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威继续说道:“凡有阻拦者,一律惩戒,轻则没收田产,重则流放,若是带头兴师动众反抗者,斩无赦。地方官员包庇者,一律免去所有官职,终身不得录用。”
李威真的动怒的。你们还真当我是神马仁爱,一个老好人,好欺负。
又说道:“自咸亨三年起,自朕为了福泽于民,与先帝倡导多方耕种养殖以来,侵占废弃沼泽者不究,然侵占河渠水道湖泊,影响灌溉者,一律退耕返水。又,勿论何人,不得私自侵占江河湖泊,谋为己用,勿令者,一律严惩不怠。又,竹纸兴起,多有作坊侵占江河溪渠,谋己力,害水利,自诏书起,全部退返。缺水者,于荒地经地方官员核实后开塘,适度引水,否则查没作坊所有资产。又,关中河南之地,以至全国,多有大户人家,占水设碾,舂磨粮粟脂粉,以为己利。各地官员即诏书日起,核实灌溉用水之量,确认设碾数额,多余者,全部酌情查没。违令者严惩不怠以上若是官吏处置不公,当地民众可以上疏朝廷,以求公正。”
后面李威都想到过。原来准备各个大户代表到长安后,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
然而司万清的上疏,让他气坏了。
水利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就是放在后世,也十分重要的,况且现在这种脆弱的生产方式。
可是魏元忠头脑很清醒,他没有往下写,而是说道:“陛下,且听臣一言。刚刚臣看了司万清的奏折,感到事情很严重,并且实际的,有可能比司万清写得更严重。”
“嗯,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写起来会有忌讳。”
“就是他有的不敢写出来,可仅凭他一人之言,恐难信服天下。以臣之见,不若让臣派出一些可靠的官员为使者,到各道察看,然后快马回京,将实情向陛下禀报。这样,向天下颁发诏书,也会更有理有据。”
李威沉思了一下,说道:“好。不过将第一道诏书颁发了吧。另外派出使者,不可让地方官吏知道,改用其他的借口。以免被地方官吏误导。”
“喏。”
魏元忠离开后,李威怒气渐解。
刚才是生气了,然而想一想,无论那一朝一代,那一个国家不是有一大堆麻烦事,无法解决的。
自己是地主阶级的头子,反而率领贫困阶级,在向地主阶级作斗争,算那门子事?
PS:关于水利的事,若是懂,写起来很精彩的。不过主角不适合皇帝,而是地方官员才好。有可能下本书会写到水利的细节,放在宋朝写也更合理一些。刚刚看到一个故事,长乐女钱四娘前往将军滩前筑陟,溪流横溢,陟辄坏,钱四娘愤而投水死。好节烈的女子。这本书简单粗犷的带过了。但李威只要真的将这些事务做好了,就是不发展航海,一个更完美的唐朝也必然出现。
再说一件有趣的事,某县官接到小民报案,我的菜园被某某捡到,前去认领不给,请县大老爷做主。此县令糊涂了,这不是其他东西,菜园子怎么捡?这就是葑田,下面的烂茭苇等草根,上面架木排浮泥,种稻,甚至种蔬菜。不过注意了,得用绳子栓紧,否则一夜过来,就飘到某一处地方。这也说明了古代人的智慧。
第一百六十五章探(三)
第一百六十五章探(三)
让这件事压了一压,还有一个原因。
所有的一些新革新,都放在了清除朝堂与地方后党后,才开始拉开围幕的。因为一革新,必然有骚动,若是母亲从中作梗,会让李威很头痛。水利的麻烦,根本就是他没有想到的。顶多原来听到一些百姓,说竹纸坊与碾坊侵吞了水泽。
可另一件更头痛。
云朔之地,在北魏又叫六镇。
李威返回来后,在道真的率领下,残剩下来的突厥人陆续的向阴山北面的大草原上迁移。
若没有阿史那道真的介入,再加上李唐的动荡,很有可能这些突厥人全部被骨咄录收笼过去。但道真的介入,很有可能这些部族离中原近,多少受过唐朝的一些恩惠,继续忠于唐朝。他们灭于骨咄录的镇压之中,也就算了。但挺了过来,就得继续用优容的态度对待,否则还有许多其他的部族心中害怕,以后会陆续发生一系列不好的事。
这个民族政策是延续了以前对吐谷浑的政策。
再者,大漠上也需要他们,防止铁勒人一枝独大。
但迁移很麻烦,虽说对他们影响不大,皆是游牧生活,嗢仑河与独乐河腾了出来大量空间,可供他们游牧。以前也有过一次类似的事例,太宗让阿史那思摩将散于河南夏银等地十余万部族迁于长城与河北,名义上统辖自河北云朔到嗢仑河广大地区。这一次李威做得更彻底,一下子全部驱逐到了阴山北边。
因此,做了种种安抚措施,包括优待各族酋首,并且从战利品中拿出大量的马羊羊,分配给这些部族的族民,让他们能在草原上过一个快乐的生活。但还是发生了许多事,可是迁移开始了。
这个过程有可能一直持续到明年春天或者秋天。
空间腾出来了,真空地带必须填补上来,否则后面的部族看到大量真空地带出现,认为更容易生存,反而留下来不走。难道强行驱逐?
