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春后聚到西沙岛的流民也高达数万,这数万流民在昨日的风灾中受灾惨烈,甚至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林缚使船沿岛南端而行,沿路几乎看不到完整的窝棚,茅舍,沿岛南侧天然沙圩大规模坍塌,越往东行,灾情越发的严重。
林缚午前在西沙岛东南滩停船,从浅水涉过上岸,一直深入到岛里十四五里,都能看到给海潮倒灌后的痕迹,往深处走,沿路都是给风浪摧残的窝棚残迹以及溺毙的尸体,越看越叫人心寒。
聚集在西沙岛的流民根本就没有抵抗台风跟海潮回灌的经验,连最简陋的海塘,海坝都不修,就直接在近岸滩地上开垦荒地,搭棚而居,甚至将天然生长的大片芦苇荡及灌木丛林成片的用刀火除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能抗风阻浪的天然屏障。地方上又极不负责任的漠视,不加引导,昨天风灾及海潮回灌又格外的猛烈,怎么能受灾不惨重?
在一座地形势稍高的土丘上,林缚遇到聚集在那里的数百名难民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其他人呢?”林缚寻来难民里见过世面的老者,询问这里的受灾情况。
“都给大水冲进来,都死了,尸体都浮到海里去了,这剩下我们这点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喂海龙王的肚子……”老者也是欲哭无泪,双眼浑浊,声音嘶哑,看着林缚他们过来,有些人生出无限的希望,老者的心却给昨夜的大灾摧残得麻木了。
林缚愣在那里,他与长山岛联络,便是以西沙岛东南滩为中继点,长山岛还派了两人混迹在流民里以观察形势,他清楚知道聚集在西沙岛东南滩的流民少说也要有七八千人,怎么可能都就剩下眼前四五百人?
“这贱老天!”周普恶狠狠的将刀连鞘插进沙土丘里,随林缚上岸的敖沧海,胡致诚,胡乔逸,胡乔中,陈恩泽等人都默然无语。
吴齐从周边走了一圈,到土丘上来,摇了摇头,示意长山岛安排在这边的两人都没能幸免于难,说道:“昨天风带浪来,下行江水又急,听说在东南滩形成的巨浪高达两丈有余,岛上又暴雨成灾,天灾如此,绝难幸免……”
“这哪里仅仅是天灾啊?”林缚长叹一声,吩咐吴齐,陈恩泽,胡乔中等人,“将船上粮食与木柴,石碳所有能分入下去的东西都搬下船来,我们去崇州补充就是;灾民有谁要去崇州避难的,可以跟我们的船走——你们分头去做,天黑之前,我们启程去崇州,也许到那时,崇州的救灾官员也应该上岛了……”
除了救灾的人手,林缚在敖沧海,胡致诚的陪同,走遍东片半岛察看灾情,粗步估算在昨日风灾,海潮回灌中溺毙者不下两万人,堪称惨烈。怕是整个江西郡,湖广大部分地区入夏后直接在大涝溺毙者都没有两万人。
除了大量尸体给退潮海水带出海外,还有大量给溺毙的尸体在受灾处随地可见。
林缚他们在岛上等到黄昏,崇州的救灾官员并没有出现,岛上灾民还有两三万人,不要说吃饱饭了,连口热水都喝不到。
林缚知道他在这里公然组织救灾是件犯忌讳的事,不过他在江宁做的那些事有哪些是不遭人恨的?再说他狠不下心将两三万灾民丢在岛上任他们饿死或任疫情漫延而袖手不管。
林缚找来周普,敖沧海,吴齐以及大鳅爷葛存信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就决定将“江东郡按察使司兵备道筹粮使林”以及“江东郡按察使司东阳兵备道集云卫勇”的旗号竖起来,以筹粮使的名义先在西沙岛组织救灾。
组织人手将大量灾民往岛西北地势稍高处聚集,集中起来一是方便救助,另一个也是将灾民往灾情稍轻区域转移,与可能发生大疫的地区隔离,也方便组织人手收集掩埋尸体。天气炎热,防疫工作是最刻不容缓的。
周普,敖沧海,吴齐以及葛存信等人可以说是对当世官僚阶层都有着程度不同的不满情绪,对流民有同情倾向,林缚做这样的决定,他们自然拥护。
要说地位以及权势甚至有野心有能力者,天下胜过林缚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恰恰是林缚遇难扶危,遇险救难,勇于承担责任的处世风格与气度,才是将曹子昂,秦承祖,傅青河,林梦得,周普,敖沧海,吴齐,葛存信等一干随便放到其他地方都能独挡一面的豪杰人物聚集到他的麾下而不离心的根本。
任何一方势力都有其核心的聚集人心的要素,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志同道合”;天下并无无缘无故的忠诚,忠诚来自高度的认同感。林缚要不是这样的林缚,便是他才智再深,能力再强,顶多也只是如秦子檀,赵勤民那般做别人的谋士,做别人的部属。
