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箭与强弩压根儿就法比,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杀伤力,都远远比不了强弩。

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大量的强弩,压制了游牧民族的骑射,这才击破了匈奴、鲜卑和突厥。

至于投石机。只是射程比起强弩更远。若说到杀伤力。就比不了强弩,原因何在?

投石机投出的石块是抛物线,是从上往下砸,也就是说砸在地上后,几乎失去了作用。大不了再跳动滚动一番,砸死砸伤几个倒霉鬼。

而强弩是平射的,更具有强劲的穿透力,可以串肉串。杀伤力自然比投石机更大。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强弩可以进行密集射杀,而投石机不行。投石机砸出的石块个头是大,就是数量有限。再加上,投石机比起强弩更加笨重,使用起来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人手,就限制了其数量。

到了战场上,数量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架投石机的人手,可以使用几架强弩了。一架强弩少则五六支弩矢。多的可达十几支,谁更具有数量优势。一目了然。

“我想,下次交战时,大食狗会在这方面有所进步,甚至于可能会制造一些强弩,但远远比不了我们。”杨思勖接着一声冷笑,极为不屑。

以优素福的精明,他知道了唐军的底细后,肯定想要吸收唐军的长处,制造强弩,加强远程攻击,也就在情理中。然而,因为强弩一直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阿拉伯帝国要想赶上唐朝,那是不可能的。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

接下来,就是你一言,我一语,认认真真的总结。众将提出的想法大有见地,李隆基命人记好,要带回长安去处置。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总结算是告一段落了。

“你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我很满意。”李隆基对这次总结很是满意,道:“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们要做的事儿。”

众将神情一凛,竖起耳朵静听。

“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做好与大食大战的准备,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朝中,一部分是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朝中之事,我要回去向陛下禀报,然后再处置。”

朝中的问题不少,这需要李隆基回去才有可能处置。靠李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旦并不具备这样的才华,重担还是要落在李隆基身上。

“西域之事,就交给陈玄礼主持。”李隆基道。

“遵命。”陈玄礼神情一凛,大声领命。

“你们都听好了,若有人不遵从号令者,陈玄礼可以按军法处置!”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一脸严肃,大声喝道。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陈玄礼富有军事才华,目光深远,而又有大器局,众将对他是服气的。

“杨思勖,薛直,你们要尽心尽力的辅助陈玄礼。”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盯着杨思勖和薛直喝道。

“太子请放心,我们一定凛遵陈将军号令。”杨思勖和薛直一凛,忙道。

“能有你们这话,我就放心了。”李隆基点点头,道:“你们的主要任务有:一是积蓄粮草,这主要是从天竺运输,王毛仲会做好。二是你们要打击大食,不让大食取得更加有利的地方,要让大食难以积蓄粮草。三是你们要为大军西征找到最有利的地方。”

粮草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谁都明白。

打击阿拉伯帝国,让阿拉伯帝国不能得到更加有利的战略基地,这对唐朝非常重要。为唐朝打造好最有利的“前进基地”,同样很重要。

“太子请放心,我们一定做好。”陈玄礼他们忙领命。

“嗯。”李隆基点点头,道:“张说和张小飞随我回长安,其余的人留下。”

张说是文武全才,把他放到西域也可以,但他更适合在长安发挥作用。因为国内的问题越早处理好,越是对大战有利,这少不得张说。

张小飞,自然是去保护李隆基的。

安排好诸事后,李隆基带着张说和张小飞,率领一支军踏上了归途。(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李旦禅位

长安,大明宫。

“陛下,好消息,好消息。”贾铭快步进来,喜滋滋的,远远就叫嚷起来了。

“哦。何事如此欢喜?”李旦有颇有些惊讶。

“陛下,太子回来了,太子回来了。”贾铭把手中的急报呈上,道:“这是太子发来的急报,他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当真?”李旦猛的站起,眼睛瞪得滚圆,满脸喜色,笑呵呵的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眼里尽是慈祥之色,道:“快三年了,朕没有见过三郎了,也不知三郎是不是长高了?三郎是不是更健壮了?”

