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n"不已的伤兵一一了结。

见到并州军杀戮己方的伤员,其余的袁军脸上尽皆愤怒不已。但是,太史慈一箭出手,箭头刁钻的从盾牌缝隙里。射中一名军士面门的表现,告诉了士卒们:

——在神射手太史慈面前,就算有盾牌的掩护,也是不保险的!

不过,袁军的此次攻城作战,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太史慈射杀数十人的当儿,从城下的云梯上,又补充了一批生力军上城。

这些生力军虽然骇于前军死伤一地的惨象。毕竟没有亲眼看见太史慈是如何大发神威,一举用狂猛的箭雨射退敌军狂攻的。于是,短暂的退缩后,由新一批登城者组成的陷阵小队,再次朝着太史慈的位置,发动了突击。

这一次,太史慈倒是没有用出“一弓三矢”的绝技。体力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只是将射箭的速度提高了一倍。

袁军发动的第二轮突击。开场就不顺利。

前一轮攻击中,死伤的袁军士卒,为第二轮突击队伍制造了诸多障碍。如果不看脚下,突击队伍一不小心就会被前车之鉴们的身体给绊到。如果分心去关注脚下。在面对太史慈这么一位大汉顶尖射手的时候,那明显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于是,第二轮突击队伍华丽丽的败退,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他们坚持的时间,好歹比第一轮略长一些。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三轮被组织起来的袁军突击队,无论是士气,还是实力,都比前两拨要低落不少。而且,经过太史慈的顽强抵抗,张狂派出的一支百人队后备精兵,终于赶到战场。

为首的一员小将,身高接近九尺,腰大十围,从远处看,当真跟头熊的形态极为类似。他对太史慈行了一个简单的军礼,立刻大喝一声,手持一支狼牙棒,杀入城头的袁军当中。

但见那支至少有五十斤重的狼牙棒,被小将如同挥动一支竹竿那样轻松,抡圆了砸向敌人。被狼牙棒正面击中者,不是骨断筋折,便是肝脑涂地。即使有人成功的用小盾抵挡下来,至少也要废掉一只手。

有这等猛将作为箭头,后面跟着的并州军士卒,士气堪称爆棚。只是一个突击,小将带着部下精兵,便将不下三十名袁军精兵击杀一空,夺回了失守的城墙段。

如果光看“战炁”修炼,这名来援的小将,也就是能够做到“战炁外放”的程度,不过“百人斩”一级。可他仗着身高力大,以力服人,就算对上了“千人破”级别的强者,也不见得就会吃亏。

当然,作为体型太大,太沉重的代价,这名小将的移动能力非常可疑。还有耐力,也是他心中的隐痛。张狂曾经这样评价他:

“对付彭莹玉,只要等上半柱香,他自己就倒了。”

从张狂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彭莹玉,也就是大名彭琏的这名小将,属于那种“三分钟英雄”的角色。在他有体力的时候,就连雏鹰之首殷罡,也不愿意直撄其锋。可是等他力竭,那就是任人宰割了。

由于这一点,彭琏在“十六雏鹰”当中,综合能力只能排在第三。不过,他的武力此刻用在守城时的反击上,却是极为有效。

击退了这一波危险系数不小的进攻,双方接下来的战斗,再次变得波澜不惊。围绕着城墙的攻防战,一直持续到太阳西斜时分,才由于袁军大营里传来的鸣金声而结束。

夜幕即将来临,攻防双方都安静的退回自己的营地中,恢复精神,以待明日再战。

但是,一天的激战下来,张狂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守城成功后的轻松。让张狂如此烦恼的,便是人员的伤亡情况。

前几天的对射作战中,死于抛石机和强弓之下的并州军约有四百余人,伤者一千多。可今天光是一天的战斗,就让并州军付出了死三百,伤七百的巨大损失。

光是几处被袁军成功登城的地段,就有好几个十人队守军全队被灭。如果袁军坚持这种强攻,只要四、五天,城中的兵力便会严重不足,变成连城墙都照看不过来。

当然,袁绍进攻如此凶狠,损失也不会小。粗略估计,一天的登城战打下来,袁绍至少损失了三千人。如此高强度的进攻,张狂不相信袁绍能够坚持发动几次。

现在的情形,就是看两支军队谁能够坚持的更久。张狂固然有着自己的自信,心中的沉重依然不减。不得不说,袁绍这次突袭行动的战略施行,的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张狂所面临的劣势局面,让他除了被动的接下袁绍的出招以外,别无良方。

袁绍不是什么攻城大师。不过,他的手下当中,绝对不乏精通城池攻防的强者。除了常规的正面攻城,地穴攻也是袁军正在使用的方法。

为了防御袁军挖掘地道来攻城,张狂让人在城墙边布设了不少地听。所谓“地听”,便是将一个陶瓮半埋在地里,在陶瓮的口子上蒙一层皮,人则将耳朵贴在皮子上,聆听瓮内传来的响动。

