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观察着,有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空置着。这个都不用询问,是为了培养“地力”。没有肥料了,只好轮耕。也用了草木灰、牲畜肥,不过很少。草木灰主要来源于烧饭产出的,这个倒丰盛。关健是田地广。后世农民密集的地方一人一亩地都不到,现在动辄几亩几十亩。分摊下来,变得稀少了。牲畜肥更少,有许多贫困的百姓缺少牲畜,用人力拉犁耕地。
站着沉思了一下。肥料确实有点难解决,回忆了一下,农家肥,草木灰,沤肥。终于眼睛亮了亮。但还是没有作声,下了田地,看了看撒播的种子,居然看到了有一部分种子不是很好。
他在观看,农民也没有注意,还以为这些富家子弟闲着无聊,看他们好玩的。
看了好一会儿,心中有数了,于是与一个农户攀谈起来。
沤肥也是有的,有时砍一些青草蒿类,放在粪坑里沤烂了做肥料。但提到红花草时却是两眼茫然。好在有准备,李威迅速换了说法,紫云英、飞廉,这个倒是知道的。有的农民还用嫩草头,当作菜来吃。
对这个很无语,因为李威前世小时也吃过。后来才知道有毒的。这种作物分布很广,主要在长江两岸,但华北关中地区同样也有。不管产量如何,反正这些地闲置着,在“轮耕”,天知道轮到哪一年,靠一些雨水与灰尘积攒下来的氮磷钾,才恢复地力?种植红花草肯定比闲着强。
豆类亦是如此,只知道种植,是粮食,甚至还知道“养地”,就不知道有多养地。别的不说,这些闲置的土地种一年大豆子,哪怕产量很低,所积攒的氮肥,终比闲置的强。
播种也是问题,象这样直接将种子撒到地里,肯定没有带营养钵育苗,就是怕费事,小田育苗,大田移载,也肯定比现在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当然,因为根系的问题,小麦等作物,移载肯定是不行了。
这时也出了两季,许多地里小麦青黄不接。不过缺水,长势很不好。甚至极个别田地里东一根西一根,让李威怀疑能不能将种子收回来。也有的农民正在麦田间隙里打上小坑,种高梁豆类。
也知道选用优良的种子,可因为广种薄收,至少对他来说,是这词语形容,只是选用长势好的一片庄稼做种子,并且是各留各的种子形式选种的。难怪王戎将他家李子核钻一个洞后才出售。
至于大规模杂交技术没有出现之前的单株选种与盐水选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也是这种广种薄收制约了农民的想法。想到了盐水选种,他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现在盐真的很贵,一斤盐三文钱,好一点的四到五文,但现在的一斤他掂了掂,很有可能不及后世的半斤重。于是从东市上回去后,查了查相关的文书,才知道这时代还没有想到晒盐,不过煮盐出现了。但主要是池盐,少数地方还有井盐。这么贵的盐,农民谁舍得用盐水选种?
不过是不是如此呢?
又换了一个地方,与一个看起来很有经验的农民再次攀谈,结果依然如此。
其实这些方法,除了象水车什么的,大多数《齐民要术》里就记载着,比如种子的单选单藏,春耕前的水选,只是用了淡水,显然不能将许多不饱满的种子剔除。再比如记载“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昨天刻意翻阅了这本书籍。心中还在奇怪,因为里面记载的农业知识有许多相当科学先进,为什么产量这么低?
心中估猜测了一下,有,少数百姓已经使用了某一种的方法,也认识了其中的好处。但没有规范起来推广。有一点可以证明,《齐民要术》中已经说明了用豆类轮耕代替田地闲置,可现在呢?
看一看四下里许多大块大块的空地,尽管缺少水源,可有的空地就在沟渠的边上,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里面写的东西未必所有都是正确的,大多数都是对的,侥幸还知道极少数一些能改进,或者错了,或者许多他也不知道对与错。
可如何说服父母亲,或者各个宰辅去大规模在全国推广《齐民要术》中的知识?更不要说对中间某些内容进行再次改正。
又转了转,脑海里却在不停地思索着,就到了中午了,拿着备好的胡饼以及一些小菜,与侍卫与碧儿坐在田埂边啃了起来。因为想着事情,连吃东西,眉头都皱着。
碧儿问道:“殿下,你有没有想出解决旱情的办法?”
晕了,解决旱情,虽然不是专家,但想出一两条能让产量增加的方法还是有的,可能解决旱情?
别要说什么坎儿井,虽然这时代什么都落后,可也不能小视了人们的智慧。就象龙首渠,建于西汉,经过十余里商颜山,然后用隧洞竖井施工,凿出四十余丈深的井,井下相通行水。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坎儿井。
那是西汉,况且唐朝?
不要说他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是有本事,造个飞机,来个人工降雨,能将这么广大一片旱区的旱情化解?
