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陈芝虎守大同有功,但也由于晋中及大同防线给推残的太厉害,依然受到严厉的责斥。京中要求罢黜陈芝虎的声音一日比一日热闹,崇观帝这时候倒没有糊涂,连下圣谕申斥陈芝虎,倒是顶住压力,没有将陈芝虎从大同调免。

在这个势态下,陈芝虎能守住大同已经是大功了,仓促调蓟北军出瓶城,与东虏主力决战,很可能导致更难收拾的结局。

东虏虽从大同撤围而走,但此时又是秋冬,东虏随时会卷土重来。

这个冬天,北方的上空还是悬着一把血色利刃。

当大同防线形同崩溃,燕京西北门户半开,李卓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李卓的五年平虏策,第一步是要稳固外围防线,才第一年过去,外围防线的西段就给打残。就算张协等人与李卓没有派系之执,也会施加压力,要求李卓从辽西出兵,将东虏主力牵制在东线,减免西段防线的压力。

卷八淮东第五章幕僚

午后,包括林梦得,胡致庸,胡致诚,李书堂,李书义,孙丰毅,周广南,钱小五,葛司虞,孙敬堂,孙敬轩,秦承祖,周普,敖沧海,赵虎,葛存雄,赵青山等人,都齐聚东衙议事。

王成服敬陪末座,心绪有些激动。

虽说有些人没有直接在淮东制置使司直接任职,却都为淮东军的核心人物。

这是林缚回崇州后第一次召集众人议事,王成服给专程从鹤城召来参与议事,瞎子也能猜到他从此之后,便要算淮东军的核心人物了。

淮东军诸军司将领及长史,行军司马等主要属官都已经定下,林缚辟举上奏京中待批准。

即使给岳冷秋增设,刘庭州兼领的军领司分出许多职权,受到很大的限制,淮东军在崇州仍有极深厚的根基。这些都要完整的纳入淮东制置使司的体制之下,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才能做到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使淮东军真正的强大起来。

除林梦得,秦承祖任左右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左右行军司马外,制置使司其下还可设典书令,典卫,支度使,支度副使,营田官及司工,司库,司牧参军等僚属。

健全淮东制置使司的组织体制,有效的运转起来,则是林缚回崇州第一桩要做的事情。

亲卫营扩编后,又编为步军司中军,已经是要拉出去独立作战的部队。

内府宿卫之责,实际由骑军司骑营承担。等同于护卫长的典卫,自然是由周普兼任。

林梦得以左长史兼支度使,担任淮东军的钱粮总管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另设厘金局,负责向在崇州设市,设坊以及从崇州通行的商货募集军资。

说得好听是自愿捐募;说得不好听,是强征商税。

由于没有正式的名义,厘金局作为支度使下设机构,李书堂,孙丰毅,周广南,孙尚望等四人任支度副使,专司征收厘金事务。

与传统的百里抽三,百里抽五不同,林缚所定的出海商船征厘比例高达百抽十五。

目前征收厘金的对象,主要是从崇州发船出江口运往胶州湾或直接运往津海的漕粮。

“盐银保粮”之策实施后,大幅提高脚钱,津海的收粮价提高到每石银一两八钱。

林缚费了这么大力,不能不从中取利。

在孙家,周家的协调下,以黑水洋船社为首的海商,船东们,都同意向崇州支付百抽十五的厘金。

此外,远海粮船还要缴纳百分之六的保金,一旦粮船遇风浪倾覆,可以得成本八成比例的赔付。

即便扣除厘金与保金,从崇州运粮到津海的所得,也不比实施“盐银保粮”新政之前差多少,自然能为诸海商乐意接受。

漕粮若从黑水洋航线直达津海,所征收厘金,归崇州全额所得。

漕粮若走近海,到山东走胶莱河,穿过山东半岛北上,所征收厘金,崇州与青州平分,但青州方面不得再向从崇州出发的粮船再征收过税,厘金。

“盐银保粮”的意义在于,即使燕京对诸郡的控制力下降,只要有足够的盐银收入,保证有足够多的商品米粮流向崇州或淮安,就能有足够多的漕粮运往燕京,维持燕京及燕北防线的局面不崩溃。

这也是林缚年初以守孝为名潜到津海,李卓最终支持林缚的关键。

对各郡来说,每年的漕粮运输,糜费甚巨,效率低下,几乎达到一石漕粮,三倍脚费的程度。

如今中枢要求各郡将漕粮折成税银赴京,在每石漕粮正额之外,多征三到八钱的运银,对各郡来说,也极大的减轻了负担。

唯一不利的地方,就是大量依靠内河漕运吃饭的人,上至督漕官吏,中至诸家河帮,下至船工,脚夫,一时间都失了业,成为各郡必须要消化的不良影响。

内河漕运中断,是客观存在,无法更改的事实,即使有些零星的反对声音,也给彻底的无视了。

张协,岳冷秋等人,也不得不承认“盐银保粮”是维持当前局面不崩溃的一大善政。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弊端,就是东阳一系从“盐银保粮”里获利巨大。

