之后,驻军及时调入宣州受灾诸县进行救济,使伤亡没有再扩大。林缚在宣州府诸县马不停蹄的走了三天,才将受灾区视察过一遍。
最后一天跑到同情是重灾区的宣州煤场,林缚一个没注意,踩到雪坑里,摔倒在地,沾了满身雪,灰溜溜的爬起来。
宣州煤场是官办,眼前还采取较为严格的军事管事,虽说倒塌的屋舍不少,人员伤亡却少,至少在初期还体现出官办军管的高效率。
林缚坐在雪未清的土埂上,让君薰帮着掸身上的雪粒,说道:“这便是一个国家,我治之犹感吃力,实在想象不出:我的子孙都在温室里长大,即使智力不弱于别人,但未经历世事之煎熬,如何有能力治理这个国家?”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句话在这时还是绝对有效的真理。
刘师度对人口过剩的担忧,起初丝毫不被林梦得等人理会。但刘师度议丁口的专函给林缚加上“治国当虑百年事”的按头之后,下面人也迅速领会到林缚的意思,风声就开始转变。
葛司虞则在林缚归江宁之前,在《宣政邮报》上撰题《论关洛水旱事》,论关中,河洛等地近千年以来,丁口,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