“不是,老天下不下雨,孤也无可奈何之。是在想另外的事,你还记得我昨天为了今天前来察看,翻看了一下《齐民要术》?”
“记得,还是奴婢替你从书架上拿下来的。”
“那你还记不记得孤在劳宴上,对戴相公说的话,产量太低了。”
“记得,但戴相公说得对哎,比起汉朝,我朝粮食亩产已经高了近一倍。”
“既然我朝能让粮食产量增加,为什么不能继续增加?”
“但那好难哦。”
“事在人为,就象孤的顽疾,也很难医治的。可孤在锻炼之下,现在不渐渐好转了吗?”
“殿下,你真是一个好太子。”
“江司闺此言极是,”因为出城,带了十个侍卫过来。几个侍卫一起说道。
心折了。
别的官员视察的啥,那是做做表面工作的,大家都懂。可是太子察看百姓,那是真察看,没有任何声张,到了田间不但看,还在问,现在又在想。能不能想出办法,那是一回事。可这份心意却是可嘉的。
“你们也别夸了,百姓对孤那么期望儿,孤却无能为力,心中不安。总想出一份力回报。”
说到这里,中午太阳有些火辣,他的额头便冒出许多汗水出来。碧儿有些担心地替他擦了擦,说道:“太子,你也看过了,也问过了,我们回宫吧。”
看着她关切认真的表情,垄上阵阵温暖的春风吹来,也吹来了她身上微微处子的清香,李威有些心动。
春天深了,人总有那么一点心思。让他心动的少女很多,比如还留在东宫的香雪、画柳,或者徐家那位小辣妹,可是顾忌很多。就是杨敏,也有一份顾忌,未必能摸透她的心。
但碧儿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是不是碧儿还小了一点,似乎也不小吧,再说这时代十二三岁结婚同房生小孩的都有……
胡思乱想着,嘴上却答道:“既然出来了,再转一下吧。”
将心静了静,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心中又想到。不是很好办的,比如这个红花草,或者豆类,这是数年才能看到效果的,不可能今年种了一季红花草了,然后再来一季大豆,然后明年就能亩产十石,震动天下,迅速广而推之。想要这个理论引起整个国家注意,自己不能顾忌,恐怕也要几十年时间才能让它得到公认。
太难了,现在说什么氮磷钾,嗯,就是刚刚去世没有多久的妖人李淳风站在面前,他都不会相信。
不过有些还是可以上的。本来长安城外就有许多皇庄,父母亲,甚至祖父大人李世民,都将农业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站在柜台前吆喝买卖,估计谏官能从太极宫一路跪到东市。但参加农业,没有一个大臣会说话的。
有了这个便利,现在又正好能将时间抢过来,来个营养钵育苗,大田灌上水,红花草长安城外不多,但有,许多就生长着终南山下,让百姓当作野菜在吃,或者当作了祛风清热利风的药方了。他是皇太子,一声令下,会搜罗不少,或者刻意让人将豆枝抱来,一起放在田里沤。等到苗长大,将大田水放干,这些绿肥也差不多沤好了。然后再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种植。
先不要弄太多,只要照料好了,看到效果,就是父母不推广,附近总有百姓好奇模仿的。但他很有顾忌,产量稍高也罢,如果弄出来一个四石田五石田,轰动天下……并且如果伺候得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真的很担心……
这个太子的身份……
正在这时候,一人骑着马,快速奔了过来,来到近前,翻身下马,看着李威问道:“阁下可以太子?”
侍卫立即警戒起来,李威挥手制止,说道:“正是。”
“臣民参见太子,”翻身施礼,然后说道:“太子殿下,有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第四十三章太乙终南八方云动(六)
李威沉声问道:“什么事,你又是什么人?”
来的人他不认识,当然他认识的人却是不多,就是原来李弘因为身体性格,认识的人恐怕也不多,但认识他的人却有不少。
“臣民是周国公府上的一名仆役。”
“当!当”
一声声刀鸣声,十名护卫眨眼就将十把横刀拨出来。
李威再次将他们拦下来,说:“继续说。”
十名护卫手中明亮的横刀也将这名来客吓了一跳,脸色有些发白,过了一会儿,才定下心神说道:“臣民是紧要之事前来禀报太子殿下的。今天早上,西台舍人府上的徐小娘子,左金吾府上的裴小娘子,羽林中郎将府上的杨小娘子,还有太子妃,带着两名仆役,三名婢女,到了终南山了。”
徐小娘子李威知道是谁,其他两个少女则不清楚。但这是一次正常的踏青。终南山离长安城不是很远,道路又好,如果骑马一个时辰,可以从最近的山麓到达长安南城门一个来回。当然,寒食与清明合在一起了,踏青,故名异义,大多数是散步去的,骑马与坐马车的游客倒是很少。
就是步走,如果起一个早,上午出发,还能登上楼观台,看看讲经台、炼丹峰、大陵山、上善池、仰天池,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