之前,大多数运粮漕船都从淮口出海。淮泗战事起,淮口被封,崇州便成为漕粮出海的主要出口。

淮泗战事结束,淮口实际又给林缚所控制。

如此一来,除了川东,荆湖,浙北,江南等产粮区外,几乎再没有别家势力能从津海粮道里分利了。

淮东军实际成为天下最大的粮商。

从四月末到十月初,受战事及东海风暴季的影响,实际从崇州出海的漕粮达到八十万石。扣除给青州的分润,崇州实际直接所得厘金,超过十二万两银。

秋冬及春季,是黑水洋航线能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

经过半年多的发展,黑水洋船社的远海运力达到十五万石。预计明年风暴季来临之前,能完成八十万石漕粮的运务,这部分最高能超过二十万两银的厘金收入将全部归崇州所得。

局势能维持下来,崇州总的厘金将更加的可观;在未来一两年里,厘金将成为淮东军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要没有这点底气,林缚也不敢咬着牙去修捍海大堤。

厘金局在淮东的地位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林缚一共任了李书堂,孙丰毅,周广南以及在津海的孙尚望四人做支度副使,来负责厘金局在各地的具体事务。

此外,钱小五担任支度副使,负责内库银钱支度。

胡致庸担任营田使,负责淮东军的军民屯田及兵户安置事务。

屯田不仅是淮东军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更关系到兵户安置的根本。

除了崇州沿运盐河,西山河两岸,西沙岛,清江浦北滩的大量屯田外,接下来要逐步扩到鹤城的屯田规模。还要尽可能的多设巡检司,利用巡检司来组织流民,在驻地周围开发河滩,沼泽等废地,进行屯种。

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在民政,财政权力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巡检司进行流民安置,屯种,也是对淮东诸县扩大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除了胡致庸任主官外,林缚还使李书义,王成服担任营田副使。

李书义同时兼任崇州县丞,代林缚处理崇州县的琐碎事务。

鹤城实际达到置县设邑的条件。

鹤城的新城规模比之前的城寨要大好几倍,有河港,有出海港口,与崇州的陆路,水路都畅通了,迁往的民众也日渐增多,而且还大量的土地可以安置兵户与流民。

不过,没有正当的名义,暂时还只能以巡检司的名义行事。

鹤城与观音滩(西沙岛),是淮东当前民政事务最繁重的两个巡检司。

王成服很有内政才干,林缚自然要往他身上多加重担。

葛司虞任司工参军,负责工程监造。

淮东军制下的工造体系,已经远远非传统的司工参军一职能概括,便是扩编后达六万人规模的工辎营,也是世所罕见。

想开国初年,高祖差不多平定了大半个天下,性质与工辎营相差无几的班军规模也才十万人而已。

除设船政使外,还设军械监,冶金监及百工监三司,职同司曹参军。

孙敬轩兼任船政使与百工监。

崇州之根基,可以说是有一半架在海洋之上,船政之事犹为重要,遂专设船政使一职。

崇州蕞尔小县,要纳容更多丁口,要开辟更多的财源,发展规模化的工场手工业,是条捷径。更为重要的,工场手工业的兴盛,是推动生产力水平往前大步迈进的关键一步。

林缚一贯在江宁,在崇州推崇匠术杂学,走到这一步,专设百工监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只是当世精研儒学,擅谈理学的士子多如过江之鲫,精通匠术杂学的管理人才却凤毛麟角。

老工官葛福年岁已大,赵舒翰仍幻想有出仕任政,大展鸿途的机会,林缚只能先让孙敬轩兼着百工监。

军械生产,直接关系到淮东军战斗力水平的高低,其重要自不用说。但军械生产成本,质量以及规模,直接取决于钢铁(当世称精铁)的冶炼水平,而钢铁冶炼业更是工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林缚遂专门设立冶金监,专司此事。

无论是军械监还是冶金监,都只能暂时先让胡致诚兼着,所幸大匠不缺,胡致诚有作坊经营的经验,倒也能胜任。

“商贾匠户,马贼小田主,倒也只比我这个养猪出身的稍好一线,”林缚将拟定的幕僚名单拿在手里扬了一扬,笑了起来,“不过也给清流名士提供了不少谈笑之资啊……”

诸人皆笑。

武将还好说一些,不讲究出身。但淮东制置使司所属支度使,营田使,长吏,行军司马,典书令,诸司曹参军等职守皆是从五品到正七品不等的正式文职官衔。

淮东军制下,除林缚一人外,竟无一个举人以上的出身,说出来也是独此一家,异类得很。这份幕僚名单折子,递到京中,传扬开去,不难想象又将是那些士子清流嘴里的谈资与笑柄。

海陵府,淮安府倒有些在家闲赋的老秀才,老举子,也愿意给林缚这个淮东新贵所用,可是林缚看他们不上。

“且不管他,”林缚笑道,“我给陈西言喊作猪倌儿已近三载,要管他人的目光,这一步也走不下去,假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