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就是有病在身,虽然睿智,已不如往日。有一个比喻,黑齿常之一刀名闻天下,乃世间罕有的勇将。然而让他醉得如同烂泥一样,这一刀下去,还有没有往日的勇猛?陛下已经醉了。”

这是一个比喻,然而却是一语中的。

房氏本来无精打彩的,可听到最后,也终于心动,在旁边弯了一下腰,道:“李先生果然是奇人也……谢过李先生相助我家殿下。”

“不投,臣自会看云起云落……逍遥自在。即来投,替殿下分忧解难,是臣的责职所在,王妃勿得相谢。”

高政已忍不住问道:“那么这个势又在何处?”

“好大的势,高使君没有看到吗?无论是雍王殿下,或者是太子,或是天后,权利还是天皇所赐。若是天皇一心想收,太子的权,都能收回来。难道那一天真的到来,太子敢起兵谋反不成?可是天皇醉了,不是昔日的天皇,权利不要争,至少不与天皇去争,已赢得天皇三分欢……s。

天皇醉了,但天后智慧天下军有人能及。对天后,天皇又是绮赖,又是防备,这十几年间,一直在反复,也不是没有缝隙。今天太子势大,天后势大,天后又支持太子,并且让最亲近的内侍,前往青海扶恤太子,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

听到此,再不懂,撞墙去死!

房氏一双秀眸又亮了起来,奇人哪!

看到各人嘴唇都张开了,段夫庆又说道:“别急,一切等殿下退出来,再说,天后啊。”

众人会意。

这一天晚上十几人就筹交错,李贤居然因为开心之下,黑齿常之没有烂醉如泥,他却喝得烂醉如泥。

这个苦命的孩子,他还以为真看到光明即将到来呢。

首先得退,这个也急不得的。

不能莫明其妙就退了,如何退,段夫庆只能了解一个大约的政治格局,具体的肯定不清楚,这个要张大安等人去寻找机会。正在找机会时,洛阳诏书下达。

所有宰相要去东都议事。

诏书没有明说,可大家都知道,是为了吐蕃侵犯剑南的事。

王德真看了一眼李贤,冷嘲热讽地说道:“各位相公,有一件事陛下似乎忘记。”

崔知温不知,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

“雍王在监国哪,我们一起去了东都,雍王监那一门子国?”

崔知温立即闭上嘴巴。

张大安一听机会来了,冲李贤挤了一下眼色。李贤也反应过来,说道:“王相公说得对,自大哥平安归来,我监这个国,已经十分不合理。只是父皇不让我辞,惭愧惭愧。”

这个六皇子怎么了?换王德真狐疑了。

李贤又冲一名小吏说道:“麻烦替我拿纸笔来。”

“喏!”小吏拿来纸笔。

李紧就当着这些宰相开始书写,先写给李治的,儿臣不孝,知错了,云云。做错了就要惩罚,请父皇母后惩罚儿臣吧,以戒示天下。青海的事没有写出来,可满篇是忤悔之语。

写完了,又写给李威,还是忤悔之语。

等墨汁干掉,将它们封起来……说道:“将它们分别送到东都与郏州。”

十个宰相让他这个举动,弄得鸦雀元声,有的不解,有的怀疑,有的沉思,戴至德终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叹了一口气说道:“殿下本来是一个温润敦厚君子,博学多才,只是因为某些人误导,走了一些弯路。朝闻道,夕可死,幡然悔悟,为迟不晚。”

青海死了许多将士,固然可惜。可他终是一个上位者,考虑的事比较全面。死也死了,吹也吹不活,难不成将他杀死,以谢天下?会不会?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是不要再搅局了。只要他真心退出,太子继位,再无人能阻挡。国家能平稳过渡,这才是社稷百姓最大的幸事。

当然,他心中同样很怀疑。

“戴相公,惭愧啊,此事休提。到现在,我才似乎感到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如释重负。各位,告辞,”李贤一拱手,洒然而走。

十个宰相大眼瞪小眼的,好久没有作声,难道这位雍王真不想争了?

回到府中,李贤喊来段夫庆,说道:“我退了。”

“恭喜,如何退的?”想化解吐蕃的困窘,最好办莫过于让唐朝内政动乱。嗯唐朝内政动乱,莫过于让太子地位不稳。嗯太子地位不稳,莫过于让李贤上位。嗯李贤上位,莫过于先退后进,眼下是必须退的。可不能真退,但他不是唐朝大臣,听到的只是吐蕃得到的情报,还有从街头巷尾听来的一些传闻。所以得知道了解更多的内情。

说了一遍。

段夫庆立即说道:“殿下,今天乘这个机会退出,是对的,可你也必须到东都。”

“为何?”

原因很简单,你不到东都,我也不能到东都,就不能立即得知唐朝的布署,就不能通知大论。这样同重要啊。

脑筋急转弯,真正原因不能说的,得找出一个借口,还是必须能拿得出的借口。停了停说道:“殿下啊,你想一想,当年太子制出新未,两位圣上召见,路上速度是快走慢?”

过去了好几年,有的事都忘记了,想了好久,才说道:“很快的。”

可眼中终于出现一丝黯然。当年兄弟之间很齐心的,大哥去了东都,自己还协助东宫的那个宫女……调制竹纸。再想回到过去的那段时光,不可能了。

“为什么要那么快?”

