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记住,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你都要给我守住恒罗斯。”优素福脸一沉,冷声道:“借用中国人的一句话来说,希望你知耻而后勇!若是失败,你就不必来见我了!”

“人在城在!”古太白昂头挺胸,气昂昂的道。

要是再失败的话,他就没脸见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了,不如自杀算了。

古太白领命后,立时启程,赶往恒罗斯,准备战事。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高力士,今儿是西域诸将回归的好日子,你一定要多尽心尽力,为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酒宴。”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冲高力士道。

今天是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这些镇守西域的将领回归的日子。虽然陈玄礼他们是臣子,但是,对于李隆基来说,他们还是朋友。

在李隆基还很落魄之时,陈玄礼他们就跟着李隆基了,与李隆基一起大破突厥,一起灭吐蕃,征战西域、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扬威西域。

这是“战友”之情,是兄弟之谊。他们回来,李隆基特别开心。

“数年不见了,不知道他们有可等变化?”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众将到了。”高力士忙提醒。

“走。去迎接他们。”李隆基甩甩袖子,脸上泛着笑容。

“陛下,你亲自去迎接?”高力士有些吃惊。

李隆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亲自去迎接,这也太瞧得起陈玄礼他们了。

“当然。”李隆基重重点头,道:“高力士,在你跟着朕的时候,朕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个王爷的虚名而已。你任劳任怨,没有后悔,朕很欣慰。同样的,陈玄礼、杨思勖和薛直他们也是如此。他们既是朕的大将,也是朕的好友。朕,很想念他们,他们归来,朕自然是要去迎接的。”

“陛下礼贤下士,能追随陛下,是我的福气。”高力士很是感动,道:“下辈子,高力士还是追随陛下。”

对这话,李隆基没有怀疑,因为高力士是对李隆基最忠心的人,可以把命献给李隆基。(未完待续。。)

第三章大唐军备

陈玄礼、杨思勖、薛直他们一个个大步而来,满脸喜色,一双眼睛特别明亮,一脸的期待之色。

“呵呵。要见到陛下了。”陈玄礼发出一阵畅笑声,说出喜悦的原因。

“是呀。要见到陛下了呢。”杨思勖重重点头,尖细刺耳的声音透着无比喜悦。

“五年没见了,陛下一定更加英俊了,更加帅气了。”薛直笑眯眯的道。

“那是。陛下不英俊帅气,还有谁敢?”陈玄礼眼里尽是笑意。

众将对李隆基特别服气,他们是在李隆基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追随李隆基的。

“陛下。”正说着,来到大明宫前,远远就看见李隆基正在冲他们招手。

陈玄礼他们飞也似的冲了上去,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未语先笑,就要冲李隆基见礼。

“免了。”李隆基快步过来,脸上泛着笑容,扫视诸将,笑呵呵的道:“你们回来了!这就好!嗯,你们更加骠悍了。”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众将的确是更加骠悍了。

“陛下过奖了。”陈玄礼、杨思勖和薛直他们把李隆基团团围住,个个喜笑颜开,道:“陛下真的是更加英俊了!更加帅气了!更加英明了!”

“听你们的意思,朕以前就不英俊,不帅气,不英明了?”李隆基笑着调侃一句。

“不是,不是那意思。”众将知道李隆基是开玩笑的,一脸的笑意,只觉李隆基很亲切。

“你们远道归来。路途辛苦。就不要在这里说话了。走。进去说。”李隆基转过身,大步而去。

众将忙跟着进宫。

来到宫里,李隆基坐在宝座上,要陈玄礼他们坐下来。又命人把张说、姚崇、宋璟、王孝杰他们叫来。

“今儿,你们远道归来,很辛苦。朕设宴,为你们接风洗尘。”李隆基命人摆上酒宴,道:“不议国事。不谈军务,只说些开心的事儿就成。容明日,朕让你们了解这几年的国内情形,你们再说说西域情形,然后再来商议出兵事宜。”

众将从西域赶回来,的确是很辛苦,让他们先喘口气,再来了解国内情形,有助他们建言献策。西域情形,李隆基虽然通过军报有所了解。却不如陈玄礼他们亲口汇报真切。

等都了解了情况之后,正来商议击破阿拉伯帝国的办法就好办多了。

这顿饭。有说有笑,气氛极好,很是轻松,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众将就赶了来。

赶来的不仅有众将,还有文武大臣。就连武则天和李旦也来了。

李隆基召回众将,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要击破阿拉伯帝国了,这是何等令人激动之事,谁不想知道呢?