林缚让人将胡致诚找来,跟他们说道:“胡先生,我有一件事要托你们去做……”
“请林大人吩咐。”胡致诚说道。
胡家跟西河会不同,西河会势力不少,林缚声势再大,也不过是顾悟尘的门客而已,离开顾悟尘,江宁权势,地位比林缚高者数不胜数,西河会不可能将延续四代,关系两千会众生计的未来押宝式的押在林缚身上。
胡家则不然,胡家当初为二子凑足两千两赎身银就元气大伤,这次损失一船糖也伤筋痛骨。再说宁海镇副将萧涛远将使胡家随时处于破家灭门的威胁之下,胡家能有的选择极为有限。
胡致诚心里已经想透彻:林缚不仅对胡家有两次相援大恩,再说也找不到人能如林缚这般可以托付胡家老少二十多口的安危了。
清流视林缚如异类,胡致诚为经商人家,有着务实,不讲究虚名的特点,本来对林缚就没有特别的偏见,昨夜与侄子乔中秉烛夜谈,更是觉得林缚的许多行事风格很投他们经商人家的脾气。
只是没有能跟兄长商议,胡致诚也不便立时表态,不过林缚决心在岛上救灾,有事相托,胡致诚自然责不旁贷的承担下来,心里想:林缚能如此有担当,才能放心的将胡家老少二十几口的安危托付给他。
“我不能将两三万灾民弃在岛上袖手不管,”林缚说道,“我会派船送胡先生夜里去崇州。一是托胡先生带一封信给崇州知县,西沙岛归崇州县所辖,风灾甚剧,崇州县有救灾之责,崇州知县不出面不行。二来就算崇州知县会出面救灾,怕是时间上会有拖延,但是救灾之事刻不容缓,我希望请胡家人帮我在县里连夜置办救灾物资,明天就运来这里救急……”
大部分甲卒都留在岛上,使“集云一”,“集云二”由大鳅爷葛存信率领着随胡致诚,胡乔逸叔侄去崇州找置办救灾物资,并知会崇州县方面。
另外,林缚也写了两封急信派人连夜上岸骑马分别赶去江宁,东阳捎给顾悟尘以及他的顶头上司按察佥事肖玄畴,只说受风浪所累在江里夜航失了方向,飘流而下直到西沙岛才停船靠岸,恰遇到西沙岛大灾,作为西沙岛上唯一的官府人员,只能留下来先救灾,待崇州县派人接手之后,才能脱开身去平江府筹粮。
只要按察使内部给他一个从权处置的名义,林缚就可以撇开崇州县地方在西沙岛组织救灾。
卷四江东乱第四章投效
明月如轮,清辉似水,大江波光如银鳞涌动,崇州东社胡氏制糖作坊的主人胡致庸是个短髭浓密的中年人,大半年来胡家多灾多难,胡致庸操心劳累,脸颊都瘦陷下去,双眼却迥迥有异的,若有所思的看着远天的圆月。
已经过了子夜,要算是第二次了,圆月就浮在江天之际,异常的橙红,异常的硕大,远方簇起的银白江浪仿佛就像是圆月里涌出来似的。
“爹,到了,就在前面的江湾子里……”
胡致庸的长子胡乔逸是穿着短襟布衫的壮实青年,他蹲在船头,努力辨认月夜下西沙岛北滩的地形,指着前面一处豁口,跟他爹胡致庸说道。
这处江湾不大,胡致庸还记得小时候这江湾两边都是独立的沙洲,西边的大沙洲才是今日西沙岛的主体,东边的小岛又名观音岛,数十年来江海潮涌下积沙沉陆,观音岛便与西沙岛连成一体,留下这么一处江湾,崇州习惯将西沙岛的东北滩称观音滩,称这处江湾为观音湾。
船头调直刚要进江湾,两艘哨船过来拦截,胡致庸作揖鞠躬表明身份;一人提着灯笼上船来,非常客气的跟胡致庸说道:“胡先生夜里就过来了?我来给你们带路。”
胡致庸也不瞎打听,让掌舵操橹的船工听从这边的指挥,与长子胡乔逸跟着带路人进了江湾里面上了岸。
前些天暴雨使江湾内侧塌陷了一段,岸陡如削,林缚使人将东阳号拉上细沙软泥积成的江滩,使船舷直接靠上那段塌陷的江岸,用栈板搭出一条便道,将东阳号的尾舱楼直接当成救灾营房来使用。
胡致庸随带路人绕道上了江岸,往救灾营走去,致诚说他们离开西沙岛时才将灾民往观音滩这边集中,没想到三四个时辰过去,救灾营就有了规模,风灯,火把,篝火将营地照得通明。
沿岸易塌陷地段都拿绳子拉出警戒线,也用绳子与木桩子拉出救灾营地的边界。以东阳号的尾舱楼为中枢,船前近河岸的空地已经搭建了十几座帐篷,每座帐篷前都竖有旗竿,悬挂“医”,“账”,“卫”,“役”,“殁”,“库”等简单明了的分类旗帜,两座粥场设在两侧,在营地的外侧,数千人正连夜搭建避难的窝棚。
仅看眼前,很难想象风灾加上海潮倒灌使西沙岛上的流民淹死近半。
做商人就讲究一个干净利索,手脚麻利,胡致庸也实在难以想象要怎么的麻利手段才能在短短三四个时辰之内整出这么一片营地出来,所谓治军,安营扎寨能有这种水准的,怕也很罕见吧?
“那位就是我家大人……”
胡致庸看过来,林缚穿着短襟青衣,袖手卷到胳膊肘站在一堆营火前正吩咐事情,他眉头紧蹙,似乎对别人的工作不甚满意,只见他蹲下来捡起一根树枝,连写带比划的吩咐事情,只追问别人确实明白了他的意图才放人去做事。
林缚要比想象中要年青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