“因为路上早情严重,车驾劳民。”

“当真如此?当年情况是不是与今天十分相似?太子也在监国,可发生了多件大事,两位圣上很不满。只有到两位圣上身边,尽孝道才是正途。至少要让天皇看到殿下的孝道。”

“仙……”

“殿下,莫要不好意思,无论天皇如何动怒,你也要厚着脸皮,向父母亲低头,有什么丑可丢的。况且天皇诏书里也没有明文说过,不让你去东都。你还在监国。诏书没有明文颁发,取消你监国的资格。按照制度,各位宰相要离开,你也要离开。只有在天皇眼前,做给天皇看,天皇才会时常想起。”

相万千,大道归一。也与当年秋仁杰的提议很相似,不过用心却是不同的。

“是啊。”

这一个是字,不仅让李贤越陷越深,还将这个大祸害带到了洛阳。

第四百二十六章甚辇路(一)

洛阳,李治正在头痛。他低估了狄仁杰的勇气与决心,只好将狄仁杰召来;说道:“狄卿;虽韦卿有错;可兴修两渠;也有功劳与苦劳。”

“陛下;有功必赏;有错必罚;此乃立国立军之根本。为什么李敬玄率领七万大军;明知刘审礼部围困;不敢击;后败仓皇出逃;不战自溃?正是因为大非川之败;陛下没有斩杀薛仁贵与郭待封。”

倒不是狄仁杰想找薛仁贵麻烦;五万大军;五万从军与民夫,全部覆没;这在唐朝开国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李治处罚是轻了一些。但作为臣子;郭待封出身名贵不提;李治与武则天对薛仁贵皆是很喜欢。

抛开以前的功绩或者出身;按照制度;此次大败;二人必斩无疑。

“有功不赏;将士失去了进取信心。有过不罚;将士会不以失败为耻。这是治军。治国呢;有功不赏;臣子同样失去进取的想法,只想使用歪门邪道的方法进取升迁。有过不罚,臣子谋政时;不会兢兢业业。

今天诱帝大兴土木安然无事;明天又有诱陛下下江南;修第二条大运河;甚至不顾国家根本;兴兵伐大食。国家危矣。”

“秋卿;何来此言?朕绝不是隋炀帝。”

“若不罚;以后此风一开;陛下不是隋炀帝;离隋炀帝亦不远矣。”

韦弘机也听到此事;想写信给太子;可一想到一来一去;太过遥远;并且还不在长安;是在洛阳放弃这个念头。然后又到秋仁杰府土拜访。看能不能将事情解释清楚;狄仁杰说了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合。“破晓神灵提供百度

根本就没有见他。

太子还没有死呢;就立即替皇帝大修土木;讨好皇上变节。看一看李贤的原来大臣,得势时门庭若市,失势时冷寂驻雀。虽能理解;可他不想以后这样的大臣聚在太子身边。不但是泄愤;也拿韦弘机做一只鸡;杀一做百。

李治无奈;只好下诏,将韦弘机一录到底;以白衣之身兼管鬼门渠与皇家御苑。

秋仁杰还没有甘休。

什么以白衣身份兼管?包括广通渠;黄河这个漕运修了四年,明年是第五年;一旦修好了,将是李治为帝时最大的政绩。嘴巴努一努;韦弘机挟借此功;立即就上来了。

于是又进奏道:“不可。我朝借汉例,一些特殊情况;让将士以白衣之身率军;戴罪立功。可臣就没有听说过以白衣之身;处理国家政务的。陛下引的是那一例?”

李治略有愠色;说道:“罚也罚过。韦卿虽有过错;毕竟也替国家立下大功。再说;他懂土木之学;又会经营。换了其他官员主持三门漕渠;只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臣不明白;两渠是太子殿下的功劳;还是韦弘机的功劳?“李治越不舍得放;秋仁杰越是疑心。实际上李治也欢喜;虽是儿子的人;对自己也不错的。韦弘机立场没有改变;可缺了气节;是存了谄媚的心思。秋仁杰穷追猛打;也不是完全冤枉了他。

“国家用人;以德为先。臣不知居然经营之道;也能用人;那么何必不用商贾为朝中大臣;他们个个皆懂得经营之道。至于节约用费;陛下既知;为什么下诏让韦弘机主持上阳宫的修建?”

“那么你连朕也想处罚了?”李治大怒。

武则天拽了一下他的袍袖,在帘后说道:“狄卿;去年修建上阳宫时;陛下也不知青海如此惨烈;更不知太子陷于重围;才下了诏书。实际上此事拖了很久;陛下很早就说过;东都皇宫单薄;在不铺张的情况下;修一宫拱卫皇宫安全。因为经费;一直拖了很久。实际上现在陛下也后悔了;秋卿何苦逼得太过?难道让陛下又下一道罪己诏?

秋仁杰才怏怏不乐的停下追究。

“倒底是谁受了委屈?早知道朕不提拨此人。”看着狄仁杰离去的背影;李治窝火地说道。

“陛下;他也是为了国家。陛下受了委屈;可天下百姓却不会受委屈。”武则天郁闷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