李隆基扶着武则天,要她在宝座上坐下。此时的武则天,精力大不如从前了,一头白发,半眯半睡的靠在宝座上。

“你们都知道,今儿是要商议有关击破大食之事。”李隆基一口道破群臣的心思,道:“这商议之事,有些能让你们知道,有些不能让你们知道。在正式商议之前,可以让你们知道一些情形。嗯,就先说国内情形吧。国内的情形又分为文事与武事,文事,就由姚崇来说。”

击破阿拉伯帝国,这涉及到军事机秘,只有相关人等能知道。不过,一些国内情形和西域情形,还是可以让群臣知道的。

“遵旨。”姚崇应一声,缓缓开口,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就在全力革除积弊,淘汰冗官冗员,整顿吏治,整肃官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大唐是气象一新,今非昔比。别的也不多说,只给你们说两件事,你们就知道这五年来,大唐取得多大的成就。”

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凝神静听。

自从李隆基登基后,就在大刀阔斧的整顿,革除积弊,究竟取得怎样的成就,却是很少有人知道。

“大唐要击破大食,就需要钱和粮这两样,我就说说这两样。”姚崇伸出右手食指,道:“说到粮,大唐积蓄的粮草,就算颗粒无收,也足以支持三年之用。”

“真的?”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

“有这么多?”武则天也是一脸的不信。

她掌管国政数十年,虽然把天下治理得不错,却也没有存到这么多的粮草。颗粒无收,可以吃三年,这得多少粮食?

要知道,唐朝当时有近四千万人口,每人每天一斤,就要近四千万斤。三年支用,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很惊人的。

“千真万确!”李隆基点头肯定一句。

“厉害!厉害!”武则天把李隆基瞧瞧,又把姚崇瞧瞧,一脸的赞许。

她当国数十年,也是做不到这点,她不得不服气,这君臣两人真的了得。

“说到钱,一文不收,也够用五年了。”姚崇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大声道。

“五年?”群臣更加惊讶了。

唐朝一年的财政支出是几千万两银子,五年支用,那就是几亿两了,这也太惊人了。

“的确够五年支用。”李隆基笑着道:“大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我们的幅员更广了,口众更多了,物产更丰饶了。”

李隆基取得的成就的确惊人,然而,若是仅靠以前的唐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的唐朝,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人口,还是物产,都不是以前的唐朝能够比的,要做到这点也在情理中。

“哦。”武则天恍然。

她秉政数十年,呕心沥血,也是做不到这点。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唐朝当时的条件不具备。如今。经过李隆基的征战,幅员增加了一倍多两倍,收入自然是大幅提高了。

“文事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就由张说说说武事。”李隆基冲张说道。

马上就要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了,武备方面的准备情况究竟如何,这一直是机密,知者甚少。群臣不由得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

武则天的眼睛也瞪圆了,死死盯着张说,她也想知道武备方面的准备情况。

李旦也是如此。

“遵旨。”张说应一声,缓缓道:“五年前,陛下登基伊始,就在准备与大食的大战。这五年来,大唐不敢有一刻松懈,努力准备,如今已经是异常充分。具体的军备属于机密。不能在这里说,我就选几样你们能够知道的来说。”

军事机密一定要保持秘密。没有资格的人不能知道,群臣认同这说法。

“你们都知道,自从灌钢法发明后,大唐的钢铁产量就大为提高,不用再象以前那般要千锤百炼,这就使得大唐之军的着甲率大为提高,高达六成。”张说的声调有些高,道:“如今,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着甲率已经接近八成了。”

着甲率,是衡量一支军队战力的重要标准。着甲率越高,说明战力越强。唐朝的着甲率是六成,这是中国历史之最。

李隆基指点了炼钢技术,使得唐朝的钢铁更多,质量更好,军队的着甲率也就更高了。

当然,一支军队的着甲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因为有些特殊要求,可以不着甲的。

“八成?”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只觉不可思议。

六成的着甲率,已是中国古代历史之最,高达八成的着甲率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而且,我们的钢铁更加优良,更加耐用。”张说脸上泛着笑容。

钢铁对于一国来说,极为重要。唐朝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张说着实欢喜。

“太好了!”群臣齐声叫好。

“大唐这些年来,大量训练军队,如今我们训练好的军队超过了五十万。”张说没有说具体的数目,因为这也是军事机密。

“五十万以上?”群臣大为震惊。

都知道唐朝这几年大量训练军队,其数量最低也是五十万,当被确认后,他们仍是吃惊。

“在军械方面,大唐大有改进,早已不是往昔所能比的。”李隆基接过话头,道:“这些变化,不能让无关之人知道。而将军们,要驰骋在战场上,又必须知道。朕以为,让将军们先看看我们的军备,再来商议击破大食之事为宜。”

将军要是不了解军备的情况,他就无法熟练的使用,无法发挥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