离长安城还有一天路程时,李威将诸位宰相以及重臣召集,就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一说完,除了知道内情的魏元忠与朱敬则外,其他人脸色都是很慎重。
魏知古喃喃道:“陛下,六镇啊。”
这几乎是一个神话与魔鬼的代言词。北魏六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真正的汉人朝代没有一个能做到的,只有汉化鲜卑人政权北魏做到了。自拓跋珪开始,北魏就在云朔六镇一带,发展农业,与青海的做法很类似,有农业,有半农半牧,有牧业。拓跋珪南下中原,拓跋焘平定北方所倚仰的粮食与财物多自漠南(以大戈壁为界,包括蒙丁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与我国内蒙二连浩特一带,北为漠北,南为漠南,也就是阴山南北)与塞上的畜牧业与屯田。兵源也多选自于此。
后来北魏于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内蒙五原东北、固阳西南、武川西、四子王旗西南、兴和西北、河北张北)设立六镇。这些地方全部在阴山的山隘口处,并且在其他的山隘口也设立了一些据点。死死扼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一步阴山也踏不过来。
相反,从这一块土地,形成直线,比较容易调动兵力,北方多次出击大漠,击败了柔然、高车等部族。
与现在的青海政策十分相似。
但北魏重心转移到南方后,对北方忽视,没有了掳掠,就没有了意外财富的来源。人口的增加,加上天灾人祸,百姓生活窘迫。一些庸将担任镇将,只知道聚敛钱财,吞并良田,镇户们只能耕种十分贫瘠的旱地。这些镇户祖先都有光荣的历史,替帝国立下战功,然后帝国的不重视,最后居然将六镇当作了岭南,将犯罪的罪民迁过来与他们一起居住。心理上失衡。
柔然人入侵点燃了这个矛盾的导火线。北魏派李崇率十五万军队追击矛然无果,让镇户看到北魏政权的腐败与无能,这一群窝囊饭桶为什么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声势浩大的破六韩拔、葛荣大起义开始了。
六镇起义,使边荒走出来无数的英雄豪杰、撒旦魔鬼,破六韩拔陵、鲜于修礼、葛荣、高欢、宇文泰、贺拔兄弟、独孤信、候景……产生了高欢家族、宇文泰家族、杨坚家族、李渊家族……
没有了六镇,就没有了高齐、宇文周、隋、唐。
这是一段神话,一段传说,然而作为即得利益者,六镇又是一个魔鬼,一个地狱。
就连才能中庸的裴居道也担忧地说道:“陛下,三思哪。”
“替朕将那幅最大的地图拿来,”李威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经过仔细甄别与观察,还是在大清洗过后,李威才使用了少量太监。
但更长远的政策,以后也逐步减少太监所占的比例,而是大量采用宫女,这些宫女中除了少数有用的女官外,又大多数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遣返回家,这个年龄还来得及结婚生子。这样做,也为阴暗的后宫不断的带来生机,减少了宦官专政的可能性。做法也更人道化。
地图拿了过来。
李威将它挂起,说道:“大家想一下六镇的历史,再想一想如今的青海与西域,无论生产模式,军队战斗力,光荣的历史,将才等等,是不是与六镇初期很相似?六镇有问题,将来的青海与西域同样有问题。”
十几个重臣都蹙起眉头。
细想了一下,真的很相似。
“我们来看一下六镇镇民起事的原因,北魏的腐败。嗯,若是一个国家腐败,就是没有六镇,这个国家会不会长久下去?”
无人能回答。
“对六镇的岐视,这个朕也在做了,以后除了一些罪犯设立的垦区外,不准再将官员与罪犯流放到岭南等地,以免地方百姓心中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再次无人回答。不过大家都陷入深思当中。
“但最主要的是国家无法承担他们的安全,反而需要贡税,耕种的又是最贫瘠的土地,无法生存。一旦百姓无法生存了,岂要说六镇,就是中原,何尝没有陈胜吴广张角之流?用自家人看守北大门都不放心,难道需要阿史那骨咄录、阿史德温博之流看守北方门户放心?”
说完了,眼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眼,见到许多人眉头展开,知道他们渐渐转变思想了。
“实际上还是一个治。无论六镇,或者青海,得让百姓有地可耕,有衣可暖。对异族同化,普及教育,渐变其俗,学习汉字,学讲汉话,那么六镇也不是魔鬼。否则,我们身边的子民同样不会成为我们的天堂。这个问题,等到各大世家代表到了西京后,朕还要讲。抛去六镇不谈,西域还很长远,朕与各族进行过一些协商,前面咽面,后面葛逻禄与车鼻施部的灭亡,挪出大量空间,用地换地的策略,挪出从碎叶到轮台、金满这一狭长的区域,以后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