说到这里,眼里噙着泪水,道:“征战很辛苦,三郎征战三年,历尽千辛万苦,每每想到这事儿,朕心里就难受。”

李旦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父亲。他对子女都很疼爱,尤其是对李隆基,倍加疼爱。一想到李隆基征战在外,历尽千辛万苦,心里就难受。

“陛下,我可不这么看。”贾铭摇头,满脸笑意,道:“太子是做大事的,他是展翼的大鹏,当翱翔于九天之上,辛苦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无法忍受,但对于太子却是甘之若饴。”

“呵呵。”李旦一愣,随即就笑了,笑眯眯的道:“嗯,你说得对。三郎就是干大事儿的,辛苦对于他来说就是甘甜的饴。”

“三郎真是了得,这次出征,竟然灭了吐蕃。平定了天竺。征服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更是打败了大食,挥师西域,西域诸国望风而降。”李旦踱步,脸上的笑意越来越盛,跟绽放的鲜花似的,道:“他这一次拓地万里呀!朕在位三年,就有如此大功业,就是太宗皇上也不过如此嘛。”

若只论对外征战。李隆基这次取得的成就应该是超过了唐太宗。可是,唐太宗还有文治,还有创建唐朝的大功,加起来的话,李隆基取得的成就还是比不了。

“陛下,你莫只顾着欢喜了。太子回来,这可是大事呀,我们该如何迎接?”贾铭提醒一句。

“对!你提醒得对!”李旦重重点头,大为赞赏,道:“三郎归来。这是大喜事,一定要隆重迎接。嗯。把国老他们请来,好好议议。”

贾铭应一声,忙去传人。

“朕复位三载,就有如此惊世奇功,朕心足矣。”李旦拧着眉头,喃喃自语。

没过多久,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姚崇他们进来,向李旦见礼。

“三郎发来急报,他已经在归来的路上。你们都说说,要如何迎扫三郎。”李旦满脸喜色,红光满面。

“当真?”狄仁杰他们大喜过望,人人咧嘴大笑,道:“太好了!太好了!”

李隆基聪明过人,足智多谋,很得众人爱戴。更别说,他这次拓地万里,使得唐朝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宽广,这是天大之喜,一听说李隆基归来了,谁能不喜?

“陛下,一定要举行一个盛大而隆重的仪式,迎接太子。”狄仁杰忙道。

“国老说得对,朕也是这么想的。”李旦重重点头,大为赞成,道:“这事儿就交给国老来处置。”

“遵命。”狄仁杰当仁不让,大声领命。

接下来,他们又商量了一阵细节,李旦这才叫他们下去。

“国老留下。”李旦又叫住狄仁杰。

“陛下,您有何事?”狄仁杰忙问道。

“国老,我说是朕做皇上为宜,还是三郎做皇上为宜?”李旦突如其来的问道。

“……”狄仁杰直接失语了。

平白无故的,李旦怎会问出如此让人震惊的话。

这可不好回答呀,狄仁杰愣在当场,不知从何说起。

“你下去吧。”李旦挥手让狄仁杰退下。

狄仁杰施礼告退。

李旦背着双手,不住踱步,好象有甚心事难决似的。

“嗯,去问问娘。”猛然间,李旦停了下来,想到了武则天。

李旦快步朝武则天的寝宫赶去。

武则天头发花白,身体大不如往昔,在李显父子的搀扶下,正在散步。

“陛下,你有何忧?”武则天看着急匆匆而来的李旦,大为讶异:“可是三郎那里吃了败仗?”

“娘,你怎么这样说话呢?三郎怎会吃败仗?”李旦颇有些不悦,道:“三郎正在归来的路上呢。是得胜归来!”

“三郎没吃败仗,你为何如此脸色,犹豫难决。”武则天不解的问道。

“娘,你说是我做皇上好,还是三郎做皇上好?”李旦又是突如其来的问道。

“……”武则天很是惊讶,眼珠子差点掉地上了。

李显父子也是震惊无已,平白无故的,问这话何意?

“你这话何意?”武则天愣了好半天,这才反应过来。

“娘,你想呀。”李旦拧着眉头,道:“我复位三载了,三郎征战在外,拓地万里,他英明无比,无人可及。接下来,必然是与大食的生死大战,在这样的大战中,一个英明的皇帝是无比重要。三郎比我英明,他当皇上是不是会更好些?”

“……”武则天再度震惊了。

紧接着,武则天又是欣赏的打量着李旦,笑道:“老八,以前娘小瞧你了。你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硬的性子,却是有着比天更阔,更海更广的胸怀。”

皇帝之位,这是何等的诱人,谁会放弃这一位置?为了皇位,可以骨肉相残,父子兄弟都不认,而李旦竟然在想谁当皇上更好。

这份胸怀,的确是比天阔,比海更广,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你们两父子。一脉相承。谁当皇上更好。娘也不好说。”武则天想了想,道:“这要你自个拿主意。不过,娘要提醒你一句,三郎此次回来,不仅仅是为与大食的大战做准备,还要处理国内的积弊。你好好想想,是你更好,还是三郎更好。”

“娘。那究竟谁更好?”李旦依然有些想不通。

“老七,送客。”武则天没有回答,而是吩咐李显送客。

“七哥,你说说。”李旦忙问李显。

“陛下,这事儿你就莫要为难我了。娘都难决之事,我又怎好说呢?这事儿,还是你自儿拿主意吧。”李显忙道。

这可是犯忌的事儿,一个不好要招来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