按照五步一个的密度,并州军在城墙边埋了不下几百个地听。如此一来,只要袁军的地道挖到靠近城墙的地方,便会被守军所发现。

巨鹿城坐落在黄河的冲积扇上,地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土。肥沃的土壤,让巨鹿每年能够得到充足的粮食收获。可是松软的黄土,也让地道的挖掘变得颇为便利。

袁绍利用自己人多的优势,丝毫不掩饰自家的地穴出口。从城头上看去,东、西、南三面城墙外,少说也有十多处暴露出来的地穴开挖口。至于被袁军隐蔽起来的暗道,那就更加难以估量了。

挖地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袁绍的时间紧张,于是便用人力来弥补。大胆的袁军,将地道的挖掘口,就明目张胆的设在离城墙不过两百步之遥的近处。于是地道的挖掘土方量,被有效的减少了不少。

为了对付并州军城头的床弩威胁,那些从地道里挖出来的黄土,被垒在朝向城墙的那一侧洞口。每个洞口附近,还有粗大的拒马和木栅栏保护,以避免被城内的守军摸出来堵掉。

地道的挖掘,可是夜以继日的在进行中。哪怕袁军一天只挖进二十步,只要十天,就能挖到城墙脚下。这不,已经有好几处的地听,发现了袁军的掘进声。张狂虽然知道怎么对付地穴攻最有效,却终觉得袁绍的招式,不会那么简单。

没办法,这一战里,袁绍所拥有的兵力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第47节陷地终有计【三】

在巨鹿围城刚开始的时候,袁军一方的士卒数量,再加上民夫数量,总数大约是五万左右。但是,随着围城的持续,每天都有豪强们组织的大大小小的队伍,汇集到巨鹿城下的袁军大营,让袁军的规模一天一天的扩大。

那些支持袁绍的当地豪强,也知道此战是决定了冀州归属的关键性战役,几乎是全力发动起来。根据巨鹿城头负责观察敌情的士卒汇报,到了十月十六日,此时的袁军大营里,至少有三、四万正规的士卒和私兵,还有不下四、五万名民夫。

若是根据袁军大营中早晚生火做饭的灶台炊烟情形计算,围城大军的总数,已然涨到了接近十万之多,是城中守军的近十倍!

正是由于有了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袁绍才能在大量制造各种攻城器械的同时,能够一边开挖绕城长壕,还一边开挖十条以上的地道。

这些地道,有的就在守军的眼皮子底下挖掘,也有的被隐蔽起来。不过,只要有一条地道漏网,被袁军挖通了,对城中守军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麻烦。为此,张狂不得不抽调出城中宝贵的守军和民夫,环绕着城墙根附近,也开挖了一条一仗深浅的环城壕沟。

环城壕沟挖好了之后,袁军的地道在穿过城墙之下后,便会暴露在壕沟当中。有了这样的攻城措施,张狂这才能稍稍放心一些。

就在张狂的焦虑中,时间继续向前推移。激烈的攻城战又进行了两天。每一天里,都有袁军能够成功的登上城头,不过每一次都被巨鹿守军给赶了下去。哪怕有诸多猛将作为反击的核心,作为城头肉搏的代价,一天下来。并州军都要付出千人左右的伤亡。

到了第十一天,城中由于兵力短缺,张狂不得不让一些伤势较轻的士卒带伤上阵。而为了守城而准备的战争物资,特别是滚木、礌石之类,也已经消耗大半。形势渐渐向着对张狂不妙的方向发展。

好在袁军经过三天强攻,同样由于兵力损耗太大,士气也变得低落无比。到了十月十九这一天的早上,从袁军攻城营地里拖出来的各种攻城器械数量,比起前三天明显都大为减少。看到这样的场面,疲累不堪的巨鹿城守军们。也纷纷不约而同的长出了一口气。

但是,袁绍会如此轻易的减缓对巨鹿的攻击吗?

要知道,袁军一方可是在兵力上拥有近十倍的优势啊!

哪怕袁军在过去几天的攻城战中伤亡了上万人,但相比起巨鹿城守军的伤亡状况,双方兵力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被拉大了不少。

袁军的这种举动,很快就被证明是有大问题的。

当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一件让守城的并州军惊恐无比的事情。就在上万只眼睛的观看下,突然降临。

在殷罡负责守卫的东门,一段颇为完整的巨鹿城墙上,突然开始了摇晃和震动。接着,在城墙的两侧,都出现了一丝肉眼可见的裂痕。

裂痕以飞快的速度扩张起来。就在一愣神的功夫,已经扩大到一个巨大的缺口。紧接着,城墙猛然变矮,大地轰鸣着震动起来。发出让附近的人透不过气的连绵巨响。

伴随着巨响的,是无数铺天盖地的泥土灰尘。响动停止以后,再等了片刻,烟尘散去后,给所有观看者留下的,是一个极为鲜明的缺口,一个长达七、八丈的城墙缺口。

就在两面显得颇为光滑的城墙夯土断面中间,那段城墙向城外一侧倒了下去,倒塌的非常彻底。城墙碎裂形成的夯土碎块,铺在城外的地面上,造就出一小段明显的斜坡,形成了一个差不多可以直接攀爬的缺口!

一时间,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